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书写党的历史--贺《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出版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启华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3-37,共5页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60多年的风雨历程中,一刻也没有停止对适合中国国情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即使在发生严重失误的岁月里也是如此。如今,在风雨锤炼中成熟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已带领全国人民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60多年的风雨历程中,一刻也没有停止对适合中国国情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即使在发生严重失误的岁月里也是如此。如今,在风雨锤炼中成熟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已带领全国人民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正在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迈进。在中国共产党即将迎来90周年华诞之际,《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以下简称《党史》二卷)正式出版,系统回顾新中国成立到新时期开辟之前艰辛探索的历程,对我们今后漫长的继续求索,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历史 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第二卷 党的历史 出版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必须以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指导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2
作者 朱兰芝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8-13,共6页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必须以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为指导,这是我们观察和认识道德问题,进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立场。我们必须以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为指导,正确认识和评价我国目前的道德状况,既要看到道德与非道德在量的方面的对比情况,又要...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必须以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为指导,这是我们观察和认识道德问题,进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立场。我们必须以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为指导,正确认识和评价我国目前的道德状况,既要看到道德与非道德在量的方面的对比情况,又要看到从由自然经济条件决定的宗法等级制的道德向由商品经济条件决定的人格平等的道德转变的质的提高的情况;我们必须以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为指导,正确认识和评价以往的道德哲学与规范,并从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进程出发作出合理取舍;我们必须以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为指导,从中国社会现实的经济关系出发,合理建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这种体系要求既要有先进性,又要有广泛性,还要照顾到许多复杂的特殊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道德规范 道德哲学 道德状况 地主阶级 “道德滑坡” 社会主义道德体系 合理建构 商品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教兴国战略是历史唯物主义和我国经济建设相结合的必然要求
3
作者 郝改香 《理论探索》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25-26,共2页
关键词 历史唯物主义 科教兴国战略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我国经济 科学文化素质 精神文明 科技进步 劳动者 物质文明 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是历史唯物主义,还是历史唯心主义?——评《水浒》研究中的“农民起义必然投降”论
4
作者 李轩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1975年第5期33-36,共4页
长期以来,对于《水浒》的评论,存在着两种思想、两条路线的斗争,存在着历史唯心主义的错误倾向。其中一个论点,就是投降是农民起义的必然结局,并把这种论点叫做“历史唯物主义”。究竟是历史唯物主义,还是历史唯心主义?必须彻底澄清。(... 长期以来,对于《水浒》的评论,存在着两种思想、两条路线的斗争,存在着历史唯心主义的错误倾向。其中一个论点,就是投降是农民起义的必然结局,并把这种论点叫做“历史唯物主义”。究竟是历史唯物主义,还是历史唯心主义?必须彻底澄清。(一) “农民起义必然投降”论认为,妥协是农民的局限性,并说“动摇,反抗,再动摇,再反抗,……又动摇,以至于妥协投降”是农民起义的逻辑,把《水浒》所描写的宋江受招安,说成是农民起义具有妥协性的必然结局,是什么“历史的真实”,“艺术的真实”。谁不同意这种观点,他们就认为“是没有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分析农民起义军的成败。”到底什么是农民的局限性?什么是农民革命的逻辑?决不可听凭唯心主义者信口开河,而应当用历史唯物主义加以认真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起义军 地主阶级 农民革命 农民阶级 阶级斗争 中国封建社会 革命思想 两条路线 错误倾向 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析新时期重申人民群众历史主体地位的重要意义 被引量:1
5
作者 韩燕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A02期161-163,共3页
2007年.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重申要“坚持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2011年,胡锦涛总书记又在“七一”重要讲话一万四千余言中.用了“人民”一词136次,平均每104个字里就有~个.强调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 2007年.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重申要“坚持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2011年,胡锦涛总书记又在“七一”重要讲话一万四千余言中.用了“人民”一词136次,平均每104个字里就有~个.强调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中国共产党坚持的重要原则。在新的历史时期,重申这一原理并坚持好这一重要原则.对于我党更好地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团结和依靠最广大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主体地位 人民群众 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意义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新时期 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七一”重要讲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重历史的厚实之作——《湖北国统区和沦陷区社会研究》评介
6
作者 张泰山 李翔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34-135,共2页
湖北师范学院历史系徐旭阳教授所著《湖北国统区和沦陷区社会研究》(以下简称《社会研究》)于2007年5月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该书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依据翔实的史料,较为完整地复原了湖北八年抗日战争这段... 湖北师范学院历史系徐旭阳教授所著《湖北国统区和沦陷区社会研究》(以下简称《社会研究》)于2007年5月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该书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依据翔实的史料,较为完整地复原了湖北八年抗日战争这段沉重的历史,从社会史的角度探询了抗日战争对近代中国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该著的出版不仅填补了湖北抗战史和湖北地方社会史研究的空白,而且对全国抗战史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和拓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今天的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社会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通读《社会研究》一书,可以发现它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师范学院 社会研究 历史 沦陷区 国统区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社会史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历史地理》评介
7
作者 崔向东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F0003-F0003,共1页
2010年3月,肖忠纯编著的《辽宁历史地理》一书由吉林大学出版社出版,计36万字,是当代历史地理研究的一部新作,该书填补了辽宁历史地理研究领域的空白。著者坚持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历史时期辽宁地区自然地理和人文... 2010年3月,肖忠纯编著的《辽宁历史地理》一书由吉林大学出版社出版,计36万字,是当代历史地理研究的一部新作,该书填补了辽宁历史地理研究领域的空白。著者坚持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历史时期辽宁地区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诸多方面的变迁,总结了变迁的原因和发展特点,探讨了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演变之间的关系。该著作内容丰富,结构合理,史料翔实,观点明确,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地理研究 辽宁地区 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大学出版社 评介 自然地理 2010年 人文地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足于素质教育以“三个面向”为指导进行历史教材改革
8
作者 王宏志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24-28,共5页
中国步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以来,历史教材改革频繁而幅度较大。尤其是进入90年代,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历史教材改革用广大师生的话来说,是“面目一新”。而这“新”就“新”在立足于素质教育,以“三个面向”为指导思想上。立足于素质... 中国步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以来,历史教材改革频繁而幅度较大。尤其是进入90年代,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历史教材改革用广大师生的话来说,是“面目一新”。而这“新”就“新”在立足于素质教育,以“三个面向”为指导思想上。立足于素质教育,就使历史教材的改革出现了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教材 “三个面向 新教材 心理素质教育 文化素质 历史教学 世界历史 爱国思想 思想品格 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中历史人物教学原则刍议 被引量:1
9
作者 梁励 陈亚萍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93-,43,共2页
初中历史人物教学原则刍议梁励,陈亚萍本文从初中历史教学实际出发,旨在摸索适应初中历史人物大学的最优原则。一、为培养学生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在历史人物教学中,要落实科学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就是在人物教学中,以历史唯物主... 初中历史人物教学原则刍议梁励,陈亚萍本文从初中历史教学实际出发,旨在摸索适应初中历史人物大学的最优原则。一、为培养学生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在历史人物教学中,要落实科学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就是在人物教学中,以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为前提,坚持历史主义与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人物 教学原则 初中历史 科学性原则 启发性原则 教师 历史教学 生动性原则 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 历史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批判的批判──读《历史·理性与自由》
10
作者 吴根友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142-143,134,共3页
对批判的批判──读《历史·理性与自由》吴根友现代西方哲学、从尼采之后,其批判性特征更加突出了。但是,它深受主观情感和特殊价值观的影响,因而,批判就很难是冷静的、公正的。不过无论何种形式的批判,都将是有益的,它是人... 对批判的批判──读《历史·理性与自由》吴根友现代西方哲学、从尼采之后,其批判性特征更加突出了。但是,它深受主观情感和特殊价值观的影响,因而,批判就很难是冷静的、公正的。不过无论何种形式的批判,都将是有益的,它是人类学会自己管理自己,学会自己对自己负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 历史规律 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 个人自由 共产主义 检验真理标准 理性 证伪主义 历史哲学 不确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析·认识·借鉴——三谈世界历史的编写
11
作者 李纯武 《课程.教材.教法》 1984年第2期7-9,共3页
世界历史教材对学生提供有关的基础知识,应当说不是它的唯一目的,除此以外,还要进行一定的思想教育。 世界历史的发展是一个波澜壮阔、气势磅礴的连续过程,同时又是一个颇为曲折而势头向前的过程。论内容,风云变幻,气象万千,盛衰兴亡,... 世界历史教材对学生提供有关的基础知识,应当说不是它的唯一目的,除此以外,还要进行一定的思想教育。 世界历史的发展是一个波澜壮阔、气势磅礴的连续过程,同时又是一个颇为曲折而势头向前的过程。论内容,风云变幻,气象万千,盛衰兴亡,沧桑巨变。论发展,有量的变化,有质的飞跃,似乎头绪纷纭无从把握,实则有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可循。历史的内容如此丰富,可以提供的教育素材无穷无尽而又应有尽有。某些历史现象会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历史 认识历史 历史教材 史前史 思想教育 历史与现实 圣马丁 认识深化 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价值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赫鲁晓夫的经济管理体制改革及其历史地位
12
作者 唐士润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3期38-46,共9页
长期以来,由于人们公认赫鲁晓夫的经济管理体制改革是一次失败,因而注意较少。但是,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看,这次改革也还有其成功的方面,并应给予应有的历史地位。人类历史发展证明,任何重大的有深远影响的社会经济改革,往往要经历几... 长期以来,由于人们公认赫鲁晓夫的经济管理体制改革是一次失败,因而注意较少。但是,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看,这次改革也还有其成功的方面,并应给予应有的历史地位。人类历史发展证明,任何重大的有深远影响的社会经济改革,往往要经历几十年的漫长过程。在一些保守思想和旧习惯势力严重的国家,更是在困难重重,时进时退的情况下逐步前进的。本文试就这次改革及其历史地位略抒浅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理体制改革 赫鲁晓夫 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保守思想 习惯势力 人类历史 经济改革 国民经济 苏联 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谈桐城派出现的历史必然性
13
作者 万陆 《江淮论坛》 1983年第1期56-60,共5页
恩格斯在评论十九世纪二十年代的“青年德意志派”文艺、四十年代的“真正社会主义”文艺及五十年代的“席勒式”文艺时,曾多次重申他与马克思在《费尔巴哈》中阐述过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而... 恩格斯在评论十九世纪二十年代的“青年德意志派”文艺、四十年代的“真正社会主义”文艺及五十年代的“席勒式”文艺时,曾多次重申他与马克思在《费尔巴哈》中阐述过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而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实际生活过程。”因此,评价任何一个作家、任何一个文学流派都应强调他们“是他时代的一定思想的代表,他们的动机不是从个人琐碎的欲望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桐城派 文学流派 二十年代 青年德意志派 实际生活过程 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费尔巴哈 社会主义 评论 作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主义不是中国文艺的前途
14
《文艺理论研究》 1987年第3期57-57,共1页
洪明在《民族传统与文艺现代化》(文艺报87年2月28日)一文中指出:我们这里经常出现一种误解和偏见,认为现代派是现代化的产物,只有现代派文艺才适应现代化的社会。这种观点忽视了一个很重要的方面:现代派文艺是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物... 洪明在《民族传统与文艺现代化》(文艺报87年2月28日)一文中指出:我们这里经常出现一种误解和偏见,认为现代派是现代化的产物,只有现代派文艺才适应现代化的社会。这种观点忽视了一个很重要的方面:现代派文艺是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物。如果不愿放弃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就不应该撇开具体的社会历史背景抽象地谈论现代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主义 现代派文艺 中国文艺 民族传统 现实主义 文艺现代化 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社会历史背景 资本主义社会 现代派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冯特在心理科学实践上的历史贡献及其现实意义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汉松 《心理学报》 1980年第2期182-188,共7页
为了纪念和发扬威廉·冯特创立心理科学的历史功绩,本文试图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简述了冯特为创建心理科学所作出的具有世界历史意义五个方面的贡献,分析了冯特取得巨大成就的两大原因,指出了冯特在科学实践上的宝贵经验。本文末尾... 为了纪念和发扬威廉·冯特创立心理科学的历史功绩,本文试图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简述了冯特为创建心理科学所作出的具有世界历史意义五个方面的贡献,分析了冯特取得巨大成就的两大原因,指出了冯特在科学实践上的宝贵经验。本文末尾,提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同志,定能借鉴冯特,为心理学史上即将出现的第二个飞跃发展努力工作相共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贡献 心理科学 现实意义 冯特 马克思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世界历史意义 心理学史 历史功绩 第二个飞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选择题审题方法解析
16
作者 吴宗红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2002年第5期76-77,共2页
关键词 历史选择题 材料解析题 审题方法 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辩证唯物主义 知识覆盖面 基础知识 认识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邓小平理论历史起点的认识 被引量:2
17
作者 石岩凤 黄学锋 《理论探索》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3-14,共2页
关键词 邓小平理论 历史起点 生产关系 如何建设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本质 生产力标准思想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 马克思主义 毛泽东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谈板书图示法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18
作者 史斌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1年第3期121-124,116,共5页
中学历史课是一门基础课程,是中学文化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历史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的历史知识,了解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重要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逐步培养学生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以及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观... 中学历史课是一门基础课程,是中学文化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历史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的历史知识,了解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重要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逐步培养学生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以及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要达到这个目的,除了历史教师自身的素质外,选择正确的教学方法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板书图示法,由于其自身的特点,无疑是达到这种教学目的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所谓板书图示法,就是在教学中运用板书图象、图表、文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示法 板书 中学历史教学 历史知识 培养学生 重要组成部分 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 教学方法 运用 教学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教学必须重视培养学生创造性的学习能力
19
作者 周孝梅 《华中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2期110-115,共6页
历史教学培养能力的问题,近几年从理论上探讨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不少经验。但是,以“三个面向”为战略方向,还是有深入再探讨的必要。适应“三个面向”的需要,从历史学科的内容、任务、特点出发,提出明确的培养能力的要... 历史教学培养能力的问题,近几年从理论上探讨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不少经验。但是,以“三个面向”为战略方向,还是有深入再探讨的必要。适应“三个面向”的需要,从历史学科的内容、任务、特点出发,提出明确的培养能力的要求,就是一个值得深入讨论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我不揣浅薄,对上述问题发表一些见解,以期抛“一砖”以收“引玉”之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习能力 历史教学 历史学科 培养能力 历史知识 战略方向 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 学习活动 理论与实践问题 非智力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学历史课的智育任务
20
作者 陆满堂 《课程.教材.教法》 1983年第6期39-41,共3页
1982年8月,在太原召开的历史教学法讨论会上,大家十分关注地提到智能发展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地位,以及“双基”与智能的关系等问题。这是涉及如何理解和贯彻中学历史课智育任务的带有根本性的问题,现在发表几点个人意见。一、加强“双基... 1982年8月,在太原召开的历史教学法讨论会上,大家十分关注地提到智能发展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地位,以及“双基”与智能的关系等问题。这是涉及如何理解和贯彻中学历史课智育任务的带有根本性的问题,现在发表几点个人意见。一、加强“双基”,是应当继承的老传统;发展智能,是值得探讨的斯课题。过去在历史课的“双基”教学中,包含着培养学生智能的因素;但明确提出发展智能,是高于“双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历史 历史知识 中学历史教学 历史课堂教学 历史教学法 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 启发式教学 教学方法 史论结合 逻辑思维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