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乡村基因视角下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模式与案例研究
1
作者 田峰 应苏辰 +1 位作者 吴萍 金晓斌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8,16,共9页
乡村历史文化保护传承逐步成为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任务之一,亟待探索科学利用乡村历史文化的可持续路径。文章聚焦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政策工具,解析其助力乡村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现实挑战和理论路径,基于乡村基因视角确定历史文化保护传... 乡村历史文化保护传承逐步成为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任务之一,亟待探索科学利用乡村历史文化的可持续路径。文章聚焦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政策工具,解析其助力乡村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现实挑战和理论路径,基于乡村基因视角确定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模式分类体系,并以上海市金山区廊下镇为例开展实证分析。研究表明:(1)全域整治以资源普查和引领设计、复合建设和多主体参与、动态监管和一体化运营等路径,推动乡村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但仍存在规划与整治衔接不畅、保护与开发矛盾、投融资压力较大等挑战;(2)乡村基因是抽象罗列乡村要素的科学理论,可基于景观、产业、文化、社会等多维基因的表征强度和协调情况,确定景观营造型、产业扶持型、主体共治型等12种全域整治的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模式;(3)上海市金山区廊下镇的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模式为“景观—产业协调型”,具体立足田园农耕和生态资源禀赋,推动现代农业体系建立,营造沪派江南农耕特色风貌,并依托廊下郊野公园探索三次产业融合路径,有效推动了乡村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研究可为其他地区全域整治的历史文化传承和乡村全面振兴提供理论和案例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 历史文化保护传承 乡村基因 模式解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陵共融:黄陵城市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创新路径探索
2
作者 吴左宾 王泽民 +1 位作者 王笑一 陈美杉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00-408,共9页
“陵”作为中华文明中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空间,与城市发展的协调融合对于保护历史文化、推动城市高质量建设、揭示和弘扬历史文化遗产蕴藏的精神文明价值具有重大意义.以黄陵城市与黄帝陵为例,通过梳理两者在历史演变中形成的功能结构... “陵”作为中华文明中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空间,与城市发展的协调融合对于保护历史文化、推动城市高质量建设、揭示和弘扬历史文化遗产蕴藏的精神文明价值具有重大意义.以黄陵城市与黄帝陵为例,通过梳理两者在历史演变中形成的功能结构、秩序关系、空间感知三方面的相互联系,综合考虑本地人口的宜居需求、旅游人口与文化产业的增长潜力,提出黄帝陵与黄陵城市融合发展路径:一是明确黄帝陵的核心祭祀功能,定位古城的文旅服务角色与新区的宜居促游功能,促进城市文化旅游功能融合与非文化功能的优化提升;二是融合自然山水与人工环境,优化城陵轴线关系与谒陵路线,创新设计生态谒陵路线,营建体验式的“有礼有序”秩序空间;三是运用视域分析等科学方法,增补绿色空间,拓宽公共空间视野,强化黄帝陵的空间感知.通过研究黄帝陵与黄陵城市融合发展,可以为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提供创新性思路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陵共融 黄陵城市 黄帝陵 历史文化保护传承 创新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价值引领新时代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以北京都城历史文化价值引领东四街区保护更新 被引量:4
3
作者 李嫣 常铭玮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6-32,共7页
党的二十大以来,以价值为导向的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正在逐步形成。历史文化街区作为活态遗产,是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的重要组成,也是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重点与难点。在此背景下,亟需探索价值引领街区保护与更新的新思路、新... 党的二十大以来,以价值为导向的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正在逐步形成。历史文化街区作为活态遗产,是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的重要组成,也是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重点与难点。在此背景下,亟需探索价值引领街区保护与更新的新思路、新方法。以北京市东四三条至八条历史文化街区为例,对相关实践进行总结归纳,提出价值引领的街区保护更新总体思路,并系统分析价值引领的街区保护规划编制方法。在纵向上,东四街区保护规划实现上下衔接的“价值传导”,立足街区内各类价值载体特征,承接北京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价值体系,提炼和阐释街区核心价值。在横向上,建立“核心价值—保护管控—更新引导”的衔接关系,从核心价值出发,对街区提出保护管控措施与更新引导策略。本研究为新时代街区保护更新实践提供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引领 历史文化街区 保护更新 保护规划 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省级城乡历史文化价值体系规划框架与建构方法 被引量:3
4
作者 李小龙 刘丫丫 +2 位作者 王树声 朱玲 王军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23,共8页
新时代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包含国家、省、市(县)三级管理体制,省级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具有“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省级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的建设须以价值体系建构为引领。聚焦省级城乡历史文化价值体系建构与落实,... 新时代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包含国家、省、市(县)三级管理体制,省级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具有“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省级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的建设须以价值体系建构为引领。聚焦省级城乡历史文化价值体系建构与落实,以《陕西省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规划》为例,探索与建构基于整体观及“三全一联动”策略的规划框架,总结了包涵“梳理历史脉络,提炼价值框架—建构空间格局,彰显省域价值—完善保护名录,夯实价值支撑—明确市(县)任务,落实价值传导”的规划方法,旨在为相关研究与实践提供参考,为增强省级层面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整体性和系统性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 省级城乡历史文化价值体系 整体观 价值体系建构 陕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观指引下的省域保护传承本土化体系构建探索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军 李梦 +2 位作者 李小龙 李欣鹏 丁俊翔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45-455,474,共12页
我国城乡历史空间的治理体系和聚落体系都具有很强的区域整体性、系统性.“省”是我国的地方最高级别政区,是治理体系中承上启下的关键层级,其形成发展演化区别于城市、乡村等聚落类型,具有特殊的逻辑机制和典型特征.当前,国家正在推动... 我国城乡历史空间的治理体系和聚落体系都具有很强的区域整体性、系统性.“省”是我国的地方最高级别政区,是治理体系中承上启下的关键层级,其形成发展演化区别于城市、乡村等聚落类型,具有特殊的逻辑机制和典型特征.当前,国家正在推动建立多层级、全覆盖的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构建省域保护传承体系是其中的重要一环,也是一项开创性的工作.基于此,以系统观的研究视角为切入点,以安徽省为例,分别从省域价值研判、保护格局构建、保护策略制定三大方面尝试建立省域保护传承体系的基本框架,为新时期我国历史文化保护本土化理论方法的创新提供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观 历史文化保护传承 本土化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专项研究及西安实践 被引量:35
6
作者 姜岩 孙婷 +2 位作者 董钰 赵雅倩 杨斯亮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10-116,共7页
文章首先根据国家在国土空间规划中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和管理的相关要求,剖析了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制度。其次,以文化地理学、城市历史景观、文化遗产空间等与历史文化保护相关的理论为支撑,构建了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历史文化... 文章首先根据国家在国土空间规划中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和管理的相关要求,剖析了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制度。其次,以文化地理学、城市历史景观、文化遗产空间等与历史文化保护相关的理论为支撑,构建了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专项工作的总体框架,主要包括:立足于区域遗产观,识别历史文化遗产价值;根据城市历史景观理论构建文化生态保护格局;以文化遗产空间为核心塑造魅力国土空间;以“一张图”为基础实现全生命周期管理。最后,将该框架引入西安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加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专项 区域遗产观 城市历史景观理论 西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千年一脉、多元一体与载体例证——历史文化名城的价值分析方法与体系建构 被引量:6
7
作者 陈双辰 盛哲清 +1 位作者 张亚宣 韩雪玉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2期44-55,共12页
历史文化价值对于历史文化名城的认定、保护乃至濒危、除名都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结合大连、莆田、韩城等历史文化名城的价值研判,总结了“千年一脉、多元一体与载体例证”的价值分析方法和路径。“千年一脉”即要放在中华文明五千年的... 历史文化价值对于历史文化名城的认定、保护乃至濒危、除名都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结合大连、莆田、韩城等历史文化名城的价值研判,总结了“千年一脉、多元一体与载体例证”的价值分析方法和路径。“千年一脉”即要放在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以连续完整的历史脉络分析价值;“多元一体”是要认知不同历史文化价值之间的关联系和系统性,认知价值之间的相互作用性;“载体例证”是价值分析最为重要的手段和方法,即系统梳理所能够代表价值的各类遗存载体,通过载体的梳理反向验证价值判断的准确性,相互作用、相互完善,构建不同层次的价值遗存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文化名城 历史文化价值 历史文化特色:保护传承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