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再思中国西南区域历史与社会研究的视角与范式——首届“文本与田野:中国西南区域历史与社会”学术研讨会综述 |
钟荣帆
|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
2
|
《历史与社会》的整合与公民教育的效益 |
赵亚夫
|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9
|
|
|
3
|
中国历史与社会情境下的社会组织 |
周庆智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10
|
|
|
4
|
历史与社会课程的内容精选和整合原则 |
赵亚夫
|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5
|
|
|
5
|
走向对话的教育评价——以《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一)》的评价研究为例 |
王凯
|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
2004 |
3
|
|
|
6
|
学术性作业:《历史与社会》教学的新视角 |
李云吾
|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北大核心
|
2010 |
2
|
|
|
7
|
新时期教改的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社会》第4册文本分析 |
孙燕京
|
《学科教育》
北大核心
|
2003 |
1
|
|
|
8
|
《历史与社会》教学问题的原因及其对策 |
李云吾
洪波
|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
2007 |
0 |
|
|
9
|
另一种叙史方式的尝试——《历史与社会》第三册评介 |
曹文柱
|
《学科教育》
北大核心
|
2003 |
0 |
|
|
10
|
《历史与社会》中起居文化教学的尝试 |
李云吾
|
《地理教学》
|
2008 |
0 |
|
|
11
|
初中《历史与社会》有效教学的整体建构 |
金新法
|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3
|
|
|
12
|
构建农村学校《历史与社会》高效课堂教学的策略 |
张强
|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北大核心
|
2009 |
4
|
|
|
13
|
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目标的再构建 |
李海军
|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北大核心
|
2014 |
3
|
|
|
14
|
谈《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图片资料的有效运用 |
方爱娟
|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北大核心
|
2012 |
2
|
|
|
15
|
历史与社会课程拓展的教学策略 |
李云吾
|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北大核心
|
2016 |
2
|
|
|
16
|
《历史与社会》教学反思的四个“着力点” |
张雪芳
|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北大核心
|
2005 |
1
|
|
|
17
|
创造性使用《历史与社会》教材的策略 |
余瑛
|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北大核心
|
2007 |
1
|
|
|
18
|
鲁东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 |
|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0 |
|
|
19
|
德国《历史与社会——历史社会学杂志》简介 |
|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0 |
|
|
20
|
政治民主:历史与社会的选择 |
孙万奎
|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1989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