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应当探讨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关系 |
伊青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1990 |
0 |
|
2
|
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浅谈李斯这一人物形象的创作体会 |
陈则东
|
《福建艺术》
|
1999 |
0 |
|
3
|
有感于历史剧的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之争 |
刘宝
|
《美与时代(美学)(下)》
|
2008 |
0 |
|
4
|
论《曾国藩》的历史意蕴 |
杨经建
陈亮
|
《中国文学研究》
|
1994 |
1
|
|
5
|
关于抗战时期历史剧的思考 |
蔡震
|
《郭沫若学刊》
|
1994 |
2
|
|
6
|
古典文学形象的艺术稳定性和变异性 |
吴红
|
《当代文坛》
|
1982 |
0 |
|
7
|
歌传天籁话初民--大型原创历史剧《万古红山》简介 |
于建设
|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20 |
0 |
|
8
|
评长篇历史小说《末朝顶梁柱──文天祥》 |
伍曦文
|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
1995 |
0 |
|
9
|
主旋律与当下情感结构的遇合——评谍战剧《女人的抗战》 |
刘竺岩
|
《剧影月报》
|
2022 |
0 |
|
10
|
对《一九四二》与《泰坦尼克号》美学机制及其审美效应的比较 |
王红
|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
2013 |
0 |
|
11
|
《赚蒯通》杂剧主题的多元化 |
刘树胜
|
《渤海学刊(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97 |
1
|
|
12
|
是文学评论 还是党史研究——读绿雪、石言二位文章有感 |
王利芬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1989 |
0 |
|
13
|
当代戏剧评论撷英——评《戏林拾薪》 |
刘放
|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
|
1995 |
0 |
|
14
|
唐浩明“晚清三部曲”文史对照本出版的价值与意义 |
周百义
|
《长江文艺评论》
|
2020 |
0 |
|
15
|
艰难的步履 辉煌的成就——计镇华对昆剧老生行当的改革与意义 |
朱建明
|
《上海艺术家》
|
1996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