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准噶尔盆地热演化历史模拟 被引量:38
1
作者 邱楠生 查明 王绪龙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2000年第1期38-41,共4页
根据磷灰石裂变径迹和镜质体反射率(R。)动力学模型模拟了准噶尔盆地腹部莫索湾、陆南和盆地南缘等地区的地温演化历史。研究结果表明,尽管准噶尔盆地现今的地温较低,但由于受构造运动的影响,各地质历史时期的地温演化不同,盆地... 根据磷灰石裂变径迹和镜质体反射率(R。)动力学模型模拟了准噶尔盆地腹部莫索湾、陆南和盆地南缘等地区的地温演化历史。研究结果表明,尽管准噶尔盆地现今的地温较低,但由于受构造运动的影响,各地质历史时期的地温演化不同,盆地的古地温较现今地温高。特别是在古生代和三叠纪,地温梯度很高。古生代的地温梯度平均大于38℃/km,中生代三叠纪的地温梯度仍很高,为34.6-41℃/km.侏罗纪的地温梯度变化较大,这可能与该时期的构造运动频繁有密切关系。白垩纪以后盆地的地温梯度演化基本不变,与现今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油气勘探 地热演化 历史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VaR历史模拟方法计算电力市场短期金融风险 被引量:32
2
作者 周浩 张富强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4-18,共5页
首先介绍了历史模拟法计算电力市场金融风险的基本原理,然后采用浙江省电力市场的历史运行数据,对电力市场次日的短期金融风险进行了实际预测。通过对2002年269 d的实际市场运行数据的统计校验,发现采用VaR历史模拟方法预测次日的金融... 首先介绍了历史模拟法计算电力市场金融风险的基本原理,然后采用浙江省电力市场的历史运行数据,对电力市场次日的短期金融风险进行了实际预测。通过对2002年269 d的实际市场运行数据的统计校验,发现采用VaR历史模拟方法预测次日的金融风险与实际运行结果相一致。因此,VaR历史模拟法能够较好地预测电网公司的电力市场短期金融风险。另外,采用该方法可以对次日平均清算电价在某一置信度下的上、下限做出较准确的估计,同时也可以对电网公司的毛利润和电费支出的上、下限等做出预测,对电网公司预测金融风险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市场 金融风险 VAR 历史模拟 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历史模拟法在金融风险度量中的应用
3
作者 黄晓 《南方金融》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6-19,11,共5页
随着银行业务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银行业风险呈现出复杂多变的特征,《新巴塞尔协议》的出台对银行风险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由于中国大多数银行开展风险管理的时间不长,相关数据积累不足,因而选择合适的模型显得尤为重要。本文... 随着银行业务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银行业风险呈现出复杂多变的特征,《新巴塞尔协议》的出台对银行风险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由于中国大多数银行开展风险管理的时间不长,相关数据积累不足,因而选择合适的模型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针对风险计量VaR模型的历史模拟法,运用回溯检验的原理,比较分析了混合历史模拟法与一般历史模拟法在小样本情形下的表现,得到了相对于一般历史模拟法而言,混合历史模拟法能更好地度量风险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风险 VAR模型 历史模拟 混合历史模拟 回溯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路径的历史模拟 被引量:1
4
作者 郑倩 孙艺迪 高猛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62-874,共13页
基于IBTrACS提供的热带气旋最佳路径数据集,在统计分析历史热带气旋的发生年频次、发生位置、路径移动及强度变化等的基础上,建立了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轨迹合成模型。模型包括生成模型、移动模型、消亡模型及强度模型4个部分,并从地理... 基于IBTrACS提供的热带气旋最佳路径数据集,在统计分析历史热带气旋的发生年频次、发生位置、路径移动及强度变化等的基础上,建立了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轨迹合成模型。模型包括生成模型、移动模型、消亡模型及强度模型4个部分,并从地理轨迹密度、年登陆率、登陆风速分布三个方面,对模拟的气旋路径与历史气旋路径进行比较,以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结果表明,构建的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全路径统计模拟模型稳健可靠,可进一步应用于研究区热带气旋的定量精细化的风险评估,能提高气旋风险灾害评估的可信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太平洋 热带气旋 历史模拟 路径 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波动性变化下的VaR历史模拟法实证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刘辉 姚海祥 马庆华 《运筹与管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12-118,共7页
VaR(在险价值)方法是当今运用得最为广泛的金融市场风险度量方法。历史模拟法作为计算VaR的主要方法之一,其计算出来的VaR的风险度量效果需要得到现实金融市场数据的检验。本文通过选取上证综指日收益率的历史数据,分别在市场波动性不... VaR(在险价值)方法是当今运用得最为广泛的金融市场风险度量方法。历史模拟法作为计算VaR的主要方法之一,其计算出来的VaR的风险度量效果需要得到现实金融市场数据的检验。本文通过选取上证综指日收益率的历史数据,分别在市场波动性不发生改变、市场波动性变大和市场波动性变小三种情况下对历史模拟法的有效性进行检验,检验结果表明在市场波动性不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历史模拟法计算的VaR能够有效地度量市场风险;在市场波动性变大的情况下,该方法会低估市场风险;在市场波动性变小的情况下,该方法会高估市场风险。通过对历史模拟法的计算原理进行分析,历史样本自身的时滞性是导致该方法在市场波动性发生变化时无效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管理 历史模拟 在险价值 波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概率平滑技术修正VaR的历史模拟法 被引量:2
6
作者 何嘉欢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2期11-14,共4页
历史模拟法作为Va R估计的一类重要方法,具有无分布假设、计算相对简便的优点,但同时也存在着对"极端事件"的概率估计不足的问题。针对这一缺陷,在历史模拟法中引入当前广泛应用于统计语言模型的概率平滑技术。在考虑了历史... 历史模拟法作为Va R估计的一类重要方法,具有无分布假设、计算相对简便的优点,但同时也存在着对"极端事件"的概率估计不足的问题。针对这一缺陷,在历史模拟法中引入当前广泛应用于统计语言模型的概率平滑技术。在考虑了历史模拟法估计Va R特点的情况下,对平滑方式提出了改进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AR 历史模拟 概率平滑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波动率调整的历史模拟法对细分农业指数的的VaR风险测量 被引量:1
7
作者 熊焜怡 《现代农业研究》 2020年第6期14-15,共2页
自2015年普惠金融政策明确提出以来,我国的农业发展速度大幅提升,这些利好消息也使得投资者对于农业市场纷纷看好,然而农业板块市场的风险也随之增加。本文选取了2011年10月18日-2020年3月27日的细分农业指数,运用波动率调整的历史模拟... 自2015年普惠金融政策明确提出以来,我国的农业发展速度大幅提升,这些利好消息也使得投资者对于农业市场纷纷看好,然而农业板块市场的风险也随之增加。本文选取了2011年10月18日-2020年3月27日的细分农业指数,运用波动率调整的历史模拟法计算细分农业指数的VaR,整体地测量了农业板块地股市风险,同时也为农业市场风险管理和投资者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分农业指数 波动率调整 历史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MIP6模式关于中国叶面积指数对温度和降水变化敏感性的模拟能力评估 被引量:1
8
作者 王丹云 曾晓东 宋翔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961-1977,共17页
评估地球系统模式对气候和植被的模拟能力是利用地球系统模式研究植被对气候变化响应的基础。基于观测和遥感数据,本文评估了第六次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6)中18个全球耦合模式对中国生长季温度、降水和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 评估地球系统模式对气候和植被的模拟能力是利用地球系统模式研究植被对气候变化响应的基础。基于观测和遥感数据,本文评估了第六次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6)中18个全球耦合模式对中国生长季温度、降水和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的模拟性能。我们基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定量了植被对温度、降水的敏感性,对CMIP6模式关于植被敏感性的模拟能力进行定量评估。研究结果表明:(1)大部分模式可较好地模拟生长季温度、降水和LAI的气候态空间分布特征,但普遍高估全国平均LAI,且各模式对气候和植被变化趋势的模拟结果存在较大偏差;(2)与观测数据相比,模式关于LAI对温度和降水的敏感性符号模拟能力均表现出对正值区的模拟优于对负值区的模拟,并且典型脆弱区植被敏感性大于中国区域植被敏感性,模式对植被敏感性幅度及其与气候场对应关系的模拟方面存在较大偏差;(3)基于模式在生长季的温度、降水、LAI及其敏感性方面的综合排名,四个模拟性能最佳的模式分别为CanESM5–CanOE、INM–CM5–0、IPSL–CM6–LR和MPI–ESM1–2–L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MIP6 温度 降水 叶面积指数 植被敏感性 历史模拟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MIP5模式对中国年平均气温模拟及其与CMIP3模式的比较 被引量:55
9
作者 郭彦 董文杰 +2 位作者 任福民 赵宗慈 黄建斌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81-186,共6页
利用CRUT3v和CN05两套观测资料,评估25个CMIP5模式对1906—2005年中国年平均气温变化的模拟能力,并与CMIP3模式对比。结果表明:1906—2005年中国平均温升速率为0.84℃/100a,CMIP5多模式集合平均模拟的增温率为0.77℃/100a。模式对20世... 利用CRUT3v和CN05两套观测资料,评估25个CMIP5模式对1906—2005年中国年平均气温变化的模拟能力,并与CMIP3模式对比。结果表明:1906—2005年中国平均温升速率为0.84℃/100a,CMIP5多模式集合平均模拟的增温率为0.77℃/100a。模式对20世纪后期温升模拟好于前期,仅有两个模式能模拟中国20世纪40年代异常增暖。模式对气温气候态空间分布模拟较好,但在中国西部地区存在最大模拟冷偏差和不确定性。1961—1999年,中国北方增暖大于南方。多模式集合平均可以较好地模拟气温变化线性趋势的空间分布,但对南北气温变化趋势的差异模拟过小。总体说来,在中国平均气温变化趋势、气温气候态空间分布和气温变化趋势空间分布三方面,CMIP5模式都较CMIP3模式有所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MIP5 CMIP3 中国 年平均气温 历史模拟 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昆仑造山带多期隆升历史的地质热年代学证据 被引量:34
10
作者 陈宣华 Michael W.MCRIVETTE +4 位作者 李丽 尹安 蒋荣宝 万景林 李会军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647-1660,共14页
对格尔木附近东昆仑山花岗岩类侵入岩体中锆石和磷灰石进行裂变径迹(FT)定年与热历史的模拟,得到了中、新生代东昆仑山多阶段冷却与隆升的构造热历史。锆石FT年龄反映了东昆仑山中生代2期冷却历史,分别为第1期侏罗纪(194.1~144.4Ma... 对格尔木附近东昆仑山花岗岩类侵入岩体中锆石和磷灰石进行裂变径迹(FT)定年与热历史的模拟,得到了中、新生代东昆仑山多阶段冷却与隆升的构造热历史。锆石FT年龄反映了东昆仑山中生代2期冷却历史,分别为第1期侏罗纪(194.1~144.4Ma)和第2期早白垩世(115.7~100.2Ma)冷却历史。磷灰石FT年龄和热历史模拟给出新生代3期冷却历史,分别为第1期始新世早期(约52.9Ma)、第2期中新世中期(16.3~10.0Ma)和第3期上新世(5.1~0.9Ma)冷却历史。东昆仑山新生代3期冷却历史与逆冲断层系的发育紧密相关。新生代第1期(约52.9Ma)可能反映了柴达木盆地南缘一个夭折了的前陆盆地的存在。新生代第2期(16.3~10.0Ma)和第3期(5.1~0.9Ma)冷却年龄具有规律性的空间分布,反映了东昆仑山背驮式逆冲断层系的发育历史,表明柴达木盆地主要是作为东昆仑山的背驮式盆地而建立盆山耦合关系的。根据新生代第2期冷却历史的结束与昆仑断裂大规模左行走滑运动开始的年龄对比,推测东昆仑山区域变形作用由挤压向剪切转换的时间可能在10.0Ma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昆仑山 逆冲断层系 裂变径迹测年 历史模拟 高原隆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白垩世以来川东北地区的剥蚀历史--多类低温热年代学数据综合剖面的制约 被引量:21
11
作者 田云涛 朱传庆 +3 位作者 徐明 饶松 Barry P.Kohn 胡圣标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807-816,共10页
低温热年代学数据是一个与热历史过程紧密相关的资料类型,与高温年代学不同,低温热年代学表观年龄本身在很多情况下没有直接的地质意义.当且仅当样品线性持续冷却的情况下,表观年龄才可以被直接解释为样品经过其封闭温度的大致时间.因此... 低温热年代学数据是一个与热历史过程紧密相关的资料类型,与高温年代学不同,低温热年代学表观年龄本身在很多情况下没有直接的地质意义.当且仅当样品线性持续冷却的情况下,表观年龄才可以被直接解释为样品经过其封闭温度的大致时间.因此,只有结合地质约束通过对低温热年代学数据进行热历史模拟才能更好地揭示其所蕴含的地质信息.对川东北地区现有裂变径迹数据的统计显示,露头样品的表观年龄主要集中在60~80 Ma,其为冷却年龄并无直接的地质意义.前人利用这些数据对川东北地区热历史进行了模拟,然而不同研究者的研究结果却不甚一致,争议主要集中在四川盆地最后一期剥蚀开始的时间上.这体现了单一低温热年代学指标应用范围局限的缺陷.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介绍了一种多类低温热年代学数据剖面联合解释的方法:首先根据低温热年代学动力学模型对诸多种可能的热历史进行正演模拟,然后将正演模拟的结果与观测结果相比较,因此,通过对比正演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的拟合程度便可从诸多种可能的热历史中选择出最可能的一种.本文利用此方法对四川盆地东北部已发表的诸多可能的冷却/剥蚀历史进行了正演模拟,并将这些正演模拟与实测磷灰石裂变径迹和(U-Th)/He综合深度剖面数据进行比较,更好地制约了四川盆地的热历史:~100 Ma和~30 Ma之间冷却速度为0.57℃/Ma,~30 Ma以来冷却速度加快(~1.67℃/Ma).在假设川东北地区100Ma内地温梯度大致与现今20℃/km的地温梯度相近的前提下,其剥蚀历史可计算为:在~100 Ma和~30 Ma之间剥蚀速度为29 m/Ma,~30 Ma以来剥蚀速度加快(~83 m/Ma),川东北地区自晚白垩世以来总剥蚀量约为5 k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热年代学 历史模拟 剥蚀 川东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西新生代沉积源区及盆地热历史的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 被引量:14
12
作者 王世明 马昌前 +2 位作者 佘振兵 陈志勇 杨颖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29-36,共8页
通过对柴达木盆地西部干柴沟地区西岔沟剖面10件新生代砂岩样品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的分析和年龄一温度热演化史的模拟,研究了柴西新生代碎屑沉积岩源区及盆地的热历史。磷灰石样品大多未退火,来自不同的物源区。裂变径迹颗粒年龄分组... 通过对柴达木盆地西部干柴沟地区西岔沟剖面10件新生代砂岩样品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的分析和年龄一温度热演化史的模拟,研究了柴西新生代碎屑沉积岩源区及盆地的热历史。磷灰石样品大多未退火,来自不同的物源区。裂变径迹颗粒年龄分组显示,盆地经历了23.5,29.6,35.8Ma3次构造热事件;沉积物源区在42.0~40.5,39.0~37.5,14.0~11.5,6.0~4.5Ma发生了明显的构造活动,源区发生了较明显的变化,特别是12Ma左右的构造活动,导致下油砂山组顶部物源发生了很大的改变;40.5~39.0,16-14,11.5~6.0Ma沉积物的源区发生了明显的升降运动,导致剥蚀速率加快;平均围限径迹长度为9.4~11.7μm,总体来看,干柴沟地区及周缘山系在37-15Ma近22Ma的地质时期内一直比较稳定,30Ma左右的热事件在盆地或周缘山系都有较明显的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西地区 新生代 磷灰石裂变径迹 历史模拟 沉积物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北缘中、下侏罗统生、排烃史模拟 被引量:18
13
作者 王永卓 徐景祯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9-53,共5页
采用有限个平行一级反应生烃模型 ,采用受临界含烃饱和度和排烃效率控制的饱和度排烃模型 ,根据 14个取自井下和露头的未成熟—低成熟样品热压模拟实验的产率数据标定化学反应过程 ,对柴达木盆地北缘地区中、下侏罗统煤系烃源岩的生、... 采用有限个平行一级反应生烃模型 ,采用受临界含烃饱和度和排烃效率控制的饱和度排烃模型 ,根据 14个取自井下和露头的未成熟—低成熟样品热压模拟实验的产率数据标定化学反应过程 ,对柴达木盆地北缘地区中、下侏罗统煤系烃源岩的生、排烃历史进行模拟与分析。模拟结果表明 :柴北缘中、下侏罗统煤系烃源岩大多达到过成熟阶段 ,镜质组反射率多大于 2 %,但生、排烃过程不同 ;下侏罗统累计生油强度可达 10× 10 3 kg/m2 以上 ,排油强度超过 4× 10 3 kg/m2 ;中侏罗统最大累计生油强度只有 2× 10 3 kg/m2 ,排油强度在 1× 10 3 kg/m2 以下。图 8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侏罗系 煤系烃源岩 生烃 排烃 历史模拟 油气地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参加CMIP5计划的四个中国模式模拟的东亚地区降水结构特征及未来变化 被引量:12
14
作者 林壬萍 周天军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38-356,共19页
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降水特征的改变体现为降水总量和降水结构的变化。由于缺乏较为长期、覆盖范围广的较高分辨率逐日降水资料,过去对东亚降水的研究多关注其降水量的长期趋势和时空变率,较少涉及降水结构的变化。本文利用当前最新且... 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降水特征的改变体现为降水总量和降水结构的变化。由于缺乏较为长期、覆盖范围广的较高分辨率逐日降水资料,过去对东亚降水的研究多关注其降水量的长期趋势和时空变率,较少涉及降水结构的变化。本文利用当前最新且分辨率最高、覆盖范围最广的逐日亚洲陆地降水数据集(简称APHRODITE)以及四个中国参加第五次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简称CMIP5)的模式(BCC-CSM1-1,BNU-ESM,FGOALS-g2和FGOALS-s2),研究了东亚地区降水结构的观测特征及四个模式的模拟能力。基于此,通过分析四个模式的未来预估试验,探讨东亚地区降水结构在全球变暖背景下的变化。结果表明:整个东亚地区的累积降水量呈现出随着降水强度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小的分布形态;降水频率则是随着强度的增加显著减小。小雨(中雨)呈现出南少北多(南多北少)的形态;强降水则较多分布在华南沿海以及日本南部地区。长期趋势上,整个东亚地区大体上呈现小雨和30 mm/d以上的大雨增加,而中等强度降水减少的变化趋势。四个模式对东亚降水结构的气候态模拟能力较好。BCC-CSM1-1和FGOALS-g2能够合理再现观测中各个强度降水的变化趋势,而其他模式模拟不出中雨的减小趋势。四个模式的未来预估表明,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东亚地区30 mm/d以上的强降水会增加。且降水强度越大,增加越明显。以30°N为界,小雨(中雨)在变暖背景下呈现南部增加北部减少(南部减少北部增加)的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降水 降水结构 降水量 降水频率 CMIP5模式 历史气候模拟试验 未来预估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盆地热历史研究的正反演模型
15
作者 林峰 张金川 蔡峰 《海洋地质动态》 1995年第6期6-8,共3页
盆地热历史模拟是一门新兴的盆地研究技术和当前必不可少的一项盆地研究内容,本文简要介绍了盆地热历史模拟中的正演和反演模型。
关键词 盆地热历史模拟 正演模型 反演模型 地球热动力学 成因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天山巴里坤塔格磷灰石裂变径迹热年代学及构造意义
16
作者 路宗悦 余心起 +5 位作者 张峰 胡军 王照翻 曾严 孙康 张伟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90-697,共8页
通过对东天山巴里坤塔格4个磷灰石样品进行裂变径迹分析,以探讨该地区的构造演化特征。磷灰石裂变径迹的年龄在(50±3)Ma~(58±5)Ma之间,明显小于岩体的形成年龄,表明样品均经历了完全退火过程。样品的平均剥露速率为0.057 mm/... 通过对东天山巴里坤塔格4个磷灰石样品进行裂变径迹分析,以探讨该地区的构造演化特征。磷灰石裂变径迹的年龄在(50±3)Ma~(58±5)Ma之间,明显小于岩体的形成年龄,表明样品均经历了完全退火过程。样品的平均剥露速率为0.057 mm/a。热历史模拟结果显示,巴里坤塔格晚白垩世以来的构造抬升作用可划分为3个阶段:第1阶段(80~50 Ma)山体快速隆升,是晚白垩世(80~70 Ma)科希斯坦岛弧的增生作用和印度-欧亚板块的初始碰撞作用(~60 Ma)在该地区的响应;第2阶段(50~20 Ma)山体抬升缓慢;第3阶段(20 Ma至今)为第二次快速隆升时期,第2、3阶段均受控于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碰撞的远程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灰石 裂变径迹 历史模拟 巴里坤塔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东弧形带三维构造扩展的AFT记录 被引量:44
17
作者 王平 刘少峰 +1 位作者 郜瑭珺 王凯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662-1673,共12页
对川东弧形褶皱带北段、中段和南段的三条剖面,进行了7件样品的磷灰石裂变径迹(AFT)测试,结合前人已发表的4件样品,分析模拟了主要背斜的隆升-剥露热历史.结果表明川东弧形带主体构造变形时间为135→65Ma,即早白垩世早期到晚白垩世晚期... 对川东弧形褶皱带北段、中段和南段的三条剖面,进行了7件样品的磷灰石裂变径迹(AFT)测试,结合前人已发表的4件样品,分析模拟了主要背斜的隆升-剥露热历史.结果表明川东弧形带主体构造变形时间为135→65Ma,即早白垩世早期到晚白垩世晚期.进而建立并对比了三条剖面的构造变形时序,揭示出川东弧形带的三维构造扩展历史:(1)平行于构造线走向,表现为从中心向两翼的构造扩展,弧形带中段的构造变形最早,起始时间为早白垩世早期(约135Ma),北段和南段的变形较晚,起始时间为早白垩世晚期(约100 Ma);(2)垂直于构造线走向,在弧形带北段和中段均表现为由东向西的构造扩展,而在弧形带南段,由于受到前缘华蓥山断裂的影响,表现为自西向东的变形时序.川东弧形带的三维构造扩展历史暗示了"弯山构造"的成因模式,以及华蓥山先存断裂对弧形构造的限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灰石裂变径迹(AFT) 川东弧形带 历史模拟 三维构造扩展 弯山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民币汇率风险的测度 被引量:16
18
作者 王宗润 吴伟韬 +1 位作者 陈超 周艳菊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18-120,共3页
文章引入极值理论对欧元/人民币和日元/人民币的收益序列尾部进行估计,发现收益序列尾部与广义Pareto分布拟合得非常好;实证结果表明:期望损失(ES)在某些情况下能弥补在险价值(VaR)所具有的尾部风险。由返回检验的结果知,与历史模拟法... 文章引入极值理论对欧元/人民币和日元/人民币的收益序列尾部进行估计,发现收益序列尾部与广义Pareto分布拟合得非常好;实证结果表明:期望损失(ES)在某些情况下能弥补在险价值(VaR)所具有的尾部风险。由返回检验的结果知,与历史模拟法和方差-协方差法计算的VaR相比,基于极值理论的VaR能更准确地度量欧元/人民币和日元/人民币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值理论 VAR ES 历史模拟 方差-协方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门山中、南段中-新生代隆升史:来自裂变径迹的证据 被引量:5
19
作者 唐哲民 郭宪璞 乔秀夫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3471-3478,共8页
运用裂变径迹年代学方法对龙门山中、南段中生代地层内的磷灰石、锆石进行分析,并进行了热历史模拟,结果表明:①龙门山中、南段天全、怀远一带中生代地层最主要的强烈隆升阶段为喜山晚期,与该区的强烈构造运动时期相一致;②怀远镇西南... 运用裂变径迹年代学方法对龙门山中、南段中生代地层内的磷灰石、锆石进行分析,并进行了热历史模拟,结果表明:①龙门山中、南段天全、怀远一带中生代地层最主要的强烈隆升阶段为喜山晚期,与该区的强烈构造运动时期相一致;②怀远镇西南侧及西侧剖面,喜山晚期强烈隆升阶段的时间自西侧的20Ma左右开始至东侧的7~5Ma开始并延续至今,开始强烈隆升的时间自西向东逐步变新;与龙门山造山带逆冲推覆作用在时空上具向东前展式渐进推覆的特点相对应;③部分地区存在163~155Ma、140~77Ma、55~22Ma的隆升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变径迹年代学 历史模拟 强烈隆升阶段 龙门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产业结构变动趋势预测:基于动态CGE模型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丽 陈迅 汪德辉 《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16,共12页
本文利用动态CGE模型,通过投资动态机制与价格的内生化,并考虑资源限制及生产要素间的替代性,先完成历史模型更新投入产出数据,然后构建基线模拟封闭准则,以逐年递归动态求解方式,进行2007-2012年我国17部门的产业结构预测。
关键词 产业结构 动态一般均衡 历史模拟 基线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