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矿山采动卸荷岩体力学参数劣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20
1
作者 胡建华 雷涛 +2 位作者 罗先伟 周科平 张超兰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123-1128,共6页
矿山开采对采动影响区域内的围岩形成扰动,弱化岩体力学性质,其参数劣化规律是数值模拟与分析计算的主要问题之一。以铜坑矿92#矿体连续采矿顶板诱导崩落试验采场为对象,运用卸荷岩体力学理论,确立了开挖卸荷岩体力学参数计算模拟的计... 矿山开采对采动影响区域内的围岩形成扰动,弱化岩体力学性质,其参数劣化规律是数值模拟与分析计算的主要问题之一。以铜坑矿92#矿体连续采矿顶板诱导崩落试验采场为对象,运用卸荷岩体力学理论,确立了开挖卸荷岩体力学参数计算模拟的计算流程。结合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建立了岩体卸荷等效模型,进行了6步连续卸荷的计算,得到了地下连续采矿顶板卸荷岩体力学参数的变化规律,并运用多项式实现了卸荷岩体力学参数与卸荷量变化值的函数拟合,获得了采动卸荷岩体力学参数的劣化规律。结果显示,卸荷第6步时,计算不收敛,表明此时顶板已经完全破坏而发生崩落;在卸荷过程中,岩体力学参数均呈逐渐弱化的趋势,其中内摩擦角、凝聚力和弹性模量随开挖卸荷的推进呈逐渐减小的趋势,最终的参数分别相当于初始值的55%、50%和50%,但泊松比呈逐渐增大的趋势,最终值相当于初始值的1.15倍。其结果说明了采动卸荷导致了岩体质量的劣化,卸荷岩体力学参数与卸荷量的函数为采动卸荷力学响应的动态分析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采矿 卸荷岩体力学 参数 卸荷等效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卸荷岩体力学参数劣化规律的细观损伤分析 被引量:14
2
作者 雷涛 周科平 +1 位作者 胡建华 高峰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75-281,共7页
基于细观损伤力学和卸荷岩体力学理论,以铜坑矿92号矿体连续卸荷开挖试验采场岩体力学参数为初始值,运用RFPA软件,建立岩体卸荷计算的等效数值模型,并对分步连续卸荷进行计算,研究岩体卸荷破坏过程和声发射效应,得到卸荷岩体力学参数的... 基于细观损伤力学和卸荷岩体力学理论,以铜坑矿92号矿体连续卸荷开挖试验采场岩体力学参数为初始值,运用RFPA软件,建立岩体卸荷计算的等效数值模型,并对分步连续卸荷进行计算,研究岩体卸荷破坏过程和声发射效应,得到卸荷岩体力学参数的变化曲线以及卸荷岩体力学参数的劣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卸荷第19步即卸荷量为3.8 MPa时,岩体发生破坏失稳;在卸荷过程中,岩体力学参数均呈逐渐弱化的趋势,其中内摩擦角、黏聚力和弹性模量随卸荷的推进逐渐减小,最终值分别相当于初始值的54%,50%和52%;泊松比则逐渐增大,最终值相当于初始值的1.16倍。这表明卸荷效应劣化了岩体力学参数,得到的卸荷岩体力学参数劣化规律拟合曲线和方程为采动卸荷力学响应的动态分析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卸荷岩体力学 细观力 参数 劣化规律 声发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卸荷岩体力学的大岗山坝肩边坡水平位移发育的多因素影响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刘杰 李建林 +3 位作者 屈建军 陈星 李剑武 骆世威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3619-3626,3634,共9页
在现阶段工程运用中,卸荷岩体力学理论中还需完善和扩充的几个方面为①锚索施加前后卸荷效应对边坡水平位移的影响;②超前开挖锚固滞后的方案会对具体工程岩体水平位移产生的影响;③关键工程结构面连通率对卸荷岩体位移的影响;④地震作... 在现阶段工程运用中,卸荷岩体力学理论中还需完善和扩充的几个方面为①锚索施加前后卸荷效应对边坡水平位移的影响;②超前开挖锚固滞后的方案会对具体工程岩体水平位移产生的影响;③关键工程结构面连通率对卸荷岩体位移的影响;④地震作用下卸荷岩体的水平位移响应;⑤地震作用下不同连通率对水平向位移的影响。针对此,以大岗山坝肩边坡为对象展开研究。分析指出岩体开挖卸荷后回弹变形和压缩变形都会大于未考虑岩质劣化时的计算变形。同时指出,卸荷条件下两种施工方案对坡面的水平向位移造成的影响较小,为超挖多级而锚固措施相对滞后的现场施工过程的可行性提供依据。统计出各剖面在不同高程水平位移随地震加速度发展特征,建议水平位移随地震加速度呈非线性变化区域为防震抗震重点加固区域。研究发现,连通率的增大会导致卸荷裂隙XL9-15,XL316-1的塑性区发育明显增大,而裂隙范围内塑性区的加剧不会明显地反映在坡面关键点的变化上,开挖工况可能造成表观位移较小的突发性崩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卸荷岩体力学理论 超前开挖 坝肩边坡 连通率 地震加速度 塑性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P神经网络的地下洞室卸荷岩体力学参数反演 被引量:3
4
作者 原先凡 邓华锋 +1 位作者 钟美凤 宛良朋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21-124,234,共5页
实时准确地获得地下洞室岩体的力学参数对地下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具有重要影响。以某软岩区的水电站引水隧洞为例,基于卸荷岩体力学理论,以大型有限差分程序FLAC3D为计算软件,建立BP神经网络模型对开挖后围岩的力学参数进行反分析,并根据... 实时准确地获得地下洞室岩体的力学参数对地下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具有重要影响。以某软岩区的水电站引水隧洞为例,基于卸荷岩体力学理论,以大型有限差分程序FLAC3D为计算软件,建立BP神经网络模型对开挖后围岩的力学参数进行反分析,并根据现场实测位移资料对反演所得参数进行工程校核,以保证参数取值的准确性。结果表明,该反演方法合理、有效;得到的参数能满足工程要求,可为隧洞围岩的长期稳定和位移变化预测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洞室 卸荷岩体力学理论 BP神经网络 工程校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节理岩体的卸荷岩体力学理论要点 被引量:8
5
作者 刘国霖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2年第3期193-197,共5页
节理岩体卸荷岩体力学研究成果在三峡船闸高边坡工程实施中得到检验 文章简介了研究中的反应力应变观点、岩体力学特性衰变的概念 ,求边坡卸荷中剪应力与偏应力变化规律及应力状态 ,以及岩体力学参数变化值 。
关键词 节理 卸荷岩体力学 反应力应变 参数衰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边坡演绎的准确预测——卸荷岩体力学在三峡船闸中的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刘国霖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1年第2期97-103,共7页
在三峡工程永久船闸与升船机的高坡实施中 ,其位移变形量、变形时效与影响范围的演绎 ,是检验所有研究成果的唯一准绳 经比较鉴别 ,只有卸荷岩体力学的预测与实际一致 其所选宏观岩体力学参数与计算中的分带 ,经用实际展现的迹象信息... 在三峡工程永久船闸与升船机的高坡实施中 ,其位移变形量、变形时效与影响范围的演绎 ,是检验所有研究成果的唯一准绳 经比较鉴别 ,只有卸荷岩体力学的预测与实际一致 其所选宏观岩体力学参数与计算中的分带 ,经用实际展现的迹象信息作反馈求算 ,所得结果与先前的设定完全相符 用此新理论研究西部大开发中的高边坡工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船闸 高边坡 卸荷岩体力学 监测反馈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陡高边坡节理岩体卸荷岩体力学的物理基础 被引量:13
7
作者 刘国霖 《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宜昌)学报》 2000年第3期185-190,共6页
指出运用卸荷岩体力学,研究三峡工程永久船闸岩石陡高边坡节理岩体特性的重要性,与岩体由原所受地应力作用到卸荷减压致拉的(反)应力应变的机理阐明卸荷过程中,若体抗拉强度、变形模量、泊桑比等参数不是常量,是随岩体分化衰变的变量及... 指出运用卸荷岩体力学,研究三峡工程永久船闸岩石陡高边坡节理岩体特性的重要性,与岩体由原所受地应力作用到卸荷减压致拉的(反)应力应变的机理阐明卸荷过程中,若体抗拉强度、变形模量、泊桑比等参数不是常量,是随岩体分化衰变的变量及其物理基础;形变显现弹性恢复应变、扩容,扩容蠕变的演绎特性提出卸荷节理岩体的弹-扩-粘形状的本构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卸荷岩体力学 弹-扩-粘性状 本构方程 节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卸荷理论的地下厂房三维数值位移监测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李映霞 李剑武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01-104,共4页
根据地下厂房的地质条件与开挖情况,基于卸荷岩体力学理论建立FLAC3D三维数值模型,采用相关监测数据对力学参数进行反演分析,发现位移计算结果与监测数据较吻合,表明建立的力学模型合理、力学参数合适。对比分析0+000.0、0+062.0、0+10... 根据地下厂房的地质条件与开挖情况,基于卸荷岩体力学理论建立FLAC3D三维数值模型,采用相关监测数据对力学参数进行反演分析,发现位移计算结果与监测数据较吻合,表明建立的力学模型合理、力学参数合适。对比分析0+000.0、0+062.0、0+108.5剖面在开挖、卸荷、加固各工况下的塑性区演化过程可知,加固工况下三剖面强卸荷区的塑性区相对于卸荷工况明显减小,且0+108.5剖面主变洞下方的塑性区消失,表明设计锚固方案可行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厂房 卸荷岩体力学理论 FLAC3D 反演分析 塑性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总目录
9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6期Z001-Z004,共4页
关键词 自然科 三峡大 赵新泽 卸荷岩体力学 李运江 三峡库区 指数稳定性 王仁明 滑坡稳定性 成明 长江上游 袁显 目录 检索工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1世纪的水电工程地质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国霖 《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宜昌)学报》 1999年第4期273-276,286,共5页
我国中西部地带地勘工作面临复杂的恶劣自然条件和诸多挑战性的工程地质课题,须进行工程地质系统工程的创新,建立全新的岩体力学概念,完善和运用卸荷岩体力学于相应工程,促进水电工程地质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 体力 卸荷岩体力学 工程地质 水电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