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温室气体历史排放责任的技术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刘昌义 潘家华 +2 位作者 陈迎 何为 戴玲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1-18,共8页
历史排放责任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中"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的基石,也是气候谈判中南北双方争议的一个焦点。该文对历史排放责任的科学基础进行分析。首先从自然科学的角度证实发达国家的历史排放是导致当前气候... 历史排放责任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中"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的基石,也是气候谈判中南北双方争议的一个焦点。该文对历史排放责任的科学基础进行分析。首先从自然科学的角度证实发达国家的历史排放是导致当前气候变化和全球变暖的"人类排放活动"中的主要来源,探讨了两种不同的衡量历史排放责任的方法:气候模式方法和统计方法,并分析二者的优缺点及其不确定性;其次,在碳预算方法下对历史排放责任及其资金含义进行了分析,并探讨如何对历史排放的技术进步效应进行贴现;总结了对历史排放进行贴现的四点理由:物理科学基础、法律和伦理要求、技术进步的溢出效应以及现实政治谈判考虑。本文所取的物理、法律和技术三方面的年均贴现率值分别为0.7%、0.05%和0.75%,年均总贴现率取三者之和,为1.5%。然后分析这一贴现方法对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减排责任和资金责任的影响。结果表明,贴现方法显著地减轻了发达国家的历史排放责任和资金责任:选取年均贴现率等于1.5%对历史实际排放进行贴现后,附件Ⅰ国家的历史排放责任是原来的62%,历史排放对应的资金责任仅是原来的19%;贴现后发达国家所需承担的资金责任2011-2050年平均每年为1 010亿美元,非常接近于《哥本哈根协议》要求的发达国家每年出资1 000亿美元的水平。最后,本文分析了各种不同的统计口径对中国的影响,并建议在碳预算方案和公平获取可持续发展提案下利用技术贴现方法解决历史排放责任问题,以化被动为主动,获取更有利的谈判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历史排放责任 碳预算 公平获取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