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启蒙现代性与历史现代性——商品拜物教与资本生产的两种现代性视野
1
作者 夏林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7-32,共6页
总体而言,存在着两种对现代性的理解——启蒙现代性与历史现代性。启蒙现代性主要揭示自我意识的普遍性对现代社会生活的总体性确证,历史辩证法视野中的现代性则侧重于现代社会经济基础的历史性生成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全方位塑造。二者的... 总体而言,存在着两种对现代性的理解——启蒙现代性与历史现代性。启蒙现代性主要揭示自我意识的普遍性对现代社会生活的总体性确证,历史辩证法视野中的现代性则侧重于现代社会经济基础的历史性生成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全方位塑造。二者的区别是观念论与唯物史观的区别,同时,历史现代性与启蒙现代性又是一种批判性继承与超越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启蒙现代性 历史现代性 商品拜物教 资本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性视阈中的现代中国小城文学 被引量:7
2
作者 熊家良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33-140,共8页
借助现代性的理论视角,通过对中国现代小城文学的梳理分析可以发现,正是小城的独特空间境域为小城作家提供了独特的现代性体验,使其作品在“审美现代性”与“历史现代性”之间形成必要的逆向张力,乃至实行对“历史现代性”的负面效应的... 借助现代性的理论视角,通过对中国现代小城文学的梳理分析可以发现,正是小城的独特空间境域为小城作家提供了独特的现代性体验,使其作品在“审美现代性”与“历史现代性”之间形成必要的逆向张力,乃至实行对“历史现代性”的负面效应的诗性批判,从而有效地促进了20世纪中国文学的“现代性的两重性”格局及现代文化的自我批判机制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中国 小城文学 审美现代性 历史现代性 诗性批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胡适白话文理论的现代性维度 被引量:2
3
作者 曹而云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15-119,共5页
现代白话所代表的现代观念是传统中国迈向现代社会的重要指标,胡适在不同思想脉络缠绕的"五四"时期,以白话文理论构建了现代文学的理论话语,其理论恰好契合了"五四"时代对历史现代性的要求,不仅使得中国文学突破传... 现代白话所代表的现代观念是传统中国迈向现代社会的重要指标,胡适在不同思想脉络缠绕的"五四"时期,以白话文理论构建了现代文学的理论话语,其理论恰好契合了"五四"时代对历史现代性的要求,不仅使得中国文学突破传统的窠臼,进入到现代语境中,并且参与了精神文化的现代化,促成了中国现代文化形态与古代文化形态的分野。因此,胡适的白话文理论在中国文化的现代转型中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话文体 现代文化 历史现代性 审美现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留学生与民族国家的想像——从《新中国未来记》看梁启超小说观的现代性 被引量:1
4
作者 李东芳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8-75,共8页
《新中国未来记》中表现出来的未来与现实的强烈对比,表达出作者对追赶西方国家的现代化焦虑;小说中“留学生构建民族-国家”的主题,开创了具有历史现代性的留学生小说类型;梁启超把小说用于宣传历史现代性,即将小说作为构建民族国家共... 《新中国未来记》中表现出来的未来与现实的强烈对比,表达出作者对追赶西方国家的现代化焦虑;小说中“留学生构建民族-国家”的主题,开创了具有历史现代性的留学生小说类型;梁启超把小说用于宣传历史现代性,即将小说作为构建民族国家共同体的现代性话语,以推动民族建设与革命进程,对于五四文学革命的发生乃至20世纪的中国文学潮流有着前瞻性的引领作用;此外,从留学生主人公的角色设置到叙事时间的倒叙手法,《新中国未来记》均仿自西方政治小说,显现了梁启超试图调和历史现代性和审美现代性之间矛盾冲突的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现代性 审美现代性 留学生 民族国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三个基础性问题——基于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视域 被引量:8
5
作者 桑明旭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0-26,共7页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为当代全球发展和全球治理贡献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阐释该方案重大意义的逻辑前提是深度解答三个基础性问题:(1)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世界历史坐标在何处;(2)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为当代全球发展和全球治理贡献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阐释该方案重大意义的逻辑前提是深度解答三个基础性问题:(1)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世界历史坐标在何处;(2)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何以能够成为有效应对当代全球发展危机的治理方案;(3)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何以能够推动现代性世界历史发展迈入新阶段。从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来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世界历史坐标,就在现代性后果严重化、普遍化并且依靠单一国家无法解决以及"主体性输出"逐渐失去效力的新全球化阶段。当代生产方式的新变化、不同国家通往现代化道路的差异性、中国道路和中国文化赋予中国方案的公共主义特质,表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仅具备了现实基础,而且比当前全球治理的其他方案更加优越。现代性世界历史是以资本原则为内核的,中国方案在实践和理论层面都具备了超越资本原则及其意识形态的可能性。因此,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刻世界历史意义不仅在于为当代全球治理提供了可行性应对措施,更在于其可以推动资本全球化意义上的世界历史迈向人类命运共同体意义上的世界历史,进而开辟现代性世界历史发展的新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命运共同体 马克思 世界历史理论 现代性世界历史 中国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