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考虑卸荷作用的黄土湿陷性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
10
1
作者
王铁行
金鑫
+1 位作者
罗扬
张松林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281-1290,共10页
卸荷作用会导致湿陷性黄土部分湿陷量未发生,但目前黄土湿陷性评价方法中未考虑卸荷因素的影响。推导并建立了卸荷条件下黄土湿陷系数的表达式,并通过卸荷湿陷试验确定了表达式中的参数取值。首先定义湿陷完成比、卸荷应力比分别用来表...
卸荷作用会导致湿陷性黄土部分湿陷量未发生,但目前黄土湿陷性评价方法中未考虑卸荷因素的影响。推导并建立了卸荷条件下黄土湿陷系数的表达式,并通过卸荷湿陷试验确定了表达式中的参数取值。首先定义湿陷完成比、卸荷应力比分别用来表征卸荷作用发生前黄土湿陷变形的完成程度及卸荷作用发生时卸荷量的大小。运用湿陷完成比及卸荷应力比推导出卸荷湿陷系数的计算公式。该公式揭示出卸荷湿陷系数是对湿陷系数一定程度的折减,而该折减与湿陷完成比及卸荷应力比有关。随后进行黄土在不同湿陷完成比和卸荷应力比下的卸荷湿陷试验,得到上述条件下黄土卸荷湿陷量的取值。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得到卸荷湿陷系数的具体表达式。该公式可用于计算在不同初始压力下,任意湿陷完成比及卸荷应力比下的卸荷湿陷系数。通过对比卸荷湿陷系数的试验值与计算值验证了所推公式的合理性及准确性。得到了考虑卸荷作用的黄土湿陷性影响系数的确定方法,进一步总结了卸荷作用对黄土湿陷性的影响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卸荷作用
黄土湿陷性
湿陷系数
卸荷
湿陷系数
湿陷完成比
卸荷
应力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一种考虑卸荷作用的路堑高边坡锚索预应力损失模型
被引量:
2
2
作者
吴小萍
周权
+1 位作者
何轩逸
黄杰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141-2149,共9页
在我国高边坡的锚固工程中,因开挖卸荷导致锚固失效的工程事故很多,必须研究卸荷作用下锚索预应力的时效损失。为此,通过讨论卸荷作用对锚索预应力的影响,建立一种基于锚索、框格梁和岩体三者之间耦合效应的预应力损失模型,并推导出锚...
在我国高边坡的锚固工程中,因开挖卸荷导致锚固失效的工程事故很多,必须研究卸荷作用下锚索预应力的时效损失。为此,通过讨论卸荷作用对锚索预应力的影响,建立一种基于锚索、框格梁和岩体三者之间耦合效应的预应力损失模型,并推导出锚索预应力长期变化的计算方程。将湖南省平宜高速平伍路段K15+465—K15+495左幅边坡的锚索预应力实测结果与现有的理论模型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所建模型适用于受卸荷作用影响的预应力锚索框格梁体系,能更精确地确定新模型的适用范围;新模型不仅可以确定锚索预应力的补偿时机,而且可为边坡工程设计、施工和运营提供技术支撑和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锚索预应力损失
卸荷作用
锚索框格梁
耦合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卸荷作用下预应力锚索锚固特性研究
被引量:
5
3
作者
任青阳
彭洋
+1 位作者
韩铠
陈斌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61-68,共8页
在超前预应力锚固或边锚固边开挖工程中,卸荷作用影响已张拉锚索的预应力和锚固段剪应力分布。通过卸荷条件下拉力、压力集中型锚索锚固特性试验,研究卸荷带锚索的荷载传递机制、锚索锚固段剪应力分布规律和预应力发展规律。研究表明:...
在超前预应力锚固或边锚固边开挖工程中,卸荷作用影响已张拉锚索的预应力和锚固段剪应力分布。通过卸荷条件下拉力、压力集中型锚索锚固特性试验,研究卸荷带锚索的荷载传递机制、锚索锚固段剪应力分布规律和预应力发展规律。研究表明:卸荷作用对拉力集中型锚索索体表面剪应力的影响主要为内锚段起点1/3内锚段长度范围内的剪应力增大;对2种锚索注浆体表面剪应力的影响主要为剪应力分布曲线峰值增大。压力集中型锚索注浆体剪应力的峰值增大比率较拉力集中型锚索的更大。卸荷作用导致了2种锚索注浆体剪应力集中区发生塑性滑移破坏,因而2种锚索注浆体剪应力峰值点向内部小距离移动。卸荷作用导致了2种锚索预应力产生台阶式的增大,压力集中型锚索预应力的增加比率比拉力集中型锚索预应力的大。研究结果为预应力锚索的优化设计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卸荷作用
拉力集中型锚索
压力集中型锚索
物理模型试验
剪应力
荷载传递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卸荷作用下煤岩异性结构面失稳机制研究
4
作者
陈曦
刘广建
+3 位作者
滕杰田
张恒
朱亚威
季宪军
《工矿自动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39-146,共8页
目前针对岩体结构面滑移失稳方面的研究未考虑开挖过程中的卸荷效应,且对煤岩异性结构面的研究较少。为了探究触发煤岩异性结构面滑移的条件及其影响因素,通过建立异性结构面力学模型,理论推导了卸荷作用下异性结构面解锁滑移的判据,采...
目前针对岩体结构面滑移失稳方面的研究未考虑开挖过程中的卸荷效应,且对煤岩异性结构面的研究较少。为了探究触发煤岩异性结构面滑移的条件及其影响因素,通过建立异性结构面力学模型,理论推导了卸荷作用下异性结构面解锁滑移的判据,采用通用离散单元法程序(UDEC)建立平滑结构面数值模型,以验证理论分析异性结构面解锁滑移触发条件的准确性,分析异性结构面解锁滑移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煤岩异性结构面解锁滑移与结构面倾角、内摩擦角及水平应力与轴向应力的比值有关;当水平应力等于轴向应力时,异性结构面始终处于稳定闭锁状态,不会发生解锁滑移;水平应力和轴向应力增大、内摩擦角减小均会增大异性结构面解锁滑移难度;对于下行解锁滑移,当结构面倾角小于45°+φf/2(φf为内摩擦角)时,其增大会增大解锁滑移难度,大于45°+φf/2时其增大会减小解锁滑移难度;对于上行解锁滑移,当结构面倾角小于45°-φf/2时,其增大会增大解锁滑移难度,大于45°-φf/2时其增大会减小解锁滑移难度;对于异性结构面稳定闭锁状态,结构面倾角不大于30°时,若轴向应力大于抗压强度,则煤岩组合体发生脆性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地压
煤岩结构面
异性结构面
解锁滑移
稳定闭锁
卸荷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考虑高边坡强卸荷的锚索锚固力耦合变化模型
被引量:
14
5
作者
陈拓
陈国庆
+1 位作者
黄润秋
刘明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4125-4132,共8页
在岩质高边坡锚固工程建设中,锚索的锚固力能否长期维持决定着边坡锚固工程的成败。因此,研究锚索锚固力的时效变化规律至关重要。以不同地区的高边坡锚固工程为例,讨论了高边坡强卸荷作用与工程初期锚固力快速损失的对应关系,并分析了...
在岩质高边坡锚固工程建设中,锚索的锚固力能否长期维持决定着边坡锚固工程的成败。因此,研究锚索锚固力的时效变化规律至关重要。以不同地区的高边坡锚固工程为例,讨论了高边坡强卸荷作用与工程初期锚固力快速损失的对应关系,并分析了在强卸荷作用影响下的高边坡锚索前期锚固力损失差异机制。通过案例总结出锚索锚固力变化模型的建立需要考虑高边坡强卸荷作用对锚固力损失的影响,基于锚固力损失与高边坡岩体时效变形的耦合效应,将引入转化时间K的西原流变模型与模拟锚索体并联,建立了锚索锚固力的耦合变化模型,推导出锚索锚固力长期变化的理论方程。结合锦屏水电站左岸高边坡LE1915排水洞与L2J连接洞K0+126 m下游附近的锚固力实测数据与已有理论模型对比,证明了新模型应用于开挖强卸荷的高边坡工程中的准确性,比以往的耦合模型具有更广泛的适用范围,不仅为高边坡锚固工程锚索锚固力的控制与补偿时间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手段,而且对锚索锚固力的变化异常预警和高边坡工程的长期安全运营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锚固力变化
强
卸荷作用
模型转化时间
耦合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西藏金沙江白格滑坡的地质成因分析
被引量:
36
6
作者
张永双
巴仁基
+1 位作者
任三绍
李宗亮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637-1645,共9页
2018年10月11日发生的金沙江白格滑坡是中国西藏继2000年易贡滑坡以来社会影响最大的滑坡事件。许多学者对该滑坡的形成条件、稳定性和监测预警等进行了研究报道,但对滑坡的地质成因研究比较薄弱。本文在区域地质分析、现场调查测绘和...
2018年10月11日发生的金沙江白格滑坡是中国西藏继2000年易贡滑坡以来社会影响最大的滑坡事件。许多学者对该滑坡的形成条件、稳定性和监测预警等进行了研究报道,但对滑坡的地质成因研究比较薄弱。本文在区域地质分析、现场调查测绘和综合研究的基础上,重点从断裂作用控制斜坡岩体结构、水与蚀变软岩夹层作用促进结构面弱化、卸荷作用控制滑坡规模和失稳方式等方面,提出了金沙江构造缝合带混杂岩体岸坡在持续重力作用下的失稳机理,对金沙江沿岸滑坡隐患早期识别和风险防控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
缝合带混杂岩
卸荷作用
蚀变
作用
早期识别
破坏模式
地质灾害调查工程
金沙江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大断面矩形顶管上跨施工对既有地铁隧道变形影响研究
被引量:
21
7
作者
姜之阳
张彬
+2 位作者
刘硕
王汉勋
刘杨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703-1712,共10页
大断面矩形顶管上跨既有地铁隧道施工过程中,由于近距离开挖出土卸荷,导致既有地铁隧道产生上浮变形,危及地铁运营安全。本文以北京市通州区畅和西路(兆善大街—潞阳大街)综合管廊矩形顶管工程为背景,采用FLAC^(3D)有限差分软件建立了...
大断面矩形顶管上跨既有地铁隧道施工过程中,由于近距离开挖出土卸荷,导致既有地铁隧道产生上浮变形,危及地铁运营安全。本文以北京市通州区畅和西路(兆善大街—潞阳大街)综合管廊矩形顶管工程为背景,采用FLAC^(3D)有限差分软件建立了大断面矩形顶管上跨既有地铁隧道的三维数值模型,研究了双线矩形顶管上跨施工引起地铁隧道上浮的变形规律以及采用不同抗浮配重对既有地铁隧道的变形影响,并将模拟结果与现场监测数据进行对比,验证了数值模型的准确性。研究结果表明:双线顶管上跨施工引起地铁隧道的上浮变形大于单线顶管引起的上浮变形,且最大上浮变形均位于顶管隧道轴线处;施加与开挖损失土体近似重量的配重,可改变地铁隧道原有水平变形规律,导致先穿越的地铁隧道整体向始发井方向移动,后穿越的地铁隧道整体向接收井方向移动。随抗浮配重的增加,地铁隧道上浮位移减小,所受拉应力减小,且施加开挖损失土体重量50%的抗浮配重,可以将地铁上浮变形控制在1.4 mm以内;研究成果为该工程地铁隧道抗浮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断面矩形顶管
上跨地铁隧道
平行双线
抗浮配重
卸荷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松动岩体工程特性研究——以雅砻江楞古水电站松动岩体为例
被引量:
5
8
作者
王梓龙
裴向军
+3 位作者
张御阳
张硕
魏小佳
王双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376-1388,共13页
为了对松动岩体的工程特性进行系统研究,以楞古水电站厂址区边坡为例,对该边坡岩体进行了详细的地质编录和物理勘探试验,重点对节理裂隙的空间发育规律、镶嵌结构和碎裂结构岩体的发育深度及空间分布、软弱结构面发育分布规律以及边坡...
为了对松动岩体的工程特性进行系统研究,以楞古水电站厂址区边坡为例,对该边坡岩体进行了详细的地质编录和物理勘探试验,重点对节理裂隙的空间发育规律、镶嵌结构和碎裂结构岩体的发育深度及空间分布、软弱结构面发育分布规律以及边坡已有变形破坏特征这四个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统计和分析,认为松动岩体是区域断裂活动和浅表生改造的结果,岩体工程效应差、变形模量低;同时结合应力测试、声波测速、高密度电磁勘探等试验成果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松动岩体具低波速(波速大部分小于3000m/s)、低应力(最大主应力不超过20MPa)、强透水性(透水性系数大于10L/(min·m·m))。认为岩体破碎主要受断层及节理裂隙影响,分析了岩体破裂松动的演化过程及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动岩体
工程特性
卸荷作用
岩体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硐室片状危岩体病害机理分析与评价方法
被引量:
3
9
作者
杨丹
胡卸文
胡亚运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38-145,共8页
长屿硐天遗址公园遗留了大量危岩体,造成较为严重的安全隐患。经现场勘查发现,长屿硐天景区存在12处片状危岩体,其结构特征和形成机理与常见的危岩体存在显著的不同。以W42危岩体为例,通过FLAC数值模拟计算,分析了片状危岩体的应力特征...
长屿硐天遗址公园遗留了大量危岩体,造成较为严重的安全隐患。经现场勘查发现,长屿硐天景区存在12处片状危岩体,其结构特征和形成机理与常见的危岩体存在显著的不同。以W42危岩体为例,通过FLAC数值模拟计算,分析了片状危岩体的应力特征和卸荷作用,发现卸荷作用对开挖面3 m以内围岩影响较大;采用断裂力学方法,分析了应力强度因子K_I与岩体内原生裂隙倾角α、原始裂隙开裂角θ_0、原生裂隙长度c之间的关系和影响规律,得出了开裂角θ_0在78°左右时,岩体原生裂隙更容易扩展开裂的规律。这些规律能够较为合理地解释片状危岩体的形成机理和结构特征,以及研究区域节理多为陡倾或直立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片状危岩体
卸荷作用
断裂力学
长屿硐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长江三峡巴东复杂斜坡系统成因研究
被引量:
19
10
作者
刘传正
刘艳辉
连建发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10-521,共12页
三峡库区巴东县新城区所在的扇形大斜坡是一个复杂斜坡系统。斜坡后缘边界的挤压变形带是斜坡整体沿其底界面(T1j3—T2b1)之间岩层界面向长江发生重力蠕滑作用的结果,不存在“巴东断裂”问题。斜坡系统内部未发现成规模的褶皱,也不存在...
三峡库区巴东县新城区所在的扇形大斜坡是一个复杂斜坡系统。斜坡后缘边界的挤压变形带是斜坡整体沿其底界面(T1j3—T2b1)之间岩层界面向长江发生重力蠕滑作用的结果,不存在“巴东断裂”问题。斜坡系统内部未发现成规模的褶皱,也不存在数量众多的内动力成因的断裂带。巴东斜坡区浅表生变形破坏类型可概括为侧向拉裂、“雪崩式”垮塌、表层风化、侧向滑移张剪破裂、岩层折断变位、软岩膝折剪破裂和压扭破裂又重胶结7种重力卸荷破坏力学模式。斜坡系统内部发育分期分区(块)滑动(滑坡)现象,但不存在构造地质意义上的“断层”形迹。在地貌形态上,巴东大斜坡被4条冲沟分割成5个斜坡单元。在斜坡地质结构、成因类型与空间分布上,巴东大斜坡可划分为3个层次,即表层崩塌滑坡成因为主的堆积层(第一层次),冲沟分割且浅表生地质形迹发育的层状顺倾的中间基岩层(第二层次)和整体连续顺倾的深层基岩层(第三层次)。分形几何计算证明,巴东大斜坡的地貌形态尚处于侵蚀发育的青(幼)年期。FLAC3D数值模拟发现,在长江侵蚀下切的不同阶段,巴东斜坡体前缘和后缘接近底界面位置塑性变形区分布集中,但不具备沿深层界面发生整体滑动剪出的可能性。基本认识是,“巴东复杂斜坡系统”是在官渡口—东氵襄口向斜南翼(单斜山)的地质背景下,持续经受长江快速侵蚀下切外动力作用,河谷岸坡快速临空导致其自身重力产生强烈的侧向卸荷与滑移等浅表生地质改造作用过程而形成的,可简单地概括为“重力成因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三峡
浅表生地质改造
侧向
卸荷
与滑移
作用
变形破坏模式
分形几何FLAC^3D模拟
巴东复杂斜坡系统
重力成因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混凝土徐变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
4
11
作者
林南熏
曾成滋
朱锦年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1965年第4期73-86,共14页
本文根据五组试验结果分析了混凝土徐变变形及其可复性的特性,概括地描述了这些特性的物理本质,建立了能描写徐变变形和可复徐变变形的公式;并用长期固定荷载,加荷后一次卸荷,重复荷载和逐级卸荷作用下的徐变试验资料验证了这一公式,证...
本文根据五组试验结果分析了混凝土徐变变形及其可复性的特性,概括地描述了这些特性的物理本质,建立了能描写徐变变形和可复徐变变形的公式;并用长期固定荷载,加荷后一次卸荷,重复荷载和逐级卸荷作用下的徐变试验资料验证了这一公式,证明可以得到满意的计算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变变形
老化性
可复性
回复
徐变度
加荷
混凝土
无机非金属材料
卸荷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考虑卸荷作用的黄土湿陷性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
10
1
作者
王铁行
金鑫
罗扬
张松林
机构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出处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281-1290,共1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51078309
No.41807282)
陕西省教育厅基金(No.17JK0468)~~
文摘
卸荷作用会导致湿陷性黄土部分湿陷量未发生,但目前黄土湿陷性评价方法中未考虑卸荷因素的影响。推导并建立了卸荷条件下黄土湿陷系数的表达式,并通过卸荷湿陷试验确定了表达式中的参数取值。首先定义湿陷完成比、卸荷应力比分别用来表征卸荷作用发生前黄土湿陷变形的完成程度及卸荷作用发生时卸荷量的大小。运用湿陷完成比及卸荷应力比推导出卸荷湿陷系数的计算公式。该公式揭示出卸荷湿陷系数是对湿陷系数一定程度的折减,而该折减与湿陷完成比及卸荷应力比有关。随后进行黄土在不同湿陷完成比和卸荷应力比下的卸荷湿陷试验,得到上述条件下黄土卸荷湿陷量的取值。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得到卸荷湿陷系数的具体表达式。该公式可用于计算在不同初始压力下,任意湿陷完成比及卸荷应力比下的卸荷湿陷系数。通过对比卸荷湿陷系数的试验值与计算值验证了所推公式的合理性及准确性。得到了考虑卸荷作用的黄土湿陷性影响系数的确定方法,进一步总结了卸荷作用对黄土湿陷性的影响规律。
关键词
卸荷作用
黄土湿陷性
湿陷系数
卸荷
湿陷系数
湿陷完成比
卸荷
应力比
Keywords
unloading
loess collapse potential
collapse coefficient
unloading collapse coefficient
finished collapse ratio
unloading ratio
分类号
TU444 [建筑科学—岩土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一种考虑卸荷作用的路堑高边坡锚索预应力损失模型
被引量:
2
2
作者
吴小萍
周权
何轩逸
黄杰
机构
中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高速铁路建造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伦敦大学学院交通研究中心
出处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141-2149,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878672)
湖南省交通科技项目(201901)。
文摘
在我国高边坡的锚固工程中,因开挖卸荷导致锚固失效的工程事故很多,必须研究卸荷作用下锚索预应力的时效损失。为此,通过讨论卸荷作用对锚索预应力的影响,建立一种基于锚索、框格梁和岩体三者之间耦合效应的预应力损失模型,并推导出锚索预应力长期变化的计算方程。将湖南省平宜高速平伍路段K15+465—K15+495左幅边坡的锚索预应力实测结果与现有的理论模型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所建模型适用于受卸荷作用影响的预应力锚索框格梁体系,能更精确地确定新模型的适用范围;新模型不仅可以确定锚索预应力的补偿时机,而且可为边坡工程设计、施工和运营提供技术支撑和理论基础。
关键词
锚索预应力损失
卸荷作用
锚索框格梁
耦合效应
Keywords
anchor cable prestress loss
unloading effect
anchor cable frame beam
coupling effect
分类号
TU398 [建筑科学—结构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卸荷作用下预应力锚索锚固特性研究
被引量:
5
3
作者
任青阳
彭洋
韩铠
陈斌
机构
省部共建山区桥梁及隧道工程国家重点实验
重庆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中煤科工集团重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出处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61-68,共8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编号:2016YFC0802206-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1472262)
+1 种基金
重庆市高校创新研究群体项目(编号:2019-21)
重庆交通大学研究生教育创新基金项目(编号:2019S0147)。
文摘
在超前预应力锚固或边锚固边开挖工程中,卸荷作用影响已张拉锚索的预应力和锚固段剪应力分布。通过卸荷条件下拉力、压力集中型锚索锚固特性试验,研究卸荷带锚索的荷载传递机制、锚索锚固段剪应力分布规律和预应力发展规律。研究表明:卸荷作用对拉力集中型锚索索体表面剪应力的影响主要为内锚段起点1/3内锚段长度范围内的剪应力增大;对2种锚索注浆体表面剪应力的影响主要为剪应力分布曲线峰值增大。压力集中型锚索注浆体剪应力的峰值增大比率较拉力集中型锚索的更大。卸荷作用导致了2种锚索注浆体剪应力集中区发生塑性滑移破坏,因而2种锚索注浆体剪应力峰值点向内部小距离移动。卸荷作用导致了2种锚索预应力产生台阶式的增大,压力集中型锚索预应力的增加比率比拉力集中型锚索预应力的大。研究结果为预应力锚索的优化设计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卸荷作用
拉力集中型锚索
压力集中型锚索
物理模型试验
剪应力
荷载传递机制
Keywords
Unloading
Tension-concentrated anchor cable
Pressure-concentrated anchor cable
Physical model test
Shear stress
Load transfer mechanism
分类号
TU45 [建筑科学—岩土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卸荷作用下煤岩异性结构面失稳机制研究
4
作者
陈曦
刘广建
滕杰田
张恒
朱亚威
季宪军
机构
绍兴文理学院土木工程学院
招金有色矿业有限公司
南阳理工学院土木工程学院
出处
《工矿自动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39-146,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2107177)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LQ20E040002)。
文摘
目前针对岩体结构面滑移失稳方面的研究未考虑开挖过程中的卸荷效应,且对煤岩异性结构面的研究较少。为了探究触发煤岩异性结构面滑移的条件及其影响因素,通过建立异性结构面力学模型,理论推导了卸荷作用下异性结构面解锁滑移的判据,采用通用离散单元法程序(UDEC)建立平滑结构面数值模型,以验证理论分析异性结构面解锁滑移触发条件的准确性,分析异性结构面解锁滑移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煤岩异性结构面解锁滑移与结构面倾角、内摩擦角及水平应力与轴向应力的比值有关;当水平应力等于轴向应力时,异性结构面始终处于稳定闭锁状态,不会发生解锁滑移;水平应力和轴向应力增大、内摩擦角减小均会增大异性结构面解锁滑移难度;对于下行解锁滑移,当结构面倾角小于45°+φf/2(φf为内摩擦角)时,其增大会增大解锁滑移难度,大于45°+φf/2时其增大会减小解锁滑移难度;对于上行解锁滑移,当结构面倾角小于45°-φf/2时,其增大会增大解锁滑移难度,大于45°-φf/2时其增大会减小解锁滑移难度;对于异性结构面稳定闭锁状态,结构面倾角不大于30°时,若轴向应力大于抗压强度,则煤岩组合体发生脆性破坏。
关键词
冲击地压
煤岩结构面
异性结构面
解锁滑移
稳定闭锁
卸荷作用
Keywords
rockburst
coal rock structural plane
anisotropic structural plane
unlocking slip
stable locking
unloading effect
分类号
TD315 [矿业工程—矿井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考虑高边坡强卸荷的锚索锚固力耦合变化模型
被引量:
14
5
作者
陈拓
陈国庆
黄润秋
刘明
机构
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出处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4125-4132,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41572283
No.41521002
+1 种基金
No.41130745)
四川省杰出青年基金(No.2015JQ0020)~~
文摘
在岩质高边坡锚固工程建设中,锚索的锚固力能否长期维持决定着边坡锚固工程的成败。因此,研究锚索锚固力的时效变化规律至关重要。以不同地区的高边坡锚固工程为例,讨论了高边坡强卸荷作用与工程初期锚固力快速损失的对应关系,并分析了在强卸荷作用影响下的高边坡锚索前期锚固力损失差异机制。通过案例总结出锚索锚固力变化模型的建立需要考虑高边坡强卸荷作用对锚固力损失的影响,基于锚固力损失与高边坡岩体时效变形的耦合效应,将引入转化时间K的西原流变模型与模拟锚索体并联,建立了锚索锚固力的耦合变化模型,推导出锚索锚固力长期变化的理论方程。结合锦屏水电站左岸高边坡LE1915排水洞与L2J连接洞K0+126 m下游附近的锚固力实测数据与已有理论模型对比,证明了新模型应用于开挖强卸荷的高边坡工程中的准确性,比以往的耦合模型具有更广泛的适用范围,不仅为高边坡锚固工程锚索锚固力的控制与补偿时间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手段,而且对锚索锚固力的变化异常预警和高边坡工程的长期安全运营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锚固力变化
强
卸荷作用
模型转化时间
耦合效应
Keywords
anchoring loss
unloading effect
secular distortion
coupling effect
分类号
TU32 [建筑科学—结构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西藏金沙江白格滑坡的地质成因分析
被引量:
36
6
作者
张永双
巴仁基
任三绍
李宗亮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
中国地质调查局第四纪年代学与水文环境演化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
出处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637-1645,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941017、41731287)
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20190505)联合资助。
文摘
2018年10月11日发生的金沙江白格滑坡是中国西藏继2000年易贡滑坡以来社会影响最大的滑坡事件。许多学者对该滑坡的形成条件、稳定性和监测预警等进行了研究报道,但对滑坡的地质成因研究比较薄弱。本文在区域地质分析、现场调查测绘和综合研究的基础上,重点从断裂作用控制斜坡岩体结构、水与蚀变软岩夹层作用促进结构面弱化、卸荷作用控制滑坡规模和失稳方式等方面,提出了金沙江构造缝合带混杂岩体岸坡在持续重力作用下的失稳机理,对金沙江沿岸滑坡隐患早期识别和风险防控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关键词
滑坡
缝合带混杂岩
卸荷作用
蚀变
作用
早期识别
破坏模式
地质灾害调查工程
金沙江
西藏
Keywords
Landslide
suture zone mélange
unloading process
alteration
early recognition
failure modes
geo-hazard survey engineering
Jinsha River
Tibet
分类号
P642.22 [天文地球—工程地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大断面矩形顶管上跨施工对既有地铁隧道变形影响研究
被引量:
21
7
作者
姜之阳
张彬
刘硕
王汉勋
刘杨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工程技术学院
自然资源部重大工程地质安全风险防控工程技术创新中心
中铁四局集团第三建设有限公司
出处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703-1712,共10页
基金
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科技研发项目(资助号:2020-33).
文摘
大断面矩形顶管上跨既有地铁隧道施工过程中,由于近距离开挖出土卸荷,导致既有地铁隧道产生上浮变形,危及地铁运营安全。本文以北京市通州区畅和西路(兆善大街—潞阳大街)综合管廊矩形顶管工程为背景,采用FLAC^(3D)有限差分软件建立了大断面矩形顶管上跨既有地铁隧道的三维数值模型,研究了双线矩形顶管上跨施工引起地铁隧道上浮的变形规律以及采用不同抗浮配重对既有地铁隧道的变形影响,并将模拟结果与现场监测数据进行对比,验证了数值模型的准确性。研究结果表明:双线顶管上跨施工引起地铁隧道的上浮变形大于单线顶管引起的上浮变形,且最大上浮变形均位于顶管隧道轴线处;施加与开挖损失土体近似重量的配重,可改变地铁隧道原有水平变形规律,导致先穿越的地铁隧道整体向始发井方向移动,后穿越的地铁隧道整体向接收井方向移动。随抗浮配重的增加,地铁隧道上浮位移减小,所受拉应力减小,且施加开挖损失土体重量50%的抗浮配重,可以将地铁上浮变形控制在1.4 mm以内;研究成果为该工程地铁隧道抗浮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
关键词
大断面矩形顶管
上跨地铁隧道
平行双线
抗浮配重
卸荷作用
Keywords
Large section rectangular pipe jacking
Crossing above metro tunnel
Parallel double line
Anti-floating weight
Unloading effect
分类号
U25 [交通运输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松动岩体工程特性研究——以雅砻江楞古水电站松动岩体为例
被引量:
5
8
作者
王梓龙
裴向军
张御阳
张硕
魏小佳
王双
机构
西南科技大学城市学院
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四川志德岩土勘察有限公司
出处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376-1388,共13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572302)
四川省国土资源厅科学研究计划(KJ-2015-18)~~
文摘
为了对松动岩体的工程特性进行系统研究,以楞古水电站厂址区边坡为例,对该边坡岩体进行了详细的地质编录和物理勘探试验,重点对节理裂隙的空间发育规律、镶嵌结构和碎裂结构岩体的发育深度及空间分布、软弱结构面发育分布规律以及边坡已有变形破坏特征这四个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统计和分析,认为松动岩体是区域断裂活动和浅表生改造的结果,岩体工程效应差、变形模量低;同时结合应力测试、声波测速、高密度电磁勘探等试验成果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松动岩体具低波速(波速大部分小于3000m/s)、低应力(最大主应力不超过20MPa)、强透水性(透水性系数大于10L/(min·m·m))。认为岩体破碎主要受断层及节理裂隙影响,分析了岩体破裂松动的演化过程及特征。
关键词
松动岩体
工程特性
卸荷作用
岩体质量
Keywords
dynamo-relaxed rock mass
engineering characteristics
unloading effect
rock mass quality
分类号
P642.21 [天文地球—工程地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硐室片状危岩体病害机理分析与评价方法
被引量:
3
9
作者
杨丹
胡卸文
胡亚运
机构
西南交通大学地球科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西南交通大学高速铁路运营安全空间信息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浙江省工程勘察院
出处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38-145,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41372293)
四川省国土资源厅科学研究计划(KJ-2014-10
+2 种基金
KJ-2015-18
KJ-2016-8)
"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资助"("PCSIRT")
文摘
长屿硐天遗址公园遗留了大量危岩体,造成较为严重的安全隐患。经现场勘查发现,长屿硐天景区存在12处片状危岩体,其结构特征和形成机理与常见的危岩体存在显著的不同。以W42危岩体为例,通过FLAC数值模拟计算,分析了片状危岩体的应力特征和卸荷作用,发现卸荷作用对开挖面3 m以内围岩影响较大;采用断裂力学方法,分析了应力强度因子K_I与岩体内原生裂隙倾角α、原始裂隙开裂角θ_0、原生裂隙长度c之间的关系和影响规律,得出了开裂角θ_0在78°左右时,岩体原生裂隙更容易扩展开裂的规律。这些规律能够较为合理地解释片状危岩体的形成机理和结构特征,以及研究区域节理多为陡倾或直立的原因。
关键词
片状危岩体
卸荷作用
断裂力学
长屿硐天
Keywords
schistose dangerous rock
unloading action
fracture mechanics
Changyu ruins park
分类号
TU457 [建筑科学—岩土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长江三峡巴东复杂斜坡系统成因研究
被引量:
19
10
作者
刘传正
刘艳辉
连建发
机构
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
出处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10-521,共12页
基金
国家三峡库区滑坡与塌岸防治科研专项--三峡库区巴东县新城区滑坡和堆积体成因机制与防治对策研究(编号20030204)的成果
文摘
三峡库区巴东县新城区所在的扇形大斜坡是一个复杂斜坡系统。斜坡后缘边界的挤压变形带是斜坡整体沿其底界面(T1j3—T2b1)之间岩层界面向长江发生重力蠕滑作用的结果,不存在“巴东断裂”问题。斜坡系统内部未发现成规模的褶皱,也不存在数量众多的内动力成因的断裂带。巴东斜坡区浅表生变形破坏类型可概括为侧向拉裂、“雪崩式”垮塌、表层风化、侧向滑移张剪破裂、岩层折断变位、软岩膝折剪破裂和压扭破裂又重胶结7种重力卸荷破坏力学模式。斜坡系统内部发育分期分区(块)滑动(滑坡)现象,但不存在构造地质意义上的“断层”形迹。在地貌形态上,巴东大斜坡被4条冲沟分割成5个斜坡单元。在斜坡地质结构、成因类型与空间分布上,巴东大斜坡可划分为3个层次,即表层崩塌滑坡成因为主的堆积层(第一层次),冲沟分割且浅表生地质形迹发育的层状顺倾的中间基岩层(第二层次)和整体连续顺倾的深层基岩层(第三层次)。分形几何计算证明,巴东大斜坡的地貌形态尚处于侵蚀发育的青(幼)年期。FLAC3D数值模拟发现,在长江侵蚀下切的不同阶段,巴东斜坡体前缘和后缘接近底界面位置塑性变形区分布集中,但不具备沿深层界面发生整体滑动剪出的可能性。基本认识是,“巴东复杂斜坡系统”是在官渡口—东氵襄口向斜南翼(单斜山)的地质背景下,持续经受长江快速侵蚀下切外动力作用,河谷岸坡快速临空导致其自身重力产生强烈的侧向卸荷与滑移等浅表生地质改造作用过程而形成的,可简单地概括为“重力成因论”。
关键词
长江三峡
浅表生地质改造
侧向
卸荷
与滑移
作用
变形破坏模式
分形几何FLAC^3D模拟
巴东复杂斜坡系统
重力成因论
Keywords
Three Gorges of Yangtze River
hypabyssal and hypergene rebuild
lateral unloading and sliding action, deformation failure models
fractal geometry dimension
FLAC^3D numerical simulation
Badong complex slope system
review of gravity genesis
分类号
P642.22 [天文地球—工程地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混凝土徐变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
4
11
作者
林南熏
曾成滋
朱锦年
出处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1965年第4期73-86,共14页
文摘
本文根据五组试验结果分析了混凝土徐变变形及其可复性的特性,概括地描述了这些特性的物理本质,建立了能描写徐变变形和可复徐变变形的公式;并用长期固定荷载,加荷后一次卸荷,重复荷载和逐级卸荷作用下的徐变试验资料验证了这一公式,证明可以得到满意的计算结果。
关键词
徐变变形
老化性
可复性
回复
徐变度
加荷
混凝土
无机非金属材料
卸荷作用
分类号
TU3 [建筑科学—结构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考虑卸荷作用的黄土湿陷性评价方法研究
王铁行
金鑫
罗扬
张松林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一种考虑卸荷作用的路堑高边坡锚索预应力损失模型
吴小萍
周权
何轩逸
黄杰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卸荷作用下预应力锚索锚固特性研究
任青阳
彭洋
韩铠
陈斌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0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卸荷作用下煤岩异性结构面失稳机制研究
陈曦
刘广建
滕杰田
张恒
朱亚威
季宪军
《工矿自动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考虑高边坡强卸荷的锚索锚固力耦合变化模型
陈拓
陈国庆
黄润秋
刘明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
1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中国西藏金沙江白格滑坡的地质成因分析
张永双
巴仁基
任三绍
李宗亮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
3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大断面矩形顶管上跨施工对既有地铁隧道变形影响研究
姜之阳
张彬
刘硕
王汉勋
刘杨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
2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松动岩体工程特性研究——以雅砻江楞古水电站松动岩体为例
王梓龙
裴向军
张御阳
张硕
魏小佳
王双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硐室片状危岩体病害机理分析与评价方法
杨丹
胡卸文
胡亚运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长江三峡巴东复杂斜坡系统成因研究
刘传正
刘艳辉
连建发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
1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混凝土徐变的试验研究
林南熏
曾成滋
朱锦年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1965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