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马克思对历史学派本质探问的视角——读马克思的《历史法学派的哲学宣言》 被引量:3
1
作者 张文喜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6-40,共5页
历史学派掌控德意志民族法律心灵近乎整个19世纪,作为一种学术史存在可谓不可轻视。但在另一方面,马克思在观察邻近各国的现实生活的时候,几乎就无心情赏析萨维尼等人的学术水准。马克思基于对历史学派现实概念的哲学批判、忧心于德国... 历史学派掌控德意志民族法律心灵近乎整个19世纪,作为一种学术史存在可谓不可轻视。但在另一方面,马克思在观察邻近各国的现实生活的时候,几乎就无心情赏析萨维尼等人的学术水准。马克思基于对历史学派现实概念的哲学批判、忧心于德国人参与当代问题的缓慢程度,而对与落后的当代现实保持同等水平的历史学派进行追问。马克思想要表明,德国人民必须对深蕴于民族历史的民族精神作深刻的反省,不仅需要批判现存的国家制度,同时还要批判这种制度的抽象继续。然而,面对此问题,马克思是站在哪一点上?对此,存在许多不同的观点,但在其中都忽略了马克思对虚无主义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历史学派 虚无主义 历史法学派的哲学宣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法学派简论 被引量:3
2
作者 徐爱国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1992年第6期36-39,35,共5页
历史法学,泛指以历史的观点和历史的方法来研究法律现象的科学。在两千多年的西方法律思想史上,亚里士多德(Aristotle)、波利比(Polybius)、布丹(Bodin,J.)、孟德斯鸠(Mondesquieu,B.d.)等著名的思想家们,都曾不同程度地对于历史法学的... 历史法学,泛指以历史的观点和历史的方法来研究法律现象的科学。在两千多年的西方法律思想史上,亚里士多德(Aristotle)、波利比(Polybius)、布丹(Bodin,J.)、孟德斯鸠(Mondesquieu,B.d.)等著名的思想家们,都曾不同程度地对于历史法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但是,真正使历史法学形成一个学派(Historical Schoo1),则是十九世纪的事情。其著名的代表人物有德国的萨维尼(Savigny,F.K.1779—1861年),普赫塔(Puchta,G.F.1978—1846年),艾希霍恩(Eichhom,K.F.1781—1854年),英国的梅因(Maine,H.1822—1888年)等。要了解历史法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精神 亚里士多德 历史法学派 十八世纪 社会科学 思想家 萨维尼 中世纪 十九世纪 西方律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启蒙理性主义时代的罗马法汇编——以1794年《普鲁士一般邦法》的制定史为中心
3
作者 吴训祥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67-177,共11页
作为欧洲启蒙理性主义时代的代表性法典,1794年《普鲁士一般邦法》是通过理性主义方法对继受以来的罗马法素材进行汇编的首次尝试。普鲁士司法部根据施洛塞尔的设想,试图通过对罗马法原始文献进行摘取并按体系进行编排的方式实现对法典... 作为欧洲启蒙理性主义时代的代表性法典,1794年《普鲁士一般邦法》是通过理性主义方法对继受以来的罗马法素材进行汇编的首次尝试。普鲁士司法部根据施洛塞尔的设想,试图通过对罗马法原始文献进行摘取并按体系进行编排的方式实现对法典素材的前期准备,由此推进法典制定工作的迅速完成。然而严格按照指示所形成的罗马法摘要无法实现普鲁士立法者预期的效果,普鲁士司法部转而根据罗马法摘要素材和当时的罗马法学研究成果,结合社会公众的修改意见完成了法典的编纂工作。在以萨维尼为代表的历史法学派的推动下,普鲁士私法在教义学层面上实现了全面的罗马化,最终被以潘德克顿派理论为基础的《德国民法典》所取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鲁士一般邦 罗马 典化 历史法学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梅因历史法学方法论简述——以《古代法》为中心 被引量:2
4
作者 陈颐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2007年第5期127-133,共7页
关键词 历史法学派 《古代 学方 梅因 日耳曼 德国历史 律体系 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民法体系的理性与经验——以萨维尼理论的历史性和体系化为视角 被引量:1
5
作者 姜燕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6-22,共7页
民法典编纂问题是近年法学界的热点问题之一,尤其是2016年7月5日中国人大网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草案)》以来,相关理论问题的探讨呈白热化趋势,组织类民事主体制度的民法典表述以及民法体系的理性与经验之关系均是其中的重要... 民法典编纂问题是近年法学界的热点问题之一,尤其是2016年7月5日中国人大网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草案)》以来,相关理论问题的探讨呈白热化趋势,组织类民事主体制度的民法典表述以及民法体系的理性与经验之关系均是其中的重要问题。将法人与非法人组织作为与自然人并列的民事主体类型并设专章予以规定的处理模式是否科学?营利性法人与非营利性法人的区分模式是否合理?法人合并、分立后的责任承担规则是否公平?如何运用萨维尼的法学理论正确认识并合理处置民法体系中理性与经验之关系?如何使民法典"提取公因式"的立法技术与现代民法典同步发展?为了充分讨论以上问题,本刊编辑部特邀专家对此进行专题研究,现予刊发,供读者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性主义 体系 萨维尼 体系化 历史 历史法学派 典体系 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埃利希和现代法社会学的诞生 被引量:16
6
作者 何勤华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110-112,共3页
埃利希和现代法社会学的诞生华东政法学院教授何勤华现代西方的法社会学,诞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西欧和北美,其创始人主要有德国法学家耶林(R.vonJhering1818~1892)、波兰籍奥地利法学家贡普洛维茨(L... 埃利希和现代法社会学的诞生华东政法学院教授何勤华现代西方的法社会学,诞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西欧和北美,其创始人主要有德国法学家耶林(R.vonJhering1818~1892)、波兰籍奥地利法学家贡普洛维茨(L.Gumplowicz,183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学 埃利希 活的 基础理论 现代 社会性 历史法学派 学研究 解释学 制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的三种经验性批判——兼谈马克思经验的逻辑 被引量:2
7
作者 高惠芳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1-27,共7页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直接为《黑格尔法哲学批判》而作,然而从形式到内容,它更像是《论犹太人问题》的延续和深化。《导言》分别对历史法学派、理论政治派、实践政治派进行了总结性的批判,在这一过程中,马克思发现整个批判无非...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直接为《黑格尔法哲学批判》而作,然而从形式到内容,它更像是《论犹太人问题》的延续和深化。《导言》分别对历史法学派、理论政治派、实践政治派进行了总结性的批判,在这一过程中,马克思发现整个批判无非是思辨的哲学对市民社会外部关系的批判,尚需从市民社会内部展开经验性的批判,其中内蕴从纯粹哲学的逻辑学向以经验世界为出发点的逻辑学批判的方法论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格尔哲学批判〉导言》 历史法学派 理论政治派 实践政治派 经验批判的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本的人格化:近代欧洲法人学说之争及其启示
8
作者 张乃和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0-58,共9页
随着近代欧洲各国资本主义大公司法人的兴起和发展,19世纪中后期至20世纪初欧洲学术界围绕法人的本质和起源问题,形成了不同的学说流派,展开了一场跨世纪的国际学术争论。这场法人学说之争始于德国历史法学派,以德国为代表的欧洲大陆法... 随着近代欧洲各国资本主义大公司法人的兴起和发展,19世纪中后期至20世纪初欧洲学术界围绕法人的本质和起源问题,形成了不同的学说流派,展开了一场跨世纪的国际学术争论。这场法人学说之争始于德国历史法学派,以德国为代表的欧洲大陆法学派与以英国为代表的英美法学派,在这场学术争论中山鸣谷应,和而不同,融汇共生,最后各成其说,影响深远。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回归这场国际学术争论的起点,重新认识这场争论,法人的本质和起源问题便豁然开朗。马克思的有关论述表明,法人是经济社会内容与法律制度形式相统一的社会有机体。在资本主义条件下,法人本质上是资本的人格化;法人人格也只不过是资本人格化在法律领域的反映,是法律对资本集团事实人格的确认或承认。在其现实性上,法人与个人不是对立或分立的关系,而是有机统一的关系,二者统一于现实的社会实践。法人与资本一样具有历史性。公司法人的出现,是资本人格化的内在要求、实现方式与具体体现。公司法人的永续性,只不过反映了资本追求无限增殖自身的价值运动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欧洲 历史法学派 资本人格化 社会有机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现代英国法律史学的兴起
9
作者 于洪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9-76,86,共9页
17世纪初,英国出现了法律史研究领域的著作,爱德华·柯克、约翰·塞尔登和马修·黑尔是英国法律史研究的先行者,他们阐明了普通法的历史渊源,维护了普通法的独立地位。梅因在继承柯克等人的法律历史主义观念的基础上,将实... 17世纪初,英国出现了法律史研究领域的著作,爱德华·柯克、约翰·塞尔登和马修·黑尔是英国法律史研究的先行者,他们阐明了普通法的历史渊源,维护了普通法的独立地位。梅因在继承柯克等人的法律历史主义观念的基础上,将实证主义方法引入了法律史研究,强调要在实际的历史进程中考察法律的发展状况。为此,梅因系统地批判了自然法学派和分析法学派的研究方法。梅特兰运用大量的诉讼卷宗与议会档案等原始文献,更加严谨而精细地研究了英国法律发展的进程,使得英国法律史研究具有了现代史学的特征,推动了英国法律史学成为法学中的独立学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主义 实证主义 历史法学派 律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萨维尼的遗产 被引量:5
10
作者 史大晓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5-61,共7页
萨维尼主导的历史法学派旗帜鲜明地揭示了法律发展中的历史面向。对德国法学家而言,一个随之而来的问题便应该是去追寻他们的历史。萨维尼并没有在理论上讨论这个原本很重要的问题,而是不动声色地将罗马法的发展默认为德国历史之理所当... 萨维尼主导的历史法学派旗帜鲜明地揭示了法律发展中的历史面向。对德国法学家而言,一个随之而来的问题便应该是去追寻他们的历史。萨维尼并没有在理论上讨论这个原本很重要的问题,而是不动声色地将罗马法的发展默认为德国历史之理所当然的一部分,并为此倾注了毕生精力。萨维尼的这种大度的历史观值得我们深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萨维尼 历史法学派 日耳曼人 罗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抽象的所有权变动到处分行为 被引量:4
11
作者 朱岩 《华东政法学院学报》 CSSCI 2006年第4期120-128,共9页
目前正值物权法制定之际,这也许是对物权法上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原则进行反思和研究的最好时机。很多概念和原则往往已在教学之中视为理所当然,但是如果对之缺乏清晰的历史认识和反思,就无法明了其产生的条件、意义及其在法律体系中的功能... 目前正值物权法制定之际,这也许是对物权法上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原则进行反思和研究的最好时机。很多概念和原则往往已在教学之中视为理所当然,但是如果对之缺乏清晰的历史认识和反思,就无法明了其产生的条件、意义及其在法律体系中的功能,难免受盲人摸象之讥。本期热点笔谈之目的,即是期望在这方面作一尝试,希望能为学界提供一个不同的视角,也希望对物权法具体制度的研究有所裨益。本期笔谈由华东政法学院金可可博士筹划并组稿,在此特致谢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所有权变动 处分行为 抽象 历史法学派 历史研究 制度史 萨维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物权行为理论新探 被引量:6
12
作者 金华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47-50,共4页
物权行为理论新探金华长期以来,大陆法系民法学者在讨论物权行为理论时往往停留在实证分析的层面,鲜有学者从法学研究方法论的哲学角度思考“物权行为理论”的法哲学、法理学思想基础,并合乎逻辑地解释该理论产生、发展的轨迹。本文... 物权行为理论新探金华长期以来,大陆法系民法学者在讨论物权行为理论时往往停留在实证分析的层面,鲜有学者从法学研究方法论的哲学角度思考“物权行为理论”的法哲学、法理学思想基础,并合乎逻辑地解释该理论产生、发展的轨迹。本文尝试着以“物权行为理论”为突破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权行为 行为理论 物权契约 所有权 罗马 意思表示 债权契约 律行为 历史法学派 历史研究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康德哲学中的积极思想
13
作者 徐祥民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2期60-65,共6页
马克思在《法的历史学派的哲学宣言》一文中指出:应该“公正地把康德的哲学看成是法国革命的德国理论……。”这表明:马克思对康德哲学的积极方面是肯定的。可是,长期以来,我们有些人对马克思的这句话缺乏深刻理解,甚至有的同志曾认为,... 马克思在《法的历史学派的哲学宣言》一文中指出:应该“公正地把康德的哲学看成是法国革命的德国理论……。”这表明:马克思对康德哲学的积极方面是肯定的。可是,长期以来,我们有些人对马克思的这句话缺乏深刻理解,甚至有的同志曾认为,康德哲学是对法国唯物主义的反动,没有任何积极意义可言。近来,一些同志注意实事求是地评价康德哲学,并发表了一些很有价值的论文或专著,我从中得到了很多启示。但是,仍有不少同志一谈到康德哲学的积极意义以及它在哲学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总是心有余悸。原因在于康德哲学是唯心主义的先验和不可知论,而且具有调和主义的特征。那么,应该如何从康德哲学本身出发,理解马克思那句话的深刻含义,以纠正对康德哲学理解中的偏见呢?下面谈谈自己的粗浅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德哲学 积极思想 马克思 历史学派 国唯物主义 积极意义 唯心主义 国革命 调和主义 可知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和德国古典哲学——纪念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
14
作者 王致钦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1期10-17,共8页
马克思包括恩格斯对德国古典哲学的根本改造和批判继承工作,是他们毕生共同事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1837年青年马克思在柏林大学法律系学习时业已钻研黑格尔哲学,不久,他写下了关于德国古典哲学,特别是黑格尔哲学的研究、批判成果的许多... 马克思包括恩格斯对德国古典哲学的根本改造和批判继承工作,是他们毕生共同事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1837年青年马克思在柏林大学法律系学习时业已钻研黑格尔哲学,不久,他写下了关于德国古典哲学,特别是黑格尔哲学的研究、批判成果的许多著作,诸如:《法的历史学派的哲学宣言》、《黑格尔法哲学批判》、《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和《黑格尔辩证法和哲学一般的批判》等。在此期间,有关这方面的内容还散见于他和恩格斯合著的《神圣家族》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之中;后来,马克思在他的《资本论》等著作中继续扩大这一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古典哲学 青年马克思 一百周年 黑格尔哲学 黑格尔辩证 哲学批判 历史学派 《德意志意识形态》 《神圣家族》 批判继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