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书写党的历史--贺《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出版 |
张启华
|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1
|
|
2
|
必须以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指导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
朱兰芝
|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1996 |
0 |
|
3
|
科教兴国战略是历史唯物主义和我国经济建设相结合的必然要求 |
郝改香
|
《理论探索》
北大核心
|
1998 |
0 |
|
4
|
是历史唯物主义,还是历史唯心主义?——评《水浒》研究中的“农民起义必然投降”论 |
李轩
|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
1975 |
0 |
|
5
|
析新时期重申人民群众历史主体地位的重要意义 |
韩燕
|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1
|
|
6
|
沉重历史的厚实之作——《湖北国统区和沦陷区社会研究》评介 |
张泰山
李翔
|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0 |
|
7
|
《辽宁历史地理》评介 |
崔向东
|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0 |
|
8
|
立足于素质教育以“三个面向”为指导进行历史教材改革 |
王宏志
|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
1999 |
0 |
|
9
|
初中历史人物教学原则刍议 |
梁励
陈亚萍
|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
1996 |
1
|
|
10
|
对批判的批判──读《历史·理性与自由》 |
吴根友
|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4 |
0 |
|
11
|
分析·认识·借鉴——三谈世界历史的编写 |
李纯武
|
《课程.教材.教法》
|
1984 |
0 |
|
12
|
赫鲁晓夫的经济管理体制改革及其历史地位 |
唐士润
|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88 |
0 |
|
13
|
简谈桐城派出现的历史必然性 |
万陆
|
《江淮论坛》
|
1983 |
0 |
|
14
|
现代主义不是中国文艺的前途 |
|
《文艺理论研究》
|
1987 |
0 |
|
15
|
冯特在心理科学实践上的历史贡献及其现实意义 |
李汉松
|
《心理学报》
|
1980 |
3
|
|
16
|
历史选择题审题方法解析 |
吴宗红
|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
2002 |
0 |
|
17
|
对邓小平理论历史起点的认识 |
石岩凤
黄学锋
|
《理论探索》
北大核心
|
1999 |
2
|
|
18
|
试谈板书图示法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
史斌
|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1 |
0 |
|
19
|
历史教学必须重视培养学生创造性的学习能力 |
周孝梅
|
《华中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85 |
0 |
|
20
|
中学历史课的智育任务 |
陆满堂
|
《课程.教材.教法》
|
1983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