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5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主体”的历史唯物主义建构及中国表达 被引量:1
1
作者 谭文华 李家霄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6-32,共7页
基于对历史唯心主义的批判,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确立了“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同时他们认为,作为历史创造主体的人民群众,也应当成为人类价值或幸福的主体。一言以蔽之,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在现当代中国... 基于对历史唯心主义的批判,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确立了“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同时他们认为,作为历史创造主体的人民群众,也应当成为人类价值或幸福的主体。一言以蔽之,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在现当代中国,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主体”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涵摄三个基本的层面:在动力论层面,中国共产党深刻认识并高度肯定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在价值论层面,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并着力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方法论层面,中国共产党坚持革命和建设依靠人民并充分发挥其智慧和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群众 社会历史主体 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创造者 以人民为中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唯物主义群众观点的深化和发展——对“第三个代表”的几点思考
2
作者 郑煜 顾玉平 《内蒙古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1-14,共4页
本文以历史唯物主义群众观点为理论依据 ,围绕党群关系 ,对江泽民同志提出的“第三个代表” ,从人民根本利益加以科学界定 ,从现阶段党群关系的辩证逻辑以及现阶段实现代表的基本准则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说明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 本文以历史唯物主义群众观点为理论依据 ,围绕党群关系 ,对江泽民同志提出的“第三个代表” ,从人民根本利益加以科学界定 ,从现阶段党群关系的辩证逻辑以及现阶段实现代表的基本准则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说明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正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根本利益 党群关系 中共 "三个代表" 历史唯物主义群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探析 被引量:5
3
作者 翁寒冰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5期5-10,共6页
"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是遵循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理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阶段所诞生的理论产物。深刻把握这一思想的科学内涵,一方面必须坚持在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基础上解读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及其自由实现路... "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是遵循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理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阶段所诞生的理论产物。深刻把握这一思想的科学内涵,一方面必须坚持在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基础上解读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及其自由实现路径,另一方面必须与西方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意识形态话语与"主体化"的权力机制划清界限。在此基础上,遵循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坚持人民享有发展成果、将价值理念转化为执政策略与制度保障,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区别于西方人道主义意识形态话语的重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人民为中心” 历史唯物主义 人道主义 群众史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唯物主义语境中的主体问题及其当代意义 被引量:3
4
作者 李晓乐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0-44,共5页
主体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核心议题之一。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主体是处于一定社会历史联系中的、有目的有意识的、能动地进行对象性活动的"现实的人"。历史唯物主义中的主体是实践主体、解放主体、社会主体的统一,是实践与价... 主体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核心议题之一。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主体是处于一定社会历史联系中的、有目的有意识的、能动地进行对象性活动的"现实的人"。历史唯物主义中的主体是实践主体、解放主体、社会主体的统一,是实践与价值、个体与群体的辩证统一,它实现了主体哲学的深刻变革,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按照唯物史观主体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可以理解为中华民族主体性的觉醒;"中国特色"表征着社会主义生动的现实实践;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唯物史观意义上的实践主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唯物主义 主体 实践 人民群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历史唯物主义阐释 被引量:1
5
作者 代玉启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3-20,共8页
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中积累起来的宝贵经验,充分体现了社会认识论、群众史观与实践辩证法的历史唯物主义意蕴,反映了生成论、价值论和方法论的统一。在波澜壮阔的百年征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先进性的本质要求,根据世情国... 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中积累起来的宝贵经验,充分体现了社会认识论、群众史观与实践辩证法的历史唯物主义意蕴,反映了生成论、价值论和方法论的统一。在波澜壮阔的百年征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先进性的本质要求,根据世情国情党情变化不断推进自我革命,奠定了自我革命的生成论基础。坚持人民立场的价值前提和人民利益的价值导向,保有群众路线的基本生命线,锻造了自我革命的价值论基础。以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的有效统合、自我批评与敢于斗争的有机结合,形成了自我革命的方法论基础。面向未来,中国共产党需要持续完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在持续解决好大党独有难题的过程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自我革命 历史唯物主义 社会认识论 群众史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历史唯物主义命题的辨证——关于历史创造者的问题 被引量:1
6
作者 傅长吉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5-59,共5页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命题存在如下问题:(1)理论来源并非马列经典及其思想;(2)是用“两极对立”的思维方式提出;(3)对概念的表述、使用和理论论证不合逻辑;(4)割裂了具体和抽象的辩证关系。因此,不能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的命题...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命题存在如下问题:(1)理论来源并非马列经典及其思想;(2)是用“两极对立”的思维方式提出;(3)对概念的表述、使用和理论论证不合逻辑;(4)割裂了具体和抽象的辩证关系。因此,不能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的命题。历史的创造者是所有参与历史活动的人,坚持这种观点,(1)恢复和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思想;(2)明确了“推动历史”不等于“创造历史”,避免了是英雄创造历史、还是群众创造历史的脱离实际的争论;(3)走出对人民群众的作用只作整体肯定、不作个体肯定的误区,转换“历史的创造者”这个命题的政治性,恢复历史唯物主义的真理性及其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4)体现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的时代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唯物主义 人民群众 历史的创造者 参与历史活动的人 哲学教科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习历史唯物主义 坚持生产观点、阶级观点、群众观点
7
《求实》 1982年第Z1期83-108,共26页
社会历史现,是人们对于社会历史的总的看法、根本的观点,是各派哲学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是两种根本对立的社会历史观。 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历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关于人类社... 社会历史现,是人们对于社会历史的总的看法、根本的观点,是各派哲学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是两种根本对立的社会历史观。 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历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它对社会历史的解释既是唯物的又是辩证的,是历史的唯物论和历史的辩证法的统一。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的主义共同构成了完整的、不可分割的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唯物主义 基础和上层建筑 阶级斗争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人民群众 资本主义 无产阶级 资产阶级 群众观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唯物主义的运用与发展
8
作者 刘景泉 《广东社会科学》 2000年第4期44-44,共1页
关键词 "三个代表" 历史唯物主义 生产力观点 群众观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视域下乡村振兴中农民主体性培育研究
9
作者 吴霜 《江西农业》 2025年第17期128-130,共3页
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认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核心立场,以及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集中体现了对人民主体地位的尊重和对社会发展规律的遵循,而农民主体性是现代赋予农... 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认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核心立场,以及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集中体现了对人民主体地位的尊重和对社会发展规律的遵循,而农民主体性是现代赋予农民的本质属性。在乡村振兴中,农民是产业发展的推动者、乡村治理的参与者、文化传承创新的践行者和生态建设的守护者,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力量。所以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也要注重对农民的精神文化和专业技能的培训与发展,要鼓励农民返乡创业,吸引人才回流,为实现乡村振兴发展战略提供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民主体作用 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新解 被引量:17
10
作者 孟庆仁 《理论学刊》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27-31,共5页
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是唯物史观的重要内容。群众史观是在唯物史观创立之后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群众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过程的积极主体,一般地说对社会发展起着主要决定作用;人民群众是英雄人物的创造者;普通个人对社会发展起着重要... 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是唯物史观的重要内容。群众史观是在唯物史观创立之后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群众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过程的积极主体,一般地说对社会发展起着主要决定作用;人民群众是英雄人物的创造者;普通个人对社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群众史观的实质在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它是为人类解放和实现共产主义作哲学上的论证的。人民群众的历史创造作用发展的总趋势是在历史条件的制约下,作用的范围越来越广,强度越来越大;但是,这种作用也有着一定的历史局限性,它的发展并不是直线前进的,而是走着一条曲折的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群众史观 唯物史观 人民群众 群众历史作用 英雄人物 普通个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辩证唯物主义的“人的价值”观——读乔木同志的《关于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
11
作者 郝侠君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1984年第3期80-83,共4页
在人的价值问题上,中外古今,议论纷纭,虽不乏精湛见解,但更多胡涂观念。唯有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这个问题才能获得科学的解决。近年来在我们的思想理论界和青年中间又围绕人的价值问题展开了讨论,一些同志用人道主义的唯心史观... 在人的价值问题上,中外古今,议论纷纭,虽不乏精湛见解,但更多胡涂观念。唯有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这个问题才能获得科学的解决。近年来在我们的思想理论界和青年中间又围绕人的价值问题展开了讨论,一些同志用人道主义的唯心史观看待这个问题,散布了某些错误观点,产生过消极的有害的影响,一些同志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进行了批评,发表了一些正确的见解,起了积极的有益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道主义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 辩证唯物主义 价值问题 社会主义社会 人民群众 社会关系 社会主义条件下 地位与作用 历史唯物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的当代理念 被引量:5
12
作者 顾玉平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3-29,共7页
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这是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的理念根基,是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指南。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也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导向,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先后提出了"全心... 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这是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的理念根基,是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指南。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也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导向,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先后提出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以人民利益作为每一个党员的最高准绳"、"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人民拥护和支持是党执政的最牢固根基"等执政理念,并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每一个重要历史时期履行了自己的诺言。实践之树常青,一切理论都要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实践的发展而丰富完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进一步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群众史观,是摆在执政党面前的又一重要课题。在充分肯定人民群众伟大作用的前提下,应当对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做出进一步的定位: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和拥有者;人民群众是先进文化的生发者和评判者;人民群众是一切公权力的监督者和选择者;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主导者和受益者。这一定位对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光荣梦想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 人民群众历史地位 当代理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的中国化——毛泽东与中国传统“民本”思想 被引量:5
13
作者 毕国明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6-69,共4页
在中国传统社会历史观中,也曾经探讨过社会历史的主体力量问题,形成了重视民众力量的"民本"思想。毛泽东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的基本原理,又批判继承了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精华... 在中国传统社会历史观中,也曾经探讨过社会历史的主体力量问题,形成了重视民众力量的"民本"思想。毛泽东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的基本原理,又批判继承了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精华,总结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经验,高度重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尤其是农民革命的进步作用,形成了科学的群众观点,提出了群众路线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这是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中国化的创造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本”思想 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 中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产党员要做彻底的唯物主义者
14
《江淮论坛》 CSSCI 1999年第4期2-3,共2页
关键词 共产党员 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 唯物主义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科学知识 思想政治工作 马克思主义唯物 唯心主义 人民群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群众史观与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15
作者 郝贵生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0-83,共4页
群众史观是唯物史观理论中两个基本支柱之一,然而它却是哲学理论界研究的薄弱点。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改革开放、执政党建设、反腐败、人的发展和现代化的文化建设等多方面都要求深入研究群众史观理论。
关键词 群众史观 改革 人的发展 文化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坚持群众路线才是彻底的唯物主义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掌荔 《学术研究》 1979年第1期14-17,共4页
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马克思、恩格斯创立新世界观时,最重要的一点是把唯物主义贯彻到底,指出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阐明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从而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的不彻底性,批判了唯心主义的英雄史观。马克思、恩... 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马克思、恩格斯创立新世界观时,最重要的一点是把唯物主义贯彻到底,指出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阐明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从而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的不彻底性,批判了唯心主义的英雄史观。马克思、恩格斯都相信群众,依靠群众,认为“无产阶级能够而且必须自己解放自己”。(《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卷第四五页)列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强调了马克思彻底发挥唯物主义的重要意义,歌颂了群众的历史主动性精神,指出:“生气勃勃的创造性的社会主义是由人民群众自己创立的”。(《列宁全集》第二六卷第二六九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众路线 唯物主义 广大人民群众 马克思主义 实事求是 相信群众 毛泽东同志 马克思恩格斯 历史唯物主义 群众观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同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之比较 被引量:3
17
作者 白海燕 《理论月刊》 2001年第10期19-20,共2页
文章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之比较,说明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群众路线”正是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与中国“民本思想”优秀内核相结合的产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就... 文章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之比较,说明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群众路线”正是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与中国“民本思想”优秀内核相结合的产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并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类马屯思主义观点 群众史观 民本思想 群众路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的创造及其他——评“人人创造历史”说对群众史观的诘难
18
作者 俞晓光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1992年第2期58-62,共5页
持人人创造历史观点的同志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个命题是这样进行推理的,即:人们创造历史必然先具备为生存所必需的物质条件;以劳动者为主体的人民群众是这些物质条件的创造者;所以,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而把物质条件创造... 持人人创造历史观点的同志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个命题是这样进行推理的,即:人们创造历史必然先具备为生存所必需的物质条件;以劳动者为主体的人民群众是这些物质条件的创造者;所以,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而把物质条件创造者和历史创造者完全等同起来是错误的。因而,由此推导出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在逻辑上是站不住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创造历史 人民群众 群众史观 历史的创造者 历史创造者 历史发展 历史活动 剥削阶级 杰出人物 阶级斗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粹现象的网络泛滥及其马克思主义批判
19
作者 朱清河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4-112,共9页
民粹现象因推崇极端平均、暴力倾向等特征,给社会带来严重危害。近年来,伴随着网络媒体的加速迭代,民粹情绪在世界范围内成为一种“现象级”存在,亟须保持应有警惕,并做好有效防范。与既往研究探讨民粹现象囿于一事一议、就事论事不同,... 民粹现象因推崇极端平均、暴力倾向等特征,给社会带来严重危害。近年来,伴随着网络媒体的加速迭代,民粹情绪在世界范围内成为一种“现象级”存在,亟须保持应有警惕,并做好有效防范。与既往研究探讨民粹现象囿于一事一议、就事论事不同,在梳理网络民粹现象渊源、民粹化言行泛滥及其由此日渐凸显的社会负效应的同时,致力于借助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新闻观、文化观等理论剖析网络民粹现象。研究发现,网络民粹现象传播不利于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的文化厚植和群众路线的社会履践,背离马克思主义“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诉求,迟滞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目标的实现,有碍党管媒体承担人民群众的“耳目喉舌”与社会主义“舆论阵地”责任,进而最终诱导助长反智主义与极端民族主义情绪、“群体盲动”与“多数人暴政”等诸多危害行为。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快速推进,人类社会又进入新的动荡期与变革期,当此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之际,应该充分认识、省察、揭櫫和反思网络民粹现象泛滥的文化因素与社会危害,提供消解与遏制民粹现象网络无限传播与弥漫负面影响的新观点、新见解、新举措、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粹现象 网络意识形态安全 网络民粹新闻 网络传播 舆论引导 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群众史观
20
作者 胡秉熙 《学术界》 1987年第5期8-9,共2页
黎澍同志提出历史不是人民群众独一无二创造的,创造历史的实践不仅是物质资料的生产实践,这个看法有合理的一面,但是据此从理论整体上否定人民群众创造历史又是错误的。这里我觉得有个如何从现实历史条件出发,把传统的群众史观推向前进... 黎澍同志提出历史不是人民群众独一无二创造的,创造历史的实践不仅是物质资料的生产实践,这个看法有合理的一面,但是据此从理论整体上否定人民群众创造历史又是错误的。这里我觉得有个如何从现实历史条件出发,把传统的群众史观推向前进的问题,提出两点请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造历史 发展马克思主义 物质资料 历史条件 无产阶级 群众史观 资产阶级 人民群众 劳动者 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