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历史唯物主义的“空间化”概念探源 被引量:8
1
作者 刘怀玉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0-51,共12页
20世纪下半叶以来西方思想文化所涌现的声势浩大的“空间化转向”,既给历史唯物主义提供了崭新的认识视野,也对其提出了尖锐的理论挑战。只有赋予历史唯物主义以空间化视角,才能理解当今世界最新现实。但历史唯物主义的空间化概念并没... 20世纪下半叶以来西方思想文化所涌现的声势浩大的“空间化转向”,既给历史唯物主义提供了崭新的认识视野,也对其提出了尖锐的理论挑战。只有赋予历史唯物主义以空间化视角,才能理解当今世界最新现实。但历史唯物主义的空间化概念并没有现成的经典文本与理论来源可以遵循,需要进行一番艰苦细致的前提性批判与内在逻辑重新建构工作。其中,前提性批判的重点首先在于反思与检讨传统教科书中著名的物质体论式的空间概念;其次是批判社会空间论或社会结构论概念,其目的在于纠正经济决定论与地理决定论的误解;再次是阐述空间化概念的基本内涵与建构的可能性。在这一理论过程中,生产实践特别是社会关系的再生产概念是基始的,而资本积累的逻辑是其主体部分。本文在简要反思传统空间观的局限性的基础上,集中理解政治经济学批判语境下马克思的社会关系再生产概念、社会有机体理论、历史性自然观,以及“以时间消灭空间”论断中潜在的空间化思想。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空间化历史观的渊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转向 辩证唯物主义空间 历史唯物主义空间化概念 当代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批判理论之空间转向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空间化 被引量:28
2
作者 胡大平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1-36,共6页
空间生产和资本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引发了一系列空间问题和空间现象高速城镇化正在不断侵害公众的空间权益;空间造型也在符号层面展示着意识形态;农地资源迅速消失,全球转移的制造业正在越来越大的空间内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紧密的&q... 空间生产和资本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引发了一系列空间问题和空间现象高速城镇化正在不断侵害公众的空间权益;空间造型也在符号层面展示着意识形态;农地资源迅速消失,全球转移的制造业正在越来越大的空间内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紧密的"世界普遍交往"正在造就一个"地球村",全球的经济体系和政治体系呈现充满风险的空间结构,多元文明之间的对话和对抗正在全球空间展示着多样性格局,地球人甚至对于"外太空"的空间资源的分割和争夺也日益加剧,等等。当人们的生存方式越来越依赖于当代空间的生产方式的时候,人们也日益对自己空间的存在状况所隐藏的风险深表忧虑。来自空间经济学、空间政治学、空间社会学、空间城市学、空间哲学等多学科的关注凸现了当代研究的"空间视域",进而叩响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大门。本刊推出系列文章,以空间生产这一问题为中心,旨在推进关于空间生产问题的多学科交叉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唯物主义 社会批判理论 空间转向 马克思主义理论 空间 资本主义批判 历史叙事 tim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唯物主义空间化解释的实践哲学路向——以萨特的《辩证理性批判》为个案 被引量:1
3
作者 刘怀玉 陈硕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7-21,共5页
萨特将早年的意识现象学改造为一种实践哲学之后,获得了真实地面对社会和历史的理论工具。在这一新的哲学视野中,空间始终与一定条件下的主体的实践关联在一起。空间一方面表现为特定的实践场域中人和物、内在性和外在性相互作用的结果... 萨特将早年的意识现象学改造为一种实践哲学之后,获得了真实地面对社会和历史的理论工具。在这一新的哲学视野中,空间始终与一定条件下的主体的实践关联在一起。空间一方面表现为特定的实践场域中人和物、内在性和外在性相互作用的结果,另一方面又构成新实践活动的前提和条件。另外,萨特发现除了有形的物性空间外,还有一种无形的空间构型潜藏于人和人的相互性关系中,他通过对群列和资本主义的分析很好地论证了上述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唯物主义空间解释 《辩证理性批判》 实践哲学 萨特 苏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唯物主义的空间化解释:以列斐伏尔为个案 被引量:33
4
作者 刘怀玉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15-119,共5页
关键词 历史唯物主义 列斐伏尔 空间 后马克思主义思潮 晚期马克思主义 西方马克思主义 个案 解释 马克思主义 后现代主义 资本主义 终结论 理论 呈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词共现的可视化概念空间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张学福 《情报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05-211,共7页
概念空间在信息组织和帮助用户表达信息需求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目前研究构建的概念空间主要是一般意义上的概念空间,即具有严格体系结构、概念含义限定严格以及概念之间关系层次清晰等,如叙词表、领域本体等。由于它们在构建、使... 概念空间在信息组织和帮助用户表达信息需求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目前研究构建的概念空间主要是一般意义上的概念空间,即具有严格体系结构、概念含义限定严格以及概念之间关系层次清晰等,如叙词表、领域本体等。由于它们在构建、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信息检索领域应用的效果并不理想。鉴于这些情况,本文试图借助信息可视化技术研究非一般意义上的概念空间,即以对象内能够描述对象内容的词为概念,通过词共现方式构建的概念空间,研究它能否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一般意义上的概念空间、效果如何等,为构建基于概念空间的信息检索可视化系统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念空间 词共现 可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间空间化概念隐喻认知研究新探 被引量:7
6
作者 陈仁凯 王晶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0-46,共7页
本文通过构建时间运动依赖性隐喻和主体运动依赖性隐喻,将过去时间空间化隐喻研究中的观察者等同于本理论框架中的认知主体或者具体事件的参与者,分析他们在时间本质认知过程中的不同地位和功能,避免传统研究中所提出的A-/B-序列区分,... 本文通过构建时间运动依赖性隐喻和主体运动依赖性隐喻,将过去时间空间化隐喻研究中的观察者等同于本理论框架中的认知主体或者具体事件的参与者,分析他们在时间本质认知过程中的不同地位和功能,避免传统研究中所提出的A-/B-序列区分,大大简化了时间空间化隐喻系统,同时阐释自然语言中有关时间的前-后空间关系形成过程,提出对时间本质的认识已由原来不同隐喻模型的选择转变为二级参考框架中不同参照物的选择,从而使我们对时间概念的本质及其形成过程有新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运动依赖性隐喻 主体运动依赖性隐喻 时间空间概念隐喻 参考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语体系统内部的概念空间化配置对立——以“在”和“着”为例 被引量:4
7
作者 尚新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65-171,共7页
文章在意象图式视角下对汉语体系统内部的非完整体("在"与"着")进行研究。发现在使用体标记"在"时,主体对事态的概念空间化配置处于"前-后图式"中的"前"位置;在使用体标记"着&q... 文章在意象图式视角下对汉语体系统内部的非完整体("在"与"着")进行研究。发现在使用体标记"在"时,主体对事态的概念空间化配置处于"前-后图式"中的"前"位置;在使用体标记"着"时,主体对事态的概念空间化配置处于上述图式中的"后"位置,从而形成体系统内部的"前景-背景"概念结构空间化配置对立;同时,这种对立具有缺省性,对立项之间具有互补性,因而"着"除了典型地具备背景化功能之外,还可以出现在前景化位置上。这种概念空间化配置对立,反映出人们对相同事件有不同的感知方式和认知能力,并以各自特有的认知思维方式对所观察到的事态进行概念空间化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象图式 体标记 概念空间 前景 背景“在”“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本概念化空间的伦理意蕴 被引量:2
8
作者 冯丽洁 《现代经济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2-46,共5页
进入概念性空间,资产随之向资本发生转换。概念化资本可以最大限度地释放资源的经济潜能、节约资产交易成本、建立资源约束责任制度、促进资产自由流通、拓展更广泛的人际关系、保护商品交易安全。社会转型中的发展中国家并没有深刻领... 进入概念性空间,资产随之向资本发生转换。概念化资本可以最大限度地释放资源的经济潜能、节约资产交易成本、建立资源约束责任制度、促进资产自由流通、拓展更广泛的人际关系、保护商品交易安全。社会转型中的发展中国家并没有深刻领悟到资本的秘密,在建立资本概念化体系进程中存在诸多思想误区。当前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核心要素是不断完善对责权利关系作出清楚界定的产权制度,全面提高社会生产力,创造属于人民、为人民所享用的社会财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 概念空间 产权 所用权 产权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空间增长”相关概念辨析与发展解读 被引量:9
9
作者 张沛 程芳欣 田涛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04-108,共5页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与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也在迅速扩大、功能不断升级,学术界对城市空间变化的研究由此全面展开。自20世纪90年代起,学术界引入了美国“增长管理”(Growth Management,也译作“成...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与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也在迅速扩大、功能不断升级,学术界对城市空间变化的研究由此全面展开。自20世纪90年代起,学术界引入了美国“增长管理”(Growth Management,也译作“成长管理”)概念,对“城市空间增长”机制、模式、策略等进行研究,并在研究中使用了“城市空间拓展”“城市空间扩展”“城市空间扩张”等含义相近的词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建设 空间增长 概念辨析 城市空间扩展 解读 城镇进程 改革开放 用地规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维空间的概念格自动布局 被引量:7
10
作者 马骏 沈夏炯 刘宗田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244-246,共3页
论文讨论了几种常见的概念格自动布局形式,通过对各种自动布局方式特点的分析,提出了概念格的三维自动布局策略,对三维空间中的层次布局与层内节点自动布局问题进行探讨并加以实现,较好地解决了二维布局中格节点横向过度扩张和线段交叉... 论文讨论了几种常见的概念格自动布局形式,通过对各种自动布局方式特点的分析,提出了概念格的三维自动布局策略,对三维空间中的层次布局与层内节点自动布局问题进行探讨并加以实现,较好地解决了二维布局中格节点横向过度扩张和线段交叉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念 形式概念分析 可视 自动布局 三维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任务空间概念建模语言初探 被引量:2
11
作者 何晓晔 吴永波 +1 位作者 徐培德 沙基昌 《火力与指挥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9-30,35,共3页
通过研究军事专家与系统分析人员的沟通问题,借鉴可视化建模、分层建模和多视图建模的思想,提出了任务空间概念建模语言(M SCM L),对M SCM L语言的各个建模元素进行了简要的说明。
关键词 任务空间概念建模 建模语言 可视 多视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平衡发展的“现在”历史空间辩证法 被引量:15
12
作者 刘怀玉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10,共10页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首次提出的资本主义"不平衡发展"观点具有较为曲折和复杂的"理论旅行史",后人对这一理论的解释具体表现为几种不同的模式:经典马克思主义语境中作为资本主义统治逻辑与发展动力的&...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首次提出的资本主义"不平衡发展"观点具有较为曲折和复杂的"理论旅行史",后人对这一理论的解释具体表现为几种不同的模式:经典马克思主义语境中作为资本主义统治逻辑与发展动力的"不平衡结构"理论,列宁与卢森堡帝国主义理论视野中作为资本主义发展前提与结果的"不平衡积累—扩张"理论和尔后兴起的世界体系论,以卢卡奇为代表的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所批判揭示的主客体颠倒的物化统治逻辑,以戴卫.哈维和尼尔.史密斯等激进地理学家为代表的关于资本过度积累与不平衡发展的历史地理景观理论,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基本形态之一是以空间化地解构资本不平衡发展逻辑为己任的历史空间辩证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逻辑 不平衡发展 历史唯物主义空间 资本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长极概念的演化与区域发展重点的转变 被引量:5
13
作者 苗长虹 《区域经济评论》 2016年第4期7-9,共3页
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激发区域发展新动能,拓展经济新空间,培育新的增长极,成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优化经济空间格局、推动新型城镇化的一个重要战略工具。无论是实施均衡发展战略还是非均衡发展战略,无... 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激发区域发展新动能,拓展经济新空间,培育新的增长极,成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优化经济空间格局、推动新型城镇化的一个重要战略工具。无论是实施均衡发展战略还是非均衡发展战略,无论是在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还是在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在国家和各级政府制定的规划和文件中,将某个城市、城市新区、产业集聚区乃至整个城市群打造成新的"增长极",已成为我国空间规划最为常见的战略表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念 区域发展 非均衡发展战略 欠发达地区 战略工具 新型城镇 “增长极” 空间规划 城市新区 中西部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马赫数无人机概念设计的外形参数化建模 被引量:6
14
作者 有连兴 余雄庆 欧阳星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25-432,共8页
设计出一类推进系统与气动布局一体化的临近空间高马赫数(Ma=3.5)无人机概念方案。为了能对这类无人机概念方案进行快速设计与评估,需要建立一种精确的、简便的表达概念方案的参数化几何模型。应用形函数/类函数、拉格朗日插值多项式和... 设计出一类推进系统与气动布局一体化的临近空间高马赫数(Ma=3.5)无人机概念方案。为了能对这类无人机概念方案进行快速设计与评估,需要建立一种精确的、简便的表达概念方案的参数化几何模型。应用形函数/类函数、拉格朗日插值多项式和B样条曲线方法,建立了一种能够精确描述该类无人机概念方案的数学模型。基于该数学模型,应用CATIA软件二次开发方法,用VB编程实现了无人机概念方案的三维外形的自动生成。选取双后掠机翼、单后掠机翼和准菱形机翼3种典型的高马赫数气动布局方案作为测试算例,测试结果表明所开发的VB程序能够快速且足够精确地创建高马赫数无人机概念方案的三维外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临近空间 超声速 概念设计 外形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理可视化:运用GIS将空间概念变为现实
15
作者 朵朵(译) 毋河海(校)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39-42,共4页
过去,GIS软件功能开发集中于手工制图和分析过程的再现,数据格式的不兼容性大大限制了更为复杂分析功能的开发。近来,GIS软件的发展允许用户同时使用栅格和矢量两种数据。由此开始真正的数据联合的趋势。现在,用户不必操作计算机文件,... 过去,GIS软件功能开发集中于手工制图和分析过程的再现,数据格式的不兼容性大大限制了更为复杂分析功能的开发。近来,GIS软件的发展允许用户同时使用栅格和矢量两种数据。由此开始真正的数据联合的趋势。现在,用户不必操作计算机文件,就能通过地理可视化更加容易地找到解决复杂空间问题的方法,本文将讨论最近地理数据处理的发展趋势,同时将对软件功能、用户界面和应用进行描述。这里的应用强调的是GIS的真实地理可视化方向和分析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地理 可视 空间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道路”自信问题的若干空间哲学思考 被引量:8
16
作者 刘怀玉 刘必好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7-113,共7页
历史唯物主义空间化作为一个实践问题发轫于晚年马克思和第二国际对资本主义的外围空间(非西方的、非资本主义世界)的关注上。从空间化视角阐扬历史唯物主义的思路,有利于开拓与深化当前的"中国道路"问题研究。从站起来到富... 历史唯物主义空间化作为一个实践问题发轫于晚年马克思和第二国际对资本主义的外围空间(非西方的、非资本主义世界)的关注上。从空间化视角阐扬历史唯物主义的思路,有利于开拓与深化当前的"中国道路"问题研究。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中国革命、建设以及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就是一个空间重构创新的过程,即从地域性的不平衡发展到全球性的新文明空间;中国发展道路不仅为中国新发展空间构建创设了新的历史机遇,而且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打造了新的、可能的文明发展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唯物主义 空间 中国道路 不平衡发展 新文明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糊结构元的SFT概念重构及其意义 被引量:12
17
作者 崔铁军 马云东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957-1960,共4页
为解决空间故障树(SFT),特别是离散型SFT(DSFT)的结果无法表示原始离散故障数据分布特征的缺点,引入模糊结构元理论将SFT中概念及计算方式结构元化来解决该问题。首先模糊结构元特征函数可通过模糊结构元E表示原始数据的离散分布特征,... 为解决空间故障树(SFT),特别是离散型SFT(DSFT)的结果无法表示原始离散故障数据分布特征的缺点,引入模糊结构元理论将SFT中概念及计算方式结构元化来解决该问题。首先模糊结构元特征函数可通过模糊结构元E表示原始数据的离散分布特征,并在计算过程中将E传递至最终结果,并通过处理结果中E来得到分析结果的置信度。模糊结构元特征函数可将DSFT问题转换为较成熟的CSFT进行处理,而不用为实现相同功能针对DSFT研究新的方法。完成了原有SFT中特征函数、基本事件发生概率分布、系统故障概率分布、概率重要度分布、关键重要度分布、系统故障概率分布趋势、因素重要度分布和因素联合重要度分布的模糊结构元化改造,并给出了结构元化后的计算方式,并举例说明了应用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系统工程 模糊结构元理论 空间故障树 概念的结构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产品创新的空间布局生成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朱上上 《包装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18-121,共4页
研究了产品空间布局的特点,提出了产品空间布局生成系统过程模型,在基于约束的参数化设计的基础上,引入了概念模型和基于规则的方法,并以电话机为例进行了研究,验证了上述理论及过程,为设计师提供了一种新的产品设计解决方法。
关键词 空间布局 基于约束 参数设计 概念模型 基于规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不等性杂化问题的讨论
19
作者 颜秀茹 《中国大学教学》 1988年第4期33-35,共3页
一、不等性杂化的含义杂化轨道理论是30年代初 L·鲍林为了解决化学键的方向性和分子的空间构型问题而提出的。此理论的建立以及在解释碳和硼的化合物立体结构方面的成功,引导人们去探索 NH3、H2O 的结构,譬如 N、O的原子轨道是否... 一、不等性杂化的含义杂化轨道理论是30年代初 L·鲍林为了解决化学键的方向性和分子的空间构型问题而提出的。此理论的建立以及在解释碳和硼的化合物立体结构方面的成功,引导人们去探索 NH3、H2O 的结构,譬如 N、O的原子轨道是否也可以杂化?但是套用等性杂化的概念解释不了 NH3、H2O 分子的键角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 原子轨道 中心原子 鲍林 空间构型 键角 孤电子对 几何构型 概念解释 配位原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地区思想政治工作实施进展分析——评《中国当代农业思想的演变与实践——基于社会主义的视角》
20
作者 周世东 《中国食用菌》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84-285,共2页
立足乡村振兴背景,加强农村地区思想政治工作是必然需求和应然举措,只有广大农村地区人口形成与时俱进的当代农业思想意识,才能够充分调动他们参与乡村振兴战略的积极性。然而,"农村地区"作为一个空间概念,在中国特色社会主... 立足乡村振兴背景,加强农村地区思想政治工作是必然需求和应然举措,只有广大农村地区人口形成与时俱进的当代农业思想意识,才能够充分调动他们参与乡村振兴战略的积极性。然而,"农村地区"作为一个空间概念,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存在一定程度的封闭性,特别是城乡二元化经济结构造成的城乡文化壁垒,限制了农村地区思想政治工作实施。《中国当代农业思想的演变与实践——基于社会主义的视角》(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10月第1版)一书由许建文著作,作者深入分析了"农村地区"和"思想政治工作"所处的文化场域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工作 当代农业 乡村振兴 城乡二元 场域 空间概念 必然需求 壁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