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从《史学要论》到《历史哲学教程》——论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初步发展
被引量:
5
1
作者
周励恒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3-50,共8页
李大钊的《史学要论》和翦伯赞的《历史哲学教程》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发展史上两部里程碑式的著作,具有重要的学术地位。《史学要论》诞生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初期,《历史哲学教程》问世于中国社会史大论战之后的抗战初期。...
李大钊的《史学要论》和翦伯赞的《历史哲学教程》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发展史上两部里程碑式的著作,具有重要的学术地位。《史学要论》诞生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初期,《历史哲学教程》问世于中国社会史大论战之后的抗战初期。由于写作时代背景的不同,对马克思主义研究和认识的差异,两部著作具有不同的面貌和特点。从《史学要论》到《历史哲学教程》,反映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从奠基到充实、从学理阐释到参与社会改造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
《史学要论》
《
历史哲学教程
》
李大钊
翦伯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求真与致用: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双重品格
被引量:
5
2
作者
左玉河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12-116,共5页
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是伴随着马克思主义的传入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展开而产生并发展的。李大钊、郭沫若是该学派的前驱人物,继起者有吕振羽、范文澜、翦伯赞、侯外庐等人,他们均写出了具有科学价值的史学名著。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自创立...
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是伴随着马克思主义的传入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展开而产生并发展的。李大钊、郭沫若是该学派的前驱人物,继起者有吕振羽、范文澜、翦伯赞、侯外庐等人,他们均写出了具有科学价值的史学名著。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自创立以来,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品格。这种品格突出地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科学性(求真性),以求真为目的,探寻历史的真相,强调实事求是和具体分析,体现了历史研究的科学属性;二是现实性(致用性),注重发挥史学的经世致用功能,强调史学为现实服务,体现了历史研究的实用属性。实事求是与经世致用、求真与致用、科学性与现实性,构成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双重品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史学
翦伯赞
双重品格
吕振羽
历史
研究
中国史学
历史哲学教程
经世致用
科学属性
史学要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史学要论》到《历史哲学教程》——论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初步发展
被引量:
5
1
作者
周励恒
机构
中共中央党校文史教研部
出处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3-50,共8页
文摘
李大钊的《史学要论》和翦伯赞的《历史哲学教程》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发展史上两部里程碑式的著作,具有重要的学术地位。《史学要论》诞生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初期,《历史哲学教程》问世于中国社会史大论战之后的抗战初期。由于写作时代背景的不同,对马克思主义研究和认识的差异,两部著作具有不同的面貌和特点。从《史学要论》到《历史哲学教程》,反映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从奠基到充实、从学理阐释到参与社会改造的进展。
关键词
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
《史学要论》
《
历史哲学教程
》
李大钊
翦伯赞
Keywords
Chinese Marxist historical theory
History Essentials
A Course in Philosophy of History
Li Dazhao
Jian Bozan
分类号
K09 [历史地理—历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求真与致用: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双重品格
被引量:
5
2
作者
左玉河
机构
河南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出处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12-116,共5页
文摘
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是伴随着马克思主义的传入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展开而产生并发展的。李大钊、郭沫若是该学派的前驱人物,继起者有吕振羽、范文澜、翦伯赞、侯外庐等人,他们均写出了具有科学价值的史学名著。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自创立以来,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品格。这种品格突出地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科学性(求真性),以求真为目的,探寻历史的真相,强调实事求是和具体分析,体现了历史研究的科学属性;二是现实性(致用性),注重发挥史学的经世致用功能,强调史学为现实服务,体现了历史研究的实用属性。实事求是与经世致用、求真与致用、科学性与现实性,构成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双重品格。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史学
翦伯赞
双重品格
吕振羽
历史
研究
中国史学
历史哲学教程
经世致用
科学属性
史学要论
分类号
K092 [历史地理—历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从《史学要论》到《历史哲学教程》——论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初步发展
周励恒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求真与致用: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双重品格
左玉河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