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1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哈贝马斯《这也是一部哲学史》中作为“自我理解”的哲学思想——以历史唯物主义和阿佩尔商谈理论为背景 被引量:1
1
作者 张万强(译) +1 位作者 凌菲霞(校) 陈杨(校)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9-38,共10页
根据哈贝马斯的《这也是一部哲学史》(2019),脱离“为对世界和自我的理性理解做出贡献的那种自我指涉关系”,哲学就会“屈从于一种科学主义的自我误解”,并因此放弃“适合它自身的东西”。在1960-1980年代的出版作品中,哈贝马斯坚持历... 根据哈贝马斯的《这也是一部哲学史》(2019),脱离“为对世界和自我的理性理解做出贡献的那种自我指涉关系”,哲学就会“屈从于一种科学主义的自我误解”,并因此放弃“适合它自身的东西”。在1960-1980年代的出版作品中,哈贝马斯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对类历史的自我反思”的观点。在这一时期,他关于类历史的规范性发展逻辑定理是他对哲学的历史作用所作理解的关键部分。不过,在《在事实与规范之间》(1992)中,他处理的是这个定理中的核心方法论问题:一种规范性发展逻辑既不能立足于从开始就固定下来的历史目的论,也不能从那些“成功传统的应急池”中得出。在《这也是一部哲学史》中,哈贝马斯从一个缓和版本的历史唯物主义中接受了对类历史进行自我反思的观点,并将规范性发展逻辑定理还原为其在经验上可展示的内容。对哈贝马斯在《在事实与规范之间》中所处理的这个定理的方法论问题,阿佩尔在其晚期著作中给出了回答。阿佩尔用他的“自我征询原则”修改了哈贝马斯接受对类历史进行自我反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方案的方式,从而使对真理的先验语用标准和商谈伦理规范的承认必须被假设为世界历史进程的“准目的”。通过谈论“准目的”,阿佩尔将自己与“历史由目的引导”的形而上学假设拉开距离。相反,自我征询原则旨在进行具有实际目的的历史重建:通过将先验语用和商谈伦理的合理性标准作为评估发展现状的决定性标准,它想要在世界历史进程中挖掘尚未被开发的、可以描述性地展示的潜力,并促进这些潜力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作为对世界和自我的理解 先验实用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 规范性发展逻辑 对类历史的自我反思 交往理性的发展阶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的生产》的空间历史唯物主义观 被引量:34
2
作者 刘怀玉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1-69,共9页
西方马克思主义空间化转向的经典著作——列斐伏尔的《空间的生产》为我们提供了思考历史唯物主义的当代空间化解释问题。它在三个方面给予我们重要启示:一是突破传统马克思主义解释模式而突出空间问题意识;二是以空间与生产、社会与空... 西方马克思主义空间化转向的经典著作——列斐伏尔的《空间的生产》为我们提供了思考历史唯物主义的当代空间化解释问题。它在三个方面给予我们重要启示:一是突破传统马克思主义解释模式而突出空间问题意识;二是以空间与生产、社会与空间两对范畴双向互释的视角奠定历史唯物主义空间化解释的逻辑基础;三是以所谓"空间历史"为主线阐明历史唯物主义的空间视野与空间的社会历史内涵,但为此也付出了"过度解释"的代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唯物主义的当代理解 列斐伏尔 《空间的生产》 空间的历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发展观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当代形态 被引量:3
3
作者 高惠珠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13,共7页
文章从知识形态学的视角,通过分析科学发展观所体现的话语的当代性、研究主题的当代性以及思维方式特征的当代性,说明科学发展观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当代形态。科学发展观之所以被誉为历史唯物主义的当代形态,从语言层面上看,它是由具有鲜... 文章从知识形态学的视角,通过分析科学发展观所体现的话语的当代性、研究主题的当代性以及思维方式特征的当代性,说明科学发展观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当代形态。科学发展观之所以被誉为历史唯物主义的当代形态,从语言层面上看,它是由具有鲜明当代特征的语词体系表述的。从研究主题层面看,科学发展观所直面的问题正是目前世界顶尖发达国家所直面的问题,与当代世界的研究主题、关切主题完全契合。从思维方式层面看,诸多思维方式的当代特征,已作为新的元素,为科学发展观所吸收,使之成为当今最新的无片面性弊病的发展观,成为具有鲜明的当代形态的历史唯物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当代形态 知识形态学 历史唯物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走向后本体论的历史唯物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建构方向 被引量:2
4
作者 冯建华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5-120,共6页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深受本体论视域的影响,在其发展中,经历了物质本体论、主体性实践本体论、生存论实践本体论三种典型形态。三种本体论形态存在着各自缺陷,也带有本体论总体视域的缺陷:从某种脱离现实、预设出来的终极原则出发来...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深受本体论视域的影响,在其发展中,经历了物质本体论、主体性实践本体论、生存论实践本体论三种典型形态。三种本体论形态存在着各自缺陷,也带有本体论总体视域的缺陷:从某种脱离现实、预设出来的终极原则出发来看待现实,必然导致教条主义和理想主义。立足于新时代中国道路的新实践,马克思主义哲学必然走向后本体论的历史唯物主义,建构一种当代中国历史唯物主义新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体论视域 后本体论 当代中国历史唯物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唯物主义的道德维度何以被遮蔽及其当代观照 被引量:2
5
作者 余京华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2-97,共6页
科学维度与道德维度的生成性统一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内生逻辑与本真精神。迄今,国内外学界倾向于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维度作一维化解读和研究,其道德维度一直处于被遮蔽的视界。这主要源于:其一,历史唯物主义文本中严格学术规范意义上的... 科学维度与道德维度的生成性统一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内生逻辑与本真精神。迄今,国内外学界倾向于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维度作一维化解读和研究,其道德维度一直处于被遮蔽的视界。这主要源于:其一,历史唯物主义文本中严格学术规范意义上的形式化伦理道德体系之缺失;其二,马克思前后期文本研究方法之深刻嬗变:从人本主义伦理学研究到社会历史研究;其三,历史唯物主义传统解读模式——"规律论"、"工具论"和"实践论"之解读误区。当下,我们理性回归历史唯物主义经典文本之本源语境,深入反思并剖析历史唯物主义的道德维度被遮蔽的深刻根源,具有深远的当代观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唯物主义的道德维度 生成性统一 被遮蔽 当代观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唯物主义在当代人类世界面临的多维挑战与发展机遇 被引量:1
6
作者 欧阳康 孟小非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27-34,共8页
在日益复杂化的当代世界,历史唯物主义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是多维的。其中在人与自然关系层面上,现代化并没有使人类远离自然,而是越来越依托于自然,自然资源占有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需要重新做出考量;在人的内在本性层面上,社会文明进步... 在日益复杂化的当代世界,历史唯物主义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是多维的。其中在人与自然关系层面上,现代化并没有使人类远离自然,而是越来越依托于自然,自然资源占有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需要重新做出考量;在人的内在本性层面上,社会文明进步并没有远离人性,它的善与恶仍然影响着每一个人的社会行为,甚至整个社会的结构性建构和关系性建构;在人与人关系层面上,国家的作用并没有弱化反而得到空前的强化,对内如何建构一种国家形式来使复杂多元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得到最大程度的表达和实现,对外如何有效应对现代化、全球化的价值非中立性与全球治理变局;在整个人类社会文明演进过程的层面上,它到底是单线还是复线,以及如何在复杂的当代文明形态背景下构建自身的文明形态。历史唯物主义只有对这些问题做出更好的解释和说明,才能展现出其生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唯物主义 当代发展 现实问题 挑战与机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唯物主义的中国逻辑及其当代建构 被引量:1
7
作者 庄友刚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22-129,共8页
在马克思主义原初理论形态中,哲学视域的探讨宏观阐明了社会发展的总体进路和历史趋势,澄明了确立共产主义目标的合理性。通过政治经济学研究,马克思集中探索并回答了已经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发达国家和地区通向共产主义的基本路径、... 在马克思主义原初理论形态中,哲学视域的探讨宏观阐明了社会发展的总体进路和历史趋势,澄明了确立共产主义目标的合理性。通过政治经济学研究,马克思集中探索并回答了已经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发达国家和地区通向共产主义的基本路径、方式和战略策略问题。马克思晚年人类学视域的研究转向则是要回答经济相对落后的东方社会通向共产主义的具体道路。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延续了历史唯物主义"东方逻辑"的探索,充分回答了经济相对落后国家的社会主义革命道路问题,但从总体上看没有能够在理论根本上阐明经济相对落后基础上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问题。从世界历史发展进程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根本的是要思考和解决经济相对落后基础上的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道路问题。这种探索是以中国社会发展实践为基础的,可以称之为历史唯物主义的中国逻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着重回答了中国如何实现现代化的问题,尚未回答现代化之后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问题,这构成了历史唯物主义中国逻辑当代建构的主要中心指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唯物主义 西欧逻辑 东方逻辑 中国逻辑 当代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道德批判与经济批判之生成性统一:历史唯物主义批判范式的内生逻辑及其当代观照 被引量:1
8
作者 余京华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4-29,共6页
道德批判与经济批判之生成性统一是历史唯物主义批判范式的内生逻辑,其对于当下道德治理具有深远的现实观照意义。当下,以"道德失范"和"诚信缺失"为主要表征的道德领域突出问题治理,需要我们以历史唯物主义批判范... 道德批判与经济批判之生成性统一是历史唯物主义批判范式的内生逻辑,其对于当下道德治理具有深远的现实观照意义。当下,以"道德失范"和"诚信缺失"为主要表征的道德领域突出问题治理,需要我们以历史唯物主义批判范式为指导,构建科学而有效的道德领域突出问题批判范式。首先,秉持"道德批判当先"的理念,是合理构建当下道德领域突出问题批判范式的逻辑前提。在此基础上,坚持道德批判与经济批判之自觉契合,是构建当下道德领域突出问题批判范式的现实诉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批判 经济批判 生成性统一 历史唯物主义批判范式 内生逻辑 当代观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唯物主义守护当代现实的思想自律 被引量:1
9
作者 卢德友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4-59,共6页
基于当今变幻莫测的社会现实,开掘历史唯物主义的存在领地,是马克思主义切近时代深处的本真任务。阐释历史唯物主义的当代形象,理当突破思想史与文本学的单纯路径,从而面向现实的社会场境敞开。唯有在强烈关涉社会现实中形成理论自觉,... 基于当今变幻莫测的社会现实,开掘历史唯物主义的存在领地,是马克思主义切近时代深处的本真任务。阐释历史唯物主义的当代形象,理当突破思想史与文本学的单纯路径,从而面向现实的社会场境敞开。唯有在强烈关涉社会现实中形成理论自觉,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解释力方能在当代得以迸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唯物主义 理论自觉 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文化观的当代实践维度
10
作者 林丹 洪晓楠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4期68-72,共5页
对于马克思著作中与文化相关的论述,进行原原本本且结合当今实际与时俱进地加以研究,可以促进对马克思主义文化思想的重要认识。"经济-政治"、"科技-生态"、"休闲-幸福"三个维度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文... 对于马克思著作中与文化相关的论述,进行原原本本且结合当今实际与时俱进地加以研究,可以促进对马克思主义文化思想的重要认识。"经济-政治"、"科技-生态"、"休闲-幸福"三个维度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文化观当代形态的重要实践维度,立足现代实践格局,在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文化观基本价值、时代精神、当代成果、中国问题和中国表述的结合中,阐明这三个实践维度的精神特质、基本价值和当代意义,为现代中国特色先进文化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历史唯物主义 文化观 当代实践维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唯物主义认知的中国逻辑及其当代发展
11
作者 王洪波 严松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4-19,共6页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最重要的两大发现之一。自马克思主义伟入中国以来,围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问题,学界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认知主要包括依次发展的三个阶段: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二元结构下的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历史...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最重要的两大发现之一。自马克思主义伟入中国以来,围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问题,学界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认知主要包括依次发展的三个阶段: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二元结构下的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实践唯物主义三维结构下的历史唯物主义;回归文本与顺应时代背景下的历史唯物主义。中国社会处于深度的社会转型期,对历史唯物主义正确认知和深刻把握,并以其为指导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 实践唯物主义 当代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利益理论的“文本”解读和现代诠释——读《马克思主义的利益理论——当代历史唯物主义的重构》
12
作者 方国根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41-142,共2页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的利益理论——当代历史唯物主义的重构》 “文本”解读 现代诠释 谭培文 人民出版社 时代感 学术价值 研究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形态的当代审视 被引量:2
13
作者 秦慧源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86-92,116,共8页
历史唯物主义诞生以来,总体上看,形成了作为马克思、恩格斯最初阐述的"原生形态"和随社会主义实践而推进的"发展形态"。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生形态相比,当下中国历史唯物主义的新形态具有如下基本特征:在理论基点上... 历史唯物主义诞生以来,总体上看,形成了作为马克思、恩格斯最初阐述的"原生形态"和随社会主义实践而推进的"发展形态"。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生形态相比,当下中国历史唯物主义的新形态具有如下基本特征:在理论基点上,实践思维方式和实践观点得到进一步的强调和发展;在研究领域上,相对于历史唯物主义框架中的经济、政治问题而言,文化研究日益增多;在研究方法上,宏观描述与微观分析日益结合。进一步突出问题导向,使历史唯物主义不断强化面向中国问题的研究能力;进一步调整研究方法,用历史唯物主义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与困境;进一步更新话语表达,让历史唯物主义紧扣"中国道路",讲好"中国故事"是我们在当代构建历史唯物主义新形态的有效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唯物主义 理论形态 当代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历史观的方法论逻辑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卓红 牟修新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5-53,共9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坚持和运用大历史观认知思维和科学方法的典范,是中国共产党系统总结党的十九大五年工作成就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确定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使命任务的重大理论成果,充分展现了大历史观作为考察历史... 党的二十大报告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坚持和运用大历史观认知思维和科学方法的典范,是中国共产党系统总结党的十九大五年工作成就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确定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使命任务的重大理论成果,充分展现了大历史观作为考察历史、审视现在、引领未来的科学方法论的重大理论价值。这一科学方法论以马克思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为根基,从人民通过实践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观点出发,强调推动社会历史进程必须遵循以人民为旨归的发展逻辑、以社会场域为基点的实践逻辑和以整体思维为引领的历史逻辑,是科学认识历史、把握历史、评价历史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总和,是全方位把握人类社会发展大潮流、研判世界变化大格局、推动中国发展大历史、实现历史自觉、坚定历史自信、掌握历史主动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新历史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 世界观和方法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唯物主义的“空间化”概念探源 被引量:8
15
作者 刘怀玉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0-51,共12页
20世纪下半叶以来西方思想文化所涌现的声势浩大的“空间化转向”,既给历史唯物主义提供了崭新的认识视野,也对其提出了尖锐的理论挑战。只有赋予历史唯物主义以空间化视角,才能理解当今世界最新现实。但历史唯物主义的空间化概念并没... 20世纪下半叶以来西方思想文化所涌现的声势浩大的“空间化转向”,既给历史唯物主义提供了崭新的认识视野,也对其提出了尖锐的理论挑战。只有赋予历史唯物主义以空间化视角,才能理解当今世界最新现实。但历史唯物主义的空间化概念并没有现成的经典文本与理论来源可以遵循,需要进行一番艰苦细致的前提性批判与内在逻辑重新建构工作。其中,前提性批判的重点首先在于反思与检讨传统教科书中著名的物质体论式的空间概念;其次是批判社会空间论或社会结构论概念,其目的在于纠正经济决定论与地理决定论的误解;再次是阐述空间化概念的基本内涵与建构的可能性。在这一理论过程中,生产实践特别是社会关系的再生产概念是基始的,而资本积累的逻辑是其主体部分。本文在简要反思传统空间观的局限性的基础上,集中理解政治经济学批判语境下马克思的社会关系再生产概念、社会有机体理论、历史性自然观,以及“以时间消灭空间”论断中潜在的空间化思想。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空间化历史观的渊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化转向 辩证唯物主义空间观 历史唯物主义空间化概念 当代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年恩格斯:从历史唯物主义创立者到都市马克思主义开拓者——以《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书的理论旅行史为线索 被引量:7
16
作者 刘怀玉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9,175,共10页
长期以来,恩格斯的《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书遭受表面上被高度重视而变相被忽视、被僵化解读的历史命运。通过回顾175年来的解释旅行史,我们发现该书经历了一个从传统马克思主义专业研究向跨学科运用研究、进而被过度解释为都市马克思... 长期以来,恩格斯的《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书遭受表面上被高度重视而变相被忽视、被僵化解读的历史命运。通过回顾175年来的解释旅行史,我们发现该书经历了一个从传统马克思主义专业研究向跨学科运用研究、进而被过度解释为都市马克思主义经典的复杂过程。正是在后一种脱离原初语境的越界式研究中,一些西方学者试图把恩格斯塑造成当代全球城市化、数字化、网络化背景下的马克思主义者形象,从而使历史唯物主义变成了图绘当代城市空间下工人阶级状况的方法。这种把恩格斯“都市马克思主义化”的做法固然有肢解经典整体的弊端,但也有丰富我们理解恩格斯在21世纪深远意义的学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格斯 青年恩格斯 《英国工人阶级状况》 当代意义 历史唯物主义 都市马克思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历史唯物主义传统叙述方式的改变问题——与俞吾金先生商榷 被引量:2
17
作者 文兴吾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17-128,共12页
《中国社会科学》2012年第10期发表了我和俞吾金的争论文章,拉开了"关于历史唯物主义传统叙述方式的改变问题"争论的帷幕。我对俞吾金所持观点的批判是系统的、整体的、根本性的。俞吾金所持观点不仅存在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 《中国社会科学》2012年第10期发表了我和俞吾金的争论文章,拉开了"关于历史唯物主义传统叙述方式的改变问题"争论的帷幕。我对俞吾金所持观点的批判是系统的、整体的、根本性的。俞吾金所持观点不仅存在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误解,而且存在对胡塞尔《欧洲科学危机和超验现象学》一书的误解,存在对哈贝马斯观点不恰当的外推、代换与发挥。关注西方马克思主义相关研究的演进,重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可以认为:肖前等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主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较好地发掘和总结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哲学思想、意识形态理论和科学技术观,形成了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良好的表述体系;传统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叙述体系已遭受严峻挑战的观点,是俞吾金未能正确地看待西方学术界的研究成果,以及未能正确认识和理解历史唯物主义传统叙述方式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技术 意识形态 历史唯物主义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中的制度与价值观 被引量:9
18
作者 吴向东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24-127,共4页
关键词 历史唯物主义 视域 新制度经济学 “价值观” 当代社会学 实际生活 “制度” 现实生活 制度变迁 存在形式 基本精神 理论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何理解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国家观--从分工理论的三重逻辑谈起
19
作者 王兴辉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1-18,共8页
马克思从黑格尔的理性主义国家观走出之后就一直探索国家的现实本质,这一探索的最终结果表现为历史唯物主义国家观的形成。分工构成了马克思国家理论的关键环节,分工在马克思那里具有三重逻辑,这三重逻辑也代表了分工的不同性质以及马... 马克思从黑格尔的理性主义国家观走出之后就一直探索国家的现实本质,这一探索的最终结果表现为历史唯物主义国家观的形成。分工构成了马克思国家理论的关键环节,分工在马克思那里具有三重逻辑,这三重逻辑也代表了分工的不同性质以及马克思思想的不同历史阶段,只有准确把握分工的性质和历史形态才能有效分析历史唯物主义国家观。以分工为线索,马克思在历史唯物主义原则的指导下,从现实的生产生活出发,论证了国家的起源、发展及其走向等问题,这一历史唯物主义国家观不仅破解了马克思之前的种种神秘主义和理性主义的国家观,而且也为当代国家批判理论提供了审视和反思的立足点,为正确理解国家理论提供了方法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工 国家观 历史唯物主义 当代国家批判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暨当代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建构问题”学术研讨会综述
20
作者 马乔恩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CSSCI 2017年第6期158-160,共3页
12月9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暨当代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建构问题”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历史唯物主义 当代中国 习近平 研讨会综述 学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