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历史的商鞅与符号化的商鞅 被引量:4
1
作者 曾振宇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15-120,共6页
后现代哲学认为,作品本身根本没有一个客观的本质意义。一个作品一经面世,它的作者就丧失了对它的阐释权。话语霸权的取得关键在于谁能想方设法理论翻新。有鉴于此,我们必须清醒地意识到历史的商鞅与符号化的商鞅同时存在的这样一个客... 后现代哲学认为,作品本身根本没有一个客观的本质意义。一个作品一经面世,它的作者就丧失了对它的阐释权。话语霸权的取得关键在于谁能想方设法理论翻新。有鉴于此,我们必须清醒地意识到历史的商鞅与符号化的商鞅同时存在的这样一个客观事实。从战国时代的韩非,一直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批林批孔”、“评法批儒”运动,中国历史在每一次重大转折关头,商鞅的“亡灵”总是一再被人请出,或讴歌、或诋毁、或谠论、或谵语。凡此种种,实际上都是为了便于在“托古改制”的幌子下演出一幕幕“世界历史的新场面”。商鞅已经符号化了,商鞅已经成了一种象征、一种譬喻,一个时翻时新的寓言故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鞅 历代评论 符号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范宽及其艺术 被引量:2
2
作者 高野 《人文杂志》 1985年第5期117-119,共3页
今之耀县,宋称华原,杰出的山水画家范宽就出生在这里。他是我们秦人的一大骄傲。 灿若群星的三秦画家中,范宽被历代评论家众口一辞地推崇为宋代“三家鼎峙”的大山水画家之一。元代汤垕指出“宋世山水超绝唐世者,李成、董源、范宽三人... 今之耀县,宋称华原,杰出的山水画家范宽就出生在这里。他是我们秦人的一大骄傲。 灿若群星的三秦画家中,范宽被历代评论家众口一辞地推崇为宋代“三家鼎峙”的大山水画家之一。元代汤垕指出“宋世山水超绝唐世者,李成、董源、范宽三人而已。尝评之:董源得山之神气、李成得山之体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画创作 荆浩 董源 山水画家 中国山水画 南宗 宗师 历代评论 画评 米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瑕白璧《闲情赋》
3
作者 范文渊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3期104-107,共4页
历代评论陶渊明,总是冠之以“古今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歌之祖”的称号;或者对他的《归去来兮辞》及其得意而忘言的诗作大加赞赏。而他作品中独具一格的《闲情赋》往往被冷落一边,有的甚至把它列入不屑一提的伤风败俗的下乘劣作。清... 历代评论陶渊明,总是冠之以“古今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歌之祖”的称号;或者对他的《归去来兮辞》及其得意而忘言的诗作大加赞赏。而他作品中独具一格的《闲情赋》往往被冷落一边,有的甚至把它列入不屑一提的伤风败俗的下乘劣作。清人方东树对《闲情赋》就曾经作过这样的评价:“昔人谓正人不宜作艳诗,……如陶渊明的《闲情赋》可以不作。后世循之,直是轻薄淫亵,最误子弟。”①就连最先全面认识陶渊明作品的萧统,也把它看作是“白璧微瑕”②,并将它摒弃于《文选》之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闲情赋 陶渊明 田园诗歌 作品 白璧 全面认识 历代评论 隐逸诗人 爱情 桃花源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商隐诗中的朦胧美 被引量:1
4
作者 杨冬麓 《中国文学研究》 1988年第1期14-20,共7页
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史上的黄金时代,盛唐出现了李白、杜甫这样登峰造极的大师,使诗歌创作达到顶峰。到了晚唐,诗歌创作走向衰落。历代为人称颂的晚唐诗人李商隐、杜牧,号称“小李杜”的诗歌,可说是唐代诗歌的回光返照了。但就艺术上说,... 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史上的黄金时代,盛唐出现了李白、杜甫这样登峰造极的大师,使诗歌创作达到顶峰。到了晚唐,诗歌创作走向衰落。历代为人称颂的晚唐诗人李商隐、杜牧,号称“小李杜”的诗歌,可说是唐代诗歌的回光返照了。但就艺术上说,晚唐的诗歌仍承接盛唐而有纵深发展,呈现出“夕阳无限好”的景象,而“小李杜”中又尤以“小李”为“巨擘”。从金人元好问的“诗家总爱西昆好”到伟大的文学家鲁迅的“玉(奚谷)生诗清辞丽句,何敢比肩”,历代评论家都给李诗以高度的评价。人们对李诗“爱慕而不能释手”“少窥其一斑”即“若涤肠而浣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商隐 朦胧美 诗歌创作 诗歌发展史 唐代诗歌 元好问 历代评论 晚唐诗人 黄金时代 李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宿五松山下荀媪家》体现李白的进取精神
5
作者 林路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1年第2期97-97,共1页
历代评论家在评论和介绍李白的作品时,大都将《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将进酒》等大量诗篇归一类,作为反映李白“天生我才必有用”的积极精神和“欲济苍生未为晚”的远大抱负的作品;而把《宿五松山下荀媪家》、《北上行》等少量... 历代评论家在评论和介绍李白的作品时,大都将《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将进酒》等大量诗篇归一类,作为反映李白“天生我才必有用”的积极精神和“欲济苍生未为晚”的远大抱负的作品;而把《宿五松山下荀媪家》、《北上行》等少量诗作归为一类,以为李白反映下层人民的淳朴风貌和痛苦生活的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取精神 李白 历代评论 松山 作品 远大抱负 精神面貌 校书 宣州 反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郑宏华《李颀诗集校注》出版
6
作者 李显声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30-30,共1页
我校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所郑宏华新近出版了由南京大学卞孝萱先生作序的《李颀诗集校注》。该书以《全唐诗》李颀卷为底本,搜罗现存的《李颀集》各种刻本,以及明以前的唐诗选本、类书。
关键词 李颀诗 古代文学研究 《全唐诗》 唐诗选本 明以前 诗歌创作 南京大学 学报编辑部 历代评论 学术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谈杜甫及其《六绝句》中的“劣于”二字
7
作者 唐福民 《学术论坛》 1985年第8期34-35,共2页
李白、杜甫在生时遭遇都不好,在政坛上、文坛上都没有什么地位,他们死后,才被统治阶级越捧越高。清乾隆时修《唐宋诗醇》,竟把他二人作为诗家正宗了。但另一方面,批评他们的人也与日俱增了。时至今日,李白的假道士。
关键词 杜甫 唐宋诗 被统治阶级 戏为六绝句 李白 歧解 隐士 诸葛亮 汉魏六朝 历代评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