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式现代化推动共同富裕的中国实践与世界历史意义 被引量:7
1
作者 吴云志 孙扬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4-149,共6页
实现共同富裕不仅是全体人民群众的期盼,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和重要特征。中国共产党在探索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实现了对资本主义悖论性贫困的超越,逐渐形成了对共同富裕“是何义”“倚何成”“向何去”的创造性回答,并... 实现共同富裕不仅是全体人民群众的期盼,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和重要特征。中国共产党在探索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实现了对资本主义悖论性贫困的超越,逐渐形成了对共同富裕“是何义”“倚何成”“向何去”的创造性回答,并不断深化了对共同富裕的理性认识。中国式现代化的共同富裕之路是一条区别于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且独具中国特色的发展之路,不仅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要意义,而且是在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具有开拓性意义的现代化探索,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发展趋势和格局,具有广泛而深远的世界历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共同富裕 悖论性贫困 世界历史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文明观及其实践的哲学基础与世界历史意义
2
作者 刘日明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9-100,共12页
因应于当今中国的历史性实践、特定的历史文化传统和马克思主义的具体化要求而开展的中国式现代化,在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同时,也形成了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独特的现代化文明观。历史唯物主义作为对近代主体性形而上学进行存在论... 因应于当今中国的历史性实践、特定的历史文化传统和马克思主义的具体化要求而开展的中国式现代化,在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同时,也形成了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独特的现代化文明观。历史唯物主义作为对近代主体性形而上学进行存在论变革的思想成果,揭示了内在性主体与社会历史现实之间的断裂,颠覆了西方现代化得以可能的哲学和文化精神根据,由此筹划并展开了超越西方现代化的人类未来文明新图景。对唯物史观以及以此为根据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进行再阐释,有助于深化理解由独特文明观引导的中国式现代化及其实践的哲学基础和世界历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唯物史观 中国式现代化 独特文明观 世界历史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新常态下“包容性增长”的价值考量和世界历史意义 被引量:9
3
作者 李本松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79-82,共4页
"包容性增长"是对人类关于"包容性"和"增长"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人类认识的新成就。由于我国过去在实现增长的过程中没有处理好增长中的利益分配问题,出现了增长偏离发展目的的倾向,这种增长的不包容性... "包容性增长"是对人类关于"包容性"和"增长"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人类认识的新成就。由于我国过去在实现增长的过程中没有处理好增长中的利益分配问题,出现了增长偏离发展目的的倾向,这种增长的不包容性制约、阻碍、甚至毁掉了我国增长的发展成果,因此在经济新常态下坚持"包容性增长"是我国当前的战略选择。当今世界各国的利益既相互冲突矛盾又相互联结依存,坚持"包容性增长"能开辟"和平崛起"的新模式,是实现和平共处、构建和谐世界的现实途径,是实现"中国梦"和"世界梦"共赢的新模式,具有世界历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容性增长” 利益 增长 世界历史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道路的世界历史意义 被引量:14
4
作者 吴晓明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3-45,共3页
对于“中国道路”的理解,我采取一个比较广义的形式,即中国自1840年以来、特别是近百年以来的历史性实践所开辟出来的道路。中国道路的历史性实践是一个展开过程,而这个展开过程的必然性,可以被理解为中国道路的本质规定。事实上,中国... 对于“中国道路”的理解,我采取一个比较广义的形式,即中国自1840年以来、特别是近百年以来的历史性实践所开辟出来的道路。中国道路的历史性实践是一个展开过程,而这个展开过程的必然性,可以被理解为中国道路的本质规定。事实上,中国道路的百年探索,展开过程中的必然性表现为两个最基本的规定,其一叫现代化,其二叫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历史意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本质规定 必然性 现代化 道路 近百年 历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命运共同体世界历史意义的生成 被引量:7
5
作者 戴兆国 毕亚琴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93-100,F0003,共9页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共产党宣言》所阐发的世界历史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世界历史意义生成的前奏包括:对自然共同体观念的终结、对虚幻共同体认识的扬弃、对真正共...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共产党宣言》所阐发的世界历史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世界历史意义生成的前奏包括:对自然共同体观念的终结、对虚幻共同体认识的扬弃、对真正共同体思想的确立。在此基础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世界历史意义得到了真正的开显。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在政治、安全、经济、文化和生态“五位一体”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人类文明发展新形态,是超越虚幻共同体走向真正世界历史的必经阶段,是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是中国共产党人立足新时代续写的21世纪的《共产党宣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命运共同体 《共产党宣言》 世界历史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劳模文化的世界历史意义 被引量:2
6
作者 于春玲 黄莎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2022年第3期5-13,共9页
劳模是一种中国文化现象。劳模文化为推动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奠定了思想根基,提供了精神力量。同时,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表征和马克思主义劳动理论的时代表达,劳模文化亦具有重要的世界历史价值,为无产阶级获得劳动解放积累实... 劳模是一种中国文化现象。劳模文化为推动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奠定了思想根基,提供了精神力量。同时,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表征和马克思主义劳动理论的时代表达,劳模文化亦具有重要的世界历史价值,为无产阶级获得劳动解放积累实践经验,表征社会主义劳动方式发展进入新阶段,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对世界发展道路的指引。在当前人类追求解放的步伐愈加稳健、劳动与劳动者地位日益彰显的时代背景下,深入阐释劳模文化的世界历史价值对于在全世界范围内弘扬劳动精神、推动无产阶级劳动解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模文化 劳动解放 劳动方式 世界历史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全人类共同价值的世界历史意义 被引量:2
7
作者 田鹏颖 张琳 《学习论坛》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11,共7页
全人类共同价值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对人类发展困境这一问题进行理论探索的结晶,深刻揭示了人类生存与发展应遵循的共同价值准则,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理论创新。全人类共... 全人类共同价值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对人类发展困境这一问题进行理论探索的结晶,深刻揭示了人类生存与发展应遵循的共同价值准则,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理论创新。全人类共同价值着眼于世界各个国家的发展现状和人类整体利益的根本价值立场,以崇高的价值理想、广阔的世界视野、博大的人类情怀和深邃的历史思维,深刻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世界”“如何建设世界”的时代之问。作为人类发展史上的一次伟大的理论创造和一场伟大的术语革命,全人类共同价值具有十分广泛而深远的世界历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人类共同价值 人类社会发展 世界历史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道路的艰难选择及其世界历史意义 被引量:1
8
作者 刘焕明 刘翠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9-23,共5页
历史是对发展道路和模式的择优过程。近代以来,中国为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尝试多种道路模式,最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开辟了社会主义道路。之后,在协调经济建设与政治建设的关系方面、跨越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 历史是对发展道路和模式的择优过程。近代以来,中国为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尝试多种道路模式,最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开辟了社会主义道路。之后,在协调经济建设与政治建设的关系方面、跨越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鸿沟方面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方面,创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仅使中国现代化建设成就斐然,而且彰显了世界历史意义:超越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文明的分野,推动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超越了社会主义经典理论,丰富了对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为发展中大国摆脱贫穷和落后提供了范例,影响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道路选择 道路创新 世界历史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马克思对世界历史意义下主体性的反思
9
作者 王 军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7-49,共3页
主体性问题亦称为主体根本属性问题,简言之,主体性问题可归结为“我是人”与“人是什么”两个不同层次的问题,也即人之为人的类特性与人将为人的本体性问题。
关键词 马克思 世界历史意义 主体性 资本主义社会 人的全面发展 生产力 社会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世界意义 被引量:1
10
作者 廖作斌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15-17,共3页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若调整对这一理论的观察视角,将其放到世界历史、时代背景与世界格局,以及社会主义发展史的角度来观察,就会清楚的看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是世界历史上的重大事件,...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若调整对这一理论的观察视角,将其放到世界历史、时代背景与世界格局,以及社会主义发展史的角度来观察,就会清楚的看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是世界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它对世界文明史的发展将作出重大贡献,具有重要的世界意义。一、从世界的历史发展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所产生的巨大作用,将对成为有机整体的世界历史及其进程产生重大影响,成为具有“世界历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社会主义国家 世界历史意义 当代社会主义运动 时代主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 社会主义本质论 主要矛盾 马克思主义 科学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冯特在心理科学实践上的历史贡献及其现实意义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汉松 《心理学报》 1980年第2期182-188,共7页
为了纪念和发扬威廉·冯特创立心理科学的历史功绩,本文试图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简述了冯特为创建心理科学所作出的具有世界历史意义五个方面的贡献,分析了冯特取得巨大成就的两大原因,指出了冯特在科学实践上的宝贵经验。本文末尾... 为了纪念和发扬威廉·冯特创立心理科学的历史功绩,本文试图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简述了冯特为创建心理科学所作出的具有世界历史意义五个方面的贡献,分析了冯特取得巨大成就的两大原因,指出了冯特在科学实践上的宝贵经验。本文末尾,提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同志,定能借鉴冯特,为心理学史上即将出现的第二个飞跃发展努力工作相共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贡献 心理科学 现实意义 冯特 马克思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世界历史意义 心理学史 历史功绩 第二个飞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月社会主义革命40周年经验的世界历史意义——在山东师范学院庆祝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四十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
12
作者 娃莲季娜.康士坦丁诺夫娜 余湘屏 《山东师范学院学报》 1957年第1期1-9,共9页
同志們: 40年以前我国工人阶級与劳动农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消灭了可恨的剝削制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苏維埃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和我国全体人民在迎接十月革命40周年紀念日时引以自豪地来总結已走过道路的經驗,即总結苏联与国际舞台的... 同志們: 40年以前我国工人阶級与劳动农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消灭了可恨的剝削制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苏維埃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和我国全体人民在迎接十月革命40周年紀念日时引以自豪地来总結已走过道路的經驗,即总結苏联与国际舞台的社会主义的具有圣世界历史意义的成就。 40年以前由于十月革命胜利的結果而建立了無产阶級專政。政权就轉入了工人和劳动农民的手中。他們成为整个土地、矿藏、一切工厂、矿井和矿山、鉄路、發电厂等和其他一切生产資料的主人。被推翻的剝削阶級不甘心自己的失敗。他們發动了反对工农政权的国內战爭,企圖用武力恢复自己以往的統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社会主义制度 世界历史意义 十月革命 沙皇俄国 社会主义国家 共青团 共产党 帝国主义者 苏联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唯物史观视域下新质生产力理论价值探析
13
作者 王程 《学海》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14,213,共11页
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世界历史性高度提出新质生产力范畴,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发挥历史主动精神、自觉践行“两个结合”的集中体现。在唯物史观视域内,新质生产力内含新技术和新制度二重规定性。一方面,新质生产力将劳动者的能力提... 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世界历史性高度提出新质生产力范畴,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发挥历史主动精神、自觉践行“两个结合”的集中体现。在唯物史观视域内,新质生产力内含新技术和新制度二重规定性。一方面,新质生产力将劳动者的能力提升到崭新高度,智能化机器体系作为新型劳动资料,通过学习人类行为,自主地调节生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创造财富新形态,实现了创新与产业链的无缝对接。另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我更新的品格作为制度规定性赋予新质生产力历史内涵与价值特征,制度创新是生产力不断扩容的关键。新质生产力的出场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大历史事件,在大国竞争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在理论层面丰富和发展了唯物史观基本原理,必将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唯物史观 新质生产力 社会主义制度 世界历史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性批判的主题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当代论域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齐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57-62,127,共6页
马克思对现代性的批判,是以形而上学和资本这两条逻辑的双重批判为主题而制定方向的。从这一主题来看,历史唯物主义的本真内涵就在于深入社会现实并从中指明解决现代生活困境的方向。因此,在当今中国现代化发展道路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就... 马克思对现代性的批判,是以形而上学和资本这两条逻辑的双重批判为主题而制定方向的。从这一主题来看,历史唯物主义的本真内涵就在于深入社会现实并从中指明解决现代生活困境的方向。因此,在当今中国现代化发展道路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就有必要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这个特质为指导原则,反思中国现代化道路的未来走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批判 历史唯物主义 中国道路 世界历史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与全人类共同价值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立胜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共7页
当前世界发展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挑战和机遇并存。全球各国在竞争与合作的辩证关系中迫切需要谋求发展的价值共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关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系统化的科学理论,其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为核... 当前世界发展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挑战和机遇并存。全球各国在竞争与合作的辩证关系中迫切需要谋求发展的价值共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关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系统化的科学理论,其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为核心,从和平与发展的角度出发,在维护国际公平正义的同时,提倡社会秩序和生态秩序的公平正义,并且始终以人的解放为价值导向,致力于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深刻阐明了全球发展的交往共识和价值共识之所在。综合来看,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本质上区别于西方“普世价值”学说,不仅针对“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这一世界之问、时代之问贡献了中国方案,还站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角度提出了全人类共同价值这一极具现代世界历史意义的价值准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 全人类共同价值 世界历史意义 人类文明新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同富裕进程中的中国特色减贫道路 被引量:10
16
作者 黄承伟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11,共7页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持续向贫困宣战,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减贫成就。特别是新时代脱贫攻坚战取得重大胜利,解决了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基础,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重大贡献,走出了一...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持续向贫困宣战,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减贫成就。特别是新时代脱贫攻坚战取得重大胜利,解决了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基础,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重大贡献,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减贫道路。这条道路基本形成于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到十八大之前的长期实践探索,丰富发展于新时代脱贫攻坚战。这条道路呈现了多重历史世界意义,将沿着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做出的“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决策部署继续前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减贫道路 历史世界意义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对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传承与创新 被引量:10
17
作者 刘荣军 张镭宇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0-49,共10页
马克思共同体思想在逻辑上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在内容上根植于生产力与普遍交往的社会基本矛盾,体现了历史转变为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趋向于个人与共同体相统一的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不仅继承... 马克思共同体思想在逻辑上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在内容上根植于生产力与普遍交往的社会基本矛盾,体现了历史转变为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趋向于个人与共同体相统一的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不仅继承并发扬了马克思共同体思想建构社会共同体的实践方式、关注人类命运的终极眷注、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宏大视野,而且在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并存的社会历史环境下,在向度重塑、路径重铸、价值重释三个方面开辟并展现出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新境界,为推动现代社会朝向人类社会的转变绽放出一种具有开放性、可能性与未来性的世界历史意义和人类文明新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体 自由人联合体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世界历史意义 人类文明新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德格尔与马克思主义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炜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6期3-6,21,共5页
关键词 海德格尔 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思想 世界历史 人的本质 共产主义 质性 左派 世界历史意义 唯物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暖流”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19
作者 臧峰宇(文/译) 李萍(译/校)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2-31,共10页
在马克思看来,宗教产生于异化的社会和经济条件下,宗教既表达了对一个更好世界的向往,但它又是一个不正确世界的产物。也就是说,宗教是非常矛盾的。它可能是非常保守的,反对科学和哲学中的新发现,反对新的政治方向并主张维持现状,同时,... 在马克思看来,宗教产生于异化的社会和经济条件下,宗教既表达了对一个更好世界的向往,但它又是一个不正确世界的产物。也就是说,宗教是非常矛盾的。它可能是非常保守的,反对科学和哲学中的新发现,反对新的政治方向并主张维持现状,同时,它也可以用革命的方式挑战同样的权力。而马克思正是使用从宗教研究中产生的概念——拜物教来表述资本内部非常神秘的运作过程的。马克思理论始终包括客观的和主观的辩证法,客观和主观的部分也可以被理解为马克思理论的"寒流"和"暖流"。"寒流"指的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维度,而"暖流"则指的是马克思理论中激情和情感的领域,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心脏",是马克思理论中最鼓舞人心的部分。对于中国来说,马克思理论里最不应该忽视甚至抛弃的就是马克思的激情领域。因此,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就是使其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和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成为中国文化的核心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暖流”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宗教 文化认同 世界历史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战后东南亚华侨、华人发展变化试论 被引量:3
20
作者 蔡仁龙 《南洋问题研究》 1986年第4期18-37,共20页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的四十年间,东南亚各国的华侨、华人状况,发生了错综复杂的演变。这种变化之大是华侨、华人史上所从未有过的。它不仅开创了华侨、华人史的新页,且对未来华侨、华人的生存与发展,都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如何看待...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的四十年间,东南亚各国的华侨、华人状况,发生了错综复杂的演变。这种变化之大是华侨、华人史上所从未有过的。它不仅开创了华侨、华人史的新页,且对未来华侨、华人的生存与发展,都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如何看待及认识这种演变,对制定我国的有关政策,促进我国与各国的友好关系及合作,推动我国的四化建设都有密切的关系和现实的意义。(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加坡共和国 华文教育 华人社会 居住国 苏哈托 中国移民 人们共同体 少数民族问题 世界历史意义 自然同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