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再思中国西南区域历史与社会研究的视角与范式——首届“文本与田野:中国西南区域历史与社会”学术研讨会综述
1
作者 钟荣帆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5-198,共4页
2024年1月5日,由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四川省社科基地中国近现代西南区域政治与社会研究中心、四川师范大学中国边疆史地研究学科团队、四川师范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主办,《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1月5日,由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四川省社科基地中国近现代西南区域政治与社会研究中心、四川师范大学中国边疆史地研究学科团队、四川师范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主办,《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协办的首届“文本与田野:中国西南区域历史与社会”学术研讨会在成都隆重召开,来自四川大学、云南大学、河南大学、中央民族大学、西藏大学、西南民族大学、西南石油大学、西华大学等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3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了研讨会。本次学术研讨会共收到学术论文30余篇,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师范大学 历史与社会 西南民族大学 科研机构 西华大学 河南大学 西藏大学 西南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与社会》的整合与公民教育的效益 被引量:9
2
作者 赵亚夫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1-46,共6页
《历史与社会》所强调的综合,首先不是以课程的创新为第一目的。至于何种课程的存在,特别是使其成为一种有何种意义的存在,全赖这门课程有着怎样的教育功能。故此,当《历史与社会》与公民素质与能力的养成直接关联,且能够在全球化时代... 《历史与社会》所强调的综合,首先不是以课程的创新为第一目的。至于何种课程的存在,特别是使其成为一种有何种意义的存在,全赖这门课程有着怎样的教育功能。故此,当《历史与社会》与公民素质与能力的养成直接关联,且能够在全球化时代促进公民教育朝着更健全的方向发展时,其课程价值就不会纠缠显在的课程综合度的深浅等问题,而在厘清这样的问题:为什么需要综合以及怎样综合才更能体现这门课程特有的精神实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研究 历史与社会 整合 公民教育 核心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历史与社会情境下的社会组织 被引量:10
3
作者 周庆智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12,共12页
中国历史与社会情境下,社会组织是公共体制外的一个存在,它的功能和作用,一是社会的自组织形式,一是国家统治的辅助形式。这包含两个相互关联的层面的讨论:一方面,在历史参与者和社会行动者的理解和观念中,中国社会组织是否应该或只有... 中国历史与社会情境下,社会组织是公共体制外的一个存在,它的功能和作用,一是社会的自组织形式,一是国家统治的辅助形式。这包含两个相互关联的层面的讨论:一方面,在历史参与者和社会行动者的理解和观念中,中国社会组织是否应该或只有在国家权力框架下才能获得自我协调和自我建构的存在意义;另一方面,中国社会组织能否成为连接公共体制与个体的一个中介形式,通过个人之间的自由结社,对公众话题的讨论和对公共事物的关注和参与,影响或者决定公共体制政策的形成,发挥社会治理主体的功能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与社会情境 社会组织 社会与国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与社会课程的内容精选和整合原则 被引量:5
4
作者 赵亚夫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6-51,共6页
历史与社会课程是此次课程改革新设置的一门综合课程。因此,就“综合”而言的攻关课题较多,其中如何综合其学习内容的立场和视野、原则和方法,既关系到教科书的编写质量,也涉及教学的成效性,所以必须给予高度重视。从社会科学各学... 历史与社会课程是此次课程改革新设置的一门综合课程。因此,就“综合”而言的攻关课题较多,其中如何综合其学习内容的立场和视野、原则和方法,既关系到教科书的编写质量,也涉及教学的成效性,所以必须给予高度重视。从社会科学各学科领域对该课程的贡献的角度,考察其内容精选视角和整合原则,着眼点应当是谋求公民教育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与社会 整合 精选 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走向对话的教育评价——以《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一)》的评价研究为例 被引量:3
5
作者 王凯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4年第5期17-21,共5页
评价可以看作为一种对话活动。马丁·布伯提出了三种对话方式 :真正的对话、技术性的对话和装扮成对话的独白。从这一视角看 ,教育评价史就是从独白走向对话的发展过程。教育评价将转向一种面向教育生活的平等的、理解的和生成性的... 评价可以看作为一种对话活动。马丁·布伯提出了三种对话方式 :真正的对话、技术性的对话和装扮成对话的独白。从这一视角看 ,教育评价史就是从独白走向对话的发展过程。教育评价将转向一种面向教育生活的平等的、理解的和生成性的对话活动。对《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 (一 )》的评价活动正是这一理念转向的注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一)》 教育评价 对话关系 教育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术性作业:《历史与社会》教学的新视角 被引量:2
6
作者 李云吾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69-70,共2页
传统的经验教学和学生的经验学习,就是做练习册上的习题,或是已经老师筛选的题目。学生做这类作业只有对数学、科学(化学、物理)有兴趣,而地理、历史、甚至语文大多是抄书的,这种作业的比例很高。其实,学生做这些题很被动,热情... 传统的经验教学和学生的经验学习,就是做练习册上的习题,或是已经老师筛选的题目。学生做这类作业只有对数学、科学(化学、物理)有兴趣,而地理、历史、甚至语文大多是抄书的,这种作业的比例很高。其实,学生做这些题很被动,热情不高,极少见到有创新思维的火花。因此,教师在这些学生并不那么喜欢的学科上突破以往传统的作业转为学术性的作业,对学生必定会产生一种新的感觉,对教学质量的提高也会起到促进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与社会》教学 学术性 作业 经验教学 创新思维 教学质量 学生 练习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期教改的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社会》第4册文本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孙燕京 《学科教育》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1-5,共5页
《历史与社会》是一套实验性教材。我们试图将一些新的理念、新的编排方式纳入其中,以体现公民教育和人文精神。
关键词 历史与社会 第四册 教材分析 公民教育 人文精神 初中 沪教版 课程标准 中国历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与社会》教学问题的原因及其对策
8
作者 李云吾 洪波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63-64,共2页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具有体例新、综合性和开放性强的特点。面对全新的理念。全新的教材。部分年轻教师盲目追求“新”,对“开放、探究、合作”的理念理解不够。课堂教学严重脱离了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刚毕业的大学生因学的专业不对口...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具有体例新、综合性和开放性强的特点。面对全新的理念。全新的教材。部分年轻教师盲目追求“新”,对“开放、探究、合作”的理念理解不够。课堂教学严重脱离了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刚毕业的大学生因学的专业不对口,遇到综合教材。忙于补充自己的知识量,忽略了对教材编排目的的研究;有的老教师既要继承传统教法,又要体现新课程的理念,结果不伦不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与社会 教学问题 原因 教材编排 内容与形式 年轻教师 课堂教学 传统教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另一种叙史方式的尝试——《历史与社会》第三册评介
9
作者 曹文柱 《学科教育》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4,40,共5页
《历史与社会》课改变了原有的中国古代历史教科书按时间顺序叙述历史的体系 ,以专题的方式重新构建历史教材。新体例的设计是《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综合性的体现。综合不是简单的拼合 ,而是涵盖了打破学科壁垒、对课程整体把握和教材... 《历史与社会》课改变了原有的中国古代历史教科书按时间顺序叙述历史的体系 ,以专题的方式重新构建历史教材。新体例的设计是《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综合性的体现。综合不是简单的拼合 ,而是涵盖了打破学科壁垒、对课程整体把握和教材自身结构安排等三个层面。本文从综合性与体例创新的角度 ,叙述了教材的基本框架和自身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史方式 历史与社会 第三册 课程标准 初二 中国古代历史 教学内容 教材介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与社会》中起居文化教学的尝试
10
作者 李云吾 《地理教学》 2008年第6期21-22,共2页
什么是起居文化?所谓起居就是“衣、食、住、行“中的“住”,它包含生存文化和生活文化。人类为了求得生存就与大自然做斗争,创造和发展了起居文化。正如杜甫说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为了丰富历史知识,增加生... 什么是起居文化?所谓起居就是“衣、食、住、行“中的“住”,它包含生存文化和生活文化。人类为了求得生存就与大自然做斗争,创造和发展了起居文化。正如杜甫说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为了丰富历史知识,增加生活情趣,适当地将教材中与起居生活有关的知识联系起来,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下文就是根据自己教学《历史与社会》教材中点滴体会,抛砖引玉与同行共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与社会 起居文化 教学方法 教学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中《历史与社会》有效教学的整体建构 被引量:3
11
作者 金新法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125-125,共1页
《历史与社会》学科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它既有历史知识的抽象性,又有现实社会的具体性;既有历史知识自身的系统体系,又有历史、地理、政治、社会等人文知识的综合性。如何提高本学科的教学实效,笔者认为,要从改进教法的角度,去研究教学... 《历史与社会》学科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它既有历史知识的抽象性,又有现实社会的具体性;既有历史知识自身的系统体系,又有历史、地理、政治、社会等人文知识的综合性。如何提高本学科的教学实效,笔者认为,要从改进教法的角度,去研究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情景的创设、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活动的组织、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结果的反馈等方面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和课堂教学结构,从而提高教学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与社会 教学反馈 整体建构 课堂教学结构 教学结果 有效性教学 情境创设 教学活动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农村学校《历史与社会》高效课堂教学的策略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强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50-51,共2页
《历史与社会》在浙江省全面实施已5年,它以其独特的综合性、人文性、开放性,取得了显著成效,形成了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课堂教学氛围。但是由于地区教育发展的差异等原因,目前还有相当多的农村初中《历史与社会》
关键词 历史与社会 课堂教学氛围 农村学校 积极主动 教育发展 农村初中 浙江省 人文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目标的再构建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海军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58-59,共2页
一、目前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目标设计与表述存在的主要问题 “依标施教”是教学的基本要求。在日常教学中,课程标准还要分解为每一单元、每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开展有效教学的首要环节,如果要从根本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 一、目前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目标设计与表述存在的主要问题 “依标施教”是教学的基本要求。在日常教学中,课程标准还要分解为每一单元、每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开展有效教学的首要环节,如果要从根本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必须全面关注教学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堂教学效率 历史与社会 教学目标设计 再构 标的 社会课堂 日常教学 课程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图片资料的有效运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方爱娟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2-74,共3页
图文并茂是当前《历史与社会》教材的一大特色,生动形象而又直观的历史图片资料直接或间接地带有历史信息,它具备文字所无法代替的功能,成为学习历史知识的重要资源。古人的“索象于图,索理于书”就说明了图片资料与文字表述是相互... 图文并茂是当前《历史与社会》教材的一大特色,生动形象而又直观的历史图片资料直接或间接地带有历史信息,它具备文字所无法代替的功能,成为学习历史知识的重要资源。古人的“索象于图,索理于书”就说明了图片资料与文字表述是相互补充、相得益彰的关系。因此,教师应高度重视图片资料的运用,充分发挥教材中图片资料的优势,使我们的课堂充满生机。本文结合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教材,谈谈如何在教学中更多地发掘图片信息,以实现图片资料功能的最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与社会 教材 图片资料 课外阅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与社会课程拓展的教学策略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云吾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58-61,共4页
综合课程历史与社会因课时的限制,教材中的内容较少,但知识覆盖面却广,可谓"广而不深"。因此,课程拓展在本学科教学中大有天地。本文从"抽象知识生活化、教材插图历史化、传统习俗延伸化、民族文化综合化"四个角度... 综合课程历史与社会因课时的限制,教材中的内容较少,但知识覆盖面却广,可谓"广而不深"。因此,课程拓展在本学科教学中大有天地。本文从"抽象知识生活化、教材插图历史化、传统习俗延伸化、民族文化综合化"四个角度谈课程拓展的实践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与社会课程拓展 教材内容 教学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与社会》教学反思的四个“着力点”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雪芳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66-68,共3页
关键词 历史与社会 教学反思 着力点 “预设” “生成” 交互发展 教学行为 专业成长 教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造性使用《历史与社会》教材的策略 被引量:1
17
作者 余瑛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73-74,共2页
“创造性使用教材”是指教师在充分了解和把握课标要求、教材特点、学生学情和可利用教育资源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增删、重组和包装的艺术处理过程,其目的是增强教材的情趣性、生活性,使教学内容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更有利于学生的... “创造性使用教材”是指教师在充分了解和把握课标要求、教材特点、学生学情和可利用教育资源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增删、重组和包装的艺术处理过程,其目的是增强教材的情趣性、生活性,使教学内容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下面以社会学科为例,谈谈对这一问题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材特点 创造性使用 历史与社会 教育资源 艺术处理 教学内容 社会学科 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东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
18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F0002-F0002,共1页
关键词 社会学院 大学历史 社会工作专业 特色专业 历史与社会 学位授予权 非师范专业 历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国《历史与社会——历史社会学杂志》简介
19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F0003-F0003,共1页
《历史与社会——历史社会学杂志》(Geschichte und Gesellschaft.Zeitschrift für Historische Sozialwissenschaft,引用缩写:GG,
关键词 历史社会 历史与社会 杂志 简介 德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治民主:历史与社会的选择
20
作者 孙万奎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26-27,共2页
七十年前席卷中国大地的五四运动,打出了民主、科学的鲜明旗帜,拉开了现代我国民主化的序幕。政治民主化是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实现高度的政治民主是个大目标,其进程必须和一定历史阶段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因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政... 七十年前席卷中国大地的五四运动,打出了民主、科学的鲜明旗帜,拉开了现代我国民主化的序幕。政治民主化是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实现高度的政治民主是个大目标,其进程必须和一定历史阶段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因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政治民主应该是适度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与社会 相适应 基本要求 政治民主化 社会主义政治民主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历史阶段 五四运动 七十年 民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