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历史人物传记如何写才是成功的?——兼评郭守信《秦始皇本传》
1
作者 周宝宏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154-155,共2页
历史人物传记如何写才是成功的?———兼评郭守信《秦始皇本传》周宝宏辽宁古籍出版社新近推出一套历史人物传记丛书———《中国十大皇帝本传丛书》。这套丛书共十部,为《秦始皇本传》、《汉武帝本传》、《唐太宗本传》、《宋太祖本... 历史人物传记如何写才是成功的?———兼评郭守信《秦始皇本传》周宝宏辽宁古籍出版社新近推出一套历史人物传记丛书———《中国十大皇帝本传丛书》。这套丛书共十部,为《秦始皇本传》、《汉武帝本传》、《唐太宗本传》、《宋太祖本传》、《元太祖本传》、《明太祖本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人物传记 始皇 文学作品 兼评 史学修养 文学修养 先秦史 秦汉史 考古资料 评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人物传记对电视人物访谈节目的影响
2
作者 张启忠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61-162,共2页
关键词 电视访谈节目 人物访谈节目 历史人物传记 上海东方电视台 《名人面对面》 电视谈话节目 《艺术人生》 新闻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历史人物传记中“述而不作”的原则──答《张西曼为陈独秀辩污前前后后》一文
3
作者 朱洪 《安徽史学》 1999年第2期95-96,共2页
“述而不作”的原则是孔子提出来的。孔子曾经删《诗》、《书》,定礼乐,撰写《周易》,修《春秋》,对于文化整理工作积累了一套经验,其中“述而不作”是他总结出的一条原则。这条原则的要义,就是把前人的思想继承下来,传给后人,... “述而不作”的原则是孔子提出来的。孔子曾经删《诗》、《书》,定礼乐,撰写《周易》,修《春秋》,对于文化整理工作积累了一套经验,其中“述而不作”是他总结出的一条原则。这条原则的要义,就是把前人的思想继承下来,传给后人,而不刻意增加自己的思想。朱熹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独秀研究 张西曼 历史人物传记 “述” 《新华日报》 不负责任 歪曲历史 思想倾向 传记作者 历史文化遗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当代传记文学的创作 被引量:2
4
作者 吴晓明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113-120,共8页
近年来,我国传记文学发展很快,改革开放后一年出版的作品相当于以前10年出的总和。中国当代传记文学的创作,不断地形成的一个个热点有:历代帝王将相传、当代政治领袖人物传、中外名人传、文学家传、企业家传……这些传记已经成为人们探... 近年来,我国传记文学发展很快,改革开放后一年出版的作品相当于以前10年出的总和。中国当代传记文学的创作,不断地形成的一个个热点有:历代帝王将相传、当代政治领袖人物传、中外名人传、文学家传、企业家传……这些传记已经成为人们探视历史了解现实的窗口。但是,传记文学的研究还不成气候,很多概念不清楚。由历史学家,文学家,甚或记者写的这些传记文学作品,熔史学与文学的内容于一炉,从而,引出了一系列可以加以探讨的话题:传记文学是否即可成为现代人的通俗晓畅的“历史书”;传记作品的真实性应该怎样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记文学创作 文学传记 历史小说 传记作家 真实性 中国当代 叶永烈 “黑色系列” 《曾国藩》 历史人物传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追忆与膜拜——对近年传记文学的多维审视 被引量:1
5
作者 刘明银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9-24,共6页
人们面对传记文学的艺术直觉与面对其他艺术门类时的感受是有很大差异的,这差异不为别的,就在于传记文学本身,在于传记文学所记述的传主本身,即便这个传主是为读者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的,可只要是以传记文学的形式出现的,这本身已经透露... 人们面对传记文学的艺术直觉与面对其他艺术门类时的感受是有很大差异的,这差异不为别的,就在于传记文学本身,在于传记文学所记述的传主本身,即便这个传主是为读者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的,可只要是以传记文学的形式出现的,这本身已经透露出可能给阅读欣赏带来指向性的契机,因为传记文学是一种“用文字做成的人的画像艺术,它是一种高贵的、带有冒险性的艺术”,“传记,就其真正含义来说,是生平的文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记文学 陈寅恪 《曾国藩》 毛泽东 历史人物传记 传记作者 中国近代 胡雪岩 钱钟书 传记作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倡亦文亦史,反对糟蹋历史
6
作者 杨雨润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5-6,共2页
提倡亦文亦史,反对糟蹋历史杨雨润文史相通,照我的理解,它与文史结合。亦文亦文同义。由此,我认为它包括两层意义:其一是指史学著作特别是我国古代的史学著作,不仅真实地记录了历史。而且还富有文采,其中优夫者。叙史实则语言优... 提倡亦文亦史,反对糟蹋历史杨雨润文史相通,照我的理解,它与文史结合。亦文亦文同义。由此,我认为它包括两层意义:其一是指史学著作特别是我国古代的史学著作,不仅真实地记录了历史。而且还富有文采,其中优夫者。叙史实则语言优美。写人物则形象生动。状环境则如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史相通 文史结合 文学作品 文艺作品 历史人物传记 史学著作 高科技手段 形成与发展 杨玉环 《三国演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还历史真貌 开学术新风─—简评关文发教授新著《嘉庆帝传》
7
作者 洗剑民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1994年第2期115-117,共3页
还历史真貌开学术新风─—简评关文发教授新著《嘉庆帝传》洗剑民在清史的研究中,学者们大都专注于清前期的研究,而对清中期的研究却十分薄弱。尤其嘉庆朝,这是认识最模糊,论述最不充分,最为学者所忽视的一个朝代。最近,关文发教... 还历史真貌开学术新风─—简评关文发教授新著《嘉庆帝传》洗剑民在清史的研究中,学者们大都专注于清前期的研究,而对清中期的研究却十分薄弱。尤其嘉庆朝,这是认识最模糊,论述最不充分,最为学者所忽视的一个朝代。最近,关文发教授的新著《嘉庆帝传》的出版,填补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嘉庆帝 历史真貌 学术论文 嘉庆朝 历史人物传记 新著 外交政策 历史唯物主义 学术探讨 历史学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让史学走近大众——试评王雅轩著《宋太祖本传》
8
作者 钟林斌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153-154,共2页
让史学走近大众——试评王雅轩著《宋太祖本传》钟林斌宋太祖赵匡胤在我国老百姓中有相当高的知名度,稍有文化知识或者喜欢听评书的人都知道陈桥兵变的故事。可是赵匡胤何以能黄袍加身登上皇帝的宝座?何以能削平群雄开创一代伟业?不... 让史学走近大众——试评王雅轩著《宋太祖本传》钟林斌宋太祖赵匡胤在我国老百姓中有相当高的知名度,稍有文化知识或者喜欢听评书的人都知道陈桥兵变的故事。可是赵匡胤何以能黄袍加身登上皇帝的宝座?何以能削平群雄开创一代伟业?不是专门学习历史的人,恐怕就不容易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太祖 赵匡胤 史学 历史人物传记 历史科学 中国古代史 叙议结合 《续资治通鉴》 生动性 宋辽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厚积薄发 求真求实──评《黄奕住传》
9
作者 彭南生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94-94,共1页
关键词 《黄奕住传》 评价 历史人物传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我国高校出版社开拓美国图书市场的思考──赴美参加’97湖南图书展有感
10
作者 龚维忠 《现代出版》 1998年第1期47-48,共2页
关键词 高校出版社 图书市场信息 作者队伍 历史人物传记 版权贸易 湖南省 美国本土 图书需求信息 图书选题 英文对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生功过 重予评说──《弘治皇帝大传》读后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靖 赵中男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77-78,共2页
郭厚安先生著《弘治皇帝大传》一书,认为明孝宗是一个既非圣主、又非暴君的“中间人物”,但他本质上和明朝其它皇帝一样,是极端君主专制制度的捍卫者。这一评价是中肯的。作者将明孝宗置于整个明史背景下考察的研究方法也是科学的。... 郭厚安先生著《弘治皇帝大传》一书,认为明孝宗是一个既非圣主、又非暴君的“中间人物”,但他本质上和明朝其它皇帝一样,是极端君主专制制度的捍卫者。这一评价是中肯的。作者将明孝宗置于整个明史背景下考察的研究方法也是科学的。该书的成果使明孝宗研究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间人物 君主专制制度 研究方法 历史人物传记 性格特征 河西开发 迷信神仙 帝王系列 痛苦的呻吟 西北师范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年来史书编著新发展
12
作者 安作璋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1期28-28,共1页
几十年来,史书编著一般都采用章、节体,或叫做讲义体、教科书体。不可否认,这种史学体裁,对于深化人们对历史的认识,是非常有益的。但缺点是见物不见人,枯燥无味,不能唤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史学危机”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史学著作乏人问... 几十年来,史书编著一般都采用章、节体,或叫做讲义体、教科书体。不可否认,这种史学体裁,对于深化人们对历史的认识,是非常有益的。但缺点是见物不见人,枯燥无味,不能唤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史学危机”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史学著作乏人问津,与历史研究的这种现状不无关系。著名历史学家白寿彝先生早在80年代初就提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人物传记 编辑出版 优良传统 历史研究 史学危机 阅读兴趣 史学著作 史书 史学工作 白寿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推陈出新 寓文于史——《蒋介石和冯玉祥》评介
13
作者 晓涵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4年第6期95-95,共1页
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周玉和同志撰写的《蒋介石和冯玉祥》一书,已于1994年3月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发行。拜读之后,令人耳目一新。 在这部著作中,作者以翔实的史料,洗炼的文字,酣畅的语言,展现了中国现代史上两位重要人物蒋介石与冯玉祥... 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周玉和同志撰写的《蒋介石和冯玉祥》一书,已于1994年3月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发行。拜读之后,令人耳目一新。 在这部著作中,作者以翔实的史料,洗炼的文字,酣畅的语言,展现了中国现代史上两位重要人物蒋介石与冯玉祥从1928年换帖结盟成为生死弟兄,到1948年彻底决裂成为冤家对头的情缘、恩怨的历史过程。其间,他们既有携手并肩的合作,又有利害之争的冲突;既有密切的交往,又有政见不合的分裂。该书情节曲折,跌宕起伏,知识性、可读性强,读后不仅能够开阔视野,而且更有利于多层次、多角度地综合了解、研究历史人物。 该书读后,受益很深,认为突出特点有三: 一、构思新颖,独具风格 在我国,编著历史人物传记已形成一套模式:分章、节、目,按年、月、日,简单叙述人物的一生足迹。这已成为千篇一律的写作方法,至今不衰。本文作者大胆创新,构筑起了一种撰写历史人物传记的新框架。其主题巧妙,寓意深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玉祥 蒋介石 历史人物传记 东北师范大学历史 中国现代史 时代特征 写作方法 推陈 多角度 历史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韩愈《毛颖传》的深层思想
14
作者 于泓 毕宝魁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1994年第2期108-110,共3页
浅析韩愈《毛颖传》的深层思想于泓,毕宝魁韩愈《毛颖传》写作于唐宪宗元和初年,是中国散文史上的一篇奇文,所包孕的思想极为深刻.所采用的笔法令人叫绝。柳宗元在《读韩愈所著毛颖传后题》说:“吾自居夷,不与中州人通书,有南来... 浅析韩愈《毛颖传》的深层思想于泓,毕宝魁韩愈《毛颖传》写作于唐宪宗元和初年,是中国散文史上的一篇奇文,所包孕的思想极为深刻.所采用的笔法令人叫绝。柳宗元在《读韩愈所著毛颖传后题》说:“吾自居夷,不与中州人通书,有南来者,时言韩愈为《毛颖传》,不能举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颖传》 知识分子阶层 韩愈 历史人物传记 柳宗元 《史记》 史学作品 唐宋八大家 封建专制制度 文学作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爱国知识分子苦难历程的真实写照——《谢叠山大传》评介
15
作者 杨国宜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7年第1期126-127,共2页
爱国知识分子苦难历程的真实写照———《谢叠山大传》评介杨国宜近读我国著名学者田居俭先生所撰《〈谢叠山大传〉评介》,知道南昌大学俞兆鹏教授新出了一部《谢叠山大传》。田先生称该书有三大特点:“拾遗补缺,文史结合,深入浅出... 爱国知识分子苦难历程的真实写照———《谢叠山大传》评介杨国宜近读我国著名学者田居俭先生所撰《〈谢叠山大传〉评介》,知道南昌大学俞兆鹏教授新出了一部《谢叠山大传》。田先生称该书有三大特点:“拾遗补缺,文史结合,深入浅出”,评价甚高。我找来一读,它确实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国知识分子 叠山 实写 历史人物传记 贾似道 学术价值 历史科学 腐败现象 宋元之际 古今地名对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军阀史研究的又一新成果——读《唐继尧评传》
16
作者 张巨成 《云南社会科学》 1987年第3期81-82,共2页
唐继尧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风云人物之一。但是,建国以后的三十五年内,还没有一本唐继尧的传记。谢本书同志的近著《唐继尧评传》(河南教育出版社出版,1985年2月第1版)一书的问世,正好填补了这一空白。
关键词 唐继尧 西南军阀 《评传》 北军 新成果 军阀史 重九起义 巷战 历史人物传记 河南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项令》教学设计
17
作者 董代华 张利君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6-17,共2页
关键词 教学设计 历史人物传记 小组合作学习 设计思路 课本注释 《强项令》 中学 语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天才音乐家的浓缩人生
18
作者 李毅华 马小骊 《电影评介》 2003年第3期42-43,共2页
获第57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美工、最佳音响、最佳化妆、最佳服装设计。
关键词 莫扎特 安东尼奥 音乐家 《费加罗的婚礼》 天才 上帝 历史人物传记 亚伯拉罕 歌剧 奥斯卡金像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