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艺术自律的辩证法:现代艺术的历史动力学
1
作者 常培杰 《浙江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1-80,157,共11页
就艺术发展的历史动力学问题而言,黑格尔最早在观念论维度进行了讨论,推动了美学的历史化。阿多诺、比格尔等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则批判性继承了黑格尔的理论遗产,实现了此问题的历史唯物主义转化。其问题核心是艺术自律问题。艺术自律是... 就艺术发展的历史动力学问题而言,黑格尔最早在观念论维度进行了讨论,推动了美学的历史化。阿多诺、比格尔等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则批判性继承了黑格尔的理论遗产,实现了此问题的历史唯物主义转化。其问题核心是艺术自律问题。艺术自律是现代世界合理化进程的结果,也是现代艺术展开自身的过程中最为关键的推动力。阿多诺认为,现代艺术的发展动力源自自律艺术与非艺术的辩证运动。比格尔则认为,构建自律艺术体制是现代主义艺术得以发生的内在动力,批判此体制则是先锋艺术得以发生和展开自身的动力。先锋艺术受益于席勒和浪漫派批判现代性后果的美学遗产。哈贝马斯则基于韦伯的合理化观念认为先锋派必然以失败告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自律 抽象 历史动力学 现代主义 先锋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华南活化区历史-动力学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7
2
作者 陈国达 杨心宜 梁新权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28-238,共11页
强调了中国大陆活化区动力学研究的理论创新意义和指导找矿、预测的经济价值。指出采用历史-动力学综合分析和注重四维时、空并重研究,对中国大陆活化区动力学历史背景和阶段性发展、演变研究的必要性。文中以中国华南中、新生代活化区... 强调了中国大陆活化区动力学研究的理论创新意义和指导找矿、预测的经济价值。指出采用历史-动力学综合分析和注重四维时、空并重研究,对中国大陆活化区动力学历史背景和阶段性发展、演变研究的必要性。文中以中国华南中、新生代活化区为例,从大陆活化构造体制岩石圈的地质-地球物理场背景和动力学边界特点,及其活化解体前“活化前奏”的地质表现,中、新生代大陆活化构造演变的地质、构造表现和运动学-动力学特点及热-构造作用过程的地质-地球物理场特征等方面,指出大陆活化是热-构造对克拉通岩石圈深、浅部进行改造、再造的动力作用过程。各种地质记录和信息均显示,在地幔热能大规模聚集驱动下,热异常软流圈主动上涌的热侵蚀、转换,具有垂向为主兼有二维平向的三维运动学-动力学和时间维的阶段性演变,是大陆活化区动力学及其构造应力场的基本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动力学 岩石圈 活化构造 华南地区 中国 地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洲大陆中部壳体东、西部历史-动力学的构造分异及其意义 被引量:19
3
作者 陈国达 彭省临 戴塔根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16,共10页
从历史-因果论的角度,对亚洲大陆中部的演化-运动史,及其大地构造体制发展阶段的地质构造和成矿作用,进行了系统的阐述,重点阐述了东、西部构造差异的历史-动力学表现及其原因。研究表明:这种差异并非两个不同大陆壳体演化-运动上的差... 从历史-因果论的角度,对亚洲大陆中部的演化-运动史,及其大地构造体制发展阶段的地质构造和成矿作用,进行了系统的阐述,重点阐述了东、西部构造差异的历史-动力学表现及其原因。研究表明:这种差异并非两个不同大陆壳体演化-运动上的差异造成,而是在同一大陆壳体形成与平向增生进程中东早西晚的历史背景条件下,由于东部与西部中生代、新生代陆内深部地幔热能聚集增强的上升流与热能发散衰减的下降流,共同组成的垂向热流环发生反转变化造成的结果,并得出了主导亚洲大陆中部东、西构造分异的主动性因素是陆内地幔热能聚散动力学机制的结论。同时指出,中新生代出现在亚洲大陆中部的东、西构造分异,是同一大陆壳体即东-中亚壳体自身历史-动力学构造分异的表现,它是亚洲大陆动力学中,与陆内克拉通活化及活化造山区的出现、青藏高原的隆升、东亚陆缘扩张带的形成并列的 4个重大事件之一,并在这些重大事件的动力学研究中占据关键性的核心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动力学 壳体演化-运动 构造分异 地幔热能聚散 亚洲大陆中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活化区动力学研究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4
4
作者 陈国达 杨心宜 梁新权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20-331,共12页
强调了后克拉通 (地台 )活化区在岩石圈四维时空呈阶段性形成与发展的历史—动力学属性 ,这是任何一种地球动力学假说对活化区动力学作出解释时不可回避的根本问题。结合活化区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研究的新进展 ,阐述了与活化区动... 强调了后克拉通 (地台 )活化区在岩石圈四维时空呈阶段性形成与发展的历史—动力学属性 ,这是任何一种地球动力学假说对活化区动力学作出解释时不可回避的根本问题。结合活化区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研究的新进展 ,阐述了与活化区动力学研究相关的 4个问题 :活化区历史—动力学属性的意义 ,活化区动力机制的主动式与被动式 ,活化区动力作用中的继承性和自主性和活化区成矿作用的动力学意义 ,提出了“矿石探针”的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动力学属性 动力学机制 矿石探针 地洼 活化构造区 大陆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