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两宋历史笔记的编纂特点 |
宋馥香
|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7 |
0 |
|
2
|
马克思晚年东方社会发展道路新思想的实质——“人类学笔记”和《历史学笔记》再研究 |
姚顺良
|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15
|
|
3
|
马克思《历史学笔记》与唯物史观的拓展——兼论对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启示 |
胡亚敏
|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4
|
|
4
|
浅论马克思的《人类学笔记》和《历史学笔记》 |
王志林
余冰
|
《理论月刊》
|
2007 |
1
|
|
5
|
马克思《历史学笔记》研究的意义──打开“马克思晚年困惑”的钥匙 |
冯景源
|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
1995 |
2
|
|
6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唯物史观理论基础研究──马克思晚年历史学“笔记”研究之七 |
冯景源
|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
1997 |
1
|
|
7
|
马克思《历史学笔记》的世界历史思想研究 |
王晓红
杨巧蓉
|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0 |
|
8
|
北宋党争影响下的历史琐闻笔记创作 |
郭凌云
|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0 |
|
9
|
《我的黑历史误答笔记》的人物形象与艺术语言 |
丁欣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20 |
0 |
|
10
|
马克思的历史研究与《历史学笔记》 |
李百玲
|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0 |
|
11
|
“‘国家与文明起源笔记’,还是‘人类学笔记’”学术争鸣的重要意义 |
冯景源
|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9
|
|
12
|
马克思历史超越理论的历史考察 |
高晋
|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1996 |
0 |
|
13
|
也论马克思晚年的理论贡献──兼与冯景源先生商榷 |
张凌云
|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
1996 |
3
|
|
14
|
对马克思晚年探索动因的综合考察 |
启良
|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3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