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盐岩损伤测试中卸载模量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刘建锋 徐进 +1 位作者 裴建良 张茹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7-62,共6页
利用MTS815 Flex Test GT岩石力学试验系统,对盐岩和大理岩进行了单轴压缩下的7级加卸载试验和低周循环加卸载试验测试,对盐岩和大理岩的卸载模量进行了探讨。低周循环试验加载波形采用正弦波,频率1Hz,循环应力幅值小于其平均抗压强度,... 利用MTS815 Flex Test GT岩石力学试验系统,对盐岩和大理岩进行了单轴压缩下的7级加卸载试验和低周循环加卸载试验测试,对盐岩和大理岩的卸载模量进行了探讨。低周循环试验加载波形采用正弦波,频率1Hz,循环应力幅值小于其平均抗压强度,单级应力幅值为30个振动循环。通过试验,得到了盐岩应力应变滞回环均为条带状,大理岩则均为尖叶状;盐岩在加卸载部位具有较大不可逆变形,对应弹性响应较慢,大理岩则反之;盐岩卸载模量变化趋势受加载测试方法影响较大,而大理岩在2种试验条件下得到的卸载模量变化趋势相似;加载应力幅值比加卸载循环数对盐岩不可逆变形增量影响更加显著。损伤变量研究结果表明,利用低周循环加卸载方法测试具有显著时间效应变形岩石的损伤弹性模量,能更真实反映其损伤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变量 卸载模量 粘性变形 盐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层损失率及卸载模量对隧道变形的影响
2
作者 邹立鹤 刘金龙 +1 位作者 姚军 祝磊 《绿色科技》 2021年第16期179-182,共4页
基于有限元方法,计算了地层损失率C_(ref)与土体卸载模量对隧道变形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地层损失率C_(ref)的增加,地表沉降、拱顶沉降、拱底隆起、竖向收敛值均有所增加;随着土体卸载模量E_(ur)/E_(50)的增加,地表沉降、拱顶沉降、竖... 基于有限元方法,计算了地层损失率C_(ref)与土体卸载模量对隧道变形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地层损失率C_(ref)的增加,地表沉降、拱顶沉降、拱底隆起、竖向收敛值均有所增加;随着土体卸载模量E_(ur)/E_(50)的增加,地表沉降、拱顶沉降、竖向收敛值增加,但拱底隆起、地表和拱顶的沉降差值会减少。进一步基于监测数据对比分析,建议合肥地区地层有限元建模时地层损失率C_(ref)取0.4%,土体卸载模量E_(ur)和割线模量E_(50)的比值取4.0倍,得到的结果相对较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 变形 地层损失率 卸载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水冷后循环加卸载条件下花岗岩的渗透性 被引量:6
3
作者 张帆 操旺进 +1 位作者 胡大伟 盛谦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2-90,共9页
针对水下隧道火灾喷水灭火降温过程中围岩的渗透性问题,对高温水冷后循环加卸载条件下花岗岩的渗透性开展了试验研究.以高温(25、400和900℃)水冷后的花岗岩试样为研究对象,通过轴向压应力循环加卸载过程中气体渗透性试验,研究花岗岩渗... 针对水下隧道火灾喷水灭火降温过程中围岩的渗透性问题,对高温水冷后循环加卸载条件下花岗岩的渗透性开展了试验研究.以高温(25、400和900℃)水冷后的花岗岩试样为研究对象,通过轴向压应力循环加卸载过程中气体渗透性试验,研究花岗岩渗透率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轴向压应力循环加卸载试验过程中,花岗岩试样的卸载模量随着高温水冷处理温度升高而减小,随着轴向压应力增大,卸载模量总体呈上升趋势,气体渗透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花岗岩BET比表面积与BJH孔体积在900℃高温水冷后明显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水下隧道火灾 高温水冷 循环加 卸载模量 气体渗透率 比表面积 孔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岩组合体分级加卸载特性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84
4
作者 左建平 谢和平 +1 位作者 孟冰冰 刘建锋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287-1296,共10页
通过MTS 815试验机研究了煤岩组合体分级加卸载试验。分级加卸载下煤岩组合体破坏以脆性破坏机制为主,与单轴作用相比,分级加卸载作用下煤岩组合体的破坏更为破碎,且破坏强度有所提高,但轴向和环向应变却有所降低。同一循环中的加载与... 通过MTS 815试验机研究了煤岩组合体分级加卸载试验。分级加卸载下煤岩组合体破坏以脆性破坏机制为主,与单轴作用相比,分级加卸载作用下煤岩组合体的破坏更为破碎,且破坏强度有所提高,但轴向和环向应变却有所降低。同一循环中的加载与卸载曲线基本不重合,且多数情况不形成闭合环路;卸载曲线与下一个循环的加载曲线通常也不重合,但会形成闭合环路。第1循环结束时残余变形较大,加卸载曲线形成了类似"牛角"状的曲线;随着循环加卸载地进行,与残余变形相比第1循环有所降低,加载和卸载曲线在逐渐靠近,并且加卸载曲线类似"竹叶"状。获得了残余变形和加卸载弹性模量随循环加卸载的变化关系,并且实验表明卸载到1 MPa附近时,卸载线是曲折波动的;但在再次加载初期,加载线几乎是直线,且随着荷载的继续增加,加载线和上一个循环的卸载线逐渐分离。循环加卸载后应变相位逐渐滞后于应力相位,内因可能是因为岩石矿物颗粒间的黏滞性以及煤岩组合体界面之间的摩擦引起的,而外因可能是循环加卸载导致了煤岩体内部损伤,并由此诱发不可恢复的残余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岩组合体 分级加 残余变形 耗散能 弹性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卸载条件下吸力对黄土变形特性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郭楠 陈正汉 +3 位作者 高登辉 周勇 杨校辉 扈胜霞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35-742,共8页
为了探讨基质吸力和净围压对黄土的变形–强度及卸载–再加载模量的影响,用非饱和土三轴仪对原状Q_3黄土及其重塑土共做了3组27个试验,即9个控制吸力和净围压等于常数的原状Q_3黄土的三轴固结排水剪切试验、9个原状Q_3黄土和9个重塑Q_3... 为了探讨基质吸力和净围压对黄土的变形–强度及卸载–再加载模量的影响,用非饱和土三轴仪对原状Q_3黄土及其重塑土共做了3组27个试验,即9个控制吸力和净围压等于常数的原状Q_3黄土的三轴固结排水剪切试验、9个原状Q_3黄土和9个重塑Q_3黄土的控制吸力和净围压等于常数的三轴固结排水卸载–再加载剪切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基质吸力和净围压均对试样的强度及变形特性有显著影响;原状Q_3黄土的偏应力–应变曲线随净围压的增大从理想弹塑性型演变为硬化型,因其结构性导致偏应力–应变曲线的初始阶段存在交叉现象,试样一直处于剪缩状态;重塑试样在净围压较小时由剪缩逐渐变为较强的剪胀,在净围压较大时则只发生剪缩;表观凝聚力、切线杨氏模量和卸载–再加载模量均随着吸力的增大而增大;而吸力对有效内摩擦角及参数n(原状Q_3黄土的初始杨氏模量随净围压增大而变化的指数)、n_(ur)(原状Q_3黄土的卸载—再加载模量随净围压增大而变化的指数)和n_(ur)'(重塑Q_3黄土的卸载—再加载模量随净围压增大而变化的指数)的影响很小,皆可视为常数。基于试验研究结果,提出了考虑吸力和净围压影响的表观凝聚力、切线杨氏模量和卸载—再加载模量的修正计算公式,完善了非饱和土的增量非线性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饱和黄土 基质吸力 剪胀 —再加试验 —再加模量 变形参数 强度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含水状态砂岩分级循环荷载试验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冯小东 刘高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0-115,共6页
为探究不同含水状态砂岩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力学行为差异,对干燥、天然以及饱和三种含水状态下的砂岩进行了单轴分级循环加卸载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由于水对砂岩的物理化学软化作用,饱水、天然以及干燥状态下的强度依次递减,而变形依次... 为探究不同含水状态砂岩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力学行为差异,对干燥、天然以及饱和三种含水状态下的砂岩进行了单轴分级循环加卸载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由于水对砂岩的物理化学软化作用,饱水、天然以及干燥状态下的强度依次递减,而变形依次增加;卸载模量随着循环周次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的整体趋势,同一循环周次下,含水量越高,其卸载模量越小;体积应变开始出现拐点时的循环周次正好与卸载模量转折点所处的加卸载周次相对应;能量值随循环周次的增加均呈幂函数型增长,同一循环周次下,含水率越高的砂岩各项能量值越大;基于能量耗散的损伤定义表明:砂岩初始损伤值不为零,且均经历了一个先减小后增大的损伤演化过程,相同循环周次下,饱和、天然以及干燥砂岩的损伤量依次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 含水率 分级循环加 卸载模量 能量 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压密变形的某输水隧洞红砂岩加卸载力学演化特征
7
作者 王江锋 吴涵兵 +2 位作者 赵顺利 杜春雪 张淼 《岩土力学》 2025年第S1期121-130,共10页
针对不同幅值加卸载引起的围岩损伤破坏问题,选取某输水隧洞红砂岩开展不同应力幅值峰前、峰后加卸载试验,分析加卸载过程中应力-应变曲线、滞回环演化及宏观破坏特征。基于考虑压密变形的剪切损伤力学机制揭示了红砂岩四阶段力学演化特... 针对不同幅值加卸载引起的围岩损伤破坏问题,选取某输水隧洞红砂岩开展不同应力幅值峰前、峰后加卸载试验,分析加卸载过程中应力-应变曲线、滞回环演化及宏观破坏特征。基于考虑压密变形的剪切损伤力学机制揭示了红砂岩四阶段力学演化特征,推导了加、卸载模量的理论计算公式,探究了其演化规律。结果表明:红砂岩峰前加卸载应力幅值越大,滞回环面积越大,相同应力幅值下,峰前滞回环面积相比峰后小;峰前滞回环随轴向应变呈疏-密-疏的发展趋势,峰后滞回环随轴向应变呈密-疏的发展趋势;红砂岩在加卸载条件下整体呈单斜面剪切破坏且在峰前、峰后全过程中均存在较大的不可逆变形;红砂岩的力学演化特征表现为孔隙裂隙压密、微裂纹稳定发展、裂纹非稳定发展、岩石破坏后4个阶段;考虑压密变形的剪切损伤力学机制能较好地描述红砂岩的强度变形特征;对加卸载模量的分析表明,峰前加载模量随着应力幅值的增大整体呈增加趋势,卸载模量趋于稳定值。研究成果对于隧道围岩损伤及稳定性分析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峰前、峰后加 压密变形 卸载模量 剪切损伤 力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D-C/SiC复合材料的单轴拉伸力学行为及其强度 被引量:33
8
作者 杨成鹏 矫桂琼 王波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30-337,共8页
通过单调拉伸和循环加卸载试验,研究了平纹编织C/SiC复合材料的损伤演化过程及其应力-应变行为.结果表明,残余应变、卸载模量和外加应力的关系曲线与拉伸应力-应变曲线具有类似的形状.基于剪滞理论和混合率建立了材料的损伤本构关系和... 通过单调拉伸和循环加卸载试验,研究了平纹编织C/SiC复合材料的损伤演化过程及其应力-应变行为.结果表明,残余应变、卸载模量和外加应力的关系曲线与拉伸应力-应变曲线具有类似的形状.基于剪滞理论和混合率建立了材料的损伤本构关系和强度模型,分析计算表明,残余应变主要由裂纹张开位移和裂纹间距决定,而卸载模量主要由界面脱粘率决定;材料的单轴拉伸行为主要由纵向纤维束决定,横向纤维对材料的整体模量和强度贡献较小.理论模拟结果与试验值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D-C/SIC复合材料 力学性能 残余应变 卸载模量 细观力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应变等效性假说的损伤定义的适用条件 被引量:32
9
作者 鞠杨 谢和平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43-49,共7页
研究了基于应变等效性假说的损伤定义方法,分析了定义中“材料损伤前后弹性模量”的物理含义。指出该方法只适用于间接描述弹(脆)性材料损伤行为,不能简单地用受荷过程中的“卸载模量”代替假说中的“受损弹性模量”来描述具有不可... 研究了基于应变等效性假说的损伤定义方法,分析了定义中“材料损伤前后弹性模量”的物理含义。指出该方法只适用于间接描述弹(脆)性材料损伤行为,不能简单地用受荷过程中的“卸载模量”代替假说中的“受损弹性模量”来描述具有不可逆塑性变形特征的弹塑性损伤行为,否则将可能导致对损伤行为的误判。此外,本文给出了一种耦合塑性形变和损伤机制影响的弹塑性损伤定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 应变等效性假说 卸载模量 弹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D-C/SiC复合材料的拉伸损伤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杨成鹏 矫桂琼 王波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7-92,共6页
通过单调拉伸和循环加卸载试验,研究了2D-C/SiC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及损伤演化过程。结果表明,残余应变、卸载模量和应力的关系曲线与拉伸应力应变曲线具有类似的形状。基于细观力学建立了材料的损伤本构关系和强度模型,分析计算表明,残... 通过单调拉伸和循环加卸载试验,研究了2D-C/SiC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及损伤演化过程。结果表明,残余应变、卸载模量和应力的关系曲线与拉伸应力应变曲线具有类似的形状。基于细观力学建立了材料的损伤本构关系和强度模型,分析计算表明,残余应变主要由裂纹张开位移和裂纹间距决定,而卸载模量主要由界面脱粘率决定;材料的单轴拉伸行为主要由纵向纤维束决定,横向纤维束对材料的整体模量和强度贡献较小。理论模拟结果与试验值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D-C/SIC复合材料 力学性能 残余应变 卸载模量 细观力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频率影响的盐岩变参数蠕变损伤模型 被引量:7
11
作者 易其康 马林建 +2 位作者 刘新宇 王国安 刘航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93-99,共7页
基于低频三轴循环加卸载试验得到盐岩轴向初始衰减和稳态蠕变变形规律,以及卸载模量随着循环周次的增加呈现负指数型弱化趋势。以弹性模量的折减表征循环荷载下盐岩损伤劣化,考虑损伤因子的频率和时间效应,得到统一损伤演化方程,建立考... 基于低频三轴循环加卸载试验得到盐岩轴向初始衰减和稳态蠕变变形规律,以及卸载模量随着循环周次的增加呈现负指数型弱化趋势。以弹性模量的折减表征循环荷载下盐岩损伤劣化,考虑损伤因子的频率和时间效应,得到统一损伤演化方程,建立考虑频率影响的变参数Burgers蠕变损伤模型。对比分析表明,该模型能够准确描述不同频率循环荷载作用下盐岩蠕变变形特征和损伤演化过程,为盐岩地下储气库注采运营稳定性分析提供更为合理的分析模型和力学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频率 变参数 循环加 卸载模量 损伤演化 Burgers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向加压下岩石能量规律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7
12
作者 黎立云 王荣新 +3 位作者 马旭 赵占文 许岩岩 卢箐芳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033-2038,共6页
在保持侧向压力基本稳定的条件下,对岩石试件进行了竖向反复加卸载直至破坏的双向压缩实验,得到了不同侧压及不同竖向压力下卸载的等效卸载弹性模量;对岩石试件还进行了双向同步加卸载直至破坏实验,得到了不同加载速度及不同双向压力下... 在保持侧向压力基本稳定的条件下,对岩石试件进行了竖向反复加卸载直至破坏的双向压缩实验,得到了不同侧压及不同竖向压力下卸载的等效卸载弹性模量;对岩石试件还进行了双向同步加卸载直至破坏实验,得到了不同加载速度及不同双向压力下卸载的等效卸载弹性模量;两种实验都得到了破坏时的总吸收能、总耗散能和总可释放应变能。同时完成了方板中心圆孔岩石试件在不同加载速度下的双向压缩红外热成像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加载速度越高,则试件表面平均温度越低;反之,亦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压缩 弹性模量 速度 总破坏吸收能 耗散能 可释放应变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厚覆盖层上水电站厂房位移计算和控制
13
作者 王龙 马震岳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32-135,共4页
以西藏某水电站工程为例,针对深覆盖层软土地基上水电站厂房的沉降变形问题进行了有限元模拟和计算,利用邓肯—张双曲线模型中的卸载再加载模量代替原始地基变形模量与摩尔—库仑等面积圆屈服准则的组合作为地基本构模型进行计算,并采... 以西藏某水电站工程为例,针对深覆盖层软土地基上水电站厂房的沉降变形问题进行了有限元模拟和计算,利用邓肯—张双曲线模型中的卸载再加载模量代替原始地基变形模量与摩尔—库仑等面积圆屈服准则的组合作为地基本构模型进行计算,并采用面—面接触单位模拟桩与土体的摩擦接触,通过对不同施工措施下的结果比较和分析,提出了在整个厂房底部设置摩擦桩并进行较大范围的固结灌浆,可控制部分厂房沉降和蓄水引起的回弹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电站厂房 深厚覆盖层 邓肯-张双曲线模型 再加模量 沉降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volution of deformation property and strength component mobilization for thermally treated Beishan granite under compression 被引量:6
14
作者 CHEN Shi-wan LIANG Feng +1 位作者 ZUO Shuang-ying WU Dao-yo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1期219-234,共16页
The cohesion weakening and friction strengthening(CWFS)model for rock reveals the strength components mobilization process during progressive brittle failure process of rock,which is very helpful in understanding mech... The cohesion weakening and friction strengthening(CWFS)model for rock reveals the strength components mobilization process during progressive brittle failure process of rock,which is very helpful in understanding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rock.However,the used incremental cyclic loading−unloading compression test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strength components is very complicated,which limits the application of CWFS model.In this paper,incremental cyclic loading−unloading compression test was firstly carried out to study the evolution of deformation and the strength properties of Beishan granite after various temperatures treated under different confining pressures.We found the axial and lateral unloading modulus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applied stress and damage state of rock.Based on these findings,we can accurately determine the plastic strain during the entire failure process using conventional tri-axial compression test data.Furthermore,a strength component(cohesive and frictional strength)determination method was developed using conventional triaxial compression test.Using this method,we analyzed the variation of strength mobilization and deformation properties of Beishan granite after various temperatures treated.At last,a non-simultaneous strength mobilization model for thermally treated granite was obtained and verified by numerical simulation,which demonstrated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strength determination meth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rength components mobilization secant unloading modulus Beishan granite thermally treated post-failur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