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批判性到建构性: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的“时代转换” 被引量:1
1
作者 刘同舫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12,共8页
历史唯物主义是兼具批判性与建构性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伴随社会历史图景的不断丰富,其方法论呈现出由批判性阐述到建构性创造的“时代转换”,这种“时代转换”是理论自身历经社会发展、时代变迁而永葆生命力、影响力与感召力的关键所... 历史唯物主义是兼具批判性与建构性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伴随社会历史图景的不断丰富,其方法论呈现出由批判性阐述到建构性创造的“时代转换”,这种“时代转换”是理论自身历经社会发展、时代变迁而永葆生命力、影响力与感召力的关键所在。批判性与建构性有机统一的方法论特质为历史唯物主义实现“时代转换”奠定了思想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为历史唯物主义实现“时代转换”提供了现实契机,中国现代化的发展成就及其在全球化进程中所承担的责任与贡献为“时代转换”厚植了实践力量,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价值理念与实践方案的提出则是“时代转换”在当下的集中呈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 “时代转换” 人类命运共同体 批判性 建构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霍布斯鲍姆对历史唯物主义史学方法论的探索
2
作者 冯潇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01-210,共10页
霍布斯鲍姆是当代最具影响力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者。他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与英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学派的成员一道,总结出一套以自下而上的历史观和阶级斗争分析方法为核心的历史唯物主义研究方法,但在关于方法论的具体理解上,他与E.P... 霍布斯鲍姆是当代最具影响力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者。他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与英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学派的成员一道,总结出一套以自下而上的历史观和阶级斗争分析方法为核心的历史唯物主义研究方法,但在关于方法论的具体理解上,他与E.P.汤普森存在一定差别。同时,霍布斯鲍姆与年鉴学派的布罗代尔基于共同的研究旨趣,试图打破“独断的结构”,扩大历史学研究的视野,突出普通人民在历史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推进20世纪史学研究方法的现代性转向。在此基础上,霍布斯鲍姆回应现实需要,将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运用于世界近现代史的重新建构之中,通过史学作品的大众化传播,打破西方中心论的刻板模式,令读者能够广泛接受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方法。他较好地处理了政治立场与学术立场之间的关系,发掘并践行了具体的、可传播的历史唯物主义史学研究方法,重视学术研究的大众化普及,由此奠定了他在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领域的重要地位,并对我们今天的学术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唯物主义史学方法论 阶级斗争分析方法 自下而上的历史 史学现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个出发”: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
3
作者 黄光秋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1-46,共6页
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依据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和基本原理;历史唯物主义的关键概念是人、社会存在和实践;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本质、核心和特征在于从人出发、基于社会存在和立足实践。所以,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方法可以概括为"从人出... 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依据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和基本原理;历史唯物主义的关键概念是人、社会存在和实践;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本质、核心和特征在于从人出发、基于社会存在和立足实践。所以,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方法可以概括为"从人出发","从社会存在出发"和"从实践出发"。"三个出发"这种概括包含了历史唯物主义方法的来源、模式和体系等多方面的内容;这种概括符合方法本身的直接性和大众化特性。"三个出发"是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的立足点、规则,构成方法论体系的第一个层次,由此引发开来第二、第三层次的方法,从而形成整个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 三个出发 方法论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马克思的劳动历史唯物主义理论 被引量:19
4
作者 宫敬才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9-27,共19页
通行哲学教科书关于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表述似乎已成定论,然而检视马克思文献特别是政治经济学文献便可明了,这些表述有缺陷,大量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内容没有得到表示存在的机会。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应命名为劳动历史唯物主义理... 通行哲学教科书关于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表述似乎已成定论,然而检视马克思文献特别是政治经济学文献便可明了,这些表述有缺陷,大量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内容没有得到表示存在的机会。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应命名为劳动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内容包括:方法论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劳动哲学本体论、人学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和工艺学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方法论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围绕如何认识社会历史问题而展开,结果具有方法论性质。劳动哲学本体论是马克思思想整体的哲学基础,在哲学史上独树一帜,完成了哲学本体论思想史中的革命且大功告成。人学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以劳动为本体来看待人及其历史,就人论人地理解马克思人道主义理论是错误的。工艺学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研究劳动的技术基础和组织基础,是马克思认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工艺特点的理论成果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劳动历史唯物主义 方法论历史唯物主义 劳动哲学本体论 人学历史唯物主义 工艺学历史唯物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国杰对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中国化的贡献
5
作者 赵冰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4-30,共7页
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始于毛泽东在革命战争年代创建的政治伦理思想与实践活动。新中国成立后,罗国杰是在伦理学专业学科视野内推进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中国化的主要开拓者和代表人物。其杰出贡献主要表现在忠实传承马克... 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始于毛泽东在革命战争年代创建的政治伦理思想与实践活动。新中国成立后,罗国杰是在伦理学专业学科视野内推进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中国化的主要开拓者和代表人物。其杰出贡献主要表现在忠实传承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原典精神,坚持运用历史唯物主义道德方法论原则,稳健推进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中国化与传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道德相结合。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研究罗国杰对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中国化的贡献,彰显其推进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和经验,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国杰 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中国化 原典精神 历史唯物主义道德方法论 传统美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解与阐释:马克思意识形态阶层思想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志丹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9-77,共9页
马克思经典文本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学研究的“富矿”,除了蕴含着丰富的一般意识形态思想之外,还蕴含着丰富的意识形态阶层思想。意识形态阶层是沟通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关系的“中介”环节,通过这个“脚手架”,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入... 马克思经典文本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学研究的“富矿”,除了蕴含着丰富的一般意识形态思想之外,还蕴含着丰富的意识形态阶层思想。意识形态阶层是沟通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关系的“中介”环节,通过这个“脚手架”,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马克思意识形态思想的“主体维度”,理解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生产和功能发挥的深层机理,同时对于新时代中国意识形态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意识形态阶层 主体维度 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