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7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克思政治哲学的“基础”问题考辨——论奠基于历史唯物主义的马克思政治哲学何以可能
1
作者 严松 《浙江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6-133,共8页
马克思政治哲学作为一种建构理论存在一个至关重要的“基础论”问题,即马克思政治哲学是一种超越了“基础”的“第一哲学”,还是一种具有特定建构基础的哲学理论。马克思政治哲学证成与建构必须有其“基础”,基于对历史唯物主义性质的考... 马克思政治哲学作为一种建构理论存在一个至关重要的“基础论”问题,即马克思政治哲学是一种超越了“基础”的“第一哲学”,还是一种具有特定建构基础的哲学理论。马克思政治哲学证成与建构必须有其“基础”,基于对历史唯物主义性质的考辨,作为“历史科学”的历史唯物主义包含着规范性的马克思政治哲学,奠基于历史唯物主义的马克思政治哲学必然具有“超越性”价值意蕴和现实意义,具体包括批判性与建构性两个层面:批判性既体现在资本主义现存政治秩序的正义理论的否定层面,也体现在对现实生活的正义关怀层面;建构性体现在对未来“自由人联合体”社会的规范性引领与事实性描述层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政治哲学 历史唯物主义 超越性 建构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术语革命”——基于“资本”范畴的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淼 张聪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2-148,共7页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变革、超越古典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理论基础。正是立足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赋予政治经济学范畴与以往截然不同的全新内涵,发动了“术语革命”。从资本范畴来看,马克思批判并革新了古典政治经济学家将资本理解为物的观...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变革、超越古典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理论基础。正是立足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赋予政治经济学范畴与以往截然不同的全新内涵,发动了“术语革命”。从资本范畴来看,马克思批判并革新了古典政治经济学家将资本理解为物的观点,揭示了其“社会关系”本质,归正了对资本的理解,开显了资本的本真意蕴。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术语革命”,不仅起到了革新政治经济学的巨大作用,而且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证实、丰富、完善和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唯物主义 政治经济学 术语革命 资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经典帝国主义论到新帝国主义论:概念与范式--兼论国外左翼学者“重返历史唯物主义”
3
作者 覃诗雅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4-71,共8页
帝国主义批判理论是资本主义批判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21世纪初期帝国主义研究的复兴使经典帝国主义论与新帝国主义论的关系问题成为相关争论的焦点。对这一关系问题的探讨,可聚焦于两种理论对帝国主义概念的厘定和研究范式的确立。从... 帝国主义批判理论是资本主义批判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21世纪初期帝国主义研究的复兴使经典帝国主义论与新帝国主义论的关系问题成为相关争论的焦点。对这一关系问题的探讨,可聚焦于两种理论对帝国主义概念的厘定和研究范式的确立。从理论演进的角度来看,经典帝国主义论历经了将帝国主义理解为特定政策和政治表现,到将其诠释为特定历史阶段的理论跃迁,这一认知建立在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化考察的基础之上。经典帝国主义论不仅科学界定了帝国主义概念,更通过辩证分析经济力量和政治力量的关系,奠定了帝国主义研究的基本范式。这一范式在新帝国主义论中既得到承续又引发争议,特别是关于经济—政治二元范式的当代适用性问题。在此背景下,国外左翼学者提出在新帝国主义研究中“重返历史唯物主义”,实质上将争论焦点转化为如何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理解全球化时代,其核心在于如何对新物质条件下的资本积累、国家形式及权力机制进行理论构建。从经典帝国主义论到新帝国主义论的发展历程表明,理论的承继和创新共同推动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当代发展,为科学研判全球化时代资本主义的本质和形态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分析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帝国主义 新帝国主义 经济力量 政治力量 历史唯物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产社会·消费社会·控制社会——资本主义变迁的历史唯物主义透视 被引量:3
4
作者 袁立国 杨慧宇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19,共10页
马克思认为,19世纪工业资本主义作为“生产社会”,不仅代表了生产力的极大发展,更意味着资本作为生产关系,再生产了工人对资本的依附性。但生产社会并不是一个自足体,由竞争规律的强制所导致的低收入和充分消费之间的悖论,使再生产遇到... 马克思认为,19世纪工业资本主义作为“生产社会”,不仅代表了生产力的极大发展,更意味着资本作为生产关系,再生产了工人对资本的依附性。但生产社会并不是一个自足体,由竞争规律的强制所导致的低收入和充分消费之间的悖论,使再生产遇到它的内在界限。为了克服这个界限,早期资本主义以帝国主义运动开启了对“外界”的内在化;在后工业社会中,又以构建“消费社会”来实现对“主体”的内在化,进而把整个经济过程都纳入资本内部。20世纪晚期以来,数字技术的应用使资本的内在化运动达到极致,资本主义进入“控制社会”阶段。在控制社会中,大数据技术不仅掌控了生产和消费的全部环节,并且以精神政治调节主体对资本的依从性,由此造成更严峻的生存异化。从唯物史观的视角看,资本对整个社会的吸纳既再生产了自身关系,也孕育了更深刻的危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社会 消费社会 控制社会 精神政治 历史唯物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为政治学研究范式的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制度主义——以斯考切波《国家与社会革命》为考察中心
5
作者 郝保权 张佳翌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66-80,180,共16页
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制度主义作为两种独立的政治学研究范式,实则存在着较为密切的关系,通过考察斯考切波的著作《国家与社会革命》,可以发现这两种研究范式的联系与区别。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制度主义的对比凸显了国家理论、阶级分析法... 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制度主义作为两种独立的政治学研究范式,实则存在着较为密切的关系,通过考察斯考切波的著作《国家与社会革命》,可以发现这两种研究范式的联系与区别。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制度主义的对比凸显了国家理论、阶级分析法和比较历史分析法的学术价值。历史制度主义采用结构性的视角、多变量因果分析推进了革命研究。历史制度主义在继承历史唯物主义国家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组织现实主义”和“国家中心主义”等新观点,推动了国家自主性问题的研究。在动态维度,历史制度主义提出的路径依赖、比较历史分析方法有助于推进历史演变规律的总结;在价值维度,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制度主义都强调对制度变迁、革命爆发原因的阐述离不开观念。由此,中国政治学应当启发于历史制度主义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承袭和发展,站稳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立场,将研究着眼于以中国国家建构的实践、路径、特点为基本内容的本土国家建构理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学研究范式 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制度主义 斯考切波 《国家与社会革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由主义政治正义的权力拜物教批判——重返历史唯物主义政治哲学的经济-阶级分析之思 被引量:1
6
作者 陆寒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2-18,181,共7页
在自由主义政治正义的研究中,政治权利的平等是毋庸置疑的前提条件,因为它来自于自然权利。但是,在历史唯物主义看来,它的毋庸置疑正表明了它是一种基于身份崇拜的权力拜物教,而实际上它有其自身的逻辑,从其产生过程看,表现为从对抽象... 在自由主义政治正义的研究中,政治权利的平等是毋庸置疑的前提条件,因为它来自于自然权利。但是,在历史唯物主义看来,它的毋庸置疑正表明了它是一种基于身份崇拜的权力拜物教,而实际上它有其自身的逻辑,从其产生过程看,表现为从对抽象劳动崇拜到私人财产权崇拜的逻辑;从内容上看,表现为从对同一性的公民身份崇拜到政治权力拜物教的崇拜。这一逻辑凸显了自由主义政治正义的内在缺陷,那就是它所标榜的资本主义制度保障每个人的毋庸置疑的平等政治权利其实不过是一种虚假的"物"的权力,这个"物"是不可能保证个人的公民身份与私人身份之间的和谐统一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权利 财产权崇拜 政治权力 拜物教 抽象劳动 公民身份 历史唯物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理政治经济学的两种方法论:历史唯物主义与批判现实主义的比较
7
作者 陈秀山 左言庆 《区域经济评论》 2014年第5期5-11,共7页
历史唯物主义和批判现实主义是世界观意义上的两种重要的方法论,它们对地理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具有深远的影响。追溯地理政治经济学产生的理论背景,这两种方法都为空间经济研究者所接受。然而,它们在抽象问题、内部和外部关系、对整体性... 历史唯物主义和批判现实主义是世界观意义上的两种重要的方法论,它们对地理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具有深远的影响。追溯地理政治经济学产生的理论背景,这两种方法都为空间经济研究者所接受。然而,它们在抽象问题、内部和外部关系、对整体性和多样性的理解、矛盾和变化问题、因果关系等方面却有不同的处理方式。实际上,历史唯物主义提供了关于空间生产和交换的更为本质的解释,而批判现实主义则提供了理解积累过程及其结构特征的较为重要的手段,两者的综合运用在地理政治经济学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中都需要坚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唯物主义 批判现实主义 地理政治经济学 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唯物主义视界中的空间政治思想——对《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的政治哲学解读 被引量:8
8
作者 王志刚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8-54,共7页
究其实质,马克思主义就是一种关于如何通过阶级(政治)斗争实现人类解放的政治哲学。就此而论,《1857-1858年手稿》不仅是马克思成熟时期研究经济学的手稿,而且是表征着马克思政治哲学又一新高度的标志性文本。在此文本中,马克思阐明&qu... 究其实质,马克思主义就是一种关于如何通过阶级(政治)斗争实现人类解放的政治哲学。就此而论,《1857-1858年手稿》不仅是马克思成熟时期研究经济学的手稿,而且是表征着马克思政治哲学又一新高度的标志性文本。在此文本中,马克思阐明"社会个人"不仅是历史性与社会性的存在,而且是空间性的存在,个人的解放必须经历"地域性的个人"向"世界历史的个人"变迁的空间化过程,才能最终实现向"自由自觉联合的个人"转变。马克思对交往过程空间变迁背后深层资本逻辑的解蔽,展示了其政治哲学鲜明的政治经济学批判路径,它警示我们在全球资本主义语境中无论是对资本展开空间批判,还是重新讨论阶级斗争、解放政治等政治哲学问题都必须面对现实历史的空间实践,不能走出历史唯物主义的视界,而陷入"空间决定论"或"空间拜物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唯物主义 政治哲学 空间政治 个人的解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唯物主义与生命政治批判 被引量:6
9
作者 袁立国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1-56,63,共7页
晚近数十年来福柯等人对生命政治学的探讨,唤醒了人们反思现代自由主义国家的治理限度,确立了当代资本主义批判的新支点。鉴于福柯的生命政治学主要是以政治经济学考古的形式展开的,这为我们今天回到历史唯物主义语境中,考察马克思政治... 晚近数十年来福柯等人对生命政治学的探讨,唤醒了人们反思现代自由主义国家的治理限度,确立了当代资本主义批判的新支点。鉴于福柯的生命政治学主要是以政治经济学考古的形式展开的,这为我们今天回到历史唯物主义语境中,考察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生命政治批判维度提供了重要启示。在马克思从异化范式向生产范式的迁跃中,不仅透过国民经济学批判揭示了资本作为"生命权力"(bio-power)的"规训"本质,并且基于对资本共同体的"纳入性排除"结构的内在性批判,从而使革命具有了现实的力量。在此意义上,考察历史唯物主义的生命政治批判维度,对激发其理论的批判潜能、深化其当代的阐释空间,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唯物主义 生命政治 生命政治批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唯物主义的政治经济学解读 被引量:7
10
作者 仰海峰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1-14,共4页
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与发展,并不是简单地通过哲学变革就可以实现的,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深度与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深度相关联。马克思的资本逻辑批判的理论高度直接影响到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高度。一旦将资本逻辑批判看做历史唯物主义的理... 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与发展,并不是简单地通过哲学变革就可以实现的,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深度与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深度相关联。马克思的资本逻辑批判的理论高度直接影响到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高度。一旦将资本逻辑批判看做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内核,那么,历史唯物主义就具有了双重逻辑,一是适用于一切社会的人类学意义上的历史唯物主义,二是以资本逻辑批判为核心的历史唯物主义。前者是过去研究中被着力关注的问题,而后者如何呈现,至今还未得到系统的探讨。相比于前一逻辑,后者更能体现出历史唯物主义的"微观"维度,更能有助于我们对社会生活做出更为现实的批判分析。基于资本逻辑批判的构架,马克思曾提出过诸多的"计划",但最后完成的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这种新的理论构架是当前研究中还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唯物主义 政治经济学 资本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唯物主义的需要理论及其反贫困的政治哲学向度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文喜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25-31,共7页
政治经济学所关注的人类学意义上的需要理论,不可以充当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的需要理论的奠基。马克思的需要理论离开与之相应的经济领域,就将不同于经济学意义上的利益、目的的东西引入生产领域。马克思将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生产,定义成... 政治经济学所关注的人类学意义上的需要理论,不可以充当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的需要理论的奠基。马克思的需要理论离开与之相应的经济领域,就将不同于经济学意义上的利益、目的的东西引入生产领域。马克思将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生产,定义成物质财富的生产,同时也是无产阶级贫困的生产。其需要的理论批判具有明确的消解政治经济学和反贫困的指向。关涉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基于利益分离的阶级斗争和反贫困的革命目的,也是在历史唯物主义的另一维度上追寻人类应该如何美好生活。然而,我们不得不说,在马克思的作品中,我们并不能发现有什么地方对这个问题做过足够的分析,而这个问题在现代性以社会和经济取代政治和宗教的背景下,却是马克思批判资本主义的如此核心性的关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唯物主义 需要 贫困问题 政治暂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建构基础——基于事实与价值相统一的历史唯物主义诠释 被引量:1
12
作者 金晓燕 曹健华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12-116,共5页
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形成与发展是在对历史唯物主义的事实考察与价值规范中展开的。历史唯物主义领域彰显出"是"与"应是"的辩证统一,是推进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的逻辑路径。准确地理解历史唯物主义在内容和方... 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形成与发展是在对历史唯物主义的事实考察与价值规范中展开的。历史唯物主义领域彰显出"是"与"应是"的辩证统一,是推进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的逻辑路径。准确地理解历史唯物主义在内容和方法上体现出事实与价值辩证统一关系,洞察历史唯物主义理论范畴所蕴含的政治哲学向度,是建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 历史唯物主义 事实与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治经济学批判》中的资本逻辑批判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建构 被引量:8
13
作者 仰海峰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8-42,共5页
关键词 历史唯物主义 政治经济学批判》 逻辑批判 物质生活条件 资本 现实的个人 社会存在 生产劳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政治哲学角度解释历史唯物主义视野中的人民概念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文喜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3-48,共6页
无产阶级、人民、普通人这一序列的概念无疑是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最为重要的概念。然而马克思从不认为,这一序列概念可以直接被当做一个历史唯物主义的序列范畴。因为西方的政治传统已经深深地将这一序列概念和现代自由主义嵌合在一起。... 无产阶级、人民、普通人这一序列的概念无疑是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最为重要的概念。然而马克思从不认为,这一序列概念可以直接被当做一个历史唯物主义的序列范畴。因为西方的政治传统已经深深地将这一序列概念和现代自由主义嵌合在一起。现代自由主义笃信缺乏不平等的可能性的平等是无价值的。这样的信条也以某种形式形塑出西方政治哲学关于这一序列概念的预设特性,即从这一序列概念具有的革命性转变成保守性。大体上说,在历史唯物主义的概念体系中,虽然用的仍然是旧的术语,但是,人民以无产阶级的形式,成为实现根本社会变革的力量,以这个人民的名义实现自由人的联合,人民在历史唯物主义那里逻辑地展现而等同于人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产阶级 人民 普通人 平等 政治哲学 历史唯物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治经济学批判视域中的历史唯物主义与正义 被引量:2
15
作者 高广旭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0年第2期34-40,146,共8页
历史唯物主义能否容涵正义,这是当前马克思正义观研究的焦点问题。解答这一问题,既不能局限在基于历史唯物主义理解正义,也不能局限在基于正义理解历史唯物主义,而应当在政治经济学批判视域中重新理解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性,重新阐释正... 历史唯物主义能否容涵正义,这是当前马克思正义观研究的焦点问题。解答这一问题,既不能局限在基于历史唯物主义理解正义,也不能局限在基于正义理解历史唯物主义,而应当在政治经济学批判视域中重新理解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性,重新阐释正义的规范性。政治经济学批判视域中的历史唯物主义是对资本主义社会历史限度的总体性批判,政治经济学批判视域中的正义是对资产阶级正义观念的事实与价值二分原则的辩证重构。政治经济学批判对于资本与正义辩证关系的剖析,不仅体现了马克思正义观蕴含历史唯物主义科学性的理论高度,更开创了在资本批判中重构正义规范性的研究进路。马克思从资本逻辑内部揭示资产阶级正义观念的限度,实现了正义论域和正义形态的双重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经济学批判 历史唯物主义 正义 科学性 规范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历史唯物主义之间的哲学反思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文喜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8-62,共5页
一般认为,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是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的,政治经济学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详尽证明和具体运用。然而,从历史唯物主义概念及其在政治经济学的批判方面存在的许许多多问题看,这种观点并非可靠。历史唯物主义并非是被马克... 一般认为,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是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的,政治经济学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详尽证明和具体运用。然而,从历史唯物主义概念及其在政治经济学的批判方面存在的许许多多问题看,这种观点并非可靠。历史唯物主义并非是被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推论地表达出来的。马克思也没有创造一个历史唯物主义体系:一个经济因素被孤立起来而其他的因素被控制住的封闭的体系的存在。用知性科学的理解方式去诠释历史唯物主义和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已经受到来自多种角度的批判。但我们不能由此认为,对马克思的思想事业之知性科学的错误诠释已经彻底终止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唯物主义 政治经济学 哲学基础 知性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共产党凝聚政治共识的历史唯物主义遵循
17
作者 杨宏伟 王亚妮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6-54,共9页
政治共识是明确政治方向、整合政治力量、开辟政治发展道路的前提,是政党治国理政的重要基础。中国共产党遵循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立足中国不同时期的发展实际,根据党和人民的政治诉求和目标任务制定政治纲领,持续、广泛凝聚各方面政... 政治共识是明确政治方向、整合政治力量、开辟政治发展道路的前提,是政党治国理政的重要基础。中国共产党遵循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立足中国不同时期的发展实际,根据党和人民的政治诉求和目标任务制定政治纲领,持续、广泛凝聚各方面政治共识。中国共产党在凝聚政治共识的实践历程中,遵循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立足中国实际科学制定政治纲领;遵循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主体性原则,坚持从人民立场出发;遵循历史合力论的科学指引,坚持建设和发展统一战线;遵循理论掌握群众的科学方法,深入开展理论阐释与宣传教育。这些历史唯物主义遵循赋予了中国共产党凝聚政治共识的现实性、科学性、广泛性和有效性,为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提供了根本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凝聚政治共识 历史唯物主义 人民立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霍布斯鲍姆对历史唯物主义史学方法论的探索
18
作者 冯潇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01-210,共10页
霍布斯鲍姆是当代最具影响力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者。他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与英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学派的成员一道,总结出一套以自下而上的历史观和阶级斗争分析方法为核心的历史唯物主义研究方法,但在关于方法论的具体理解上,他与E.P... 霍布斯鲍姆是当代最具影响力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者。他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与英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学派的成员一道,总结出一套以自下而上的历史观和阶级斗争分析方法为核心的历史唯物主义研究方法,但在关于方法论的具体理解上,他与E.P.汤普森存在一定差别。同时,霍布斯鲍姆与年鉴学派的布罗代尔基于共同的研究旨趣,试图打破“独断的结构”,扩大历史学研究的视野,突出普通人民在历史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推进20世纪史学研究方法的现代性转向。在此基础上,霍布斯鲍姆回应现实需要,将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运用于世界近现代史的重新建构之中,通过史学作品的大众化传播,打破西方中心论的刻板模式,令读者能够广泛接受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方法。他较好地处理了政治立场与学术立场之间的关系,发掘并践行了具体的、可传播的历史唯物主义史学研究方法,重视学术研究的大众化普及,由此奠定了他在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领域的重要地位,并对我们今天的学术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唯物主义史学方法 阶级斗争分析方法 自下而上的历史 史学现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唯物主义之超越政治经济学批判
19
作者 张文喜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6-32,共7页
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证明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显著特点,绝不在于其与自然科学的相似,而在于马克思得出的人类历史的辩证发展观及其人在历史性生存中的革命批判精神。革命批判要服从历史规律,绝不意味着革命批判以不断更新的未... 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证明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显著特点,绝不在于其与自然科学的相似,而在于马克思得出的人类历史的辩证发展观及其人在历史性生存中的革命批判精神。革命批判要服从历史规律,绝不意味着革命批判以不断更新的未来的名义而死亡在马克思对资本的逻辑分析中,批判和历史这两个维度不是被奇怪地抑制了,而是获得了巩固的确定的形式。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蓬勃生命力合乎逻辑地源自历史唯物主义。这是在当今马克思主义研究中遭遇到种种误读时所必须阐明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经济学 历史唯物主义 批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唯物主义的政治哲学解读——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博士生导师张文喜教授访谈
20
作者 张文喜 孙亮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3-6,共4页
张文喜(以下简称张):首先感谢《社会科学家》给我安排这次交流的机会,感谢访问者孙亮博士。你对我的评价过奖了。其实,我跟你一样,还不算媒体眼中的知名学者,更算不上哲学家眼中的哲学家。在使用头衔如此廉价的年代,我仍然这么... 张文喜(以下简称张):首先感谢《社会科学家》给我安排这次交流的机会,感谢访问者孙亮博士。你对我的评价过奖了。其实,我跟你一样,还不算媒体眼中的知名学者,更算不上哲学家眼中的哲学家。在使用头衔如此廉价的年代,我仍然这么说。但若我要很正经地与你讨论学术评价问题,这实在并非合宜也不合常理。简而言之,我是自己眼中的哲学爱好者。人们如今认为,做不了哲学家眼中的哲学家,那就凑合着做个企业家眼中的哲学家也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士生导师 哲学解读 中国人民大学 历史唯物主义 张文 《社会科学家》 学院 政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