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时代历史方位下的五大发展理念审思——基于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实践话语体系 被引量:1
1
作者 郑丽娟 何友鹏 《学习论坛》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20-26,共7页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和依据,但理念最大的生命力在于超越自身的观念形态而转化为现实的、感性的实践体系。通过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实践话语体系审视五大发展理念对实现从理论向实践的跨越具有重要意义。从实践形态来看,历史唯物主义在实践...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和依据,但理念最大的生命力在于超越自身的观念形态而转化为现实的、感性的实践体系。通过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实践话语体系审视五大发展理念对实现从理论向实践的跨越具有重要意义。从实践形态来看,历史唯物主义在实践本质构成性、社会历史发生性、价值引领超越性三个方面对五大发展理念具有理论本源性的规范意义和奠基作用。基于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实践话语体系的“发生—构造—超越”审思分析,新时代历史方位下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需要以“坚定目标,细化问题;深挖重点,科学规划;多方协同,狠抓落实;全面监督,及时反馈与调整”等体系化逻辑步骤和行动框架进行一种可能的提升或深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五大发展理念 历史唯物主义实践话语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的历史唯物主义证成 被引量:1
2
作者 韩升 《中州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13,共9页
历史唯物主义是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构建与完善的基本遵循。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生成于中国现代化探索与建设的历史实践之中,是在世界历史演进和中国历史发展的双重语境中积极探索现代化发展道路的自觉能动反映。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 历史唯物主义是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构建与完善的基本遵循。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生成于中国现代化探索与建设的历史实践之中,是在世界历史演进和中国历史发展的双重语境中积极探索现代化发展道路的自觉能动反映。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之中,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要产物。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展现于对西方式现代化的比较优势之中,是对西方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的彻底批判与根本反思。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传播于世界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之中,是在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对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生动展示和对全人类共同价值的积极弘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话语体系 历史唯物主义 文化主体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构建中国化教学论学科话语体系的历史和实践基础
3
作者 刘旭东 王志鹏 《课程.教材.教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12,共9页
历史与逻辑相统一和用自己的话语解读中国教学实践变革,是构建中国化教学论学科话语体系的方法论和价值论原则。中国悠久的教学实践形成了独特的教学思想方法和教学实践方式,为构建中国化教学论学科话语体系提供了深厚的历史基础。新时... 历史与逻辑相统一和用自己的话语解读中国教学实践变革,是构建中国化教学论学科话语体系的方法论和价值论原则。中国悠久的教学实践形成了独特的教学思想方法和教学实践方式,为构建中国化教学论学科话语体系提供了深厚的历史基础。新时代不断深化的教学实践变革,涌现出各种具有原创性的教学改革观念和教学改革探索,为我们用自己的话语去揭示和总结其中所蕴含的逻辑提供了坚实的实践基础。在构建中国化教学论学科话语体系过程中,要加强教学学术研究,准确凝练教学实践变革中生成的教学认识;持续推进教学实践变革,深化对教学本质的理解;推动中国传统教学思想的当代诠释,丰富教学论概念范畴的传统意蕴;彰显教学论学科话语的实践品格,提升新时代教学实践的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化教学论 话语体系 中国传统教学思想 教学实践变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践观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石
4
作者 彭立荣 《江淮论坛》 1982年第3期112-114,共3页
一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过程和最一般规律的科学。它既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一个独立的科学体系。乌克思主义实践观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石。
关键词 历史唯物主义 实践 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 科学体系 人类社会发展 基本过程 费尔巴哈 社会生活 社会历史 历史唯心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构建的核心要素、基本遵循和实践理路
5
作者 金伟 高振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39,共10页
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是对中国式现代化实然状态和应然状态的话语表达。构建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对于凸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形式、诠释“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民逻辑、向世界现代化提供新的价值取向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 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是对中国式现代化实然状态和应然状态的话语表达。构建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对于凸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形式、诠释“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民逻辑、向世界现代化提供新的价值取向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具有丰富的内容和因素。其中,中国共产党是话语主体,发展事实是话语客体,政治、学术、生活和世界话语是话语表达方式,国内、国际是话语场域。构建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应在话语形态上使引领性话语、问题式话语与诠释性话语相统一,在逻辑架构上使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相关联,在话语功能上使呈现思想、传播理念与启迪新知相结合。具体而言,要深化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研究,提炼中国式现代化的标识性概念和范畴,建立健全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的体制机制,加强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的传播与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话语体系 核心要素 基本遵循 实践理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系统 被引量:2
6
作者 龚廷泰 陈章龙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3期96-100,111,共6页
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是历史唯物主义科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不仅是各门具体社会科学研究的理论指南,而且也是广大劳动群众从事社会实践活动的科学向导。加强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的研究,对于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 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是历史唯物主义科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不仅是各门具体社会科学研究的理论指南,而且也是广大劳动群众从事社会实践活动的科学向导。加强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的研究,对于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推动我国科学事业的繁荣和四化建设的发展,都是很有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要组成部分 科学体系 马克思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方法 社会实践活动 社会科学研究 社会发展 四化建设 相互联系 世界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国外实践哲学和实践唯物主义研究之理论主干 被引量:4
7
作者 张一兵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36-43,共8页
本文对国外的实践哲学和实践唯物主义理论主干进行了清理,这一主干包括了早期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代表葛兰西、青年卢卡奇,法兰克福学派的柯尔施、施密特,南斯拉夫“实践派”及捷克的科西克等人的实践哲学思想。中期的本世纪60年代... 本文对国外的实践哲学和实践唯物主义理论主干进行了清理,这一主干包括了早期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代表葛兰西、青年卢卡奇,法兰克福学派的柯尔施、施密特,南斯拉夫“实践派”及捷克的科西克等人的实践哲学思想。中期的本世纪60年代东欧新马克思主义,如东德的柯辛“一体化教科书”和赛迪尔的“实践中心论”思想。最后是本世纪70年代以后日本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派的芝田进午、岩崎允胤等人的新体系及广松涉的实践“关系本体论”。本文作者力图通过总括性地梳理,为我们勾勒有关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派一系的沿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 实践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 实践哲学 西方马克思主义 广松涉 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 马克思恩格斯 认识论 当代国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历史唯物主义形成的标志
8
作者 张文煜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1期7-12,共6页
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的中心点。近几年来,学术界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出发点和理论体系的不同理解,在一定程度上与对历史唯物主义形成标志的不同理解有关。探讨历史唯物主义形成的标志,不仅有助于弄清马克思主义哲学... 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的中心点。近几年来,学术界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出发点和理论体系的不同理解,在一定程度上与对历史唯物主义形成标志的不同理解有关。探讨历史唯物主义形成的标志,不仅有助于弄清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所实现的革命变革的实质,划清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的界限,而且有助于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改革,更好地发展这一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历史 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 理论体系 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历史唯物主义 形成标志 经济关系 主观意志 学术界 实践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实践唯物主义理论体系中的物质范畴
9
作者 陆剑杰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99-104,共6页
对我们原有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体系——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突破,是构建实践唯物主义理论体系。随着这一转换,作为哲学基本内容的物质范畴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逻辑位置也发生了转变:(1)从起始范畴到中介范畴;(2)从... 对我们原有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体系——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突破,是构建实践唯物主义理论体系。随着这一转换,作为哲学基本内容的物质范畴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逻辑位置也发生了转变:(1)从起始范畴到中介范畴;(2)从客观性范畴到主体性范畴;(3)从实体范畴到属性范畴。在实践唯物主义体系中,物质范畴的规定性是:(1)环境的先在性;(2)实践活动的方向性,(3)实践结果的异在性。物质范畴的定义应该这样表述:实践唯物主义的。物质。是标志实践主体活动的客观性范畴,它指谓作为主体意识物化过程的实践,其环境、过程、结果具有不受主体意识支配的客观实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唯物主义 唯物主义理论 物质范畴 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 体系 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 主体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科学完备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三重逻辑:历史、实践与价值 被引量:5
10
作者 严庆 郭雨晨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13,共9页
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又立足于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和时代发展,实现了中华民族建设理论与中华民族现代国家建设理论的创新。其构建过程,就是我们党对... 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又立足于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和时代发展,实现了中华民族建设理论与中华民族现代国家建设理论的创新。其构建过程,就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主动选择、不断发展并与时俱进的过程,蕴含着深刻的历史、实践、价值逻辑。从历史逻辑、实践逻辑、价值逻辑三个维度,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进行多维度的探讨并结合时代背景予以考察,不仅能够明确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对于西方民族理论的批判和超越,还能够深刻阐释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对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 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逻辑 实践逻辑 价值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文明标识视域下武术话语体系构建的逻辑遵循与实践向度 被引量:1
11
作者 袁金宝 张泽坤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70-678,共9页
武术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构建中国武术话语体系是彰显中华文明标识、夯实中国话语体系内在基础的应有之义。构建中国武术话语体系的逻辑遵循应当包括:厘清中国武术传承演变的思想话语,激活中国武术广布流传的生活话语,凸... 武术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构建中国武术话语体系是彰显中华文明标识、夯实中国话语体系内在基础的应有之义。构建中国武术话语体系的逻辑遵循应当包括:厘清中国武术传承演变的思想话语,激活中国武术广布流传的生活话语,凸显中国武术丰富多元的价值话语。在中国武术话语体系构建的实践向度方面,提出了相应策略:丰富充实中国武术的优秀传统话语;夯实筑牢中国武术的民族特色话语;巩固创新中国武术的道路主体话语;继承发扬中国武术的创造创新话语;有效增强中国武术的物质表达话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文明标识 中国武术 话语体系 逻辑遵循 实践向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格萨尔史诗史料体系、话语体系及理论实践探索
12
作者 丹珍草 《西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2-65,M0005,共15页
格萨尔史诗史料体系的研究实践路径,主要以民间说唱的口述史料、民族志、地方志档案汇编以及民间文人的搜集整理本与古代书面文献、寺院经典文献和考古遗迹等口头与书面、民间与寺院等“大传统”与“小传统”史料为依据,相互印证、相互... 格萨尔史诗史料体系的研究实践路径,主要以民间说唱的口述史料、民族志、地方志档案汇编以及民间文人的搜集整理本与古代书面文献、寺院经典文献和考古遗迹等口头与书面、民间与寺院等“大传统”与“小传统”史料为依据,相互印证、相互补充组合而成。格萨尔史诗话语体系在千年历史的发展演变中,从“仲”、“德乌”、“苯”口传人和“游吟说唱人”到民间艺人大脑文本“演述中的创编”,当代新文化艺术实践呈现多样性表达,话语实践不断丰富,形成民间话语、艺术话语、国家话语三位一体的发展格局。格萨尔史诗理论体系建构正处在努力发展的实践探索阶段,从“口头诗学”、“演述理论”转向中国化、本土化的“中国史诗学”、“全观诗学”研究范式的转换。格萨尔史诗已开启与世界史诗新的接轨与对话,成为人类文明交流互鉴和中华传统文化生命力、创造力的重要见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萨尔史诗 史料体系 话语体系 理论体系 实践探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中国生态文明国际传播话语体系建构研究
13
作者 王凯丽 陈树文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15-18,共4页
中国生态文明国际传播话语体系作为向国际社会阐释我国生态文明理论和实践成果的系统呈现,其建构既是拓展中国生态文明思想世界向度的内在要求,也是重构国际生态话语秩序的时代需求,更是回应中国生态文明国际传播现实问题的必然选择。当... 中国生态文明国际传播话语体系作为向国际社会阐释我国生态文明理论和实践成果的系统呈现,其建构既是拓展中国生态文明思想世界向度的内在要求,也是重构国际生态话语秩序的时代需求,更是回应中国生态文明国际传播现实问题的必然选择。当前,这一话语体系建构面临着三重结构性张力:制度性话语权与治理效能存在“贡献—权力”倒挂、本土价值与全球共识产生“转译—认同”落差、话语生产与传播渠道呈现“供给—需求”错配。为摆脱现有话语困境,应努力以“规则共创”提升话语引领力,以“情感共振”增强话语亲和力,以“多维互动”拓展话语传播力,最终实现从“实践优势”向“话语优势”的范式跨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生态文明 话语体系 内在张力 实践进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文化思想话语体系的逻辑与实践 被引量:1
14
作者 杜志强 苏婷 《农村农业农民》 2024年第8期14-17,共4页
习近平文化思想话语体系源自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文化思想,集中了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人的宣传思想文化,在厚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中,结合新时代的实践特色所形成。习近平文化思想话语体系具有严密的内在逻辑,明确了党宣传思想文化... 习近平文化思想话语体系源自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文化思想,集中了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人的宣传思想文化,在厚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中,结合新时代的实践特色所形成。习近平文化思想话语体系具有严密的内在逻辑,明确了党宣传思想文化话语体系的本质,彰显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赓续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魂脉,旨在推动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新时代的实践过程中,必须坚定文化自信,构建具有中国风格、时代特色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话语体系;秉持开放包容的态度,避免割裂中华民族文化与人类文化的联系而陷入自说自话;坚持守正创新,推进中华民族文化认同、文化自觉、文化创新的话语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话语体系 演进考察 历史逻辑 实践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面宣传为主”话语体系的历史构建与实践要义 被引量:4
15
作者 朱清河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4-25,共12页
在现当代中国新闻传播实践的宏大历史进程中,“正面宣传为主”理念是最具社会主义属性要旨、最能凸显马克思主义新闻价值观价值意蕴的中国特色新闻学话语体系。从更本质意义上看,该套话语的建构与发展不仅仅源发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历... 在现当代中国新闻传播实践的宏大历史进程中,“正面宣传为主”理念是最具社会主义属性要旨、最能凸显马克思主义新闻价值观价值意蕴的中国特色新闻学话语体系。从更本质意义上看,该套话语的建构与发展不仅仅源发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历史形塑,还是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理论话语中国化的必然结果之一,更深刻揭橥着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价值诉求,折射着中国几代领导人的新闻实践话语的学理品味与表达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面宣传为主 话语体系 历史形塑 实践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建构与实践路向 被引量:16
16
作者 张万余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8-94,共7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作为当代中国占主导地位的国家核心话语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特定话语表达方式与表达载体。该话语体系建构理论上要厘清其逻辑意蕴,实践中要选择可行路向。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作为当代中国占主导地位的国家核心话语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特定话语表达方式与表达载体。该话语体系建构理论上要厘清其逻辑意蕴,实践中要选择可行路向。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其鲜明主题。政治属性是该话语体系首要的、基本的属性,其本质上是政治话语、学术话语、人民话语和国际话语的统一。科学阐释和传播“四个自信”是其核心范畴。坚持正确理论指导、彰显中国民族风格、尊重人民主体地位、体现国际视野是该话语体系建构的原则遵循。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定“四个自信”战略之举、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是该话语体系建构的价值判断。推进理论创新、坚持四维并举、筑牢话语媒体阵地、加强高校思政课是该话语体系建构的基本路向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话语体系 建构逻辑 实践路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研究中国”“讲好中国”: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国际传播话语体系建构 被引量:10
17
作者 彭翠 刘洋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9-14,共6页
随着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研究中国”“讲好中国”已然成为新闻传播学界的核心议题。话语与叙事也成为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确保传播效能的一体两翼。本文立足于中国式现代化与研究中国、讲好中国的战略意义,梳理了国际传播所面临的挑... 随着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研究中国”“讲好中国”已然成为新闻传播学界的核心议题。话语与叙事也成为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确保传播效能的一体两翼。本文立足于中国式现代化与研究中国、讲好中国的战略意义,梳理了国际传播所面临的挑战,并试图从交流与对话的角度提出汲取建党百年经验为话语体系建构奠定文化底色,巧借他者分享式传播为话语体系的国际传播赋能,注重感性认知借助民间力量触发国际共情,依托全球秩序想象为话语体系建构凝聚共识的实践逻辑,旨在破除西方话语霸权,增强我国国际传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话语体系建构 交流与对话 实践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高等教育话语体系的内涵及建设路径 被引量:2
18
作者 周作宇 陈熠舟 杜瑞军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0-34,共15页
话语体系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时代的社会面貌及其走向的反映。中国高等教育经历了“以苏为师”话语体系的抉择、“革命化”话语体系的滥觞、“学科化”话语体系的反思、“自主性”话语体系的自省四个阶段,面临着构建自主话语体系的新要... 话语体系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时代的社会面貌及其走向的反映。中国高等教育经历了“以苏为师”话语体系的抉择、“革命化”话语体系的滥觞、“学科化”话语体系的反思、“自主性”话语体系的自省四个阶段,面临着构建自主话语体系的新要求。“谁在说”“说什么”“如何说”是理解话语体系内涵的关键所在。理论与实践之争、本土化与西化之辩反映了话语体系建构的现实境遇和不同立场。坚持高等教育学科化建设、坚持高等教育研究切入实践、坚持高等教育交融互鉴是高等教育话语体系建构的基本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话语体系 教育实践 学术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新时代美学话语体系——新时代美学基础理论话语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徐碧辉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33,共15页
新时代中国美学话语体系当以马克思主义美学的中国形态,即实践美学为基础进行建构。实践论是美学的基础,“自然的人化”是美学的前提,“自由的形式”是美的核心命题,“象境”是个体生存论层面上美的特征和本质。在马克思主义实践论基础... 新时代中国美学话语体系当以马克思主义美学的中国形态,即实践美学为基础进行建构。实践论是美学的基础,“自然的人化”是美学的前提,“自由的形式”是美的核心命题,“象境”是个体生存论层面上美的特征和本质。在马克思主义实践论基础上,经过现代性转化的中西方传统美学的一系列理念、观点和范畴,可成为支撑新时代美学话语体系的骨架。由此,形成新时代既具有中国特色和中国风格,又继承和创造性转化了中西方美学史上杰出成果的话语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美学 马克思的实践 实践美学 中国特色 话语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的“三维”话语体系 被引量:1
20
作者 郭海洋 吉宇飞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12-18,共7页
话语体系是表达主体在特定主题下传递意志的外在形式,通过分析话语体系的构成,可以为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提供概念化的框架。不同的话语角度为理解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提供了基础元素,而马克思主义则为构建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话语... 话语体系是表达主体在特定主题下传递意志的外在形式,通过分析话语体系的构成,可以为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提供概念化的框架。不同的话语角度为理解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提供了基础元素,而马克思主义则为构建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话语体系提供了理论基础和价值导向。基于这些理论,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的“三维”话语体系包括政策话语、学术话语和实践话语,其中政策话语起到引领作用,学术话语构成话语体系的核心,实践话语则是其根基,将这三者融合为一个逻辑一致且完整的话语体系,是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面临的重要任务。为了构建与发展“三维”话语体系,需推动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政策话语的共识性转变;加强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学术话语的互动融合;促进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实践话语的可操作性实践;加强三维话语之间的互动联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 话语体系 政策话语 学术话语 实践话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