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7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历史唯物主义的道德规范性与阶级利益——兼及马克思主义的正义问题 被引量:3
1
作者 杨松 杨璠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0,共10页
马克思主义关于“正义”“公平”等的论述既具有描述性特征,也具有规范性特征。当在描述性语境中阐述其道德观念时,马克思和恩格斯试图说明道德与物质生产方式的关系、道德的历史性、道德的阶级性、道德与阶级利益的关系等内容。而在规... 马克思主义关于“正义”“公平”等的论述既具有描述性特征,也具有规范性特征。当在描述性语境中阐述其道德观念时,马克思和恩格斯试图说明道德与物质生产方式的关系、道德的历史性、道德的阶级性、道德与阶级利益的关系等内容。而在规范性语境中,他们也确实对资本主义作出了道德评价,认为其是不正义的。马克思和恩格斯是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作为无产阶级利益的代言人来抨击资本主义社会对无产阶级的迫害。通过对历史的科学研究,他们认为无产阶级利益的实现符合历史发展趋势,无产阶级道德观比资产阶级道德观更为合理。他们比较各阶级道德观之合理性的标准不在历史之外,而是由历史本身来提供的,即何者所代表的阶级利益的实现符合历史发展必然性,何者就具有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唯物主义 道德规范性 阶级利益 历史必然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道德进步的阐释方式:从自然主义到历史唯物主义
2
作者 陈炜枫 张彦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3-41,共9页
道德进步是人类繁荣的美好愿景。然而,道德进步在学理上遭遇了“道德”的主观性争执“、进步”的相对主义质疑以及“道德进步”的意识形态挑战,给其造成了阐释困难。进化伦理学将“进化”等价为“进步”,在生物学的自然事实支撑中为道... 道德进步是人类繁荣的美好愿景。然而,道德进步在学理上遭遇了“道德”的主观性争执“、进步”的相对主义质疑以及“道德进步”的意识形态挑战,给其造成了阐释困难。进化伦理学将“进化”等价为“进步”,在生物学的自然事实支撑中为道德进步打开了一条自然主义进化阐释道路,但无法摆脱来自形而上与认识论的质疑,是一种有限的阐释方式。在历史唯物主义看来,自然主义的风险在于“从自然科学走向神秘主义”,道德进步构成危险的“现代唯灵论”。历史唯物主义以建筑学式的类比说明了道德的客观性,以建构主义的可错道德确定了最低的进步判定标准,阐明了阶级社会中道德的根本性质,并划定了“真正人的道德”的进步目标,为道德进步奠定了达观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进步 历史唯物主义 价值排序 自然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建历史唯物主义”的一种方法论尝试——分析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意义及其局限 被引量:4
3
作者 王新生 齐艳红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2-27,共6页
分析马克思主义者认为,重建、捍卫和修正历史唯物主义是他们的核心任务,他们尝试运用分析哲学的方法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诠释,而科亨关于马克思历史理论的分析就是这种诠释的一个范本。分析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探索是一种新的尝试,它为... 分析马克思主义者认为,重建、捍卫和修正历史唯物主义是他们的核心任务,他们尝试运用分析哲学的方法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诠释,而科亨关于马克思历史理论的分析就是这种诠释的一个范本。分析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探索是一种新的尝试,它为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拓展了一种不同于以往的可能路径,但其局限性也非常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唯物主义 分析马克思主义 方法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本质 被引量:2
4
作者 许恒兵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7-42,共6页
在传统理解中,历史唯物主义首要地被归结为"物质本体论"的唯物主义,导致说明人的能动性的困境。充分考察历史唯物主义创立的原初批判语境,马克思所实现的理论变革之首要不在于确立了本体论的唯物主义,而在于确立了方法论的唯... 在传统理解中,历史唯物主义首要地被归结为"物质本体论"的唯物主义,导致说明人的能动性的困境。充分考察历史唯物主义创立的原初批判语境,马克思所实现的理论变革之首要不在于确立了本体论的唯物主义,而在于确立了方法论的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与传统哲学(包括一切旧的唯物主义)的对立首要地在于方法论的对立。深刻理解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的真实意义,可为合理说明人的能动性问题提供一种更为合理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唯物主义 方法论 历史决定论 人的能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批判性到建构性: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的“时代转换” 被引量:1
5
作者 刘同舫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12,共8页
历史唯物主义是兼具批判性与建构性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伴随社会历史图景的不断丰富,其方法论呈现出由批判性阐述到建构性创造的“时代转换”,这种“时代转换”是理论自身历经社会发展、时代变迁而永葆生命力、影响力与感召力的关键所... 历史唯物主义是兼具批判性与建构性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伴随社会历史图景的不断丰富,其方法论呈现出由批判性阐述到建构性创造的“时代转换”,这种“时代转换”是理论自身历经社会发展、时代变迁而永葆生命力、影响力与感召力的关键所在。批判性与建构性有机统一的方法论特质为历史唯物主义实现“时代转换”奠定了思想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为历史唯物主义实现“时代转换”提供了现实契机,中国现代化的发展成就及其在全球化进程中所承担的责任与贡献为“时代转换”厚植了实践力量,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价值理念与实践方案的提出则是“时代转换”在当下的集中呈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 “时代转换” 人类命运共同体 批判性 建构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理政治经济学的两种方法论:历史唯物主义与批判现实主义的比较
6
作者 陈秀山 左言庆 《区域经济评论》 2014年第5期5-11,共7页
历史唯物主义和批判现实主义是世界观意义上的两种重要的方法论,它们对地理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具有深远的影响。追溯地理政治经济学产生的理论背景,这两种方法都为空间经济研究者所接受。然而,它们在抽象问题、内部和外部关系、对整体性... 历史唯物主义和批判现实主义是世界观意义上的两种重要的方法论,它们对地理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具有深远的影响。追溯地理政治经济学产生的理论背景,这两种方法都为空间经济研究者所接受。然而,它们在抽象问题、内部和外部关系、对整体性和多样性的理解、矛盾和变化问题、因果关系等方面却有不同的处理方式。实际上,历史唯物主义提供了关于空间生产和交换的更为本质的解释,而批判现实主义则提供了理解积累过程及其结构特征的较为重要的手段,两者的综合运用在地理政治经济学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中都需要坚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唯物主义 批判现实主义 地理政治经济学 方法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感受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原理的逻辑力量——读识《乡土伦理》有感
7
作者 钱广荣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07-108,共2页
关键词 历史唯物主义 中国伦理学 逻辑力量 方法论 原理 乡土 感受 学术专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霍布斯鲍姆对历史唯物主义史学方法论的探索
8
作者 冯潇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01-210,共10页
霍布斯鲍姆是当代最具影响力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者。他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与英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学派的成员一道,总结出一套以自下而上的历史观和阶级斗争分析方法为核心的历史唯物主义研究方法,但在关于方法论的具体理解上,他与E.P... 霍布斯鲍姆是当代最具影响力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者。他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与英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学派的成员一道,总结出一套以自下而上的历史观和阶级斗争分析方法为核心的历史唯物主义研究方法,但在关于方法论的具体理解上,他与E.P.汤普森存在一定差别。同时,霍布斯鲍姆与年鉴学派的布罗代尔基于共同的研究旨趣,试图打破“独断的结构”,扩大历史学研究的视野,突出普通人民在历史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推进20世纪史学研究方法的现代性转向。在此基础上,霍布斯鲍姆回应现实需要,将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运用于世界近现代史的重新建构之中,通过史学作品的大众化传播,打破西方中心论的刻板模式,令读者能够广泛接受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方法。他较好地处理了政治立场与学术立场之间的关系,发掘并践行了具体的、可传播的历史唯物主义史学研究方法,重视学术研究的大众化普及,由此奠定了他在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领域的重要地位,并对我们今天的学术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唯物主义史学方法论 阶级斗争分析方法 自下而上的历史 史学现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道德评价优先”到“历史评价优先”:历史唯物主义之创立是否消解了道德批判? 被引量:7
9
作者 余京华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7-22,共6页
历史唯物主义之创立,标志着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视角实现了从"道德评价优先"到"历史评价优先"之深刻转化。在此种转化中,历史唯物主义并未消解道德批判,而是将马克思早年基于"道德评价优先"视角而生... 历史唯物主义之创立,标志着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视角实现了从"道德评价优先"到"历史评价优先"之深刻转化。在此种转化中,历史唯物主义并未消解道德批判,而是将马克思早年基于"道德评价优先"视角而生发的抽象道德批判置于"历史评价优先"视角之下,构建起道德批判、历史批判与历史辩护之生成性统一的辩证的现代性批判范式,马克思早年的道德批判亦由此实现从抽象到科学、从唯心到唯物之深刻嬗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唯物主义 道德评价优先 历史评价优先 道德批判 历史批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历史观的方法论逻辑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卓红 牟修新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5-53,共9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坚持和运用大历史观认知思维和科学方法的典范,是中国共产党系统总结党的十九大五年工作成就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确定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使命任务的重大理论成果,充分展现了大历史观作为考察历史... 党的二十大报告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坚持和运用大历史观认知思维和科学方法的典范,是中国共产党系统总结党的十九大五年工作成就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确定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使命任务的重大理论成果,充分展现了大历史观作为考察历史、审视现在、引领未来的科学方法论的重大理论价值。这一科学方法论以马克思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为根基,从人民通过实践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观点出发,强调推动社会历史进程必须遵循以人民为旨归的发展逻辑、以社会场域为基点的实践逻辑和以整体思维为引领的历史逻辑,是科学认识历史、把握历史、评价历史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总和,是全方位把握人类社会发展大潮流、研判世界变化大格局、推动中国发展大历史、实现历史自觉、坚定历史自信、掌握历史主动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新历史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 世界观和方法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启蒙道德的结构性困境及其超越——兼论历史唯物主义的道德哲学向度 被引量:2
11
作者 高广旭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2年第5期15-24,146,共11页
启蒙道德以理性的“内在性”原则构筑起现代性道德的形而上学基础,结果陷入道德自由与道德虚无并存的结构性困境。在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中重审启蒙道德的结构性困境,是深入阐释历史唯物主义道德哲学向度的一条重要线索。历史唯物主义对道... 启蒙道德以理性的“内在性”原则构筑起现代性道德的形而上学基础,结果陷入道德自由与道德虚无并存的结构性困境。在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中重审启蒙道德的结构性困境,是深入阐释历史唯物主义道德哲学向度的一条重要线索。历史唯物主义对道德主体作为“现实的个人”的历史性重构,既在理论上揭示了启蒙道德结构性困境产生的社会现实缘由,也在实践中发展了个体自由与共同体自由一致的伦理总体性路径。循此路径,历史唯物主义在还原人类伦理存在的现实生活根基的意义上,重塑了被启蒙道德肢解的伦理共同体的精神结构,开创了道德主体与伦理实体相统一的思想架构。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所蕴含的“类生活”理念及其对于人类共同生活形态的重建,是这一精神结构和思想架构呈现出来的理论旨归和实践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启蒙道德 历史唯物主义 道德主体 伦理实体 类生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唯物主义的道德维度何以被遮蔽及其当代观照 被引量:2
12
作者 余京华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2-97,共6页
科学维度与道德维度的生成性统一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内生逻辑与本真精神。迄今,国内外学界倾向于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维度作一维化解读和研究,其道德维度一直处于被遮蔽的视界。这主要源于:其一,历史唯物主义文本中严格学术规范意义上的... 科学维度与道德维度的生成性统一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内生逻辑与本真精神。迄今,国内外学界倾向于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维度作一维化解读和研究,其道德维度一直处于被遮蔽的视界。这主要源于:其一,历史唯物主义文本中严格学术规范意义上的形式化伦理道德体系之缺失;其二,马克思前后期文本研究方法之深刻嬗变:从人本主义伦理学研究到社会历史研究;其三,历史唯物主义传统解读模式——"规律论"、"工具论"和"实践论"之解读误区。当下,我们理性回归历史唯物主义经典文本之本源语境,深入反思并剖析历史唯物主义的道德维度被遮蔽的深刻根源,具有深远的当代观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唯物主义道德维度 生成性统一 被遮蔽 当代观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中的道德规范性重构 被引量:1
13
作者 高广旭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3-28,共6页
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中的道德规范是否可能及何以可能,这是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当代研究的重要问题。在西方伦理学传统中,古典德性伦理学整全性的"目的规范"被现代道德哲学肢解为义务论的"前提规范"和功利论的"后果... 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中的道德规范是否可能及何以可能,这是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当代研究的重要问题。在西方伦理学传统中,古典德性伦理学整全性的"目的规范"被现代道德哲学肢解为义务论的"前提规范"和功利论的"后果规范",道德规范陷入了形式与内容割裂的现代性困境之中。马克思在批判继承黑格尔对现代性道德规范困境思辨超越的基础上,以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话语揭示了道德生活与物质生活的辩证关系,在社会伦理维度上重塑了道德规范的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在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中重新理解和深入阐释道德规范性问题,对于建构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当代理论形态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唯物主义 道德 规范性 自我实现 社会伦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唯物主义的道德可能——从凯·尼尔森对马克思道德观的阐释出发 被引量:1
14
作者 高广旭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7-92,共6页
在凯·尼尔森看来,对马克思道德观的社会学解读是透视历史唯物主义道德可能的重要视角。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中的道德发挥着中性的社会功能,意识形态理论中的道德是统治阶级的自我意识,所以道德在不同的语境发挥不同的功能,历史唯物主... 在凯·尼尔森看来,对马克思道德观的社会学解读是透视历史唯物主义道德可能的重要视角。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中的道德发挥着中性的社会功能,意识形态理论中的道德是统治阶级的自我意识,所以道德在不同的语境发挥不同的功能,历史唯物主义没有理由以道德是意识形态而拒斥道德。对于马克思而言,道德不是建立在主体内省基础上的外在规范,而是由现代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共同建构的社会伦理,历史唯物主义的道德解读只有还原道德的"伦理"形态才得以可能。诠释历史唯物主义的道德可能,并非是对无产阶级阶级利益和社会正义的忽视,无产阶级对自身利益的维护实质是维护人类的共同之善,历史唯物主义与道德的发展进步内在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唯物主义 道德可能 意识形态 凯·尼尔森 马克思主义道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道德批判与经济批判之生成性统一:历史唯物主义批判范式的内生逻辑及其当代观照 被引量:1
15
作者 余京华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4-29,共6页
道德批判与经济批判之生成性统一是历史唯物主义批判范式的内生逻辑,其对于当下道德治理具有深远的现实观照意义。当下,以"道德失范"和"诚信缺失"为主要表征的道德领域突出问题治理,需要我们以历史唯物主义批判范... 道德批判与经济批判之生成性统一是历史唯物主义批判范式的内生逻辑,其对于当下道德治理具有深远的现实观照意义。当下,以"道德失范"和"诚信缺失"为主要表征的道德领域突出问题治理,需要我们以历史唯物主义批判范式为指导,构建科学而有效的道德领域突出问题批判范式。首先,秉持"道德批判当先"的理念,是合理构建当下道德领域突出问题批判范式的逻辑前提。在此基础上,坚持道德批判与经济批判之自觉契合,是构建当下道德领域突出问题批判范式的现实诉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批判 经济批判 生成性统一 历史唯物主义批判范式 内生逻辑 当代观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恩格斯晚年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探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权锡鉴 《齐鲁学刊》 CSSCI 1992年第3期44-50,共7页
恩格斯晚年针对资产阶级学者对唯物史观的歪曲和德国社会民主党内的“青年派”对唯物史观的简单化、庸俗化理解,以及由此造成的理论界的思想混乱状态,在其有关的书信和文章中,重新强调了唯物史观的基本原则,同时对以往的历史唯物主义理... 恩格斯晚年针对资产阶级学者对唯物史观的歪曲和德国社会民主党内的“青年派”对唯物史观的简单化、庸俗化理解,以及由此造成的理论界的思想混乱状态,在其有关的书信和文章中,重新强调了唯物史观的基本原则,同时对以往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作了重要的补充性阐发,从中显示出恩格斯晚年一整套全面科学的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因此,对恩格斯晚年的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进行深入分析和总结,不仅有助于人们全面地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唯物史观的真实原理,而且对于解决目前哲学理论界正在热切讨论的一些重大课题,如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性与人的自觉活动的关系、历史必然性与随机偶然性的关系、历史发展一般规律与历史多线发展的关系等也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唯物史观 历史唯物主义方法 恩格斯晚年 历史因素 交互作用 马克思恩格斯 社会历史发展 经济因素 方法论 决定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恩格斯论述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方法论原则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庚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4期54-60,47,共8页
历史唯物主义是唯一科学的历史观,是研究社会现象的科学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极其重视对唯物史观方法论原则及其意义的研究。深入探讨经典著作中有关方法论的论述,对于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 方法论原则 社会主义现代化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 科学方法论 唯物史观 恩格斯 马克思主义理论 科学的历史 指导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个出发”: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
18
作者 黄光秋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1-46,共6页
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依据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和基本原理;历史唯物主义的关键概念是人、社会存在和实践;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本质、核心和特征在于从人出发、基于社会存在和立足实践。所以,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方法可以概括为"从人出... 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依据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和基本原理;历史唯物主义的关键概念是人、社会存在和实践;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本质、核心和特征在于从人出发、基于社会存在和立足实践。所以,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方法可以概括为"从人出发","从社会存在出发"和"从实践出发"。"三个出发"这种概括包含了历史唯物主义方法的来源、模式和体系等多方面的内容;这种概括符合方法本身的直接性和大众化特性。"三个出发"是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的立足点、规则,构成方法论体系的第一个层次,由此引发开来第二、第三层次的方法,从而形成整个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 三个出发 方法论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的系统探索──《社会研究方法导论》评介
19
作者 周山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5年第1期123-124,共2页
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的系统探索──《社会研究方法导论》评介周山唯物史观作为马克思毕生两大发现之一,它有着极为丰富的方法论内涵。然而,长期以来,人们对此却重视不够,研究也不深入。这种状况,既影响历史唯物主义科学世界观的发... 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的系统探索──《社会研究方法导论》评介周山唯物史观作为马克思毕生两大发现之一,它有着极为丰富的方法论内涵。然而,长期以来,人们对此却重视不够,研究也不深入。这种状况,既影响历史唯物主义科学世界观的发展和完善,也削弱了它对人们认识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唯物主义方法 社会研究方法 系统探索 唯物史观 方法论体系 方法论系统 方法论研究 社会主义 价值评价方法 矛盾分析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历史唯物主义语境中的道德哲学趋向——从马克思恩格斯拒斥“道德说教”谈起
20
作者 韦庭学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17,共9页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对“道德说教”和“道德要求”所持的反常批判态度,引起人们对这些论断真实意图的多种猜测和解读。通过对他们的具体批判对象和面临的具体历史任务的分析可发现,马克思恩格斯只是强调“道德说教”和...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对“道德说教”和“道德要求”所持的反常批判态度,引起人们对这些论断真实意图的多种猜测和解读。通过对他们的具体批判对象和面临的具体历史任务的分析可发现,马克思恩格斯只是强调“道德说教”和“道德要求”不是无产阶级革命的根源,但不能因此断定他们是非(反)道德主义者。马克思恩格斯道德观的基本特征主要在历史唯物主义中获得确认。历史唯物主义也支持某些抽象原则(道德原则)对调控各种社会关系的合理性,但是合理的抽象必须与具体现实紧密联系。推进当代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研究,必须挖掘以合作、团结和大公无私等为主要内容的无产阶级道德。对无产阶级道德的时代性阐释,可为思考当今世界复杂的国内外矛盾关系提供伦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唯物主义 道德说教” 道德要求” 无产阶级道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