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少数民族地区女童教育问题的社会历史成因和文化背景 被引量:5
1
作者 蔡宝来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57-62,共6页
女童教育作为一个棘手的教育问题和敏感的社会问题,其产生和形成有着极其复杂的原因,而社会政治的多样性、经济发展的落后性和文化背景的多元性又是其中的重要原因。有鉴于此,对它的整治,也将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系统工程。
关键词 女童教育 少数民族地区历史成因 文化背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调查与电影传统——“民纪片”渊源初探 被引量:9
2
作者 郭净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3-31,共9页
1957~1981年期间摄制的“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科学纪录影片”(简称民纪片),是中国民族志电影的早期形态。民纪片开创了中国纪录电影的一个新类型,但无论是在影视人类学还是在电影史的领域中,对于它的研究却一直未能深入。对民纪... 1957~1981年期间摄制的“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科学纪录影片”(简称民纪片),是中国民族志电影的早期形态。民纪片开创了中国纪录电影的一个新类型,但无论是在影视人类学还是在电影史的领域中,对于它的研究却一直未能深入。对民纪片的渊源和背景的初步探讨表明,民纪片在我国发展的基本线索是:近因源于20世纪50到60年代民族大调查中影像手段的普遍使用;远源则与民国时期的电影和边疆考察影像相衔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社会历史科学纪录影片(民纪片) 民族志电影 民族大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双版纳傣族农奴社会》的电影创作分析
3
作者 和渊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9-129,共11页
将《西双版纳傣族农奴社会》放置到“少数民族社会历史科学纪录片”产生的特定背景中,通过对该影片所基于的西双版纳傣族社会历史调查与研究、影片拍摄提纲的撰写过程、影片拍摄提纲与影片的比较、当地文化持有者的场面调度等几方面的观... 将《西双版纳傣族农奴社会》放置到“少数民族社会历史科学纪录片”产生的特定背景中,通过对该影片所基于的西双版纳傣族社会历史调查与研究、影片拍摄提纲的撰写过程、影片拍摄提纲与影片的比较、当地文化持有者的场面调度等几方面的观察,尝试分析影片的整个摄制情况。与众多“少数民族社会历史科学纪录片”相比,该影片以复原拍摄为主要手段,综合运用动画、图表、字幕等影像方式,呈现出强烈的论文电影特征,影片对傣族社会制度与上层建筑的着力用笔也是众多少数民族社会历史科学纪录片中所未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社会历史科学纪录片 傣族 民族志电影 论文电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元文化主义政策的政治和社会效果——以加拿大为对象的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周少青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74-82,307,共9页
长期以来,关于多元文化主义政策的政治和社会效果,加拿大国内外一直存在着不同的看法,一些看法甚至是截然相反的。笔者认为,多元文化主义政策在加拿大的政治及社会效果,是不能一概而论的———在加拿大,不同的少数民族群体实际上有着不... 长期以来,关于多元文化主义政策的政治和社会效果,加拿大国内外一直存在着不同的看法,一些看法甚至是截然相反的。笔者认为,多元文化主义政策在加拿大的政治及社会效果,是不能一概而论的———在加拿大,不同的少数民族群体实际上有着不同的多元文化主义政策,这种政策的差异性再加上政策实施时每个少数民族群体自身的不同情况,使得加拿大多元文化主义政策的政治和社会效果表现出很大的群体差别性。总体上,多元文化主义政策反映了加拿大联邦政府试图整合业已存在的四元结构、建构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良好愿望,其政治和社会效果不尽如人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文化主义政策 移民少数民族 历史少数民族 土著少数民族 政治 与社会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民纪片”几个问题的考证 被引量:9
5
作者 郭净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6-36,共11页
"少数民族社会历史科学记录影片"(简称"民纪片)是1957~1981年间由中央政府组织的大规模民族志电影拍摄实践。在此前的论文"民族调查与电影传统"(载《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5期)中,笔者对民纪片的历史... "少数民族社会历史科学记录影片"(简称"民纪片)是1957~1981年间由中央政府组织的大规模民族志电影拍摄实践。在此前的论文"民族调查与电影传统"(载《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5期)中,笔者对民纪片的历史渊源进行了初步考察。本文旨在拓展有关这一专题的讨论,拟根据笔者的个人经历和调查,对文革之后这些影片的再发现和研究加以进一步探索;并就民纪片的制作过程和参与者,以及它包括哪些影片等问题,展开深入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社会历史科学纪录片 民纪片 民族志电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旗人到满族:民间选择与官方导向的二重奏 被引量:1
6
作者 邱源媛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13-122,共10页
在时人观念中,今天的满族源自清代的旗人,而事实上二者的人群构成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以清代畿辅地区(今京、津、冀等地区)为例,这里曾经是旗人最为集中的区域之一,然而目前该地区为数众多的旗人后裔却并未呈报满族,这一状况是辛亥革... 在时人观念中,今天的满族源自清代的旗人,而事实上二者的人群构成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以清代畿辅地区(今京、津、冀等地区)为例,这里曾经是旗人最为集中的区域之一,然而目前该地区为数众多的旗人后裔却并未呈报满族,这一状况是辛亥革命之后多重历史因素作用的结果。近年来,学术界在对从旗人到满族转变进程研究中较为注重自上而下的角度,强调官方政策导向对于民族意识的塑造,本文则提请学界充分关注自下而上的视角,考察主体人群的自我意识、自我建构和自我选择。满族的形成是辛亥直至今天官方导向与民众选择双向互动的结果,不可忽视问题的任何一个方面。有鉴于此,本文以北京、河北等地区的庄园旗人为中心,力图从下层主体人群的视角,以记忆与遗忘为切入点,探讨清代旗人群体与今天满族群体的"不对等"性,进一步探寻辛亥革命至今百余年间从"旗人"到"满族"的历史变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旗人 满族 民间记忆 民族识别 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