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宋历史笔记的编纂特点
1
作者 宋馥香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7年第2期72-76,共5页
两宋是中国史料笔记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期。这一时期笔记作者的撰述旨趣十分明确,他们既不同于先秦诸子的论理譬喻以存哲思,更异于南北朝、唐人因“作意好奇”而为志怪、传奇,而是为着补充、保存信史和施行教化的目的而作,体现出与传统史... 两宋是中国史料笔记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期。这一时期笔记作者的撰述旨趣十分明确,他们既不同于先秦诸子的论理譬喻以存哲思,更异于南北朝、唐人因“作意好奇”而为志怪、传奇,而是为着补充、保存信史和施行教化的目的而作,体现出与传统史学大致相通的书写意愿。在采撰范围上,上自军国大事,下至街谈琐议,无所不包,体现出广泛而博恰的特点,而在体例上则善于吸收和创造,表现出灵活、不拘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宋 历史笔记 编纂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晚年东方社会发展道路新思想的实质——“人类学笔记”和《历史学笔记》再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姚顺良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6-24,共9页
马克思晚年通过"人类学笔记"中对农村公社的再研究和《历史学笔记》中对世界历史的再研究,在东方社会发展道路问题上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思想。这些思想既不是如国内外一些学者所说的是将唯物史观的社会形态演进理论当做纯粹的&q... 马克思晚年通过"人类学笔记"中对农村公社的再研究和《历史学笔记》中对世界历史的再研究,在东方社会发展道路问题上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思想。这些思想既不是如国内外一些学者所说的是将唯物史观的社会形态演进理论当做纯粹的"西方社会理论"加以抛弃,从所谓"单线论"转向"多线论";也不是仅仅一般地确认社会形态演进的统一性和多样性,局限于指认一个民族在发展过程中基于某些历史条件可以跨越某个特定的社会发展阶段。这些新思想实质上是马克思对唯物史观原有的"世界历史"理论的重大突破,而所谓跨越"卡夫丁峡谷"的东方社会发展道路设想,正是以这一突破为理论支撑的。只有从这一视角出发,才能对马克思晚年思想与唯物史观的关系作出准确的评价,并对他同恩格斯在跨越"卡夫丁峡谷"问题上的观点差异作出合理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人类学笔记 历史笔记 农村公社 世界历史理论 跨越“卡夫丁峡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历史学笔记》与唯物史观的拓展——兼论对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启示 被引量:4
3
作者 胡亚敏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0-16,共7页
《历史学笔记》是马克思晚年摘编的一部世界史编年纪要。这部笔记的产生有其深刻的时代原因,是马克思唯物史观的拓展和深化。在《历史学笔记》中,马克思把唯物史观推进到"历史具体"的层次,坚持从世界历史发展中探寻历史规律,... 《历史学笔记》是马克思晚年摘编的一部世界史编年纪要。这部笔记的产生有其深刻的时代原因,是马克思唯物史观的拓展和深化。在《历史学笔记》中,马克思把唯物史观推进到"历史具体"的层次,坚持从世界历史发展中探寻历史规律,始终关注人在历史中的活动或作用,实现了唯物史观与人的解放的辩证统一。马克思《历史学笔记》中的观念和方法对于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具有指导意义,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应注重批评实践与批评理论的互动,关注文学中推动历史进步的新人,并通过微观叙事见微而知著。马克思《历史学笔记》虽然研究的是古代世界史,但其精神则指向未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笔记 唯物史观 历史的具体性 人的活动 文学批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论马克思的《人类学笔记》和《历史学笔记》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志林 余冰 《理论月刊》 2007年第3期19-22,共4页
马克思在《人类学笔记》和《历史学笔记》中所反映出的思想与马克思《资本论》中所反映出来的思想从其本质上说是一贯的,《人类学笔记》和《历史学笔记》中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资本论》中思想的逻辑延伸。
关键词 人类学笔记 历史笔记 世界历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历史学笔记》研究的意义──打开“马克思晚年困惑”的钥匙 被引量:2
5
作者 冯景源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22-30,共9页
马克思《历史学笔记》研究的意义──打开“马克思晚年困惑”的钥匙冯景源中国人民大学马列研究所教授一、所谓马克思晚年“困惑”在方法论上的错误我国学界曾认为马克思晚年人类学的研究,表示着马克思晚年理论上的一种困惑,这即“马... 马克思《历史学笔记》研究的意义──打开“马克思晚年困惑”的钥匙冯景源中国人民大学马列研究所教授一、所谓马克思晚年“困惑”在方法论上的错误我国学界曾认为马克思晚年人类学的研究,表示着马克思晚年理论上的一种困惑,这即“马克思最终地放弃了灌注他毕生心血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历史笔记 “人类学笔记 《资本论》 唯物史观 文化人类学 马克思恩格斯 人道主义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罗马公民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唯物史观理论基础研究──马克思晚年历史学“笔记”研究之七 被引量:1
6
作者 冯景源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1-6,共6页
关键词 五种社会形态 马克思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唯物史观理论 跨越资本主义 基础研究 历史笔记 “卡夫丁峡谷” 演进 历史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历史学笔记》的世界历史思想研究
7
作者 王晓红 杨巧蓉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94-98,共5页
《历史学笔记》并非只是晚年马克思的一部纯粹的史学摘录。晚年马克思摘录的大量的历史资料背后,对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及其向资本主义社会演变的具体历史考察背后,是在更高层次上对历史如何走向世界历史的探究。具体内容包括:交往,尤其... 《历史学笔记》并非只是晚年马克思的一部纯粹的史学摘录。晚年马克思摘录的大量的历史资料背后,对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及其向资本主义社会演变的具体历史考察背后,是在更高层次上对历史如何走向世界历史的探究。具体内容包括:交往,尤其是战争在世界历史形成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资本是世界历史形成的直接动力;科学和教育在世界历史形成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作为现实的人在世界历史形成过程中不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历史笔记 世界历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宋党争影响下的历史琐闻笔记创作
8
作者 郭凌云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44-149,共6页
北宋党争频仍。在党争影响下,北宋笔记形成了四种创作趋向:或平实尚典,褒贬不扬;或关注时政,忠义爱君;或宣泄愤懑、追忆师友;或挟私违公,曲为回护。从文学和史学发展来看,北宋党争为历史琐闻笔记的成熟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发展契机,其价值... 北宋党争频仍。在党争影响下,北宋笔记形成了四种创作趋向:或平实尚典,褒贬不扬;或关注时政,忠义爱君;或宣泄愤懑、追忆师友;或挟私违公,曲为回护。从文学和史学发展来看,北宋党争为历史琐闻笔记的成熟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发展契机,其价值和成就深受后世史学家、文学家的推崇,对后世影响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争 历史琐闻笔记 笔记创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的黑历史误答笔记》的人物形象与艺术语言
9
作者 丁欣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24-126,共3页
爱情电影《我的黑历史误答笔记》是韩国KBS电视台第三十届“Drama独幕剧募集”大赛中获得最佳剧本的作品,由黄昇基导演执导。作为一部轻甜爱情喜剧,影片的整体基调是轻松愉快的,通过转折性的情节、具有个性色彩的人物语言来塑造人物性格... 爱情电影《我的黑历史误答笔记》是韩国KBS电视台第三十届“Drama独幕剧募集”大赛中获得最佳剧本的作品,由黄昇基导演执导。作为一部轻甜爱情喜剧,影片的整体基调是轻松愉快的,通过转折性的情节、具有个性色彩的人物语言来塑造人物性格,从而构造影片整体的叙事风格与艺术语言。在戏剧冲突与喜剧性营构中、在“纯爱”与“现实”等多元素的融合下进行情感表达。本文将从情节建构、人物形象与情感表达三个角度对影片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我的黑历史误答笔记 巧合 喜剧性 人物形象 纯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的历史研究与《历史学笔记》
10
作者 李百玲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6-60,共5页
《历史学笔记》是马克思晚年所作的一部大型史学笔记,具有深远的意义。马克思一生的历史研究与晚年《历史学笔记》的写作具有内在连续性及逻辑共通性。本文通过回溯马克思的历史研究脉络,廓清了与《历史学笔记》写作的内在联系,阐释了... 《历史学笔记》是马克思晚年所作的一部大型史学笔记,具有深远的意义。马克思一生的历史研究与晚年《历史学笔记》的写作具有内在连续性及逻辑共通性。本文通过回溯马克思的历史研究脉络,廓清了与《历史学笔记》写作的内在联系,阐释了《历史学笔记》在唯物史观上的发展,以及在马克思思想史上的理论地位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笔记 历史研究 唯物史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与文明起源笔记’,还是‘人类学笔记’”学术争鸣的重要意义 被引量:9
11
作者 冯景源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07-114,共8页
《东南学术》开展的马克思晚年笔记的学术争鸣具有重要的意义。其一,表示我国学界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方面从一般原理的研究进入到重视文本的探讨。这种文本的探讨深入到唯物史观的三个方面:一是这一历史观在唯物史观制定初期没有也无法制... 《东南学术》开展的马克思晚年笔记的学术争鸣具有重要的意义。其一,表示我国学界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方面从一般原理的研究进入到重视文本的探讨。这种文本的探讨深入到唯物史观的三个方面:一是这一历史观在唯物史观制定初期没有也无法制定的部分,这就是“国家与文明起源”的内容;二是社会发展规律与社会发展道路的关系问题;三是马克思史学研究的方法问题,这表现为逻辑方法与实证方法的关系问题。对此,争鸣双方都在各自研究的基础上有着深刻的理解。其二,双方的分歧是同我们以往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层面上对唯物史观理论的理解有关系。长期以来,哲学教科书遵循的是“二分板块”结构(即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二者的关系是前者对后者是一种“推广”或“应用”的关系。今天我们关于马克思晚年笔记的争鸣,既涉及对“二分板块”观点下的唯物史观理论如何制定的理解,又与这一理论体系、历史使命或它的与时俱进的理论性和实践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晚年笔记 人类学笔记 历史笔记 卡夫丁峡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历史超越理论的历史考察
12
作者 高晋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4期9-11,29,共6页
马克思历史超越理论的历史考察高晋从马克思新世界观确立起到他晚年最后的著作《历史学笔记》,他始终都没有放弃对历史超越理论的探索.作为其唯物史观的重要内容,马克思分别就社会发展各阶段、各种形式的历史超越现象作了详尽的考察... 马克思历史超越理论的历史考察高晋从马克思新世界观确立起到他晚年最后的著作《历史学笔记》,他始终都没有放弃对历史超越理论的探索.作为其唯物史观的重要内容,马克思分别就社会发展各阶段、各种形式的历史超越现象作了详尽的考察,这对于我们完整地把握马克思的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超越理论 历史考察 社会形态 唯物史观 社会发展理论 历史笔记 超越现象 交往形式 社会发展道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也论马克思晚年的理论贡献──兼与冯景源先生商榷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凌云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51-57,共7页
也论马克思晚年的理论贡献──兼与冯景源先生商榷张凌云《学术月刊》编辑部最近,我们先后读到冯景源先生的两篇研究马克思晚年的《历史学笔记》的论文①。──本文拟就冯先生的两篇论文论证的主题──什么是马克思晚年的理论新贡献再... 也论马克思晚年的理论贡献──兼与冯景源先生商榷张凌云《学术月刊》编辑部最近,我们先后读到冯景源先生的两篇研究马克思晚年的《历史学笔记》的论文①。──本文拟就冯先生的两篇论文论证的主题──什么是马克思晚年的理论新贡献再作些粗浅的探讨,以就教于冯先生和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恩格斯 理论贡献 跨越资本主义 跨越“卡夫丁峡谷” 历史笔记 唯物史观 查苏利奇 农村公社 落后国家 剩余价值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马克思晚年探索动因的综合考察
14
作者 启良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3年第2期63-68,共6页
从几年前和最近出版的马克思人类学笔记和历史学笔记看,马克思晚年的研究兴趣发生了明显的变动。他放下其主要著作《资本论》第二卷不去作最后完成,却把主要精力放在古代社会史研究方面,并写下了大量的读书笔记。为什么晚年马克思研究... 从几年前和最近出版的马克思人类学笔记和历史学笔记看,马克思晚年的研究兴趣发生了明显的变动。他放下其主要著作《资本论》第二卷不去作最后完成,却把主要精力放在古代社会史研究方面,并写下了大量的读书笔记。为什么晚年马克思研究工作会有这种变动?是什么动因促使他将自己的研究范围从资本主义社会转到前资本主义社会,从西方转到东方然后又再转向西方?本文作者在系统研究马克思晚年读书笔记和大量的通信的基础上,作出了综合性的考察,认为马克思晚年探索,既有出于完善《资本论》第二卷和完善原始社会理论的考虑,更主要的则是为了从理论上系统解答东方社会(尤其是俄国)的发展道路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年探索 马克思 俄国 动因 综合考察 《资本论》 原始社会 历史笔记 古代社会研究 猴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