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释明赵时吉夫妇墓志铭 被引量:1
1
作者 刘亮 雒金文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77-81,112,共6页
释明赵时吉夫妇墓志铭刘亮,雒金文1987年8月18日,位于陕西风翔县城南关村的县联营棉织厂在基建施工时,于距地表2.5米深处,发现明代墓葬一座,凤翔县博物馆派员进行了随工清理。该墓长2.5、宽1.2、深2.5米,底部... 释明赵时吉夫妇墓志铭刘亮,雒金文1987年8月18日,位于陕西风翔县城南关村的县联营棉织厂在基建施工时,于距地表2.5米深处,发现明代墓葬一座,凤翔县博物馆派员进行了随工清理。该墓长2.5、宽1.2、深2.5米,底部东南有洞室,在墓道中发现墓志铭一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墓志铭 进士出身 宁乡县 凤翔县 释明 嘉靖年间 封建时代 历史和艺术价值 边远少数民族地区 中国古代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契苾明墓发掘记 被引量:30
2
作者 解峰 马先登 《文博》 1998年第5期11-15,共5页
契苾明是唐初著名少数民族将领契苾何力之子,曾任左鹰杨卫大将军兼贺兰州都督等职.生于贞观二十三年(649年),证圣元年(695年)死于凉州姑藏县任上,万岁通天元年(696年)归葬于咸阳之先茔,即今咸阳市渭城区药王洞村北约400米处的铁一局三... 契苾明是唐初著名少数民族将领契苾何力之子,曾任左鹰杨卫大将军兼贺兰州都督等职.生于贞观二十三年(649年),证圣元年(695年)死于凉州姑藏县任上,万岁通天元年(696年)归葬于咸阳之先茔,即今咸阳市渭城区药王洞村北约400米处的铁一局三处家属院内.1973年,根据需要,咸阳市博物馆和南京大学历史系对该墓墓道部分进行了清理;1992年8月至93年3月,咸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墓室部分又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当时,前后室所处的地方均已塌陷为两个深约2米的大坑,经试掘和钻探,前室积水严重,无法操作,遂仅对后室进行了常规性的大开挖式的发掘清理工作.通过两次发掘,基本上搞清了其葬俗和葬制,特别是出土了一批具有相当历史和艺术价值的珍贵文物.现将有关情况简要记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墓 历史和艺术价值 咸阳市 少数民族 单峰驼 石刻文物 唐三彩 博物馆 线刻 考古研究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墓壁画的系统保护项目论证会”在西安召开
3
作者 张岚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1996年第1期54-54,共1页
关键词 系统保护 唐墓壁画 项目论证 历史和艺术价值 历史博物馆 计划纲要 西安 文物保护 保护管理 文物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业博物馆馆藏文物首次公开展出
4
作者 贾文忠 《古今农业》 2001年第3期2-2,共1页
中国农业博物馆举办建馆十余年来征集的部分文物陈列展出。内容分三部分,即农业文物、彩陶、古砚。展出的文物300余件,均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中国农业博物馆十分重视农业文物的征集。此次展出的农业文物中,有反映我国稻作文化起... 中国农业博物馆举办建馆十余年来征集的部分文物陈列展出。内容分三部分,即农业文物、彩陶、古砚。展出的文物300余件,均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中国农业博物馆十分重视农业文物的征集。此次展出的农业文物中,有反映我国稻作文化起源的距今7000—8000年前浙江河姆渡遗址、江苏高邮龙虬庄遗址及河南贾湖遗址出土的炭化稻;有良渚文化时期的骨耜、石犁:有身高74厘米的汉代劳作俑;有首次发现的商代陶鬲模具;有唐代的青铜犁;有与古人生活相关的新石器时期陶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农业博物馆 高邮龙虬庄遗址 文物陈列 历史和艺术价值 新石器时期 河姆渡遗址 稻作文化 良渚文化 澄泥砚 贾湖遗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