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历史唯物主义的道德维度何以被遮蔽及其当代观照 被引量:2
1
作者 余京华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2-97,共6页
科学维度与道德维度的生成性统一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内生逻辑与本真精神。迄今,国内外学界倾向于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维度作一维化解读和研究,其道德维度一直处于被遮蔽的视界。这主要源于:其一,历史唯物主义文本中严格学术规范意义上的... 科学维度与道德维度的生成性统一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内生逻辑与本真精神。迄今,国内外学界倾向于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维度作一维化解读和研究,其道德维度一直处于被遮蔽的视界。这主要源于:其一,历史唯物主义文本中严格学术规范意义上的形式化伦理道德体系之缺失;其二,马克思前后期文本研究方法之深刻嬗变:从人本主义伦理学研究到社会历史研究;其三,历史唯物主义传统解读模式——"规律论"、"工具论"和"实践论"之解读误区。当下,我们理性回归历史唯物主义经典文本之本源语境,深入反思并剖析历史唯物主义的道德维度被遮蔽的深刻根源,具有深远的当代观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唯物主义的道德维度 生成性统一 被遮蔽 当代观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文化观的当代实践维度
2
作者 林丹 洪晓楠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4期68-72,共5页
对于马克思著作中与文化相关的论述,进行原原本本且结合当今实际与时俱进地加以研究,可以促进对马克思主义文化思想的重要认识。"经济-政治"、"科技-生态"、"休闲-幸福"三个维度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文... 对于马克思著作中与文化相关的论述,进行原原本本且结合当今实际与时俱进地加以研究,可以促进对马克思主义文化思想的重要认识。"经济-政治"、"科技-生态"、"休闲-幸福"三个维度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文化观当代形态的重要实践维度,立足现代实践格局,在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文化观基本价值、时代精神、当代成果、中国问题和中国表述的结合中,阐明这三个实践维度的精神特质、基本价值和当代意义,为现代中国特色先进文化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历史唯物主义 文化观 当代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唯物主义的规范性维度探源--基于《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考察
3
作者 龙霞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6-23,共8页
历史唯物主义的规范性维度与黑格尔国家理论的规范性遗产之间蕴涵了本质性的关联。这一关联首先发端于《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它体现为马克思围绕着"现实性"的主轴,对黑格尔的规范性遗产展开"批判"与"拯救"... 历史唯物主义的规范性维度与黑格尔国家理论的规范性遗产之间蕴涵了本质性的关联。这一关联首先发端于《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它体现为马克思围绕着"现实性"的主轴,对黑格尔的规范性遗产展开"批判"与"拯救"的双重过程。对黑格尔规范性遗产的批判性继承,构成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规范性维度的起源和开端。从源头层面厘清历史唯物主义的规范性维度,有助于推动历史唯物主义与政治哲学的内在会通,为规范性的马克思政治哲学提供必要的理论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唯物主义 规范性 黑格尔 规范性遗产 现实性 批判 拯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几个维度
4
作者 孟鹏涛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0-63,共4页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关于中国法治建设实践和发展经验的最新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在中国的又一次升华,高校法治教育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引领,着力提升其针对性和实效性。“思想道德与法治”课作为高校法治教育的重要渠道,应从系...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关于中国法治建设实践和发展经验的最新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在中国的又一次升华,高校法治教育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引领,着力提升其针对性和实效性。“思想道德与法治”课作为高校法治教育的重要渠道,应从系统把握教材体系、精准建构教学内容、科学思维一体推进等多重维度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入脑入心,促进学习成果转化为中国之治的智慧和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教育 习近平法治思想 思想道德与法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德维度 被引量:8
5
作者 史少博 尹凯丰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9-45,共7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爱国、敬业',从道德维度看,体现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明大德'的道德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文明、和谐、友善',从道德维度分析,体现了践行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爱国、敬业',从道德维度看,体现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明大德'的道德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文明、和谐、友善',从道德维度分析,体现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守公德'的道德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诚信、友善',从道德维度看,体现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守私德'的道德要求。其中,'友善'既关乎'公德',也关乎'私德'。'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既统一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中,也统一于新时代道德建设的过程中,故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加强新时代的道德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道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师德研究的省思:与国外教学道德维度研究的比较 被引量:48
6
作者 王晓莉 卢乃桂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9-84,共6页
我国当代师德研究与国外教学道德维度研究,既具有颇为一致的理论关注与研究焦点,却又展现出不尽相同的理论旨趣与研究进路。两者皆强调通过教师个人内化的美德来实现社会赋予教育的各种道德价值。然而,与我国研究传统不同的是,国外教学... 我国当代师德研究与国外教学道德维度研究,既具有颇为一致的理论关注与研究焦点,却又展现出不尽相同的理论旨趣与研究进路。两者皆强调通过教师个人内化的美德来实现社会赋予教育的各种道德价值。然而,与我国研究传统不同的是,国外教学道德维度的研究更侧重于采取实证研究的方式,而且在研究旨趣上着重于促进教师理解教学行为的道德后果,而非固着于教师个人德性的提升。充分拓展对两者的比较研究,无疑将为我国当代师德研究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德 教学 道德 比较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教育制度的伦理道德之维 被引量:12
7
作者 李江源 胡斌武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8-22,共5页
教育制度作为规范主体教育行为、促进教育发展和人的发展的规则体系,无论是它的内容还是形式,都受着主体伦理道德价值观的影响、指导和支配。伦理道德作为一种社会的价值系统和规范文化,既为教育制度的形成、发展和变革提供了伦理价值... 教育制度作为规范主体教育行为、促进教育发展和人的发展的规则体系,无论是它的内容还是形式,都受着主体伦理道德价值观的影响、指导和支配。伦理道德作为一种社会的价值系统和规范文化,既为教育制度的形成、发展和变革提供了伦理价值基础和导向,又为教育制度的运作提供了伦理道德担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制 伦理道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企业营销道德的测评维度及其在道德总体感知中的作用 被引量:12
8
作者 寿志钢 甘碧群 《南开管理评论》 CSSCI 2008年第3期80-88,共9页
本研究使用标准的量表构建程序识别了评价企业营销道德的六个维度,并根据来自于企业经理、政府职员和普通消费者的三套数据验证了该因子结构的稳定性和普适性。同时,本文还使用Logit模型分析了这六个测评维度在评价者对企业的道德总体... 本研究使用标准的量表构建程序识别了评价企业营销道德的六个维度,并根据来自于企业经理、政府职员和普通消费者的三套数据验证了该因子结构的稳定性和普适性。同时,本文还使用Logit模型分析了这六个测评维度在评价者对企业的道德总体感知中的作用,并据此将它们划分为保健因素、激励因素和连续因素三种类别,为企业在营销道德方面的努力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营销道德 测评 因子分析 LOGISTIC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道德责任:规范维度与美德维度 被引量:18
9
作者 高兆明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10,共6页
个人道德责任的确定性问题有规范与美德两个维度,二者不可或缺。现代多元社会公共生活领域中的道德责任,是规范维度而不是美德维度的。现代社会存在着的道德去崇高取向,不能成为我们忽视美德濡养的理由。
关键词 道德责任 规范 美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道德成长:教师教育不能遗失的伦理维度 被引量:21
10
作者 唐爱民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78-82,共5页
道德成长是教师教育不能丢弃的伦理维度。教师教育中的技能主义、专业主义遗弃了教师职业的道德根性与教育的道德指向性。道德成长进入教师教育具有理论上的内在可能性与实践运行的可行性。它是教师确证生命价值、提升教育品质、成就人... 道德成长是教师教育不能丢弃的伦理维度。教师教育中的技能主义、专业主义遗弃了教师职业的道德根性与教育的道德指向性。道德成长进入教师教育具有理论上的内在可能性与实践运行的可行性。它是教师确证生命价值、提升教育品质、成就人生幸福的德性基础和基本担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成长 教师教育 伦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道德维度视域下的发展观演进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余达淮 许飞剑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6-32,共7页
能否发展不仅关乎民生和国运,且关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彰显。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一系列伟大成就的重要秘诀之一便是坚持以科学真理性与价值合理自觉统一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发展观上自觉地做到了将... 能否发展不仅关乎民生和国运,且关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彰显。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一系列伟大成就的重要秘诀之一便是坚持以科学真理性与价值合理自觉统一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发展观上自觉地做到了将发展的科学维度与道德维度辩证统一,突出地表现在成功解决了“如何发展”和“为谁发展”的辩证关系问题。其中,“为谁发展”这一道德标尺不仅发挥着价值规范的作用,更发挥着价值引航的作用。新中国成立以来发展观经历了以平均分配为核心的发展观到科学发展观再到“五大发展理念”的演进过程,道德维度上分别呈现出以民生为本的人道情怀、以人为本的道德价值彰显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共享道德价值理念的特质。“为谁发展”这一始终不变的人民的立场构成了其中的一条主要线索与鲜明特色,而不同历史时期对该问题的不同理论回答及实践落实则构成了不同历史阶段的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且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 发展观 演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律的“内在道德”的两个维度——再访富勒自然法思想中的一个核心概念 被引量:11
12
作者 王志勇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1-71,共11页
法律的内在道德是富勒新自然法思想中的重要概念,也是解读富勒法律理论的重要线索之一。作为法体系的内在道德,是现代自然法复兴的产物。理解内在道德的关键在于揭示其可能蕴含的形式维度与接受维度。从当代自然法和法实证主义争论的情... 法律的内在道德是富勒新自然法思想中的重要概念,也是解读富勒法律理论的重要线索之一。作为法体系的内在道德,是现代自然法复兴的产物。理解内在道德的关键在于揭示其可能蕴含的形式维度与接受维度。从当代自然法和法实证主义争论的情况来看,形式维度的内在道德证明了法体系中包含必然的道德,在这个层面上打击了"分离命题",接受维度的内在道德却可以和实证主义的"来源命题"兼容。由此,富勒的程序自然法进路或许可以提供一种超越传统自然法和实证主义框架的新法哲学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在道德 程序自然法 形式 接受 富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市场经济的道德维度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兴国 姚颖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2-35,共4页
市场经济具有内在的道德合理性 ,因为其深度追求的价值向度符合人类“善”的生活目的。市场经济的“善”性规定了市场经济道德“为己利他”的本质属性。市场经济道德内含“基本道德”和“理想道德”两个层次 ;以“基本道德”为基础 ,以... 市场经济具有内在的道德合理性 ,因为其深度追求的价值向度符合人类“善”的生活目的。市场经济的“善”性规定了市场经济道德“为己利他”的本质属性。市场经济道德内含“基本道德”和“理想道德”两个层次 ;以“基本道德”为基础 ,以“理想道德”为指导的价值追求 ,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德以及人的全面发展的推动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场经济 道德层次 道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党政魅力型领导干部的道德规范维度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志杰 陈海春 毛冠凤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75-277,共3页
在过去的20多年,有大量的理论研究关注魅力型领导。魅力型领导对社会的影响强度主要是通过他们的信念与独一无二的行为特征达到的(House,1999;Weber,1947)。伯恩斯(Burns,1978)指出,领导有道德上的维度,领导的一个主要角色功能是增... 在过去的20多年,有大量的理论研究关注魅力型领导。魅力型领导对社会的影响强度主要是通过他们的信念与独一无二的行为特征达到的(House,1999;Weber,1947)。伯恩斯(Burns,1978)指出,领导有道德上的维度,领导的一个主要角色功能是增加道德意识,帮助人们解决价值冲突。我国党政领导干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者、组织者,其道德规范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导向作用。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国内外环境的不断变化,人民群众对公共产品的需求和对领导干部的期望值不断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政领导干部 道德规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魅力型领导 行为特征 影响强 道德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识教育视野下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创新维度 被引量:13
15
作者 黄海 《现代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94-97,共4页
大学生道德教育在社会道德建设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但目前我国高校道德教育中还存在一些误区,急需理论工作者的关注并寻求出路。从通识教育的视角可以反思出当前我国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困境:道德教育与知识教育相分离、道德教育与社会... 大学生道德教育在社会道德建设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但目前我国高校道德教育中还存在一些误区,急需理论工作者的关注并寻求出路。从通识教育的视角可以反思出当前我国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困境:道德教育与知识教育相分离、道德教育与社会现实相分离、规范教化与德性培育相分离、灌输教育与学生主体性相分离,在此基础上,可以认清通识教育视阈下大学生道德教育创新的方法、内容、形式等多重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识教育 大学生 道德教育 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闻传播者的道德责任:规范维度与美德维度 被引量:4
16
作者 贺琛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73-77,共5页
当今时代对于新闻传播者的责任要求有两个维度:规范维度和美德维度。新闻传播者规范维度的道德责任包括及时、准确、全面地报道新闻,真实、客观、无私地再现事实,维护公众的知情权和表达权,传播优秀文化、塑造良好社会道德精神,发挥社... 当今时代对于新闻传播者的责任要求有两个维度:规范维度和美德维度。新闻传播者规范维度的道德责任包括及时、准确、全面地报道新闻,真实、客观、无私地再现事实,维护公众的知情权和表达权,传播优秀文化、塑造良好社会道德精神,发挥社会监督作用、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仁爱、诚实、勇敢和公正是新闻传播者美德维度的道德责任,也是新闻传播者实现人文关怀、追求真实客观、探求新闻真相和高扬新闻正义的核心德目。只有规范维度和美德维度的道德责任相辅相成,才能共同塑造道德的新闻传播者和培养道德的新闻传播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责任 规范 美德 新闻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道德的维度反思道德教育——多元社会背景下研究道德教育的新思路 被引量:6
17
作者 孙彩平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7-24,37,共9页
本文以为 ,在多元社会背景中 ,对道德教育的思考应该实现由道德尺度到道德维度的转换。在道德维度上思考道德教育是对以往研究道德教育思路的一种超越 ,它使研究与主观主义倾向保持一定的距离 ,反思道德教育活动本身的道德内涵及表现形... 本文以为 ,在多元社会背景中 ,对道德教育的思考应该实现由道德尺度到道德维度的转换。在道德维度上思考道德教育是对以往研究道德教育思路的一种超越 ,它使研究与主观主义倾向保持一定的距离 ,反思道德教育活动本身的道德内涵及表现形式 ,是与多元社会所提倡的包容性价值倾向相一致的研究立场与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 道德教育 多元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道德情感教育的主体维度探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徐娟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5-50,共6页
在功利主义教育观的驱使和引领下,理性主义德育的大行其道导致了德育低效甚至无效的尴尬局面。道德情感作为个体品德心理结构的重要成分,构成了道德行为的重要内驱力,为提高德育实效提供了着力点。道德情感教育理应成为大学德育的应有之... 在功利主义教育观的驱使和引领下,理性主义德育的大行其道导致了德育低效甚至无效的尴尬局面。道德情感作为个体品德心理结构的重要成分,构成了道德行为的重要内驱力,为提高德育实效提供了着力点。道德情感教育理应成为大学德育的应有之义,也是走出当前大学德育困境的出路所在。道德的主体性本质决定了在道德情感的养成上,除了学校教育,更离不开学生的自我教育这一主体维度的基础性作用。道德情感教育必须回归到个体自身,使道德由他律变为自律,由强制变为自由。正确认识道德自我、不断增强道德智慧、养成道德反省习惯、投身并体验道德生活构成了道德情感教育在主体维度方面的四个逻辑支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大学德育 道德情感 自我教育 主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竞争制度的道德建设维度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宏滨 李碧云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07-110,共4页
在市场经济社会,经济竞争制度对道德建设具有促进作用。体现在三个维度:一定的经济竞争制度形成一定的社会道德水平,经济竞争制度发生变迁,社会道德水平就有了提升的机会;经济竞争制度为沟通道德建设与经济发展创造机会;经济竞争制度具... 在市场经济社会,经济竞争制度对道德建设具有促进作用。体现在三个维度:一定的经济竞争制度形成一定的社会道德水平,经济竞争制度发生变迁,社会道德水平就有了提升的机会;经济竞争制度为沟通道德建设与经济发展创造机会;经济竞争制度具有群体性、具体性、稳定性和强制性,从而对道德建设具有特定的规范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竞争制 道德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终身学习,吉登斯的自我认同观和道德维度:一个批判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赵康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24-29,共6页
当今西方终身学习政策与实践的一个观点是现代社会变化急剧,个体要适应变化并实现自我,不但必须不停地学习新知识和技能,而且必须在情感和认知上不断更新自我,以迎合多变社会所要求的角色。这种观点的社会学理论来源之一是社会学家安东... 当今西方终身学习政策与实践的一个观点是现代社会变化急剧,个体要适应变化并实现自我,不但必须不停地学习新知识和技能,而且必须在情感和认知上不断更新自我,以迎合多变社会所要求的角色。这种观点的社会学理论来源之一是社会学家安东尼·吉登斯的自我作为"自反性任务"概念。吉登斯的自我概念有道德缺失和极度个体化的两个倾向,以此为理论依据的终身学习理论与实践也因而倾向于产生类似问题。而在哲学家利科和泰勒的有关认同理论中,认同概念中的道德和对话维度在"自我"构成中具有不可或缺性。这不仅有助于反思吉登斯的认同理论中存在的问题,而且突出了道德价值和关爱他者的终身学习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身学习 自反性自我构建 自我认同 道德伦理 晚期现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