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古滇国蟠蛇立虎祭祀柱看中华文明的历史延续性 被引量:1
1
作者 李世武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4-77,共14页
学界对古滇国蟠蛇立虎祭祀柱及相关祭祀仪式的解释,主要有3种假说:祭图腾说、报祭说和祭水神说。在文明延续性的历史语境中考察该祭祀柱的柱体、虎图像和蛇图像这3种符号的文明基因链,可提出一种新的推测:古滇国蟠蛇立虎祭祀柱可能与古... 学界对古滇国蟠蛇立虎祭祀柱及相关祭祀仪式的解释,主要有3种假说:祭图腾说、报祭说和祭水神说。在文明延续性的历史语境中考察该祭祀柱的柱体、虎图像和蛇图像这3种符号的文明基因链,可提出一种新的推测:古滇国蟠蛇立虎祭祀柱可能与古西羌族及其后裔的通天信仰、虎崇拜、蛇崇拜密切相关。古西羌族及其后裔的文明基因在不同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的象征意涵,但关键符号却展现出显著的历史延续性。古滇国蟠蛇立虎祭祀柱相关符号的历史延续性,是中华文明历史延续性的一个侧面。中华文明历史延续性的研究,通常需要综合考古资料以及多民族的文献资料、田野调查资料,展开互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滇国蟠蛇立虎祭祀柱 古西羌族 古滇文明 中华文明 历史延续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化中国近代农村经济史研究的一部力作:《底色顽韧:近代冀中定县小农经济的延续与渐变》评介
2
作者 阎书钦 《古今农业》 2023年第4期122-126,共5页
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有别于西欧封建社会的一种经济形态。虽然1840年后中国被拖入世界工业化进程,但是,到民国时期,中国农村小农经济形态并未发生根本性变化。如何认识这种经济形态 20世纪前期,在中国饱受列强侵略,经济凋敝,同时受... 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有别于西欧封建社会的一种经济形态。虽然1840年后中国被拖入世界工业化进程,但是,到民国时期,中国农村小农经济形态并未发生根本性变化。如何认识这种经济形态 20世纪前期,在中国饱受列强侵略,经济凋敝,同时受外来工业化思潮影响的情况下,国人多对之持否定态度。20世纪后期,随着中国经济建设的进展,尤其改革开放后中国国力的增强,国人对中国历史认知的主体性进一步萌发,开始以自信的心态,基于中国历史延续性,,重新审视中国小农经济的社会经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农经济 社会经济价值 历史延续性 历史认知 思潮影响 中国经济建设 列强侵略 中国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社会学的想象力到社会工作的想象力--社会工作学的逻辑起点初探 被引量:7
3
作者 徐选国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6期23-27,36,共6页
社会工作的百年发展史始终伴随着如下问题展开,即社会工作到底是不是一个专业、社会工作是否具有科学性、社会工作是否可以视作一个学科等等.实质上,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就是对社会工作的逻辑起点或学科内核的回答.如果以玛丽·里士满1... 社会工作的百年发展史始终伴随着如下问题展开,即社会工作到底是不是一个专业、社会工作是否具有科学性、社会工作是否可以视作一个学科等等.实质上,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就是对社会工作的逻辑起点或学科内核的回答.如果以玛丽·里士满1917年发表的《社会诊断》一书作为世界范围内社会工作专业化的标志和开端的话,至今刚好有100年的历史.譹我们要问的是,社会工作的百年发展史中有没有一个“一以贯之”的本质属性,这种属性使得社会工作专业的发展具有其独特性及历史延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工作专业化 想象力 逻辑 社会学 历史延续性 世界范围 社会诊断 一以贯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的划域求本——重读钱中文、童庆炳“审美意识形态论” 被引量:5
4
作者 高楠 肇钒伊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9,19,共10页
由钱中文、童庆炳、王元骧等学者提出的“审美意识形态论”,在20世纪80年代曾引起文学理论界的关注与讨论。20年后,提出者对“审美意识形态论”再予强调性论说与阐发,体现了对于文学研究的根本性坚持,即为文学划域求本。资深理论家对文... 由钱中文、童庆炳、王元骧等学者提出的“审美意识形态论”,在20世纪80年代曾引起文学理论界的关注与讨论。20年后,提出者对“审美意识形态论”再予强调性论说与阐发,体现了对于文学研究的根本性坚持,即为文学划域求本。资深理论家对文学理论建构划域求本的强调,本身就是对后学的理论引导与理论吁求,其理论创新的深意,需待重读与挖掘。文学特征的历史延续性研究是审美意识形态的理论坚持,沿着这一路径,不仅划域求本的学科建构价值获得当下去疑解惑的重要性,而且,见诸“审美意识形态论”的历史转化、特征追问、态势把握的理论思维方法及理论研究中对于意识活动的强调,都展现出有待进一步开发的理论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意识形态 历史延续性 划域求本 活动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大学生文化的特点、功能及合理构建 被引量:8
5
作者 曹景文 田秭援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26-28,共3页
论大学生文化的特点、功能及合理构建曹景文,田秭援一我们把高等学校里与校园文化并存并为大学生群体所独有的文化观念、思维特征、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生活习性等统称为大学生文化。形象地说,就是校园内具有大学生特点的精神环境和... 论大学生文化的特点、功能及合理构建曹景文,田秭援一我们把高等学校里与校园文化并存并为大学生群体所独有的文化观念、思维特征、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生活习性等统称为大学生文化。形象地说,就是校园内具有大学生特点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纵观大学生文化,约有以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文化 大学生群体 价值取向 校园文化 党团组织 学生组织 合理构建 文化氛围 大学生特点 历史延续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广场发展中的隐喻演变研究
6
作者 周四方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21期203-205,248,共4页
通过对广场历史发展的研究,分析了4个广场的案例,得出了隐喻的5个不同时期的演变:民主政治的隐喻、帝王君权的隐喻、宗教神权的隐喻、人文精神的隐喻、历史文脉的隐喻。认为历史延续性和社会适应性是城市广场隐喻演变的两大特性。
关键词 隐喻 城市广场 隐喻演变 历史延续性 社会适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寨精神”和汉民族人格意识反省——论李杭育创作的第一周期 被引量:1
7
作者 刘卫 《浙江学刊》 1985年第5期55-62,5,共9页
青年作家李杭育创作的第一个周期,着重于汉民族人格意识——“秦寨精神”的认识和反省,完成了变革时期历史延续性背景下人的个体的纵向定位的初步尝试。《船长》篇是这一周期的代表作。目前,李杭育创作的第二周期已初见端倪。本文认为,... 青年作家李杭育创作的第一个周期,着重于汉民族人格意识——“秦寨精神”的认识和反省,完成了变革时期历史延续性背景下人的个体的纵向定位的初步尝试。《船长》篇是这一周期的代表作。目前,李杭育创作的第二周期已初见端倪。本文认为,他将展开对变革时期广阔的社会背景下人的群体的横向定位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格意识 变革时期 人格完善 历史延续性 现代文明 社会背景 生产方式 民族心理 传统文化 李杭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近现代奥林匹克精神的创建与革新、弊端与未来——“奥林匹克精神发展阶段论”之二 被引量:2
8
作者 孙金亮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92-96,共5页
本文是《论古代奥林匹克精神的产生与完善,扭曲与蜕变》的姊妹篇,指出了近现代奥运会不是古代奥运会的简单的“恢复”,奥林匹克精神具有新的时代性;近现代奥林匹克运动迅速发展,是由于它顺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但由于“国家”的存在,国... 本文是《论古代奥林匹克精神的产生与完善,扭曲与蜕变》的姊妹篇,指出了近现代奥运会不是古代奥运会的简单的“恢复”,奥林匹克精神具有新的时代性;近现代奥林匹克运动迅速发展,是由于它顺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但由于“国家”的存在,国家主义和民族主义的困扰,使之出现了许多弊端。——对此许多人曾担忧,它会象古代奥运会一样走向衰亡,这是一种盲目的片面的类比造成的,因为现代社会、现代人、现代科技,现代科学化管理,能够有力地制约它、规范它,因而奥林匹克前途是光明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林匹克主义 奥林匹克精神 历史阶段性 历史延续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农村教育“结构——功能”特点探析 被引量:3
9
作者 季富强 白中军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5期32-34,共3页
区域农村教育的结构要素本身存在着不平衡性,农村职教、成教较为弱小幼稚,而基础教育则“一枝独秀”;区域农村教育的三要素之间存在着封闭性,具体表现为横向结构联通的封闭性和纵向序列承接的间断性。传统区域农村教育的功能定位具有国... 区域农村教育的结构要素本身存在着不平衡性,农村职教、成教较为弱小幼稚,而基础教育则“一枝独秀”;区域农村教育的三要素之间存在着封闭性,具体表现为横向结构联通的封闭性和纵向序列承接的间断性。传统区域农村教育的功能定位具有国家一统性与现实游离性的特点,农村教育正面临传统功能定位的历史延续性与应然定位机制的远未成熟性的严峻现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农村“三教” 不平衡性与封闭性 一统性与游离性 延续性与未成熟性 农村教育 结构要素 功能定位 历史延续性 不平衡性 农村职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诗经》对人体美的描写 被引量:2
10
作者 修森 王晓明 《江汉论坛》 1982年第6期54-54,共1页
《诗经》中描写人体美的例子不少,有些描写,表明上古人对人体美已有细致的把握。他们所赞扬的美,与当今某些人的观点并无二致,表现出古今审美趣味的历史延续性与时代的共同性,所谓“口之于味,有同嗜焉”。例如《卫风·硕人》:“手... 《诗经》中描写人体美的例子不少,有些描写,表明上古人对人体美已有细致的把握。他们所赞扬的美,与当今某些人的观点并无二致,表现出古今审美趣味的历史延续性与时代的共同性,所谓“口之于味,有同嗜焉”。例如《卫风·硕人》:“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意思是:那美人的“两手好象又软又白的嫩茅,皮肤又滑又白好象凝结的油膏。颈子好象又白又长的木虫蝤蛴,牙齿整齐洁白好象瓠瓜的子儿。有小蝉似的方额、蚕蛾似的长眉。巧笑的俊俏面孔啊,媚眼的黑白流动啊!”(陈子展译)其审美标准与今人大致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延续性 诗经 审美趣味 硕人 审美标准 陈子展 凝脂 人体美 柔荑 女性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诏文化积淀中的一种积极因素——拟唐试论 被引量:2
11
作者 管彦波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1年第2期43-46,共4页
南诏文化是在西北秦陇地区的氐羌文化、湘沅地区的楚文化以及印度文化的基础上,大量汲取中原文化特别是唐文化的基础上,逐渐积淀起来的具有一定历史延续性的中国传统文化下的一个子文化。在云南古代文化史上,它上承爨文化,下启大理国文... 南诏文化是在西北秦陇地区的氐羌文化、湘沅地区的楚文化以及印度文化的基础上,大量汲取中原文化特别是唐文化的基础上,逐渐积淀起来的具有一定历史延续性的中国传统文化下的一个子文化。在云南古代文化史上,它上承爨文化,下启大理国文化,是一种继往开来传承性较浓的文化,在其文化积累、凝聚、冲突、变迁、盛衰等一系列动态发展过程中,贯穿着一条格调鲜明的主旋律—拟唐。即模拟、汲取、效仿、借鉴中原唐文化,奉中原文化为正朔,并把这种拟唐定格在民族的文化心理变迁之中,以“和”、“战”两种拟唐方式为主,在静与动的矛盾统一体中,开了一代文化模拟的典范,带来了云南和祖国内地文化的紧密性和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诏文化 中原文化 唐文化 文化实体 两种文化 模拟 云南 历史延续性 中国传统文化 大理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金盆垴遗址调查及遗物分析看黄石矿冶工业遗产的间续发展
12
作者 逄硕 李延祥 +5 位作者 陈树祥 曲毅 程军 费世霞 胡新生 夏鹏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40-149,共10页
黄石矿冶工业遗产内容丰富,历史悠久,但在历史价值凸显方面,从时间跨度和历史阶段延续性等的阶段性展现方面尚待实证性调查成果的进一步补充。基于上述情况,对黄石地区矿冶遗址开展了一系列专项调查工作,调查发现,阳新金盆垴遗址存在商... 黄石矿冶工业遗产内容丰富,历史悠久,但在历史价值凸显方面,从时间跨度和历史阶段延续性等的阶段性展现方面尚待实证性调查成果的进一步补充。基于上述情况,对黄石地区矿冶遗址开展了一系列专项调查工作,调查发现,阳新金盆垴遗址存在商周——唐代的文化层叠压,自商周时期周到唐代早期的叠压地层中皆发现冶铜炉渣。对遗址各时期地层出土、地表采集冶炼渣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SEM-EDS)成分分析等科学方法进行观察。检测分析工作表明,该处遗址在红铜冶炼技术等方面存在延续性与技术演进的趋势。该研究工作也为黄石地区矿冶工业遗产的时间序列的完整性提供了较为科学的矿冶遗址调查证据,对丰富黄石矿冶工业遗产的历史价值提供了实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石阳新 金盆垴遗址 矿冶遗址 技术价值 历史延续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果寺大殿修缮研究
13
作者 李卫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26-29,共4页
智果寺大殿修缮研究李卫智果寺位于洋县谢村乡,距县城15公里。智果寺在文物界、佛教界颇有名气,原因有二:一是寺藏有明万历年间皇后御赐的"大秉""般若""华严""悬谈"等佛经三千余卷;二是寺内大殿建筑年代久远,结构特殊,... 智果寺大殿修缮研究李卫智果寺位于洋县谢村乡,距县城15公里。智果寺在文物界、佛教界颇有名气,原因有二:一是寺藏有明万历年间皇后御赐的"大秉""般若""华严""悬谈"等佛经三千余卷;二是寺内大殿建筑年代久远,结构特殊,文物价值高。据《洋县志》载:"智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屋面渗漏 文物建筑 防腐处理 室内地面 木构件 屋面防水 铬砷合剂 环境问题 历史延续性 虫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小城镇建设如何保持浓郁的地方风格
14
《现代城市研究》 1995年第5期43-44,共2页
近年来,农村经济发展较快,正逐步朝着较大规模的商品生产转化。这就要求建设和改造一批农村集镇,使之成为广大农村经济、文化、科技和服务的中心。农村集镇代表了当地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有着鲜明的历史延续性。小城镇建设和改造如... 近年来,农村经济发展较快,正逐步朝着较大规模的商品生产转化。这就要求建设和改造一批农村集镇,使之成为广大农村经济、文化、科技和服务的中心。农村集镇代表了当地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有着鲜明的历史延续性。小城镇建设和改造如何保持浓郁的地方风格?笔者通过对如皋市五十多个乡、村、镇的实地调查,获得许多有益的启示。 一、深入调查研究,才能规划不俗 集镇建设要保持地方风格。地方风格包括政治、经济、文化、自然风光、民间习俗、历史环境,从古至今的人文地理关系等。保护、保存好自然环境和历史环境,是规划建设具有地方风格的小城镇的基本任务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城镇建设 地方风格 当地建筑材料 历史环境 民间习俗 农村集镇 规划设计 历史延续性 自然环境 农村经济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克二元对立的知觉现象学批评展呈——以梅洛-庞蒂对于塞尚绘画的解读为例
15
作者 贾玮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4期101-104,共4页
法国哲学家梅洛-庞蒂对于"存在"的追问,最终受阻于这一"沉默经验"的难以言说。通过对于绘画,特别是以塞尚为代表的现代主义绘画的还原分析,庞蒂指出绘画能够展示"存在",即"世界肉身"的涌动与绽... 法国哲学家梅洛-庞蒂对于"存在"的追问,最终受阻于这一"沉默经验"的难以言说。通过对于绘画,特别是以塞尚为代表的现代主义绘画的还原分析,庞蒂指出绘画能够展示"存在",即"世界肉身"的涌动与绽裂,由此我们深入了历史沉默的内里,"历史现象学"成为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的肉身 现代主义绘画 塞尚 历史延续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苜蓿考》
16
作者 韩国栋 《草原与草业》 2022年第3期I0002-I0002,共1页
牧草的起源和栽培利用史不仅是草业的重要内容,也是农业的重要内容。苜蓿不仅是我国草业中的重要牧草,也是农业中的重要作物。苜蓿在我国2000多年的栽培利用中,不仅在农业、畜牧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在军事和邮政乃至救荒及改善人们... 牧草的起源和栽培利用史不仅是草业的重要内容,也是农业的重要内容。苜蓿不仅是我国草业中的重要牧草,也是农业中的重要作物。苜蓿在我国2000多年的栽培利用中,不仅在农业、畜牧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在军事和邮政乃至救荒及改善人们的生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苜蓿的科学技术有着一定的历史延续性和继承性,今天的苜蓿科学技术,正是由过去的苜蓿科学技术发展而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业 栽培利用 历史延续性 苜蓿 畜牧业 牧草 科学技术 作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