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历史文化名村”到“大遗址”——中国北方黄土地区文化遗产的景观复原(遗产保护)个案探索
1
作者 张祖群 《青海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05-109,共5页
文章在界定中国北方黄土地区的地理范围之后,给出了其研究的国际意义,为此希望从“历史文化名村”到“大遗址”2个案例中实践文化遗产的景观复原:以爨底下村等8个村落探讨人类家园EROT环境解说传播模式;分析了汉长安城遗址本体与历史环... 文章在界定中国北方黄土地区的地理范围之后,给出了其研究的国际意义,为此希望从“历史文化名村”到“大遗址”2个案例中实践文化遗产的景观复原:以爨底下村等8个村落探讨人类家园EROT环境解说传播模式;分析了汉长安城遗址本体与历史环境特点,抓住“大遗址内居民全部外迁是否符合其可持续发展”核心,寻求大遗址的PRED联动,并进行了重点保护区人口调控。最后讨论了景观复原研究的关键点,倡议从实践中应用、总结与修正相关遗产保护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家园 景观复原历史文化名村 大遗址 爨底下村 汉长安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三角洲沙田文化景观历史断面复原与比较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张莎玮 朱骁斌 +1 位作者 吴鼎航 陆琦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33-138,共6页
珠江三角洲的沙田是海陆交界地带的典型文化景观,其形成受到自然成因(环境)和文化成因(人群、建筑、聚落、堤围、农耕、水利)的相互作用。借助文献记载、历史地图等进行复原和比较研究,将珠三角的沙田文化景观演进历程划分为秦至隋唐、... 珠江三角洲的沙田是海陆交界地带的典型文化景观,其形成受到自然成因(环境)和文化成因(人群、建筑、聚落、堤围、农耕、水利)的相互作用。借助文献记载、历史地图等进行复原和比较研究,将珠三角的沙田文化景观演进历程划分为秦至隋唐、宋元、明代、清代、近现代5个时期,并提取主要的景观元素,绘制出系统而全面的景观图景,发现沙田文化景观的演变存在明显的历史性、人文性和生态性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沙田 文化景观 历史断面复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实共生视角下的工业遗产景观数字化构建方法 被引量:15
3
作者 孙淼 朱怡晨 《风景园林》 2023年第6期61-69,共9页
【目的】工业遗产是生产型的遗产,过去的生产活动决定了遗产价值以及源于价值的景观特征。工业遗产数字景观具有虚实映射和沉浸交互的优势,能够深度重现遗产价值。尝试从虚实共生的视角拓展工业遗产数字景观的内涵。【方法】以上海市杨... 【目的】工业遗产是生产型的遗产,过去的生产活动决定了遗产价值以及源于价值的景观特征。工业遗产数字景观具有虚实映射和沉浸交互的优势,能够深度重现遗产价值。尝试从虚实共生的视角拓展工业遗产数字景观的内涵。【方法】以上海市杨树浦发电厂为样本,通过记录、设计、阐述、传播的技术手段,复原4个重要历史时期的生产场景,重现工业遗产价值及其景观特征。【结果】虚实共生视角下的工业遗产数字景观是一个数字交互平台,构建的主体、逻辑、方式和目标均不同于传统数字景观。进而提出“要素孪生—元素再生—虚实相生—活化共生”4步工业遗产景观数字化构建方法。【结论】工业遗产景观数字化构建的目的是服务现实世界,通过复原历史场景来重现遗产价值,以期实现保护和再利用。应强化虚拟现实互动、线上线下联动,以“元宇宙”等多元形式为工业遗产景观迈向可持续活化提供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遗产 数字景观 数字交互平台 元宇宙 价值重现 历史复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