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历史民族学多学科整合研究规范的初步探索——以史载“佯黄”族属考辨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高发元 刘锋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7-62,共6页
对于跨民族史料的梳理和应用 ,前人多从史学的角度进行探索研究。由于史料的性质所限 ,往往会遇到许多难以克服的障碍 ;而运用多学科整合研究 ,立足于历史民族学的理论视野 ,用史学、语言学、民族学相结合的方法 ,则可拓宽视野、更新思... 对于跨民族史料的梳理和应用 ,前人多从史学的角度进行探索研究。由于史料的性质所限 ,往往会遇到许多难以克服的障碍 ;而运用多学科整合研究 ,立足于历史民族学的理论视野 ,用史学、语言学、民族学相结合的方法 ,则可拓宽视野、更新思路 ,以此对历史上“佯黄”的共时态状况和历时态演化脉络进行分析 ,可以证明 :明代以前的“佯黄”是一个多民族集合称谓 ,而清代和当代所称的“佯黄”则是指毛南族的一个支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佯黄” 历史民族学 科整合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民族学与民族历史学简论 被引量:1
2
作者 马克继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46-49,共4页
历史民族学和民族历史学是分属于民族学和历史学的不同学科,它们有不同的学科发展背景。虽然在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资料来源等方面都有明显区别,但两个学科都是以民族社会作为研究的客体,在研究过程中又常常紧密联系、相互借鉴、互相... 历史民族学和民族历史学是分属于民族学和历史学的不同学科,它们有不同的学科发展背景。虽然在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资料来源等方面都有明显区别,但两个学科都是以民族社会作为研究的客体,在研究过程中又常常紧密联系、相互借鉴、互相促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民族学 民族历史 科背景 区别与联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拓一个充满现实感的史学领域——《中国西南历史民族学论集》读后 被引量:1
3
作者 晓石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87-88,共2页
《中国西南历史民族学论集》是民族学家何耀华研究员的一部学术著作。《论集》汇编了作者近十余年来的主要研究成果,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比较完整地反映了作者在民族学研究中所取得的斐然成绩。何耀华先生长期从事民族史、民族学的研究,... 《中国西南历史民族学论集》是民族学家何耀华研究员的一部学术著作。《论集》汇编了作者近十余年来的主要研究成果,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比较完整地反映了作者在民族学研究中所取得的斐然成绩。何耀华先生长期从事民族史、民族学的研究,近年来更主要致力于我国西南彝、藏两族社会历史和民族学的探讨,为历史民族学这一新学科的创建而努力。该书所论问题初看好象纯属书斋里的学问,然而认真读毕全书,给人的一个强烈感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 历史 民族研究 历史民族学 藏族史 民族关系史 汇编 中国西南 土著居民 民族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西南历史民族学论集》评介
4
作者 刘小兵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92-94,共3页
不久前,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了何耀华教授的重要学术著作《中国西南历史民族学论集》(以下简称《论集》)。何耀华教授是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历史民族学家,他长于民族史和民族学的研究,尤精于二者的交叉结合。他的有关这方面的论文在... 不久前,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了何耀华教授的重要学术著作《中国西南历史民族学论集》(以下简称《论集》)。何耀华教授是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历史民族学家,他长于民族史和民族学的研究,尤精于二者的交叉结合。他的有关这方面的论文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史》、《中国藏学》、《社会科学研究》、《思想战线》等学术刊物发表时,就以其学术价值和现实政治意义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重视。这部《论集》收入了他近年来的部分论文共二十六篇,计四十二万余字。论文中的许多观点已经被学术界所公认和接受,并写入了《中国大百科全书》、《简明宗教辞典》、《中国风俗辞典》等工具书中。可以这样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民族学 中国西南 彝族社会 毕摩 凉山彝族 民族研究 大小凉山 家支制度 祖国内地 民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民族音乐学:把音乐史还原到上下文语境中进行研究——兼论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史书写的难题与对策 被引量:18
5
作者 杨民康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9-126,共8页
中国少数民族暨跨界族群音乐研究同音乐文化史及历史民族音乐学在方法论上均有较大关联。后两类方法主张将民族音乐学或音乐民族志的思维观念和研究方法应用于音乐史研究领域,将已被"提纯"的音乐事象还原为音乐表演和音乐文... 中国少数民族暨跨界族群音乐研究同音乐文化史及历史民族音乐学在方法论上均有较大关联。后两类方法主张将民族音乐学或音乐民族志的思维观念和研究方法应用于音乐史研究领域,将已被"提纯"的音乐事象还原为音乐表演和音乐文化活动过程,把音乐作品、音乐事件和音乐人物还原到其具体生存的上下文语境中进行整体描写,也即将音乐史还原为音乐文化史。本文将结合上述理论观点,围绕"怎样书写音乐文化史?""写谁的音乐文化史?"和"谁来书写音乐文化史?"等问题展开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民族音乐 音乐文化史 音乐史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 跨界族群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观念的水位——从音乐学到民族音乐学
6
作者 李一茜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CSSCI 2020年第4期60-66,I0007,共8页
观念是学科理论的核心问题,观照学科观念的变迁,即是在对学科发展取向的不同阶段加以回顾反思。观念既是人为的社会认知构建,同时也是以实践方式运用于理论之中,新观念出现并不意味着简单的进化和继替,而是更为复杂的并存共生。民族音... 观念是学科理论的核心问题,观照学科观念的变迁,即是在对学科发展取向的不同阶段加以回顾反思。观念既是人为的社会认知构建,同时也是以实践方式运用于理论之中,新观念出现并不意味着简单的进化和继替,而是更为复杂的并存共生。民族音乐学的学科主旨历经了从科学观念到文化观念再到历史观念的更迭,学科范畴则经历了从乐音艺术到声音艺术再到音声艺术的扩展,音乐知识体系经过了从被解构到被阐释再到被结构的整合。这段历程通过学术的观念折射出人们意识到人类整体性存在、自身存在以及自身局限,并试图通过扩大学科边界、增加学科交叉点,来解决或缓解某些音乐现象和社会事实的价值消亡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念 阿德勒体系 文化阐释 历史人类 历史民族音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旧貌换新颜——中国民间音乐传承与变异特征新议
7
作者 伍国栋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16,I0002,共7页
中国民间音乐类型、体裁及其形态等所有的历史性变异,实际上就是一个由传承方式制约牵控的系统创新过程。民间音乐特有的“口传身授,心领神会”传承方式,注定了传承过程中所有的音乐内容与音乐形式,都同时具备了可塑性和可变异的基本特... 中国民间音乐类型、体裁及其形态等所有的历史性变异,实际上就是一个由传承方式制约牵控的系统创新过程。民间音乐特有的“口传身授,心领神会”传承方式,注定了传承过程中所有的音乐内容与音乐形式,都同时具备了可塑性和可变异的基本特性。民间音乐在传承过程中发生变异,作为一种基本特性显现,其中社会历史变迁、人文环境改变、音乐种属关系更迭、传承群体和个体文化差别等,是最重要的也是影响最为深远的几个因素和环节。中国民间音乐诸种类型和种类传承中普遍存在的特定有形母曲和无形母曲,是具有腔调种属特征的可塑性材料,经歌手、乐师和艺人在音乐上使用即兴变唱和变奏手法,产生出数不胜数的有宗可循又风格各异的变体唱腔和器乐曲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民族音乐 民间音乐 框架谱 传承 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istarical Ethnomucicology理念的学术研究思考
8
作者 刘婷婷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65-167,共3页
Historical Ethnomusicology强调"历时"与"共时"相结合的学术思想和观念,既是对民族音乐学仅关注"共时"性的反思,又是民族音乐学学科发展完善的途径,因此受到中国音乐学界广泛关注。本文提出采用"... Historical Ethnomusicology强调"历时"与"共时"相结合的学术思想和观念,既是对民族音乐学仅关注"共时"性的反思,又是民族音乐学学科发展完善的途径,因此受到中国音乐学界广泛关注。本文提出采用"历史民族音乐学"或"历史音乐人类学"学术译名的建议,归纳Historical Ethnomusicology理念下在中国的学术研究发展趋势,并积极反思"历史民族音乐学"在彰显自身优势的同时所暴露的局限性,从而让"历史民族音乐学"在音乐学领域中走得更好、更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STORICAL ETHNOMUSICOLOGY 历史民族音乐 研究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