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德国历史学家之争:对历史修正主义的批判与辩护 被引量:3
1
作者 匡宇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6-83,共8页
20世纪80年代中期爆发的德国历史学家之争,是二战后联邦德国最重要的知识分子论争之一。论争双方就纳粹德国历史、德军在二战东线战场的作用、德国历史研究的学术多元化、历史学的公共性等问题展开了激烈的思想交锋。论争双方分歧巨大... 20世纪80年代中期爆发的德国历史学家之争,是二战后联邦德国最重要的知识分子论争之一。论争双方就纳粹德国历史、德军在二战东线战场的作用、德国历史研究的学术多元化、历史学的公共性等问题展开了激烈的思想交锋。论争双方分歧巨大、共识缺席。为了重建德国历史意识和民族认同,诺尔特等历史学家从研究方法、历史叙事的逻辑性以及学术伦理等方面出发,对纳粹历史进行了修正式研究,并将纳粹罪行进行了相对化的处理。与此针锋相对,哈贝马斯及其盟友针对德国历史研究的新保守主义倾向,进行了深刻的批判。他们认为,政治共同体的民族认同和政治认同的重建,不能以对纳粹罪行的修正式研究作为代价,对纳粹历史的反思与批判,必须成为当代德国历史—政治思想结构性重组的关键环节。在即将迎来反法西斯战争以及抗日战争胜利69周年之际,回顾和梳理德国历史学家之争,对于反思二战历史、批判法西斯在远东-太平洋战场的罪行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学家之争 哈贝马斯 诺尔特 历史修正主义 新保守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午战争烙印与当前日本的历史修正主义现象 被引量:1
2
作者 李若愚 《亚非纵横》 2015年第4期71-80,127,共10页
近代以来日本向亚洲大陆发动的第一场侵略战争就是甲午战争。在一定程度上,近代日本人的战争观正是通过甲午之战而确立起来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尽管日方也曾多次表示会反省历史,但在翻检日本历史教科书中关于其对外侵略源头的甲午... 近代以来日本向亚洲大陆发动的第一场侵略战争就是甲午战争。在一定程度上,近代日本人的战争观正是通过甲午之战而确立起来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尽管日方也曾多次表示会反省历史,但在翻检日本历史教科书中关于其对外侵略源头的甲午战争部分时,却不见了最重要的"侵略"二字。围绕历史教科书问题,日本国内怪象频生,其背后离不开日本右翼政治家的操纵。现任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恰恰与要求修改历史教科书的右翼组织有着千丝万缕联系,他抛出所谓"侵略定义未定论"并参拜靖国神社的举动,正是其战争观和历史观的具体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午战争 日本教科书问题 安倍晋三 历史修正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倍晋三历史观与战争观探源——基于家族影响和从政经历的视角 被引量:1
3
作者 柯劲松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11-118,共8页
安倍晋三成为首位二战后出生的日本首相并梅开二度,从其家族影响和从政经历两方面可归因四点:拼出身——作为高官世家子弟,即便在官二代和官三代扎堆的自民党内他亦属于"根正苗红";拼才华——在不断右倾的党内环境下得到重点... 安倍晋三成为首位二战后出生的日本首相并梅开二度,从其家族影响和从政经历两方面可归因四点:拼出身——作为高官世家子弟,即便在官二代和官三代扎堆的自民党内他亦属于"根正苗红";拼才华——在不断右倾的党内环境下得到重点培养,作为右翼政客的表现频获好评;拼人脉——抱有相同政治理念的党内前辈和"同志"对其大力提携和拥戴;拼颜值——将其政治主张上的强硬有效地掩饰于外形穿戴和待人接物上的文雅之中。但是,战后出生的安倍不能深刻理解战争的可怕与和平的真谛,缺乏对侵略历史的真诚反思和对战争责任的历史担当。能否把国家利益与自身的政治抱负之间的关系处理得当,显然是一块关乎其施政能力和执政效能的试金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倍晋三 历史 战争观 保守主义 历史修正主义 右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军国主义侵略特性评析
4
作者 吕耀东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7期34-37,共4页
日本的明治维新确立了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体制,随之构筑起军国主义的经济基础,建立了军国主义的警察、监狱和武装力量等国家机器,并对外实施军国主义侵略扩张政策。日本明治维新后的1894年甲午战争、1904年日俄战争、"九一八&q... 日本的明治维新确立了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体制,随之构筑起军国主义的经济基础,建立了军国主义的警察、监狱和武装力量等国家机器,并对外实施军国主义侵略扩张政策。日本明治维新后的1894年甲午战争、1904年日俄战争、"九一八"事变和卢沟桥事变等一系列侵略战争及事件,均是军国主义的具体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国主义 历史修正主义 侵略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爱尔兰性”的追寻——20世纪爱尔兰文学文化观的嬗变与论争 被引量:9
5
作者 王路晨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90-104,共15页
20世纪以来,爱尔兰民族主义运动走过一条曲折、坎坷的道路,民族主义阵营内部对如何实现爱尔兰的独立、自强与复兴之路看法各异,体现在文学上的爱尔兰性的追寻也充满矛盾和差异。爱尔兰民族斗争各个时段展现不同的文学文化观,这些文化观... 20世纪以来,爱尔兰民族主义运动走过一条曲折、坎坷的道路,民族主义阵营内部对如何实现爱尔兰的独立、自强与复兴之路看法各异,体现在文学上的爱尔兰性的追寻也充满矛盾和差异。爱尔兰民族斗争各个时段展现不同的文学文化观,这些文化观相互碰撞、吸纳、排斥或融合,由此形成特殊的爱尔兰文化景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尔兰性 文学文化观 文艺复兴运动 “血祭”神话观 历史修正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