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匹配的模型卸载边缘联邦学习方法
1
作者 顾永跟 张吕基 +1 位作者 吴小红 陶杰 《计算机应用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9-148,共10页
针对边缘计算环境下联邦学习中因资源异质性导致的“滞后者”效应等问题,提出基于匹配的模型卸载边缘联邦学习方法(Fed-MBMO)。该方法通过收集边缘设备的性能分析结果,将设备分别划分为强、弱客户端,考虑了模型训练的四个阶段时间占比,... 针对边缘计算环境下联邦学习中因资源异质性导致的“滞后者”效应等问题,提出基于匹配的模型卸载边缘联邦学习方法(Fed-MBMO)。该方法通过收集边缘设备的性能分析结果,将设备分别划分为强、弱客户端,考虑了模型训练的四个阶段时间占比,弱客户端通过冻结部分模型以节省在特征层上反向传播的时间,并将模型卸载至“强客户端”进行额外的训练,最后将强客户端模型的特征层与弱客户端的全连接层进行模型重构。为提高模型卸载效率,综合考虑模型特征层的相似度与任务完成时间构建了卸载成本矩阵,并将问题转换为迭代求解基于二部图的最优匹配问题,提出基于Kuhn-Munkres(KM)的模型卸载算法并进一步分析了Fed-MBMO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实验结果表明,在资源与数据极端异质的情况下,该方法能够加速模型收敛,模型训练时间与FedAvg、FedUE和Aergia相比分别平均减少46.65%、12.66%、38.07%。实验结果证明了所提的Fed-MBMO算法能够有效解决“滞后者”效应问题并显著提高联邦学习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邦学习 滞后者效应 模型 强弱匹配 资源异质性 模型重构 边缘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面卸载分形模型 被引量:3
2
作者 缪小梅 黄筱调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329-332,323,共5页
基于分形接触理论以及微凸体的卸载模型,建立了结合面的分形卸载模型。在模型中考虑了弹性以及弹塑性微凸体的卸载。通过对所建模型的数值仿真,揭示了卸载过程中接触载荷、实际接触面积、接触压力与干涉量间的非线性关系,以及卸载过程... 基于分形接触理论以及微凸体的卸载模型,建立了结合面的分形卸载模型。在模型中考虑了弹性以及弹塑性微凸体的卸载。通过对所建模型的数值仿真,揭示了卸载过程中接触载荷、实际接触面积、接触压力与干涉量间的非线性关系,以及卸载过程与加载过程的不同。结果表明,结合面的卸载过程是弹性的,且卸载过程取决于加载过程的最终状态。卸载过程中,接触面积和载荷是干涉量的函数。卸载开始时,接触面积和接触载荷都急剧减小,并且小于加载时的值。随着卸载量的增加,接触面积很快超过了加载时的接触面积,而接触载荷在很大范围内都远小于加载时的接触载荷。在整个干涉量区间内,接触压力都远小于卸载时的接触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合面 分形模型 卸载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天地一体化网络的计算卸载算法 被引量:2
3
作者 耿蓉 王宏艳 +1 位作者 刘畅 徐赛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76-382,413,共8页
由于天地一体化网络的计算资源受限、能力迥异等问题,会导致其处理复杂任务的能力减弱,使得重要的任务处理失败.因此,本文构建了一种将任务卸载到本地-骨干-边缘接入节点的三层计算卸载开销模型,并通过基于DQN的最优卸载算法进行最优卸... 由于天地一体化网络的计算资源受限、能力迥异等问题,会导致其处理复杂任务的能力减弱,使得重要的任务处理失败.因此,本文构建了一种将任务卸载到本地-骨干-边缘接入节点的三层计算卸载开销模型,并通过基于DQN的最优卸载算法进行最优卸载策略的制定.首先,依据网络中存在的天基骨干节点、边缘接入节点以及地基骨干节点三种类型计算节点(卸载站点)自身的特点,给出了不同卸载站点的时延、能耗的开销表达式以及对应的约束条件.然后,提出了基于DQN算法来完成低时延、低能耗的卸载过程.仿真结果表明,DQN算法能够提高任务执行的速度,降低终端设备的能耗,有效改善网络中计算节点资源迥异的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地一体化网络 计算 开销模型 时延 能耗 DQ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少症的动物模型 被引量:4
4
作者 黄凯 侯红燕 +4 位作者 宋敏 董万涛 董平 王凯 张亚彬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27-630,共4页
肌少症是一种增龄性疾病,年龄越大其患病风险越高。随着对肌少症的认识逐渐加深,本疾病已成为一种主要的老年性临床疾病,也是健康老龄化的关键挑战。肌少症的标志性症状是肌肉质量和力量的减少或丧失,而不损失整体体重。与健康个体相比... 肌少症是一种增龄性疾病,年龄越大其患病风险越高。随着对肌少症的认识逐渐加深,本疾病已成为一种主要的老年性临床疾病,也是健康老龄化的关键挑战。肌少症的标志性症状是肌肉质量和力量的减少或丧失,而不损失整体体重。与健康个体相比,肌少症患者伴随其他疾病发病时,其临床预后可能更差,死亡率更高。因此,本病动物模型的开发和使用就显得十分重要。本文以国内外对于肌少症动物模型中衰老模型、衰老+高脂饮食模型、加速衰老模型、后肢卸载模型及基因敲除等动物模型以及其评判指标的研究现状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少症 衰老动物模型 衰老+高脂饮食动物模型 加速衰老动物模型 后肢动物模型 基因敲除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复变函数的圆形水平冻结壁弹性分析与设计 被引量:4
5
作者 杨仁树 王千星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069-1077,共9页
为了获得非均匀荷载作用下圆形水平冻结壁与围岩的应力-位移场分布规律,考虑冻结壁与围岩相互作用及开挖卸荷作用,建立了符合实际施工情况的水平冻结壁弹性力学模型。利用复变函数方法,推导出弹性冻结壁与围岩的应力和位移解析解;讨论... 为了获得非均匀荷载作用下圆形水平冻结壁与围岩的应力-位移场分布规律,考虑冻结壁与围岩相互作用及开挖卸荷作用,建立了符合实际施工情况的水平冻结壁弹性力学模型。利用复变函数方法,推导出弹性冻结壁与围岩的应力和位移解析解;讨论了基于Tresca和Mises准则的冻结壁厚度设计方法。结果表明:弹性模量比(β)、冻结壁外内径比(ξ)和侧压力系数(λ)对冻结壁与围岩的应力和位移变化影响显著;冻结壁内外缘环向应力差及45°方向最大剪应力与β正相关;β与ξ交互影响冻结壁应力和位移,β越大,ξ影响越显著,ξ>2.4后,β、ξ影响均不显著;0.4<λ<2.4时,冻结壁处于完全受压状态;β越大,围岩作用越弱,冻结壁厚度设计越大,Mises准则条件下冻结壁设计厚度比Tresca准则下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冻结壁 相互作用 非均匀荷 卸载模型 复变函数 弹性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泡沫铝材料动态本构参数的实验确定 被引量:4
6
作者 丁圆圆 杨黎明 王礼立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8,共8页
基于泡沫材料的动态刚性-线性硬化塑性-刚性卸载(D-R-LHP-R)模型,结合连续性方程,动量守恒方程及刚体的运动方程,得到了激波在泡沫材料中的量纲一消失位置Xs/L0和动态屈服应力Yi、激波波速cp、冲击初始应变εi之间的如下关系式:Xs=exp-... 基于泡沫材料的动态刚性-线性硬化塑性-刚性卸载(D-R-LHP-R)模型,结合连续性方程,动量守恒方程及刚体的运动方程,得到了激波在泡沫材料中的量纲一消失位置Xs/L0和动态屈服应力Yi、激波波速cp、冲击初始应变εi之间的如下关系式:Xs=exp-ρ0cpviL0(Y)=e(σxp 1 i-Y)=exp(-ρ0c2pεiY)(a)采用Taylor-Hopkinson装置进行实验,当直接测得泡沫铝试样密度ρ0、边界初始应力σi、初始打击速度vi、泡沫铝杆原长L0及激波在泡沫铝杆中消失长度Xs后,利用方程式(a)可反演求得D-R-LHP-R模型下的泡沫铝动态应力应变曲线。最后通过与泡沫铝准静态实验数据对比,表明该泡沫铝是应变率敏感性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力学 动态力学特性 动态刚性-线性硬化塑性-刚性(D-R-LHP-R)模型 泡沫铝 激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nonlinear rheological damage model of hard rock 被引量:11
7
作者 HU Bo YANG Sheng-qi XU Pe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7期1665-1677,共13页
By adopting cyclic increment loading and unloading method, time-independent and time-dependent strains can be separated. It is more reasonable to describe the reversible and the irreversible deformations of sample sep... By adopting cyclic increment loading and unloading method, time-independent and time-dependent strains can be separated. It is more reasonable to describe the reversible and the irreversible deformations of sample separately during creep process. A nonlinear elastic-visco-plastic rheological model is presented to characterize the time-based deformational behavior of hard rock. Specifically, a spring element is used to describe reversible instantaneous elastic deformation. A reversible nonlinear visco-elastic (RNVE) model is developed to characterize recoverable visco-elastic response. A combined model, which contains a fractional derivative dashpot in series with another Hook’s body, and a St. Venant body in parallel with them, is proposed to describe irreversible visco-plastic deformation. Furthermore, a three-stage damage equation based on strain energy is developed in the visco-plastic portion and then nonlinear elastic-visco-plastic rheological damage model is established to explain the trimodal creep response of hard rock. Finally, the proposed model is validated by a laboratory triaxial rheological experiment. Comparing with theoretical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 this rheological damage model characterizes well the reversible and irreversible deformations of the sample, especially the tertiary creep behavio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ard rock multi-step loading and unloading cycles NONLINEAR DAMAGE rheological mode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atic compressive properties and damage constitutive model of rubber cement mortar with dry-and wet-curing conditions 被引量:3
8
作者 YANG Rong-zhou XU Ying +1 位作者 CHEN Pei-yuan GONG Jiu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7期2158-2178,共21页
To investigate the static compressive properties and mechanical damage evolution of rubber cement-based materials(RCBMs) with dry-and wet-curing conditions, uniaxial compression and cyclic loading-unloading tests were... To investigate the static compressive properties and mechanical damage evolution of rubber cement-based materials(RCBMs) with dry-and wet-curing conditions, uniaxial compression and cyclic loading-unloading tests were carried out on rubber cement mortar(RCM).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uniaxial compression specimens cured at 95%(wet-curing) and 50%(dry-curing) relative humidities and cyclic loading-unloading specimens cured at wet-curing were analyzed. Under uniaxial compression, the peak stress loss ratio is higher for dry-curing than for wet-curing. The peak strain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rubber content, and the peak strain increases with the decrease of curing humidity. Under cyclic loading-unloading, the variation trends of residual strain differences of the normal cement mortar and RCM at each cyclic level with the number of cycles are basically the same, but the failure modes are different. The analysis of the internal mesostructure by a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 shows that initial damage is further enhanced by reducing curing humidity and adding rubber aggregate. The damage constitutive model based on strain equivalence principle and statistical theories was used to describe the uniaxial compression characteristics of RCM, and the law of mechanical damage evolution was predic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ring humidity rubber cement mortar uniaxial compression cyclic loading-unloading mesoscopic damage constitutive mode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