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历史发展阶段论中国表述的新时代意义 被引量:2
1
作者 夏春雨 吴铁柱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8-51,共4页
马克思主义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基本规律和必然趋势的同时,对社会历史发展阶段做了科学的原则性论述,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发展阶段论。这是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发展阶段理论的科学论断。马克思主义历史发展阶段论的中国表述是... 马克思主义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基本规律和必然趋势的同时,对社会历史发展阶段做了科学的原则性论述,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发展阶段论。这是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发展阶段理论的科学论断。马克思主义历史发展阶段论的中国表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内涵,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基本遵循。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这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发展阶段论的当代中国表述。正确认识和理解马克思主义历史发展阶段论中国表述的新时代意义在于,有利于我们从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性维度来把握准和坚持好我国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行动指南、发展主题、发展目标和治国方略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历史发展阶段 中国表述 当代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对人类历史发展阶段的多种划分形式及其方法论意义 被引量:9
2
作者 刘忠世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33-38,共6页
马克思对人类历史发展阶段的多种划分形式及其方法论意义刘忠世马克思对人类历史发展阶段的划分,对我国理论界有着重大影响。传统的理解主要是五种生产方式理论,或称之为五种社会形态说。对此,近年来人们议论颇多。许多研究者又提出... 马克思对人类历史发展阶段的多种划分形式及其方法论意义刘忠世马克思对人类历史发展阶段的划分,对我国理论界有着重大影响。传统的理解主要是五种生产方式理论,或称之为五种社会形态说。对此,近年来人们议论颇多。许多研究者又提出并讨论了马克思对人类历史的三阶段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人类历史发展阶段 多种划分形式 方法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商、周——中国古代的一个历史发展阶段 被引量:4
3
作者 李埏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53-58,共6页
夏、商、周———中国古代的一个历史发展阶段李埏宋孙宗《东皋杂录》载一轶事曰:“王荆公一日问刘贡父曰:‘三代夏商周,可对乎?’贡父应声曰:‘四诗风雅颂。’荆公拊髀曰:‘天造地设也。’”这则轶事也许是传闻或假托,但不管... 夏、商、周———中国古代的一个历史发展阶段李埏宋孙宗《东皋杂录》载一轶事曰:“王荆公一日问刘贡父曰:‘三代夏商周,可对乎?’贡父应声曰:‘四诗风雅颂。’荆公拊髀曰:‘天造地设也。’”这则轶事也许是传闻或假托,但不管怎样,都反映了一个现象,就是,在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公社 中国古代 二里头文化 历史发展阶段 夏商周三代 考古发现 奴隶制 《春秋经传集解》 封建制 孔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往形式的历史发展阶段及其特征 被引量:3
4
作者 刘忠世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19-24,共6页
依据交往形式的内在规定,并参照生产方式的发展,可将交往形式的历史发展过程划分为如下四个阶段:以血缘为一般性媒介的、有限的、被迫的交往形式为主要形式的阶段;以社会政治身份为一般性媒介的、有限的、被迫的交往形式为主要形式... 依据交往形式的内在规定,并参照生产方式的发展,可将交往形式的历史发展过程划分为如下四个阶段:以血缘为一般性媒介的、有限的、被迫的交往形式为主要形式的阶段;以社会政治身份为一般性媒介的、有限的、被迫的交往形式为主要形式的阶段;以商品货币为一般性媒介的、普遍而又有限的、被迫的交往形式为主要形式的阶段;普遍而全面的、个人自主自觉的交往形式为主要形式的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往形式 历史发展阶段 交往媒介 主要形式 生产方式 马克思恩格斯 自主活动 普遍交往 政治权力 政治身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中古海港城市历史发展阶段及其规律探讨 被引量:2
5
作者 杨葆亭 《城市规划》 1983年第4期52-59,51,共9页
我国海运交通历史悠久。远在公元前二世纪前后,即已开辟了对外航海交通。公元四世纪前后,位于南部沿海的广州即已初步形成为具有海港职能的城市。公元七到八世纪前后,则有较多的海港城市出现在我国滨海的河口和运河要冲。自此。
关键词 海港城市 航海贸易 规律探讨 广州 港口 历史发展阶段 子城 泉州 明州 公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肥区域城镇历史发展阶段及其规律初探
6
作者 万利国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S1期87-88,44,共3页
合肥区域城镇形成和发展历史悠久。研究这一地区城镇的历史发展情况,揭示其形成发展规律,对于加深认识本区域城镇现状,编制区域规划和城镇体系规划具有参考意义。 (一) 合肥地名最早见于史籍,此后直到解放前的两千多年中,按其政治、经... 合肥区域城镇形成和发展历史悠久。研究这一地区城镇的历史发展情况,揭示其形成发展规律,对于加深认识本区域城镇现状,编制区域规划和城镇体系规划具有参考意义。 (一) 合肥地名最早见于史籍,此后直到解放前的两千多年中,按其政治、经济总特征的变化,合肥地区及其城镇发展的历史过程,大体可划分为三个大的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城镇 规律初探 历史发展阶段 庐江 巢湖地区 合肥地区 寿春 巢湖流域 政治中心 江淮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邓小平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历史发展的觉醒
7
作者 杨志坚 田辉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72-74,共3页
一、“超越”的困境与“倒置”的矛盾社会主义社会在世界上出现,从一开始就是以一个重大矛盾开始的:它的理论武装,是马克思以当时发达国家为变革楷模的社会主义理论,即在经济上资本主义充分发展的发达国家,进行社会主义革命,从而... 一、“超越”的困境与“倒置”的矛盾社会主义社会在世界上出现,从一开始就是以一个重大矛盾开始的:它的理论武装,是马克思以当时发达国家为变革楷模的社会主义理论,即在经济上资本主义充分发展的发达国家,进行社会主义革命,从而建立发达的理想社会主义的经典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邓小平 历史发展阶段 如何建设社会主义 经典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 历史阶段 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资本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历史阶段超越问题争论中的误区
8
作者 贾星客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5期24-30,共7页
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来说,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的思想,特别是其中关于超越历史发展的已有阶段的可能性的探索,具有特别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但是在我们对这个历史阶段超越的可能性问题的研究中,存在着一... 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来说,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的思想,特别是其中关于超越历史发展的已有阶段的可能性的探索,具有特别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但是在我们对这个历史阶段超越的可能性问题的研究中,存在着一些理论视野上和研究方法上的误区,要走出这些误区,首先需要做的是完整而全面地研究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本文通过对马克思和恩格斯有关文献的全面考察,对上述理论和方法上的误区进行了剖析。并对如何正确地理解“超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发展阶段 超越 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 农村公社 民粹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云南少数民族社会发展阶段的跨越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9
作者 李晓 张晓松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2期12-17,57,共7页
云南是我们伟大祖国多民族的缩影。全国五十六种民族中,云南就占了四十六种,其中,人口在四千以上的民族有二十四种,到一九八四年底为止,全国少数民族人口共1065.2万,占全省总人口的三分之一,为全国少数民族人口的七分之一以上。解放前,... 云南是我们伟大祖国多民族的缩影。全国五十六种民族中,云南就占了四十六种,其中,人口在四千以上的民族有二十四种,到一九八四年底为止,全国少数民族人口共1065.2万,占全省总人口的三分之一,为全国少数民族人口的七分之一以上。解放前,云南省少数民族分别处在前资本主义的各个历史发展阶段,构成了一部“活的社会发展史。”解放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少数民族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 少数民族人口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各民族 历史发展阶段 生产力发展 促进生产力 前资本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的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 被引量:1
10
作者 程美东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9-12,共4页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有很多新的提法、认识和结论,而其中最具鲜明特色的地方至少有以下三个方面: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100年中国共产党历史发展的主题,...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有很多新的提法、认识和结论,而其中最具鲜明特色的地方至少有以下三个方面: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100年中国共产党历史发展的主题,系统、集中、全面地阐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以“决议”的方式重申了“两个确立”,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关于百年中国共产党四个历史发展阶段的定位及其依据的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决议》 理论创新与实践 历史发展阶段 理论和实践意义 重大成就 中共中央 决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湟川文化的历史学考察
11
作者 何兆雄 陈听环 《学术论坛》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88-92,共5页
广东连州的湟川文化在历史上有阶段性,在社会生态上有边缘性,其出自湟川文化的特质是走廊文明,在边缘化时大起大落。为克服其边缘性的缺陷,有必要将连州市实行行政级别升格,创办大学,容纳各级人才,特别是高级人才,开发矿产,发展经济作物。
关键词 湟川文化 历史发展阶段 边缘性 政务与文化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文化及其走向
12
作者 周群华 《学术论坛》 CSSCI 1989年第3期7-12,共6页
翻开历史的篇章,可以看到,中国近代化的历史道路是多么艰难曲折、举步维艰。而我国社会主义近四十年的历程,尽管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走过的弯路和历经的坎坷却使人怵目惊心。历史发展到80年代,我们有着古老历史、灿烂文化的中华民... 翻开历史的篇章,可以看到,中国近代化的历史道路是多么艰难曲折、举步维艰。而我国社会主义近四十年的历程,尽管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走过的弯路和历经的坎坷却使人怵目惊心。历史发展到80年代,我们有着古老历史、灿烂文化的中华民族却仍然落后于世界发达国家。无论是科学技术还是国民生活水平总是在发达国家后面,望尘莫及。人们不禁反思:对我们引以为荣的传统文化,对现有的政治经济体制提出了质疑,民族的出路何在? 世界形势和我们目前的现状迫使我们开始进行改革,开始寻找民族未来的契机,重塑民族的新形象,重建我们的新文化,这将是一个长期而又艰苦的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中华民族 社会主义社会 价值观念 西方资本主义 批判继承 思维方式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文化 主导地位 历史发展阶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矛盾王泽河
13
作者 王泽河 《中州学刊》 1988年第5期30-33,共4页
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发展中,社会主义世界经历着两个阶段:一是夺取政权,巩固政权的革命时期,一是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前者以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为特征,后者以和平与发展为标志。产生于大工业时代,成熟于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 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发展中,社会主义世界经历着两个阶段:一是夺取政权,巩固政权的革命时期,一是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前者以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为特征,后者以和平与发展为标志。产生于大工业时代,成熟于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期的马克思主义矛盾观,在这两个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其作用和适应性下尽相同。现在,我们面临着全新的建设任务,整个国际局势也进入了和平与发展时期,社会矛盾产生的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矛盾 马克思主义 无产阶级革命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帝国主义 历史发展阶段 国际局势 工业时代 巩固政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人居空间转型与重构 被引量:4
14
作者 黄勇 李和平 +7 位作者 仝德 段德罡 王成 史宜 赵亮 彭震伟 刘洋 冯长春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1-36,70,共7页
探索乡村人居转型重构规律,推动新型城乡关系建设黄勇(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教授,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本学术对话主持人):“三农”问题历来是国家发展的重中之重,尤其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发展阶段,乡村振兴... 探索乡村人居转型重构规律,推动新型城乡关系建设黄勇(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教授,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本学术对话主持人):“三农”问题历来是国家发展的重中之重,尤其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发展阶段,乡村振兴更加成为国家应对国际国内一系列发展挑战和机遇的关键抓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学术对话 学会理事 新型城乡关系 主持人 国家应对 历史发展阶段 大变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国两制”是统一战线的新发展
15
作者 孙先模 《探索》 1985年第2期33-35,共3页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爱国统一战线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任务,就是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的、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强国...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爱国统一战线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任务,就是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的、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强国,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反对帝国主义,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而共同奋斗。我们党为实现祖国统一,提出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战略决策,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的新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一战线理论 一国两制 社会主义制度 新时期 发展 积极因素 反对霸权主义 马克思主义 世界和平 历史发展阶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安市个体经济的历史和现状
16
作者 王太喜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4期94-101,共8页
一解放以来,西安市个体经济的发展变化,是和整个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的变革基本上相适应的。三十五年来,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的变革大体经历了四个历史发展阶段:1949年至1952年,由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转变为以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一解放以来,西安市个体经济的发展变化,是和整个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的变革基本上相适应的。三十五年来,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的变革大体经历了四个历史发展阶段:1949年至1952年,由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转变为以社会主义国营经济为领导的五种所有制并存的结构;1953年至1956年,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占绝对优势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结构;1957年至1978年,基本上趋向单一的公有制结构;1979年以来,逐步建立以社会主义国营经济为主导的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的结构。以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为依据,解放以来的三十五年中,西安市个体经济的发展基本上可以划分为三个历史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个体经济 个体经营者 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 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历史时期 经济发展 手工业 个体劳动者 历史发展阶段 半殖民地半封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殊性和一般性
17
作者 晓亮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1988年第1期13-17,共5页
作者认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不仅特指中国。而且具有世界性意义,它是一切落后的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后的一个特殊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的特殊历史任务是搞好经济体制改革,把握住这一阶段的主要矛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关键词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制度 主要矛盾 社会主义社会 历史发展阶段 社会主义国家 经济体制改革 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时期 世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中国中小学课程教材建设五十年 被引量:6
18
作者 靳玉乐 王牧华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0年第6期123-128,共6页
在新中国50年的发展历程中,我国中小学课程教材建设工作表现出了较强的连贯性,课程教材建设的组织制度、管理制度、发展机制以及课程教材的理论研究和实验研究等不断发展完善;它又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有... 在新中国50年的发展历程中,我国中小学课程教材建设工作表现出了较强的连贯性,课程教材建设的组织制度、管理制度、发展机制以及课程教材的理论研究和实验研究等不断发展完善;它又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有力地推动着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发展。回顾与反思这一历史历程,对于即将来临的新世纪的课程教材建设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 小学 课程教材建设 历史发展阶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明类型论纲 被引量:16
19
作者 柳昌清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0-19,共10页
与改革开放的成就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相比,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的发展显得远远落后。基础理论面临的任务是"科学革命"和"范式"变换。要完成这一创新任务,必须与时俱进,转换理论视角——从过去研究社会主义(与资... 与改革开放的成就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相比,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的发展显得远远落后。基础理论面临的任务是"科学革命"和"范式"变换。要完成这一创新任务,必须与时俱进,转换理论视角——从过去研究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对立)的视角转向研究文明类型的视角,从中弄清楚中华文明的类型、特征和发展规律,弄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地位。主导性整合要素是划分文明类型的根据,据此可以把世界现存主要文明划分为宗教主导型文明(印度文明)、政治主导型文明(中华文明)、经济主导型文明(西方文明)等类型。不同文明有各具特色的社会历史发展阶段,有各自在发展过程中容易出现的偏向和问题。从发展趋势看,宗教将逐渐失去主导性整合要素的地位和作用;同时,不同文明类型之间将逐渐趋近。文明类型研究对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的与时俱进具有重要作用,也对继续推进改革有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理论 文明类型 主导性整合要素 社会历史发展阶段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推进国家信息资源与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 被引量:20
20
作者 董宝青 《中国档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5-17,共3页
关键词 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 国家 开发利用工作 历史发展阶段 党中央 国务院 信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