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历史地理信息系统视角下野生蕙兰时空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
1
作者 焦鑫宇 龙梅 刘志雄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61-1272,共12页
【目的】明晰野生蕙兰Cymbidium faberi的分布与演变,有助于探究中国蕙兰自然种群的演替规律,为当代蕙兰自然种群的保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ArcGIS平台,构建野生蕙兰历史地理信息数据库,对1368年以来野生蕙兰的时空分布及其... 【目的】明晰野生蕙兰Cymbidium faberi的分布与演变,有助于探究中国蕙兰自然种群的演替规律,为当代蕙兰自然种群的保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ArcGIS平台,构建野生蕙兰历史地理信息数据库,对1368年以来野生蕙兰的时空分布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①自1368年以来,野生蕙兰主要分布于中国秦岭—淮河以南的区域,分布中心由28.585°N,113.503°E逐渐向29.365°N,112.675°E迁移。1368—1644年主要聚集于江南、广东、福建和四川、云南交界处。1644—1912年在四川、云南一带聚集程度减弱;1949—1978年四川、重庆地区聚集程度增强;1978年至今,野生蕙兰呈多点聚集,湖北、陕西等地成为新的聚集区;②气温、降水量、土壤类型、地形地貌、水源缓冲距离等自然因素直接作用于野生蕙兰的分布,其主要分布于年平均气温为15~25℃,pH为5.3~6.2的温热铁铝土区及海拔为620~980 m、坡度为19.9°~25.0°的南坡或东南坡,且离水距离为1000~2000 m内的区域。③农业垦殖以及工业发展等人为活动间接影响野生蕙兰的分布与迁移。【结论】野生蕙兰主要聚集于中国南方地区,并趋于向高纬度地区迁移,其分布受气温和降水量影响显著,人为活动间接导致了其分布数量的减少,应对江南、广东、福建、云南、贵州、陕西、湖北等典型区域的野生蕙兰适生区进行营建或扩建,以加强对野生蕙兰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蕙兰 时空分布 影响因素 历史地理信息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历史地理信息系统国际工作会议”在复旦大学召开
2
作者 编辑部 《历史地理》 2002年第1期382-382,共1页
2001年8月23日至25日,由复旦大学、哈佛大学、数字化文化地图行动计划(ECAI,国际)联合举办的“中国历史地理信息系统国际工作会议”在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召开,会议目的是邀请全球从事历史地理信息系统的专家--起讨论历史地理信息系统... 2001年8月23日至25日,由复旦大学、哈佛大学、数字化文化地图行动计划(ECAI,国际)联合举办的“中国历史地理信息系统国际工作会议”在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召开,会议目的是邀请全球从事历史地理信息系统的专家--起讨论历史地理信息系统的有关技术和研究进展,并对国际合作项目“中国历史地理信息系统”(CHGIS)的样本数据进行评论并提出修改意见。来自美国、英国、德国、比利时、俄罗斯的24位专家和国内专家学者共60余人参加了会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历史地理信息系统 国际合作项目 修改意见 数字化 复旦大学 行动计划 俄罗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城区地块演化特征与驱动机制——以北京外城为例
3
作者 郑祎 戎卿文 戴俭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9-48,共10页
以北京外城为研究案例,以1949年的建成区边缘为界限划分内外圈层结构。通过对历史地图进行数字化处理,构建一个新型纵向空间数据库以及基于地块“功能—结构—形态”的多层级评价指标体系,用以识别多变量图类型。对地块类型和特征变化... 以北京外城为研究案例,以1949年的建成区边缘为界限划分内外圈层结构。通过对历史地图进行数字化处理,构建一个新型纵向空间数据库以及基于地块“功能—结构—形态”的多层级评价指标体系,用以识别多变量图类型。对地块类型和特征变化的统计分析表明:单个地块面积在0.1~0.5 hm^(2)的均匀地块组合,其空间特征的数值最优;在小尺度地块逐渐合并为大体量粗放型地块的过程中,地块平衡度的数值变化与空间形态和结构的相关数值变化呈现出相反的趋势。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地块功能逐渐从均质分布到混杂生长、空间结构从单核到圈层、城市更新重点从边缘空间转向遗产中心的演化过程和趋势,以及历史事件与城市政策、产业结构与空间布局、规划思想与社会文化对历史城区空间的驱动机制,为指导历史城区未来的保护和发展、促进更具韧性和适应性的历史城区空间环境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形态计量 历史地理信息系统 地块功能 历史城区 城市更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共革命及其组织的地理学视角(1921-1945) 被引量:51
4
作者 应星 荣思恒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7-66,共20页
要从多维度、多学科拓展对中共革命及其组织的理解,地理学是一个重要的视角。本文在美国学者施坚雅和霍夫亨兹的相关研究启发下,对1921年至1945年发生中共革命的地域进行了“地文大区”的划分,对影响中共革命及其组织的地理诸因素(包括... 要从多维度、多学科拓展对中共革命及其组织的理解,地理学是一个重要的视角。本文在美国学者施坚雅和霍夫亨兹的相关研究启发下,对1921年至1945年发生中共革命的地域进行了“地文大区”的划分,对影响中共革命及其组织的地理诸因素(包括地缘、南北、东西、山河、路江、红白、政区、文武、客家等)进行了述要分析,辨识了中共革命及其组织的核心区、次核心区和边缘区,并在地理示意图的绘制上尝试应用了中国历史地理信息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 中共革命及其组织 地文大区 核心—边缘 中国历史地理信息系统(CHG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力红军在“五湖四海”的崛起(1927—1930)——再论中共革命的地理学视角 被引量:15
5
作者 应星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4-40,共17页
红军的崛起既是中共军队的根系所在,也是研究中共军队及其政党组织形态的基本线索。本文以红军于1927年至1930年间在“五湖四海”崛起的地理学视角为线索,先对影响红军崛起的诸地理因素(包括南北之分、军阀割据的势力划分和统治类型、... 红军的崛起既是中共军队的根系所在,也是研究中共军队及其政党组织形态的基本线索。本文以红军于1927年至1930年间在“五湖四海”崛起的地理学视角为线索,先对影响红军崛起的诸地理因素(包括南北之分、军阀割据的势力划分和统治类型、山带分布和山匪分布等)作出分析,然后对中央关于主力红军的规划以及各主力红军建军的实际情况尤其是背后的地理学因素逐一作出剖析,这有助于深化中共革命及其组织研究的地理学视角。本文在地理示意图的绘制上应用了中国历史地理信息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力红军 五湖四海 地理 山头 中国历史地理信息系统(GHG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HGIS古城镇信息的沧州段运河遗产廊道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王建华 仇志斐 《沧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第2期24-26,34,共4页
遗产廊道研究是实施遗产保护的基础。采用CHGIS V6古城镇和河道数据,借助开源免费软件QGIS,以沧州段运河河道数据为基准,以1km为间距,生成具有10个环带的缓冲区,再与古城镇数据进行叠置分析,获得沧州段运河沿岸古城镇信息。信息包括:自... 遗产廊道研究是实施遗产保护的基础。采用CHGIS V6古城镇和河道数据,借助开源免费软件QGIS,以沧州段运河河道数据为基准,以1km为间距,生成具有10个环带的缓冲区,再与古城镇数据进行叠置分析,获得沧州段运河沿岸古城镇信息。信息包括:自秦统一六国(前221)至清末(1911)历代府州级和郡县级古城信息、1820年和1911年两期古镇信息。通过对上述古城镇信息的统计分析,确定沧州段运河遗产廊道的合理空间边界为3~4km,为京杭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及运河遗产保护与管理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产廊道 古城镇 中国历史地理信息系统 京杭大运河 沧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旦大学历史空间综合分析实验室简介
7
作者 《历史地理研究》 2020年第2期162-162,共1页
复旦大学历史空间综合分析实验室正式设立于2013年,直属于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其前身为2001年启动的中国历史地理信息系统项目(CHGIS)复旦大学工作组。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也是国内最早将地理信息系统(GIS)思想与方法引... 复旦大学历史空间综合分析实验室正式设立于2013年,直属于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其前身为2001年启动的中国历史地理信息系统项目(CHGIS)复旦大学工作组。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也是国内最早将地理信息系统(GIS)思想与方法引入历史地理学科研究的机构,随着新技术在历史地理研究的发展与应用,实验室目前已发展为集网络数据服务、历史地理信息系统(CHGIS)建设和历史地理数据分析构建于一体的数字工作与教学实验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历史地理 历史地理研究 历史地理信息系统 教学实验平台 分析实验室 空间综合 复旦大学历史 地理学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HGIS的沧州古城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王建华 闫志武 《沧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3期25-30,66,共7页
依据CHGIS提供的时间序列数据,运用GIS软件处理,获得今沧州境内自秦统一六国(公元前221年)至清末(1911年)县级以上治所所在地的数据作为古城基础地理信息,制作沧州历代古城分布图,并整理出沧州历代郡、县级古城属性数据表,以此分析沧州... 依据CHGIS提供的时间序列数据,运用GIS软件处理,获得今沧州境内自秦统一六国(公元前221年)至清末(1911年)县级以上治所所在地的数据作为古城基础地理信息,制作沧州历代古城分布图,并整理出沧州历代郡、县级古城属性数据表,以此分析沧州古城的时空分布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沧州 古城 中国历史地理信息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痛悼念满志敏教授
9
作者 《历史地理研究》 2020年第2期119-119,共1页
《历史地理》原副主编、复旦大学特聘教授满志敏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20年2月27日逝世,享年68岁。满志敏,1952年12月出生于上海,1983年本科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系,进入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工作,在职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1993... 《历史地理》原副主编、复旦大学特聘教授满志敏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20年2月27日逝世,享年68岁。满志敏,1952年12月出生于上海,1983年本科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系,进入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工作,在职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1993年获历史学博士学位。满志敏教授主要从事历史自然地理和历史地理信息系统研究,曾任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地名学研究会理事长,并于2006—2015年间担任本刊前身《历史地理》副主编。满志敏教授的逝世,是中国历史地理学界的重大损失。我们深切怀念满志敏教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历史地理 历史自然地理 中国地理学会 历史地理信息系统 博士学位 研究会理事长 地理 历史学博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