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传统与现代:历史街区的建筑空间创新与景观空间整合研究——以常州青果巷历史街区更新改造为例 被引量:28
1
作者 敖雷 郑炘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4-59,共6页
当前中国历史街区的更新和改造在城市化进程中面临诸多困境,在建筑学和风景园林学层面,主要表现在2个方面,一是以传统封闭庭院为基本单元的建筑空间与新的城市功能不匹配;二是原有外部场地景观空间缺少有效连续的协同整合。以建筑学背... 当前中国历史街区的更新和改造在城市化进程中面临诸多困境,在建筑学和风景园林学层面,主要表现在2个方面,一是以传统封闭庭院为基本单元的建筑空间与新的城市功能不匹配;二是原有外部场地景观空间缺少有效连续的协同整合。以建筑学背景深度解读了2015年度英国《建筑评论》举办的"AR&MIPIM未来建筑"国际设计竞赛作品"空中庭院——常州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城市设计",通过对常州青果巷历史街区的改造和更新重新思考了历史街区的现代表达方式,并从建筑和景观2个层面的空间设计进行尝试和突破。街区的更新改造不再局限于"修旧如旧"的照搬传统街区和建筑格局,而是在新建区域内以现代建筑的抽象设计语言创新性地表达和升级传统建筑空间形制,并通过外部场地的景观空间设计对整个街区进行整合与织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历史街区更新与改造 建筑空间创新 景观空间整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历史街区更新型RBD与城市CBD的有机互动——以成都大慈寺历史街区更新规划为例 被引量:5
2
作者 宋捷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9-43,共5页
提出了历史街区更新型游憩商业区(HDA-RBD)的概念,并以成都大慈寺历史街区更新规划为例,分析了历史街区更新型RBD与城市CBD发展的有机互动机制,以期寻求一条适合我国城市发展CBD以及历史街区有机更新的可行之路。
关键词 城市游憩商业区 中央商务区 历史街区更新 有机互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湾历史街区更新中的容积转移制度实践反思:基于大稻埕的实施评价
3
作者 张若曦 王茹茹 《上海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6,共6页
历史街区在保护中发展,一直以来是城市更新的难题。容积转移作为平衡资源保护与市场开发的弹性调控机制,是协调历史街区更新中复杂多元问题的重要技术手段。通过对我国台湾地区历史街区的容积转移制度建构和20多年实践分析,对制度整体... 历史街区在保护中发展,一直以来是城市更新的难题。容积转移作为平衡资源保护与市场开发的弹性调控机制,是协调历史街区更新中复杂多元问题的重要技术手段。通过对我国台湾地区历史街区的容积转移制度建构和20多年实践分析,对制度整体实施成效进行探讨,重点对台北市大稻埕历史街区更新中的容积转移实践进行深入剖析,对制度实施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客观认识该制度在历史街区更新中的作用、优点和不足,并提出制度反思与建议,为我国大陆地区历史街区保护更新提供经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街区更新 容积转移 实施评价 台湾 大稻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话语权的历史街区更新公众参与研究——以福建长汀店头街为例 被引量:9
4
作者 居阳 张翔 徐建刚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49-57,共9页
公众参与是城市规划中的重要理念与组成部分。而参与群体的界定模糊和权限的分配不当则是引起当前规划公众参与失序的重要原因。文章尝试从公众参与制度构建的角度,引入话语权的基本思想,构建一个基于话语权的公众参与制度;划定包含三... 公众参与是城市规划中的重要理念与组成部分。而参与群体的界定模糊和权限的分配不当则是引起当前规划公众参与失序的重要原因。文章尝试从公众参与制度构建的角度,引入话语权的基本思想,构建一个基于话语权的公众参与制度;划定包含三大类五种要素不同等级的话语权空间,建立基于GIS空间定量分析的区划方法,确定不同公众参与人群所处的空间范围和类别;制定话语权分配落实机制,明确处于不同话语权空间内相应人群的话语权。构建这一基于话语权的公众参与制度,以实现有序的公众参与,从而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参与性与可操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众参与 话语权 空间区划 历史街区改造更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的历史街区更新机制 被引量:33
5
作者 汪雪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11-116,共6页
在总结国内外城市更新发展模式的基础上,从中微观层面以行动者网络理论(ANT)的全新视角,以扬州文化里地块更新的行动者网络构建为例,解读历史街区复兴的演化机理并构建其社区参与机制。行动者网络理论将历史街区更新视为异质联盟的构建... 在总结国内外城市更新发展模式的基础上,从中微观层面以行动者网络理论(ANT)的全新视角,以扬州文化里地块更新的行动者网络构建为例,解读历史街区复兴的演化机理并构建其社区参与机制。行动者网络理论将历史街区更新视为异质联盟的构建流程,其中人类与非人类行动者在目标的达成中都起着积极作用,这种将社会与生态两种聚类一体化的解释方法,为构建历史街区的居民参与更新的自主决策机制、多样反馈机制和程序保障机制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街区更新 行动者网络理论 社区参与机制 异质联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序与调适:历史街区基础设施更新策略研究
6
作者 胡长涓 龙灏 《园林》 2025年第9期34-43,共10页
面对极端气候下历史街区灾异敏感性的挑战,探讨传统水生态智慧与现代雨洪管理技术融合的更新策略。采用跨学科历时性方法,梳理中国历史城市水网演进脉络,结合国内外案例对比分析,揭示水网形态与城市与街区功能协同规律、灾害调适机制及... 面对极端气候下历史街区灾异敏感性的挑战,探讨传统水生态智慧与现代雨洪管理技术融合的更新策略。采用跨学科历时性方法,梳理中国历史城市水网演进脉络,结合国内外案例对比分析,揭示水网形态与城市与街区功能协同规律、灾害调适机制及人水关系转译逻辑,构建传统智慧与现代技术融合的双螺旋框架。研究发现:(1)传统水网系统应序到制序的调适过程实现多功能动态适配,为现代韧性城市提供了认知范式;(2)小尺度、分布式的绿色雨水基础设施适配历史街区空间结构,提升雨洪调控效能;(3)“分层调适、适应制宜、网络联动、韧性嵌套”的空间策略,结合官民共治机制,协调保护与生态更新需求。研究为气候变化下历史街区的保护与适应性更新,及与城市发展的有机融合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街区生态更新 水生态智慧 雨洪管理 双螺旋融合 韧性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群连接理论视角下历史街区保护更新策略探索——以广州市融德里为例 被引量:1
7
作者 郭谦 汤晟晖 +1 位作者 何可柔 黄凯 《南方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2-41,共10页
在急剧变化的城市环境中,历史街区易受影响成为片段孤立化区域并走向衰败,但其因蕴含重要价值与资源而需要得到有效保护。现有保护更新理论中缺乏引导历史街区自身聚合及与城市环境融合的整体性框架。将历史街区视为复合化集群,引入集... 在急剧变化的城市环境中,历史街区易受影响成为片段孤立化区域并走向衰败,但其因蕴含重要价值与资源而需要得到有效保护。现有保护更新理论中缺乏引导历史街区自身聚合及与城市环境融合的整体性框架。将历史街区视为复合化集群,引入集群连接理论,通过辨析内部子集、延伸连接线索、拓展连接操作构建保护更新框架,并提出建立连接后失稳问题的发现与应对措施,共同形成保护更新策略。以广州市融德里历史街区保护更新项目为例,尝试将集群连接理论运用于设计与实施过程,为历史街区集群化整合提供案例支撑,以期为同类面临衰败境遇的历史街区提供保护更新方面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街区保护更新 集群连接理论 城市衰败区域 融德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三空间视域下历史街区的日常生活实践与地方依恋——以天津市鼓楼街区为例 被引量:5
8
作者 管永康 薛义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2-97,共6页
在第三空间理论的视域下,以天津市鼓楼街区为研究对象,采用质性与量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析街区更新中的日常生活实践和地方依恋成因。结果表明:(1)在城市发展联盟“净化-置换”的战略方法下,历史街区的空间表征呈现出肌理再造、功能... 在第三空间理论的视域下,以天津市鼓楼街区为研究对象,采用质性与量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析街区更新中的日常生活实践和地方依恋成因。结果表明:(1)在城市发展联盟“净化-置换”的战略方法下,历史街区的空间表征呈现出肌理再造、功能替换和文化转换3种特征转向。(2)居民们通过“占据-迂回”的战术方法,对抗精英集团的空间介入,呈现出能动性与韧性的特征,但其力量是微小且有限的。(3)非物质层面的情感、认同与纽带是地方依恋产生的直接表征,且与年龄呈显著正相关性。(4)空间剥夺、空间失配和空间隔离所引发的日常生活问题是居民地方依恋产生的主要原因。“污名化”的身份标签与“阶层化”的社会关系不利于居民日常生活的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街区更新 第三空间 日常生活实践 地方依恋 鼓楼街区 天津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文化变迁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关系研究--以成都市大慈寺街区为例 被引量:2
9
作者 曾月 崔珩 《绿色科技》 2021年第23期61-64,共4页
以大慈寺街区为具体研究对象,研究了城市历史文化和城市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首先介绍了大慈寺街区的历史文化脉络,然后分析了历史文化的变迁对于大慈寺街区城市发展的影响,最后结合当前大慈寺街区现状,通过分析城市发展对历史文化变迁... 以大慈寺街区为具体研究对象,研究了城市历史文化和城市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首先介绍了大慈寺街区的历史文化脉络,然后分析了历史文化的变迁对于大慈寺街区城市发展的影响,最后结合当前大慈寺街区现状,通过分析城市发展对历史文化变迁的反作用总结了历史文化变迁与城市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历史文化变迁在一定程度上会引起城市布局的变化、引入新的城市功能、改变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而城市的发展也不断促进历史文化与现代文化相融合、提升了现代城市文化的多元性和地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慈寺街区 历史街区更新保护 文化变迁 地域文化 城市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景观·遗产·社区:巴渝传统场镇的风貌传承与美学蜕变 被引量:2
10
作者 谷光灿 丁昕昕 黄荧 《风景园林》 2020年第2期26-32,共7页
从景观、遗产、社区视角审视巴渝传统场镇,场镇之美表现在自然山水和巴渝民居街巷的糅合、江河与丘陵唇齿相依,具有独特的韵味和美学价值。以传承同兴场镇传统风貌为基础,以活态遗产、核心社区为视点,以社区设计为手段,通过3年的驻场调... 从景观、遗产、社区视角审视巴渝传统场镇,场镇之美表现在自然山水和巴渝民居街巷的糅合、江河与丘陵唇齿相依,具有独特的韵味和美学价值。以传承同兴场镇传统风貌为基础,以活态遗产、核心社区为视点,以社区设计为手段,通过3年的驻场调查,为保留可持续的风貌特征,重新梳理社区人与人的关系,提升居民素质和意识,进而改善场镇街巷建筑的硬件构造,并对单体建筑进行逐次再生设计,从而改变整个场镇风貌。调查实践-反馈-再设计-再实践的循环式研究为巴渝传统场镇的风貌留存和蜕变发展做出思考、提炼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传统场镇 风貌传承 美学蜕变 社区设计 历史街区更新 建筑再生 驻场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顺应与提升:费城铁路工业遗址景观再生 被引量:3
11
作者 毛晨悦 吴尤 《风景园林》 2020年第7期62-67,共6页
近年来,针对铁路工业遗址的改造与再利用案例的研究不断拓展,体现出在规划与设计方面逐渐以风景园林为主导的趋势,成为城市工业历史街区更新的重要议题。以费城铁路公园(The Rail Park)整体规划为案例,围绕城市开放空间系统布局、工业... 近年来,针对铁路工业遗址的改造与再利用案例的研究不断拓展,体现出在规划与设计方面逐渐以风景园林为主导的趋势,成为城市工业历史街区更新的重要议题。以费城铁路公园(The Rail Park)整体规划为案例,围绕城市开放空间系统布局、工业历史街区更新、空间营造3个层级来分析铁路公园的规划与设计。铁路公园体现出与城市开放空间系统的连通性较强、沿线城市街区差异性明显、场地空间特征性突出的特点,其规划与设计能够顺应各区段独特的周边城市环境与场地空间条件,采用和而不同、因地制宜的设计理念,进而有助于提升城市空间品质、促进经济发展、加强文化建设。铁路公园的规划与设计为城市工业历史街区更新与工业遗址景观再生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遗址 景观再生 开放空间系统 工业历史街区更新 空间营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