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唯物史观:历史决定论抑或历史目的论 被引量:4
1
作者 赵磊 赵晓磊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56-162,共7页
不承认唯物史观是历史决定论,或把唯物史观等同于历史目的论,其实是对唯物史观的误读。马克思把“社会形态的发展理解为一种自然史的过程”,这就为历史决定论奠定了科学依据。唯物史观不是从主观目的出发去展开历史必然性,不是从主观意... 不承认唯物史观是历史决定论,或把唯物史观等同于历史目的论,其实是对唯物史观的误读。马克思把“社会形态的发展理解为一种自然史的过程”,这就为历史决定论奠定了科学依据。唯物史观不是从主观目的出发去展开历史必然性,不是从主观意志出发去演绎历史发展规律,而是从“社会存在”出发去寻找历史必然性的依据,并揭示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唯物史观揭示了决定人的“动机”和“目的”背后的物质根源,因而与历史目的论划清了界限。人的行为有主观动机,但历史演化并没有主观动机;人的行动有主观目的,但历史必然性却没有主观目的;人总有自己的目标追求,但历史发展方向却并不是由人的目标追求所决定的,因为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厘清“历史合力论”“主观能动性”“个人在历史中的地位”“自觉地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以及“机械决定论”,有助于正确把握马克思主义历史决定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决定论 历史目的论 历史必然性 唯物史观 唯心史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唯物主义对历史目的论的扬弃——以马克思“异化”范畴运用的否定之否定为求解线索 被引量:1
2
作者 赵志勇 于铁夫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49-52,共4页
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目的论的关系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的一项基础性课题,它在制高点上规范着人们如何理解历史唯物主义规范与事实双重尺度的统一。在马克思的原创作品中,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目的论的复杂关联集中体现在"异化&... 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目的论的关系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的一项基础性课题,它在制高点上规范着人们如何理解历史唯物主义规范与事实双重尺度的统一。在马克思的原创作品中,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目的论的复杂关联集中体现在"异化"范畴的思想张力上。马克思一生对"异化"范畴进行过三次各具深意的运用,分别是伦理维度的肯定运用、实证维度的否定运用和综合维度的否定之否定运用。这一辩证演进过程,为我们求解历史唯物主义对历史目的论的扬弃问题提供了主要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目的论 异化 否定之否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历史目的论之历史唯物主义阐释路向的批判 被引量:2
3
作者 张文喜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9-65,共7页
人们所理解的马克思,很大程度上受到第二国际理论家和西方马克思主义代表人物所制订的理解模式的限制。历史地来看,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的"危机"表现的历史目的论概念,实与历史机械论声气相通,乃是滥觞于作为对于历史唯物主义的... 人们所理解的马克思,很大程度上受到第二国际理论家和西方马克思主义代表人物所制订的理解模式的限制。历史地来看,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的"危机"表现的历史目的论概念,实与历史机械论声气相通,乃是滥觞于作为对于历史唯物主义的正统阐释中的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绝对差异概念。历史目的论所涉及的首先就是历史中的"进步"(连续)、历史中的"解放"(自由)、以及从西方传统哲学曾经设想为历史统一体中抽象出来的欧洲观念。历史中的目的及其实现问题,也是在我们的面前照亮历史道路和引导我们前进的目的论视界。但是,所有那些被模糊地称作是历史的"负面经验",比如,苦难、退步、代价、资本主义等等,乃公开崭露了历史目的论的破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目的论 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 欧洲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牟宗三的“道德—历史目的论” 被引量:1
4
作者 卢兴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1-46,152,共6页
牟宗三的历史哲学带有浓重的黑格尔色彩,继承了黑格尔"精神辩证法"及历史进步的基本观念,但对黑氏所谓支配和推动世界历史进程的"精神"进行了儒家式的改造,突出了"精神"的道德义涵。因而黑格尔式的"... 牟宗三的历史哲学带有浓重的黑格尔色彩,继承了黑格尔"精神辩证法"及历史进步的基本观念,但对黑氏所谓支配和推动世界历史进程的"精神"进行了儒家式的改造,突出了"精神"的道德义涵。因而黑格尔式的"进步目的论"与儒家传统的"德性目的论"被牟氏整合在一起,成为一种"道德—历史目的论",体现出鲜明的现代性特征。在牟宗三看来,在道德的推动下,民族历史之目的指向民族国家的建立,世界历史之目的指向"天下大同"或者说"世界大同",这种"大同"观代表了儒家传统面向现代性转化的一个典型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牟宗三 道德-历史目的论 黑格尔 民族国家 天下大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向至善之途——康德的历史目的论探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张会永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1-77,共7页
康德的历史目的论学说经常遭到研究者们的忽视或误解,然而这一学说对于全面理解康德的历史哲学和整个批判哲学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它是康德克服世界二元论,达到全面理解"人是什么"的进一步尝试。康德分别考察了历史的自然目的... 康德的历史目的论学说经常遭到研究者们的忽视或误解,然而这一学说对于全面理解康德的历史哲学和整个批判哲学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它是康德克服世界二元论,达到全面理解"人是什么"的进一步尝试。康德分别考察了历史的自然目的和道德目的,最终揭示出至善乃是历史的最终目的。至善作为一个理想的目标,不是客观的知识,因此只能对它采取道德信仰的态度。这样,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就是拥有道德信仰的人类在至善理念的引导下不断走向完善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德 历史目的论 至善 道德信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与历史目的论 被引量:12
6
作者 鲁克俭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9-25,共7页
青年马克思经历了两次"走进—走出黑格尔"的思想摇摆,而《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正处于马克思第二次"走进—走出黑格尔"的过程之中,体现了历史目的论的隐性唯心主义。相对于《德意志意识形态》而言,《关于费尔巴哈... 青年马克思经历了两次"走进—走出黑格尔"的思想摇摆,而《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正处于马克思第二次"走进—走出黑格尔"的过程之中,体现了历史目的论的隐性唯心主义。相对于《德意志意识形态》而言,《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在思想上更接近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笔记本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历史目的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唯物主义的非目的论阐释
7
作者 王代月 赵义良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5-69,共5页
历史目的论具有抽象同一性的普遍历史观、单线性的进步观和将个人视为历史目的实现工具的人学观三个基本特征。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产生的地域特殊性以及原始积累过程中政治暴力因素的分析,揭示了历史唯物主义不具有历史目的论的抽象... 历史目的论具有抽象同一性的普遍历史观、单线性的进步观和将个人视为历史目的实现工具的人学观三个基本特征。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产生的地域特殊性以及原始积累过程中政治暴力因素的分析,揭示了历史唯物主义不具有历史目的论的抽象同一性和单线性进步论的特点。而他对历史产生和发展实质的考察,则彰显了个人在历史中的在场以及历史发展的合目的性根源。历史唯物主义实现了历史发展的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的统一,超越了历史目的论,是真正的历史科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目的论 历史唯物主义 目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难意识与马克思历史观的历史目的之维 被引量:2
8
作者 马建青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4-56,共3页
历史目的论作为解释历史的一种有效范式,往往与对苦难的"道义"拯救相关联。马克思尽管创立了一种崭新的、革命性的唯物史观,但这种对历史的哲学思考离不开对苦难的历史自觉,正是在对苦难的历史思考中历史目的论的踪迹以隐讳... 历史目的论作为解释历史的一种有效范式,往往与对苦难的"道义"拯救相关联。马克思尽管创立了一种崭新的、革命性的唯物史观,但这种对历史的哲学思考离不开对苦难的历史自觉,正是在对苦难的历史思考中历史目的论的踪迹以隐讳的方式显现。马克思历史观的历史目的之维与唯物史观的科学性并不冲突,其所彰显的价值性与科学性共同构成人们改造世界的有效武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难 历史目的论 唯物史观 马克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唯物史观内蕴的目的论及其革命性超越 被引量:2
9
作者 李扬 张廷国 《学习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3-12,共10页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唯物史观,既对传统的历史目的论进行了深刻批判,同时又蕴含了一种新型目的论。基于劳动的目的论原则,唯物史观的目的论把设定目的当作人类社会活动的本质特征。依据社会有机体与自然有机体比照的双重特性,唯物史观主...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唯物史观,既对传统的历史目的论进行了深刻批判,同时又蕴含了一种新型目的论。基于劳动的目的论原则,唯物史观的目的论把设定目的当作人类社会活动的本质特征。依据社会有机体与自然有机体比照的双重特性,唯物史观主张社会历史具有合目的性。唯物史观关于未来社会的自由劳动预期,蕴示着人类历史将朝着设定目的前进。唯物史观所内蕴的目的论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它超越了世界观问题上的因果论和目的论的对立,超越了历史目的论问题上主观主义和客观主义的对立,实现了对西方传统世界观和历史目的论的革命性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唯物史观 历史目的论 劳动目的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的历史哲学:在康德与黑格尔之间 被引量:6
10
作者 龙霞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36-44,共9页
马克思的历史哲学究竟是康德式的,抑或是黑格尔式的?学界对于这项思想史的议题长期莫衷一是。然而,关于这一问题的立场却关系到我们在什么意义上理解马克思的历史哲学。从马克思与二者之间的内在思想关联来分析,马克思的历史哲学既非康... 马克思的历史哲学究竟是康德式的,抑或是黑格尔式的?学界对于这项思想史的议题长期莫衷一是。然而,关于这一问题的立场却关系到我们在什么意义上理解马克思的历史哲学。从马克思与二者之间的内在思想关联来分析,马克思的历史哲学既非康德式的,也非黑格尔式的。究其本质,它乃是在康德与黑格尔“之间”的一种新的历史哲学形态。一方面,马克思历史哲学与康德历史哲学之间既葆有同一又存在差异——二者均保持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张力与鸿沟,但又由“存在论”之差异引发了历史目的之“超越性”意涵的不同。马克思与康德之间的“差异”,构成了与黑格尔之间的“同一”或向黑格尔的“返回”。另一方面,马克思历史哲学与黑格尔历史哲学之间同样既葆有同一又存在差异——二者均保留了辩证法,但马克思辩证法所立足的“实在主体”彻底告别了黑格尔辩证法的观念论哲学前提,也因此告别了黑格尔的历史目的论。而马克思与黑格尔之间的“差异”,也再度构成了与康德之间的“同一”或向康德的“返回”。正是这种复杂的张力性关联,喻示出马克思历史哲学乃是介于康德与黑格尔之间的一种“新”的历史哲学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的历史哲学 辩证法 存在论 历史目的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现代思想与线性历史决定论
11
作者 夏银平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1-55,共5页
中国现代思想表现出一种明显的崇拜科学的特征,而这种特征的基本表现形式是线性历史决定论,是指相信人类历史中存在着一种类似于自然界那样的客观的、必然的规律的认识。与通常的认识相反,线性历史决定论不是导致对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忽视... 中国现代思想表现出一种明显的崇拜科学的特征,而这种特征的基本表现形式是线性历史决定论,是指相信人类历史中存在着一种类似于自然界那样的客观的、必然的规律的认识。与通常的认识相反,线性历史决定论不是导致对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忽视,而恰是对此的高扬。正是它使中国现代思想家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但也带来一些严重的后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性历史决定论 历史目的论 普遍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阿尔都塞对决定论式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批判及其当代效应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雨辰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31-39,共9页
阿尔都塞强调马克思与黑格尔思想关系问题上的"颠倒说"必然导致决定论式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解释,他从反对决定论式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捍卫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严密自主性和科学性这一目的出发,强调马克思的辩证法和历史观是"... 阿尔都塞强调马克思与黑格尔思想关系问题上的"颠倒说"必然导致决定论式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解释,他从反对决定论式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捍卫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严密自主性和科学性这一目的出发,强调马克思的辩证法和历史观是"多元决定";他晚年从反对决定论和历史目的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出发,提出了"偶然相遇的唯物主义"理论,强调历史的开放性和可能性,对于消解政治消极主义具有积极的意义。但是由于他把马克思的唯物主义看作是强调"偶然性"的唯物主义潜流发展的高峰,是受拉康等后现代主义者强调开放性、多元性、差异性等理论观点影响的结果,既与他早年捍卫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相矛盾,也存在着背离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趋势。也正因为如此,他的"多元决定"概念、强调"偶然性"的思想,为拉克劳、墨菲所片面发展,成为后马克思主义理论建构的思想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都塞 多元决定 偶然性 历史目的论 后马克思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波利比阿政治思想再探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乐理 《浙江学刊》 CSSCI 2003年第1期92-97,共6页
波利比阿的政治思想以一种历史目的论为基础。政体演变论旨在发现各种政体依次更替的规律 ,了解人的理性与心理因素在其中所起的作用 ,提高政治家的预测能力。混合政体力图融合三种正常的单一政体的优势 ,在历史中发展形成的罗马共和国... 波利比阿的政治思想以一种历史目的论为基础。政体演变论旨在发现各种政体依次更替的规律 ,了解人的理性与心理因素在其中所起的作用 ,提高政治家的预测能力。混合政体力图融合三种正常的单一政体的优势 ,在历史中发展形成的罗马共和国制度在这方面显示了更强的稳定性。但是混合政体也是可能蜕变的。这一难免的趋势显示了历史目的论的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利比阿 政治思想 希腊 历史 政体演变 混合政体 历史目的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德“恶魔的共和国”诠解
14
作者 汪志坚 《哲学分析》 CSSCI 2018年第5期79-88,198,共10页
当代西方政治理论普遍认为自由的民主制度若要避免堕落,除必要的制度的设计(如三权分立和两院制立法机构等)外,还需要有公民美德和公共精神。然而,两百多年前的康德认为正义国家的产生不需要以公民美德为前提,甚至"一个恶魔的民族... 当代西方政治理论普遍认为自由的民主制度若要避免堕落,除必要的制度的设计(如三权分立和两院制立法机构等)外,还需要有公民美德和公共精神。然而,两百多年前的康德认为正义国家的产生不需要以公民美德为前提,甚至"一个恶魔的民族也能建立共和国"。康德此语只是冰山一角,背后有着深厚的历史哲学、伦理学和政治哲学的内容作为支撑。只有将这些作为支撑的内容揭示出来,康德"一个恶魔的民族也能建立共和国"的断言才会脱去其突兀的表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德 恶魔的民族 共和国 公民美德 历史目的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