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92篇文章
< 1 2 1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社会批判理论之空间转向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空间化 被引量:28
1
作者 胡大平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1-36,共6页
空间生产和资本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引发了一系列空间问题和空间现象高速城镇化正在不断侵害公众的空间权益;空间造型也在符号层面展示着意识形态;农地资源迅速消失,全球转移的制造业正在越来越大的空间内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紧密的&q... 空间生产和资本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引发了一系列空间问题和空间现象高速城镇化正在不断侵害公众的空间权益;空间造型也在符号层面展示着意识形态;农地资源迅速消失,全球转移的制造业正在越来越大的空间内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紧密的"世界普遍交往"正在造就一个"地球村",全球的经济体系和政治体系呈现充满风险的空间结构,多元文明之间的对话和对抗正在全球空间展示着多样性格局,地球人甚至对于"外太空"的空间资源的分割和争夺也日益加剧,等等。当人们的生存方式越来越依赖于当代空间的生产方式的时候,人们也日益对自己空间的存在状况所隐藏的风险深表忧虑。来自空间经济学、空间政治学、空间社会学、空间城市学、空间哲学等多学科的关注凸现了当代研究的"空间视域",进而叩响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大门。本刊推出系列文章,以空间生产这一问题为中心,旨在推进关于空间生产问题的多学科交叉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唯物主义 社会批判理论 空间转向 马克思主义理论 空间 资本主义批判 历史叙事 tim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唯物主义的空间化解释:以列斐伏尔为个案 被引量:33
2
作者 刘怀玉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15-119,共5页
关键词 历史唯物主义 列斐伏尔 空间 后马克思主义思潮 晚期马克思主义 西方马克思主义 个案 解释 马克思主义 后现代主义 资本主义 终结论 理论 呈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土空间规划中的人口预测问题——基于历史唯物主义的分析
3
作者 陈弘正 王红扬 《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4-66,共13页
系统理解人口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是提升人口预测有效性的关键前提。基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构建了“发展环境-发展逻辑-人口规律-规划逻辑-人口预测的一致性”的历史性分析框架,对1949年以来人口预测的历史分析发现,随着发展环... 系统理解人口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是提升人口预测有效性的关键前提。基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构建了“发展环境-发展逻辑-人口规律-规划逻辑-人口预测的一致性”的历史性分析框架,对1949年以来人口预测的历史分析发现,随着发展环境的转变,发展逻辑和规划逻辑的转型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人口规律,并相应地改变人口预测的思路和方法。本文提出,人口预测必须摆脱路径依赖,并重新审视人口规律,对深度转型期的发展逻辑和人口规律,及二者间的关系作出结构性阐释,指出人口对发展的约束性和对应性不断加深。在此基础上,澄清人口预测是人口自身发展规律与社会经济发展路径与结果的统一,提出人口预测在认识层面、思路层面和方法层面的转型方向,以期加强人口预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预测 人口规律 发展逻辑 深度转型期 国土空间规划 历史唯物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动空间权力关系的建构与现实转换——对卡斯特传播权力理论的历史唯物主义考察 被引量:3
4
作者 黄其洪 任艳华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5-105,共11页
随着全球信息技术的革新,卡斯特将具有虚拟性、开放性、全球化等特征的流动空间设定为网络社会特有的空间形式,并以此为前提对流动空间中权力关系的建构及其现实转换进行了系统性的考察。在现实的推动下,卡斯特认为流动空间中的权力关... 随着全球信息技术的革新,卡斯特将具有虚拟性、开放性、全球化等特征的流动空间设定为网络社会特有的空间形式,并以此为前提对流动空间中权力关系的建构及其现实转换进行了系统性的考察。在现实的推动下,卡斯特认为流动空间中的权力关系存在着权力主体从精英转向大众、权力载体从网络公共空间走向城市公共空间、权力变革目标从政治改革通向社会变革的可能性。这种现实转换发生的条件首先在于作为流动空间权力关系新载体的大众自传播的兴起,另一个更为基础的条件则是处于被权力压制的大众通过对恐惧情绪的克服推动了网络社会运动向前发展,并且具有重建公共空间的潜力。卡斯特以流动空间中的权力关系为研究对象所建构起来的具有历史唯物主义特质的理论构想,为数字时代的政治改革、社会变革、人的自由解放以及国际新秩序的构建等重大现实议题注入了思想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空间 权力关系 大众自传播 数字时代 网络社会运动 历史唯物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唯物主义的“空间化”概念探源 被引量:8
5
作者 刘怀玉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0-51,共12页
20世纪下半叶以来西方思想文化所涌现的声势浩大的“空间化转向”,既给历史唯物主义提供了崭新的认识视野,也对其提出了尖锐的理论挑战。只有赋予历史唯物主义以空间化视角,才能理解当今世界最新现实。但历史唯物主义的空间化概念并没... 20世纪下半叶以来西方思想文化所涌现的声势浩大的“空间化转向”,既给历史唯物主义提供了崭新的认识视野,也对其提出了尖锐的理论挑战。只有赋予历史唯物主义以空间化视角,才能理解当今世界最新现实。但历史唯物主义的空间化概念并没有现成的经典文本与理论来源可以遵循,需要进行一番艰苦细致的前提性批判与内在逻辑重新建构工作。其中,前提性批判的重点首先在于反思与检讨传统教科书中著名的物质体论式的空间概念;其次是批判社会空间论或社会结构论概念,其目的在于纠正经济决定论与地理决定论的误解;再次是阐述空间化概念的基本内涵与建构的可能性。在这一理论过程中,生产实践特别是社会关系的再生产概念是基始的,而资本积累的逻辑是其主体部分。本文在简要反思传统空间观的局限性的基础上,集中理解政治经济学批判语境下马克思的社会关系再生产概念、社会有机体理论、历史性自然观,以及“以时间消灭空间”论断中潜在的空间化思想。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空间化历史观的渊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转向 辩证唯物主义空间 历史唯物主义空间概念 当代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身体与空间:拓展与深化历史唯物主义研究的两个维度 被引量:8
6
作者 皮家胜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7-24,共8页
人类哲学思维由意识与时间转向身体与空间具有必然性,是由人类思维活动的内在逻辑所决定。一则因为身体与空间与人类的思维活动具有"原初设置"或生存论意义上的关联,且先于人类对意识和时间的理论思考,这决定了人类哲学思维... 人类哲学思维由意识与时间转向身体与空间具有必然性,是由人类思维活动的内在逻辑所决定。一则因为身体与空间与人类的思维活动具有"原初设置"或生存论意义上的关联,且先于人类对意识和时间的理论思考,这决定了人类哲学思维会不断向它的出发点回归;二则因为二千多年来哲学对意识和时间的倾力关注和对身体与空间的忽视形成了所谓"形而上学的西洋镜",它已经或正在把人类拖入一条可怕的危险的道路。这一转向由历史唯物主义所开启。不过,历史唯物主义所实现的这一转换及其意义由于种种原因并没有得到重视和阐发,相反倒是被当今各种身体和空间理论给忽视和遮蔽了。因此重新梳理历史唯物主义与身体和空间之间的内在关联,或许会深化并推动历史唯物主义在当代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体 空间 历史唯物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唯物主义空间化解释的实践哲学路向——以萨特的《辩证理性批判》为个案 被引量:1
7
作者 刘怀玉 陈硕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7-21,共5页
萨特将早年的意识现象学改造为一种实践哲学之后,获得了真实地面对社会和历史的理论工具。在这一新的哲学视野中,空间始终与一定条件下的主体的实践关联在一起。空间一方面表现为特定的实践场域中人和物、内在性和外在性相互作用的结果... 萨特将早年的意识现象学改造为一种实践哲学之后,获得了真实地面对社会和历史的理论工具。在这一新的哲学视野中,空间始终与一定条件下的主体的实践关联在一起。空间一方面表现为特定的实践场域中人和物、内在性和外在性相互作用的结果,另一方面又构成新实践活动的前提和条件。另外,萨特发现除了有形的物性空间外,还有一种无形的空间构型潜藏于人和人的相互性关系中,他通过对群列和资本主义的分析很好地论证了上述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唯物主义空间解释 《辩证理性批判》 实践哲学 萨特 苏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焦城市的“照着说”:历史唯物主义的田野工作——列斐伏尔《马克思主义思想与城市》研究
8
作者 张一兵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3,I0002,共14页
在《都市革命》一书中,列斐伏尔对历史唯物主义的靠近,还是资本主义都市化实践的现实研究氛围潜移默化的结果,而《马克思主义思想与城市》则是他从马克思、恩格斯1845年之后诸多文本中深入研读历史唯物主义的田野工作的成果。这是一个... 在《都市革命》一书中,列斐伏尔对历史唯物主义的靠近,还是资本主义都市化实践的现实研究氛围潜移默化的结果,而《马克思主义思想与城市》则是他从马克思、恩格斯1845年之后诸多文本中深入研读历史唯物主义的田野工作的成果。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逻辑转换节点。特别是在对马克思《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的细读中,虽然他并没有直接找到关于城市的专题性研究,但他真的经历了一次历史唯物主义科学方法论的洗礼。列斐伏尔应该是第一次学会了从客观实际出发去打开现实和概念。这是列斐伏尔思想中一次方法论上的重大转折。虽然他仍然保留着人本主义话语的外饰,但那种从价值悬设出发的人学批判话语已经彻底失去了主人话语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斐伏尔 《马克思主义思想与城市》 历史唯物主义 空间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的生产》的空间历史唯物主义观 被引量:34
9
作者 刘怀玉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1-69,共9页
西方马克思主义空间化转向的经典著作——列斐伏尔的《空间的生产》为我们提供了思考历史唯物主义的当代空间化解释问题。它在三个方面给予我们重要启示:一是突破传统马克思主义解释模式而突出空间问题意识;二是以空间与生产、社会与空... 西方马克思主义空间化转向的经典著作——列斐伏尔的《空间的生产》为我们提供了思考历史唯物主义的当代空间化解释问题。它在三个方面给予我们重要启示:一是突破传统马克思主义解释模式而突出空间问题意识;二是以空间与生产、社会与空间两对范畴双向互释的视角奠定历史唯物主义空间化解释的逻辑基础;三是以所谓"空间历史"为主线阐明历史唯物主义的空间视野与空间的社会历史内涵,但为此也付出了"过度解释"的代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唯物主义的当代理解 列斐伏尔 空间的生产》 空间历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唯物主义视界中的空间政治思想——对《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的政治哲学解读 被引量:8
10
作者 王志刚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8-54,共7页
究其实质,马克思主义就是一种关于如何通过阶级(政治)斗争实现人类解放的政治哲学。就此而论,《1857-1858年手稿》不仅是马克思成熟时期研究经济学的手稿,而且是表征着马克思政治哲学又一新高度的标志性文本。在此文本中,马克思阐明&qu... 究其实质,马克思主义就是一种关于如何通过阶级(政治)斗争实现人类解放的政治哲学。就此而论,《1857-1858年手稿》不仅是马克思成熟时期研究经济学的手稿,而且是表征着马克思政治哲学又一新高度的标志性文本。在此文本中,马克思阐明"社会个人"不仅是历史性与社会性的存在,而且是空间性的存在,个人的解放必须经历"地域性的个人"向"世界历史的个人"变迁的空间化过程,才能最终实现向"自由自觉联合的个人"转变。马克思对交往过程空间变迁背后深层资本逻辑的解蔽,展示了其政治哲学鲜明的政治经济学批判路径,它警示我们在全球资本主义语境中无论是对资本展开空间批判,还是重新讨论阶级斗争、解放政治等政治哲学问题都必须面对现实历史的空间实践,不能走出历史唯物主义的视界,而陷入"空间决定论"或"空间拜物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唯物主义 政治哲学 空间政治 个人的解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义历史唯物主义的空间隐喻与逻辑生成——《德意志意识形态》“费尔巴哈”章解读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宗章 程广丽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6年第4期17-20,共4页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所阐释的广义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体系中,从"现实的人"的物质生产以致由此形成的具体生产方式,从不同生产方式所决定的交往形式和交往关系以致由此形成的市民社会,"现实的人"作为历史的主体,不...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所阐释的广义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体系中,从"现实的人"的物质生产以致由此形成的具体生产方式,从不同生产方式所决定的交往形式和交往关系以致由此形成的市民社会,"现实的人"作为历史的主体,不断进行着空间意义的生产。但在私有制条件下,异化的分工和劳动,物象化的人的交往(形式)关系所形成的共同体,被马克思恩格斯指认为"虚幻的共同体"。为了消灭异化的空间,无产阶级需要作为世界历史意义的整体存在实现"个人的联合",最终实现共产主义,从而释放人的自我解放的全部空间意义。透过这一系列隐喻性的空间话语,广义历史唯物主义展现了从空间生产、空间异化到空间解放的"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空间辩证法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意志意识形态 广义历史唯物主义 空间 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唯物主义视野中的空间生产研究:原则与理路 被引量:1
12
作者 庄友刚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8,共8页
历史唯物主义首先是一种唯物主义理论,同时又是唯物主义的一种特殊形态。历史唯物主义视野中的空间生产研究,既要遵循一般唯物主义理论的理论原则,同时又要体现和遵循历史唯物主义的特定的理论规定和要求。现有的研究在这两个方面都存... 历史唯物主义首先是一种唯物主义理论,同时又是唯物主义的一种特殊形态。历史唯物主义视野中的空间生产研究,既要遵循一般唯物主义理论的理论原则,同时又要体现和遵循历史唯物主义的特定的理论规定和要求。现有的研究在这两个方面都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动摇和偏离。在历史唯物主义视野中探讨空间生产问题既是必要的又是可能的。关于空间生产的历史唯物主义研究可以从空间生产与物质生产逻辑关系的理论阐释、空间生产视角的生产方式分析图式的重构、当代空间生产视阈中资本批判等三大基本的方面展开,这也构成了空间生产历史唯物主义研究的基本研究构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唯物主义 空间生产研究 原则 理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界历史和世界市场的时空维度——基于历史唯物主义体系的全景化透视 被引量:1
13
作者 吴耀国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1-87,共7页
在历史唯物主义体系中,世界历史和世界市场理论是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以后人类社会及其运动规律的把握:它们在哲学上表现为一种时空辩证法,反映了人类生产实践过程中时间与空间的辩证关系;在政治经济学上表现为资本积累的一般... 在历史唯物主义体系中,世界历史和世界市场理论是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以后人类社会及其运动规律的把握:它们在哲学上表现为一种时空辩证法,反映了人类生产实践过程中时间与空间的辩证关系;在政治经济学上表现为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反映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运行的历史进程和空间范围;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上表现为社会存在的积极状态,反映了人类社会终将面临世界市场的危机及世界历史的持续。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促进世界市场危机、推动世界历史进程的一个重要基础,又是其趋势运动中的一个合理环节,它是历史唯物主义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历史与世界市场 历史唯物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维度:历史唯物主义的重构
14
作者 戴卫华 刘胜湘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0-64,共5页
历史唯物主义对时间维度的特别偏好和对空间维度的相对忽视,导致其在面对世界政治经济新变化和历史目的论等错误思潮时陷入困境。在现代社会空间问题彰显的背景下,列斐伏尔、苏贾和哈维对资本主义空间问题进行分析并尝试从空间维度重构... 历史唯物主义对时间维度的特别偏好和对空间维度的相对忽视,导致其在面对世界政治经济新变化和历史目的论等错误思潮时陷入困境。在现代社会空间问题彰显的背景下,列斐伏尔、苏贾和哈维对资本主义空间问题进行分析并尝试从空间维度重构历史唯物主义。基于坚持与发展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旨趣,从空间维度重构历史唯物主义应立足于物质生产实践、统一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革命性和阶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唯物主义 时间 空间 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和谐社会:理想与现实的历史唯物主义张力空间
15
作者 韩步江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4-66,共3页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发展的最新成果,是人类关于未来社会的科学理想与当前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现实在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上展示出来的张力空间,是在历史唯物主义认识论基础上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的...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发展的最新成果,是人类关于未来社会的科学理想与当前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现实在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上展示出来的张力空间,是在历史唯物主义认识论基础上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的带有科学价值目标的社会结构空间。它不是一种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立足现实面向未来的社会状态。与空想社会主义社会不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包含着强烈的实践性,是在实践基础上对人类社会的一种具体的、历史的把握,不是抽象的理论概括,不是空想和幻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社会 历史唯物主义 理想 现实 张力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唯物主义与“空间转向”问题——兼论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研究范式的差异性 被引量:11
16
作者 侯耀文 沈江平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9-65,共7页
历史唯物主义的"空间转向"问题直接导源于20世纪中叶的存在主义和结构主义的时空论争,其实质是西方一些马克思主义学者在结构主义对存在主义的时间性霸权反抗的影响下,对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中空间性研究的彰显。历史唯物主义坚... 历史唯物主义的"空间转向"问题直接导源于20世纪中叶的存在主义和结构主义的时空论争,其实质是西方一些马克思主义学者在结构主义对存在主义的时间性霸权反抗的影响下,对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中空间性研究的彰显。历史唯物主义坚持时间性和空间性相统一的时空观,它的历史范畴是包含着时间性和空间性的人类社会发展的总体性过程,它从未也不可能会发生"空间转向"。一些学者所谓的历史唯物主义的"空间转向",实际上只是对历史唯物主义空间维度的深化研究。"空间转向"是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历史主义和科学主义研究范式的历史产物。在学术界空间研究日渐繁荣的形势下,厘清"空间转向"的一些基础性、源头性和方向性问题,对深化创新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范式,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唯物主义 空间转向 时间性 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住宅问题:历史唯物主义的空间切片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馨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0-55,共6页
空间维度并非历史唯物主义话语体系的空场,且在20世纪社会理论中得到进一步深化。作为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人类所直面的具体空间实体,住宅蕴含着人类的生存实践与生活体验。工业化以来住宅问题成为最基本的社会问题之一,对此空间生产的... 空间维度并非历史唯物主义话语体系的空场,且在20世纪社会理论中得到进一步深化。作为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人类所直面的具体空间实体,住宅蕴含着人类的生存实践与生活体验。工业化以来住宅问题成为最基本的社会问题之一,对此空间生产的资本逻辑具有一定的解释性。透过住宅短缺等问题表象,看到的是社会关系的立体网络结构,从而试图用现实层面的权利话语建构来打破社会改革的实际困境,由此管窥历史唯物主义之于当代的革命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宅问题 历史唯物主义 空间生产 居住权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唯物主义与资本主义批判的空间转向
18
作者 欧阳琼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6-70,共5页
以空间视角去研究当代资本主义问题从一定程度上来讲拓宽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视角,它既是在方法论上取得的重大突破,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和发展。在资本主义批判的理论框架中引入空间维度是现实的需要,但批判理论中的历史性并... 以空间视角去研究当代资本主义问题从一定程度上来讲拓宽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视角,它既是在方法论上取得的重大突破,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和发展。在资本主义批判的理论框架中引入空间维度是现实的需要,但批判理论中的历史性并没有失效。历史唯物主义的空间化不是简单地从时间走向空间,更不是对历史唯物主义"时间偏好"的抹杀。历史唯物主义是资本主义空间批判理论的理论支撑,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当代解读必须要结合资本主义历史和当代的现实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主义批判 空间 历史唯物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唯物主义:一个再思考 被引量:10
19
作者 杨耕 《河北学刊》 2003年第6期21-29,共9页
本文通过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主题、理论空间、理论意义以及唯物主义历史形态的重新考察,认为马克思的哲学就是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不是两个主义,而是同一个主义;"历史唯物主义"... 本文通过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主题、理论空间、理论意义以及唯物主义历史形态的重新考察,认为马克思的哲学就是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不是两个主义,而是同一个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与"实践唯物主义"也不是两个主义,而是同一个主义,即马克思的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与实践唯物主义不过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代名词。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终结了"形而上学",使西方哲学从知识论形态转向生存论形态,从而展示了一个新的思想地平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唯物主义 理论主题 理论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本主义空间化发展批判与中国式现代化新发展空间建构的意义
20
作者 刘怀玉 《中州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2-131,F0002,共11页
“空间化”或“空间的生产”一词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对空间哲学意义的独特而深刻的理解。“空间化”概念既涵盖任何社会形态之内在关系与总体结构的生产机制与具体化表现方式,更特指现代社会从“空间中的”物质生产向“社会空间本身”... “空间化”或“空间的生产”一词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对空间哲学意义的独特而深刻的理解。“空间化”概念既涵盖任何社会形态之内在关系与总体结构的生产机制与具体化表现方式,更特指现代社会从“空间中的”物质生产向“社会空间本身”的再生产的飞跃发展的趋势。这种空间本身的“自我生产”的“空间化”发展方式,在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现实中主要表现为城市化、国家化与全球化的三位一体或三个空间尺度的生产与互动过程。从空间辩证法角度来看,中国式现代化则是发生于城乡关系结构、国家—区域建构和参与并引领全球化发展格局这三重规模上的社会主义性质的空间生产。中国式现代化的空间生产方式促成了具有文明新形态与发展空间新形式上的现实与前景,其中包含着与中华优秀传统根脉相融合的现代民族文化观念、全面融入世界新文明的宽阔视野以及启迪发展中国家现代化作出新选择的创造性力量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 空间的生产 全球 中国式现代 新文明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