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资本逻辑与历史唯物主义的三重内涵 被引量:7
1
作者 高云涌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8-33,共6页
哲学是以表征时代精神的方式来面对现实的。历史唯物主义对现实的把握,并不是再现资本主义时代的诸种社会表象,而是表征了"资本关系统治全部社会现实"的资本主义时代精神并使自身成为"时代精神的精华",从而塑造和... 哲学是以表征时代精神的方式来面对现实的。历史唯物主义对现实的把握,并不是再现资本主义时代的诸种社会表象,而是表征了"资本关系统治全部社会现实"的资本主义时代精神并使自身成为"时代精神的精华",从而塑造和引导了无产阶级争取从资本关系的统治中解放出来、把人类生活的现实变成理想的现实的新的时代精神。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对资本逻辑的批判分析构成了历史唯物主义面对社会现实的基本方式,这种批判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思维方式、世界图景和伦理诉求这三重理论内涵均产生了决定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逻辑 历史唯物主义 思维方式 世界图景 伦理诉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意识形态批判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特质
2
作者 程彪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8-13,2,共7页
意识形态批判对于历史唯物主义创立具有实质性意义,意识形态批判充分彰显出历史唯物主义的本质特性。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旨趣,人的自由解放的理念是通过与各种抽象的人本主义意识形态观念的斗争而逐渐确立起来并获得其独特性内涵的... 意识形态批判对于历史唯物主义创立具有实质性意义,意识形态批判充分彰显出历史唯物主义的本质特性。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旨趣,人的自由解放的理念是通过与各种抽象的人本主义意识形态观念的斗争而逐渐确立起来并获得其独特性内涵的。人的自由解放的真实内涵就是现实的个人的个性自由和全面发展,其核心是"劳动向自主活动的转化"和"过去受制约的交往向个人本身的交往的转化"。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问题,是要确定对人的自由解放的现实条件与现实途径。在批判意识形态理论的唯心主义的思维方式的基础上,马克思确立起了"从物质实践出发解释观念的形成"的历史唯物主义的思维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形态批判 《德意志意识形态》 历史唯物主义 人的自由解放 思维方式 马克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历史唯物主义的双重属性
3
作者 王复三 陈锡林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6-13,共8页
历史唯物主义具有哲学逻辑和社会学双重属性。其哲学属性在于,从坚持物质资料生产这一逻辑前提出发,揭示人的本质之谜,完成了一元论历史观的哲学创新。其社会学属性在于,为研究社会结构和人的社会化提供了方法论原则。两种属性的统... 历史唯物主义具有哲学逻辑和社会学双重属性。其哲学属性在于,从坚持物质资料生产这一逻辑前提出发,揭示人的本质之谜,完成了一元论历史观的哲学创新。其社会学属性在于,为研究社会结构和人的社会化提供了方法论原则。两种属性的统一在于,把社会实践看作社会生活的本质,并坚持用历史说明人的思维方式。把握其双重属性,有助于开拓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唯物主义 社会学 哲学属性 人的社会化 物质资料生产方式 历史 社会结构 哲学逻辑 马克思主义哲学 思维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由“价值性”批判到“前提性”批判——哲学思维方式变革语境下的马克思生态思想 被引量:6
4
作者 胡建东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21,共10页
马克思以异化逻辑为叙事方式,从对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人与自然关系异化的“价值性”批判出发,经由实践观变革综合了思维与存在的抽象对立,超越了两极对立的形而上学思维方式。并且,立足于资本主义经济现实,揭露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是造... 马克思以异化逻辑为叙事方式,从对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人与自然关系异化的“价值性”批判出发,经由实践观变革综合了思维与存在的抽象对立,超越了两极对立的形而上学思维方式。并且,立足于资本主义经济现实,揭露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是造成生态危机的深层根源。最终,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前提性”批判成为马克思生态思想的理论落脚点。“价值性”批判立足于人的基础存在方式——生产劳动,从价值层面深刻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自然关系异化的存在事实,而尚未深入到作为资本主义存在之“形式规定”的生产关系。“前提性”批判则直指存在本质,是在资本主义“存在悖论”的事实基础上,以“解剖学”的方式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进行深入考察,在本质层面真正开显了人与自然关系异化的社会历史根源。对生态危机由“价值性”到“前提性”的批判历程与实践观变革具有深度的理论关联——马克思生态思想的科学化离不开哲学思维方式的变革。从哲学思维方式变革的理论视角切入,不仅能够深化对马克思生态思想的理解,而且能够科学揭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深层的思维逻辑与实践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观变革 哲学思维方式 历史唯物主义生态思维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学思维方式:辩证思维方式的当代典型形态 被引量:4
5
作者 彭新沙 田大伦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39-144,148,共7页
可持续发展攸关全人类前途命运,离不开辩证思维方式的引导。辩证思维方式并非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具有历史性。迄今为止,已表现出四种基本形态:即矛盾思维形态、系统思维形态、信息思维形态和生态思维形态。生态学思维方式的崛起是现代科... 可持续发展攸关全人类前途命运,离不开辩证思维方式的引导。辩证思维方式并非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具有历史性。迄今为止,已表现出四种基本形态:即矛盾思维形态、系统思维形态、信息思维形态和生态思维形态。生态学思维方式的崛起是现代科技革命和生态危机的必然产物,因其不仅具有辩证思维方式的基本特征即对立统一性、普遍联系性和永恒发展性,而且是在吸收、借鉴、综合当代科学和哲学最新理论成果及其思维方式精华的基础上形成发展起来的,所以是辩证思维方式的当代典型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辩证思维方式 矛盾思维形态 系统思维形态 信息思维形态 生态思维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哲学思维方式变革视角下“生态生产力”论析 被引量:18
6
作者 穆艳杰 马德帅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6-62,共7页
“生态生产力”内含的革命性变革在很大程度上体现着马克思在18世纪中叶所实现的“哲学革命”的理论成果和思想遗产。仅仅在具体的生产层面来理解“生态生产力”,必然会出现简单化和片面化的倾向。就根本意义而言,“生态生产力”具有超... “生态生产力”内含的革命性变革在很大程度上体现着马克思在18世纪中叶所实现的“哲学革命”的理论成果和思想遗产。仅仅在具体的生产层面来理解“生态生产力”,必然会出现简单化和片面化的倾向。就根本意义而言,“生态生产力”具有超越具体经济事物层面更为深刻的社会内容和表现形式。在马克思主义的语境下,以思维方式变革为基础的“生态生产力”所展现的是价值取向、运行机制、思维方式及伦理价值的全方位变革。“生态生产力”实现的这种变革,既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产物,更是人类思维观发生变革后的产物。“生态生产力”在哲学层面的变革反映到“思维观”的层面事实上就是由传统主客对立的“线性思维”到主客统一的“系统思维”和“综合性思维”的变革。只有在深刻认识生态生产力内涵的思维方式变革的前提下,才能更快地使“生态化”理念成为现代社会人类生存发展之核心价值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生产力 传统生产力 思维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化思维方式及其特性和基本原理 被引量:2
7
作者 涂江波 龚舒 《湖湘论坛》 2010年第3期9-11,共3页
作为一种动态的历史过程,思维方式生态化将趋向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即生态化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是与人类目前正在致力于建构的新型文明——生态文明相对应的。这种生态化思维实质上是一种注重人与自然和谐统一、注重保护自然生态的... 作为一种动态的历史过程,思维方式生态化将趋向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即生态化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是与人类目前正在致力于建构的新型文明——生态文明相对应的。这种生态化思维实质上是一种注重人与自然和谐统一、注重保护自然生态的一种"生态思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维方式 生态 原理 特性 生态文明 和谐统一 人与自然 生态思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思维方式 被引量:9
8
作者 杨秀萍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7-11,共5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形成了以绿色为基调的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蕴含着和谐共生的辩证思维、高瞻远瞩的战略思维、统筹协调的系统思维、防患未然的底线思维和建章立制的法治思维等五种...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形成了以绿色为基调的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蕴含着和谐共生的辩证思维、高瞻远瞩的战略思维、统筹协调的系统思维、防患未然的底线思维和建章立制的法治思维等五种科学思维方式,为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科学的工作方法和有力的思想武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生态文明思想 思维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确立生态思维方式 建设生态文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讲话精神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张森年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11,共7页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新构成。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的重要内容。建设生态文明是一场涉及包括思维方式的革命性变革。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确立生态思维方式至为关键。树立生态思维方式,...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新构成。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的重要内容。建设生态文明是一场涉及包括思维方式的革命性变革。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确立生态思维方式至为关键。树立生态思维方式,需要不断对"人之能""人之需""人之责"进行审视和反思,对自然永存敬畏之心、对自己永存克制之心、对万物充满博爱之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思维方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马克思的生态哲学思维方式及其价值指向 被引量:9
10
作者 王雨辰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0-26,共7页
马克思通过超越近代主体形而上学,创立"实践辩证法"和"生成论"、自然观与历史观相统一的生态哲学思维方式,使得他在分析人类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具有现实性、批判性和理想性内在统一的特点,从而与西方的"深绿&q... 马克思通过超越近代主体形而上学,创立"实践辩证法"和"生成论"、自然观与历史观相统一的生态哲学思维方式,使得他在分析人类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具有现实性、批判性和理想性内在统一的特点,从而与西方的"深绿""浅绿"思潮的生态文明理论割裂自然和历史的关系,抽象地考察人和自然的关系的做法区别开来。马克思的生态哲学思维方式决定了他的生态文明理论重视对人类与自然之间实际的物质和能量交换关系的分析,把资本主义制度和生产方式看作生态危机的根源,并强调只有实现制度变革和生态价值观的变革,生态危机才能真正得到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深绿”思潮 “浅绿”思潮 生态哲学思维方式 生态文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化思维方式的培育 被引量:2
11
作者 周晚田 高晓清 《湖湘论坛》 2010年第3期15-16,共2页
谈到生态化思维方式的培育,首先会遇到"培育谁的生态化思维方式"和"由谁来培育生态化思维方式"的问题。我们首先就此谈点认识。
关键词 思维方式 生态 培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利型思维方式:生态文化建构的价值观基础 被引量:2
12
作者 邱耕田 《东南学术》 2001年第5期24-27,共4页
生态文化是指人类在实践活动中保护生态环境、追求生态平衡的一切活动及其成果。生态文化之所以与传统的人本文化有着本质的区别 ,关键在于这两种文化的价值观基础有着根本的不同。传统的人本文化的价值观基础是极端功利型的思维方式 ,... 生态文化是指人类在实践活动中保护生态环境、追求生态平衡的一切活动及其成果。生态文化之所以与传统的人本文化有着本质的区别 ,关键在于这两种文化的价值观基础有着根本的不同。传统的人本文化的价值观基础是极端功利型的思维方式 ,生态文化的价值观基础则是互利型的思维方式。在建构生态文化的进程中 ,确立互利型思维方式的价值意蕴 ,是要努力克服传统人本文化的反生态性质 ,寻求一种适于人类与自然共同持续发展的价值观念体系。它的基本原则是在承认和肯定人类满足与追求其基本需要和合理消费的前提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利型思维方式 生态文化 价值观 极端功利型思维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道家、道教思维方式与生态型可持续发展 被引量:3
13
作者 孔令宏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72-75,共4页
道家道教思维方式与生态型可持续发展孔令宏本世纪以来,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由此形成了不同于既往世界观的生态世界观。它的三大基本思想原则是:世界是由关系网络组成的有机整体;世界是动态有序的整体;人类更大的价值和意义包... 道家道教思维方式与生态型可持续发展孔令宏本世纪以来,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由此形成了不同于既往世界观的生态世界观。它的三大基本思想原则是:世界是由关系网络组成的有机整体;世界是动态有序的整体;人类更大的价值和意义包含于自然整体的自组织进化过程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教 道家 思维方式 生态型可持续发展 天人合一 虚静无为 中道合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何谓思维方式生态化?--对思维方式生态化含义的具体理解 被引量:3
14
作者 舒远招 《湖湘论坛》 2010年第3期7-9,共3页
人们可以对思维方式生态化作广义和狭义两种不同的理解。广义上的"思维方式生态化",是指所有思维方式(不论是否以自然生态环境为对象)逐步向和谐、有机、整体性等等的过渡或转变。人们并不会突出自然生态之作为思维对象这层含义,而... 人们可以对思维方式生态化作广义和狭义两种不同的理解。广义上的"思维方式生态化",是指所有思维方式(不论是否以自然生态环境为对象)逐步向和谐、有机、整体性等等的过渡或转变。人们并不会突出自然生态之作为思维对象这层含义,而仅仅在比喻的意义上,把所有人类思维分为生态的(和谐的、有机的、整体的、健康的等等)和非生态的(不和谐的、机械的、局部的、病态的等等)两种大的类型,并主张将非生态的思维方式转变为生态式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维方式转变 生态 自然生态环境 思维对象 人类思维 和谐 广义 病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思维方式生态化的生动现实
15
作者 李姣 《湖湘论坛》 2010年第3期11-13,共3页
从中国的情况来看,思维方式生态化已成为生动的现实,这可以非常清楚地从以下多个方面反映出来:
关键词 思维方式 生态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强生态化思维方式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指导
16
作者 陈文珍 《湖湘论坛》 2010年第3期13-14,共2页
思维方式的生态化与生态化思维方式始终历史地、现实地紧密关联在一起。在中国,思维方式生态化的过程,就是生态化思维方式不断形成并对我国现代化建设起指导作用的过程。生态化思维方式是世界观、价值观和方法论的统一,用生态化思维方... 思维方式的生态化与生态化思维方式始终历史地、现实地紧密关联在一起。在中国,思维方式生态化的过程,就是生态化思维方式不断形成并对我国现代化建设起指导作用的过程。生态化思维方式是世界观、价值观和方法论的统一,用生态化思维方式对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进行指导,就在于用这种世界观、价值观和方法论武装全党和全国人民,尤其是各级党委和政府领导的头脑,使他们自觉地按照生态化思维方式的要求想事情,看问题,并付诸行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化建设 思维方式 生态 生态文明建设 政府领导 世界观 方法论 价值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研究 被引量:18
17
作者 孙佑海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0-44,共5页
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和法治建设置于同等重要地位。法治是成熟定型的制度形式,法治的规范性、民主性、稳定性、可预期性和权威性,使其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突出地位和作用。中国生态文明的法治建设已经取得很大成绩,但仍... 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和法治建设置于同等重要地位。法治是成熟定型的制度形式,法治的规范性、民主性、稳定性、可预期性和权威性,使其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突出地位和作用。中国生态文明的法治建设已经取得很大成绩,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必须着力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和全民守法,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努力依法将生态文明建设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八大报告 法治 法治思维 法治方式 生态文明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生态批判及其当代价值 被引量:4
18
作者 蒋谨慎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3-28,共6页
与西方其他绿色思潮抽象地从文化价值观的维度反思生态环境危机的根源不同,生态学马克思主义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运行机制的内在逻辑进行生态审视,揭露资本主义生产的利润逻辑、积累逻辑和竞争逻辑与生态逻辑之间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 与西方其他绿色思潮抽象地从文化价值观的维度反思生态环境危机的根源不同,生态学马克思主义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运行机制的内在逻辑进行生态审视,揭露资本主义生产的利润逻辑、积累逻辑和竞争逻辑与生态逻辑之间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他们提出,如果要从根本上化解资本主义社会人与自然的矛盾,防止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对自然的破坏和人的损害,需要实现文化价值观和社会生产方式的双重转变,并且社会生产方式和经济结构的变革最为根本。这一思想虽然是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当代西方社会发展所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所作的反思,存在着如何借助生态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来实现其生态社会主义理想的现实困境,但这不仅有利于我们深化对当代资本主义结构性矛盾以及生产方式矛盾的理解,而且还对于我们拓展历史唯物主义的绿色内涵、厘清生产方式与生态环境问题之间的内在勾连和注重经济增长方式的生态转型,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历史唯物主义 生态批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题综合式思维: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思维方式论
19
作者 朱宝信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1999年第6期59-63,共5页
关键词 马克思哲学 实践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 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思维方式 实践人道主义 本质特征 辩证唯物 综合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思达致真理:马克思《资本论》的思维方式意涵 被引量:37
20
作者 贾丽民 《学习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20-126,共7页
《资本论》的思维方式是一个有待深入探讨的问题。在原理教科书研究范式下,《资本论》的思维方式被简化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例证;在当前的历史唯物主义研究范式下,由于人们更多关注《资本论》的金融危机、世界历史等热... 《资本论》的思维方式是一个有待深入探讨的问题。在原理教科书研究范式下,《资本论》的思维方式被简化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例证;在当前的历史唯物主义研究范式下,由于人们更多关注《资本论》的金融危机、世界历史等热点理论,对于《资本论》思维方式的考察尚有突破空间。但实际上,《资本论》的思维方式内蕴着深厚的理论资源。马克思《资本论》呈现了反思思维、真理思维和超验思维的综合运用,并表现出一种经由反思达致真理的思维方式特质。依循反思路线,旨在超越表象思维和直觉思维。哲学的思维方式——反思本质上是一种真理性思维。马克思《资本论》磨砺出的思维方式与思维风格,是历史唯物主义认识论综合的、艺术的结晶,其典型成果则是对古典经济学范畴的反思批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论》 思维方式 反思 真理 历史唯物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