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基督教运动与民族主义的历史表述 被引量:3
1
作者 郭若平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58-168,共11页
20世纪20年代发生的非基督教运动,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桩引人注目的历史事件。之所以引人注目,固然在于因其可供解读中国现代思想运动和政治运动之历史例证,但更重要的是,该运动的历史叙事结构蕴含的民族主义因素,足以构成人们对中国现... 20世纪20年代发生的非基督教运动,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桩引人注目的历史事件。之所以引人注目,固然在于因其可供解读中国现代思想运动和政治运动之历史例证,但更重要的是,该运动的历史叙事结构蕴含的民族主义因素,足以构成人们对中国现代民族主义存在的不证自明的认知理由。然而,非基督教运动并非人们通常想象的那样,从一开始就由民族主义所促成;相反,征诸史实,非基督教运动通过各类方式,反而建构了民族主义。因而,以民族主义表述非基督教运动,远不如以后者表述前者来得更接近历史的真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基督教运动 民族主义 历史表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你好,李焕英》:喜剧电影的个体空间与历史表述 被引量:3
2
作者 刘森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0-23,共4页
截至2021年2月25日,被称为"电影春节档最大黑马"的《你好,李焕英》(贾玲,2021)的总票房已超过44亿元,片中女主角李焕英的扮演者张小斐"一夜爆红",不同类型的媒体纷纷从自身角度展开了财经、教育、科普、娱乐等方面... 截至2021年2月25日,被称为"电影春节档最大黑马"的《你好,李焕英》(贾玲,2021)的总票房已超过44亿元,片中女主角李焕英的扮演者张小斐"一夜爆红",不同类型的媒体纷纷从自身角度展开了财经、教育、科普、娱乐等方面的解读……这部贾玲执导的处女作以良好的口碑与多代观众的共鸣在大片如云、营销手段花样百出的春节档,一枝独秀成功刷新了中国观众对喜剧电影的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剧电影 总票房 春节档 个体空间 历史表述 营销手段 扮演者 贾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代埃及王权历史表述模式的起源
3
作者 史海波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11,共6页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古代埃及的国王能以神的身份进行有效的统治,可见王权的思想起源很早,且思想深厚。和王权相关的有效的"历史"表述是王权正常运转的必备的宣传工具,象征性的符号体系、可视的文字艺术以及和王权的连续性相...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古代埃及的国王能以神的身份进行有效的统治,可见王权的思想起源很早,且思想深厚。和王权相关的有效的"历史"表述是王权正常运转的必备的宣传工具,象征性的符号体系、可视的文字艺术以及和王权的连续性相关的编年记录、王表与年代记等,一起营建起了强大、神圣却又神秘的王权形象。而象征符号、可视文字以及编年纪录的最初根基在早王朝甚至更早的历史时期已经悄然铺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埃及王权 历史表述 象征符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华语电影中清代历史的电影表述
4
作者 王凯东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6期25-26,共2页
清代是我国历史上第二个由少数民族统治的统一王朝,因为统治者虚心学习并保护汉化遗产,如诗词曲赋等,而且其特殊的历史和众多野史、正史故事不断被人们提及,同时它是距离当今最近的也是中国最后的一个封建王朝并深刻影响了现当代中国特... 清代是我国历史上第二个由少数民族统治的统一王朝,因为统治者虚心学习并保护汉化遗产,如诗词曲赋等,而且其特殊的历史和众多野史、正史故事不断被人们提及,同时它是距离当今最近的也是中国最后的一个封建王朝并深刻影响了现当代中国特性的王朝,所以历史剧和华语电影中,甚至在一些国外拍摄的纪录片里,清朝都成为主要的表述和展示对象之一,其相关作品也是所有关于朝代的电影中较多的。本文将通过对一些电影的考察,分析华语电影中的清代历史表述、想象与意义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朝 华语电影 历史 历史表述 想象 意义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错位时间·多重主体·历史谜因:电影修辞学路径中的声音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张红霞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44-49,共6页
电影中的声音在叙事性表意与意象性修辞两大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后者,电影声音经常以与现实拉开距离的方式对现实的表象提出质询与思考,在具有修辞性质的思想表达中挑战了完整统一主体的复现,包含将电影影像中的“主体”理... 电影中的声音在叙事性表意与意象性修辞两大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后者,电影声音经常以与现实拉开距离的方式对现实的表象提出质询与思考,在具有修辞性质的思想表达中挑战了完整统一主体的复现,包含将电影影像中的“主体”理解和展现为相互联系的多重主体的逻辑,在象征主义下直接与电影主题产生关联。作为电影修辞的声音表达可以构成疑问——解答体系中的观念性表述,通过提问和解答的方式揭示出整部影片历史谜题的“真相”。本文将从时间的错位、主体的分散与历史谜因的表达三个不同于现实的电影情景角度出发,结合实例探讨电影制作人员如何有效地运用声音来“修辞”电影文本,在相关视听意象蕴含的复杂性有所自觉的前提下,增强电影的叙事效果和观众的观影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修辞学 电影声音 意象性修辞 多重主体 历史表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媒介之“名”:“媒介”如何进入文化生产与历史书写 被引量:4
6
作者 白志如 王子丰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1-19,共9页
以“命名”作为概念表征考察媒介如何进入文化并生产知识与意义,为媒介与文化互动研究提供一条新的线索。聚焦“媒介”的“命名”问题,超越单个媒介译名研究等局限,将其视为关键概念和话语体系进行系统性考察;从不同媒介被赋予的译名流... 以“命名”作为概念表征考察媒介如何进入文化并生产知识与意义,为媒介与文化互动研究提供一条新的线索。聚焦“媒介”的“命名”问题,超越单个媒介译名研究等局限,将其视为关键概念和话语体系进行系统性考察;从不同媒介被赋予的译名流变讨论其演化的双重逻辑出发,推进至两个更深层次上考察媒介如何对接文化,即形态层面的命名伪装、分离与融合,和内容层面的文本建制、互涉以及进入文学等更广泛的文化生产;进而梳理并讨论“命名”的意义升级,即如何成为重要事件的命名或参与历史进程的书写。基于此,串联并反观“媒介”之命名史,为理解媒介与文化互动铺开一条语言路径,也为当下如何驾驭媒介本体取向的概念资源和话语生产提供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译名 命名史 对接文化 历史表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历史题材网络电影的价值取向 被引量:2
7
作者 崔文龙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8期9-13,共5页
2018年以来,随着一系列引导和扶持网络视听发展的政策文件的落地以及受众市场驱动下平台规则的调整升级,推动网络电影持续开掘多元题材,一系列历史题材作品集中出现,并成为创作的新趋势。历史题材网络电影的价值内涵集中表现我国文化软... 2018年以来,随着一系列引导和扶持网络视听发展的政策文件的落地以及受众市场驱动下平台规则的调整升级,推动网络电影持续开掘多元题材,一系列历史题材作品集中出现,并成为创作的新趋势。历史题材网络电影的价值内涵集中表现我国文化软实力,在泛娱乐化的网络电影中表现出难能可贵的具有主流特征、人文特色的价值取向。将网络电影私人叙事的特点与历史题材宏大叙事的传统有机统一,成为新时期年轻化、娱乐化网络媒介属性与主流文化融合调试的重要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取向 历史表述 英雄形象 平民立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历史到电影的再创作:党史题材电影“史学”与“美学”的平衡 被引量:1
8
作者 张昭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66-69,共4页
诞生于1905年的中国电影,作为新兴中国现代文化媒介体系中发展最快、影响最大的大众媒介,自诞生之日起就广泛地涉入了对现实的再现与表征之中。几乎与中国电影的起源同期,王国维、梁启超、蔡元培等深谙西方文化的精英在20世纪初将独立... 诞生于1905年的中国电影,作为新兴中国现代文化媒介体系中发展最快、影响最大的大众媒介,自诞生之日起就广泛地涉入了对现实的再现与表征之中。几乎与中国电影的起源同期,王国维、梁启超、蔡元培等深谙西方文化的精英在20世纪初将独立的美学学科与近代化的历史学引入了中国,从而影响了各种题材电影的美学与历史表述。其中,表现历史与革命主题的党史题材电影因其本身的记录与再现功能备受关注,电影美学也对其视听语言的发展和进步给予了较大推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美学 中国现代文化 视听语言 历史表述 大众媒介 美学学科 蔡元培 革命主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史的他者表述和自我表述:以巍山彝族史为例
9
作者 罗勇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37-46,共10页
云南省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境内自称为“腊罗拔”“迷撒拔”、他称为“土家”“罗罗”的群体在民族识别中被确定为彝族。巍山彝族史的表述围绕以上群体的历史来源以及空间分布特征的成因展开,分为他者表述和自我表述。他者表述是以地方... 云南省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境内自称为“腊罗拔”“迷撒拔”、他称为“土家”“罗罗”的群体在民族识别中被确定为彝族。巍山彝族史的表述围绕以上群体的历史来源以及空间分布特征的成因展开,分为他者表述和自我表述。他者表述是以地方志为主的历史文献以及非彝族学者撰写的民族史;自我表述是彝族自身关于本民族历史的表述,包括普通民众的口头传说、仪式以及知识分子撰写的民族史。普通民众对自我表述缺乏解释,但知识分子会用他者表述来解释普通民众的自我表述。总体上,巍山彝族史的自我表述受他者表述的影响,没有超越民族客观性的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历史 彝族史 历史表述 巍山彝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典风格影像下的当代构造与去时间诠释:亚历山大·索库罗夫创作述评
10
作者 王文庆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2-46,共5页
俄罗斯导演亚历山大·索库罗夫(Alexander Sokurov)电影创作深受安德烈·塔可夫斯基(Andrei Tarkovsky)的影响,展现出诗意电影的真实性与精神层面的深度,这些剧情片与纪录片以虚构与真实交织的手法,通过长镜头、灰调色彩和静默... 俄罗斯导演亚历山大·索库罗夫(Alexander Sokurov)电影创作深受安德烈·塔可夫斯基(Andrei Tarkovsky)的影响,展现出诗意电影的真实性与精神层面的深度,这些剧情片与纪录片以虚构与真实交织的手法,通过长镜头、灰调色彩和静默时间营造出古典而深沉的氛围,引导观众进行深度思考。索库罗夫的作品不仅关注历史的宏大叙事,更深入挖掘人性的复杂与矛盾,为观众提供独特的审美体验与感悟空间。他的作品在俄罗斯电影序列中独树一帜,以古典主义影像和深刻的哲思性,构造了当代事件与心态的深刻诠释。文章从俄罗斯电影序列中独特的古典主义影像、当代事件与心态的构造、从时间结构中脱离或“去时间”的影像诠释等三个维度,对亚历山大·索库罗夫的创作进行评述,探讨他如何在独树一帜的古典风格影像中表达历史命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历山大·索库罗夫 古典电影 俄罗斯电影 历史表述 时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书斋走向荒原——新世纪乡土小说消费化表征探析
11
作者 李明燊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42-247,共6页
在速食主义盛行的时代,文化传播成为一种产业模式,文学的表述也倾向于趋同化的态势,新世纪以来,乡土小说的发展也在消费主义的浪潮下,由精英知识分子的传统书斋走向世俗的荒原。乡土书写逐渐从"内"向"外"转,作家对... 在速食主义盛行的时代,文化传播成为一种产业模式,文学的表述也倾向于趋同化的态势,新世纪以来,乡土小说的发展也在消费主义的浪潮下,由精英知识分子的传统书斋走向世俗的荒原。乡土书写逐渐从"内"向"外"转,作家对自我内心的探寻越发缺失,为适应大众审美阅读趣味,他们钟情于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而放弃对生活细处的捕捉。作家利益的均沾使新世纪乡土小说失去了对文学自身固守的能力,乡土文学步入俗世的旷野,在文化消费主义的时代,文学的乡土失去了质朴的味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世纪乡土小说 消费主义 苦难叙事 历史表述 整体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林语堂《苏东坡传》的“自传”取向 被引量:2
12
作者 赖勤芳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01-204,共4页
《苏东坡传》是林语堂在海外用英文写成的一部历史传记。该传尽管表面叙写苏东坡的"快乐"人生,但"自传"色彩极为浓厚,渗透出一种对自我人格精神的反观及合理性寻绎的特点。林语堂塑造以士人身份呈现的苏东坡形象着... 《苏东坡传》是林语堂在海外用英文写成的一部历史传记。该传尽管表面叙写苏东坡的"快乐"人生,但"自传"色彩极为浓厚,渗透出一种对自我人格精神的反观及合理性寻绎的特点。林语堂塑造以士人身份呈现的苏东坡形象着重表达的是自己作为现代知识分子的精神困境及解脱之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传” 士人 “快乐哲学” 历史表述 悲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