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叶类卷曲形绿茶加工工艺的优化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郭雅玲 赖凌凌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2011年第11期2152-2156,共5页
以福鼎大毫茶为原料,以摊放程度、杀青方式、二青方式为因素,进行3因素2水平L4(2^3)正交试验,从感官品质、生化成分含量、茶汤色度值和滋味化学鉴定得分等品质指标探讨微波杀青、微波二青T艺对大叶类卷曲彤绿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 以福鼎大毫茶为原料,以摊放程度、杀青方式、二青方式为因素,进行3因素2水平L4(2^3)正交试验,从感官品质、生化成分含量、茶汤色度值和滋味化学鉴定得分等品质指标探讨微波杀青、微波二青T艺对大叶类卷曲彤绿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波工艺对提高绿茶“清汤绿叶”品质和滋味鲜爽度有益.能够显著提升卷曲形绿茶的色泽、明亮度、绿度、鲜度和总体品质。综合感官审评结果和品饮习惯,认为卷曲形绿茶的优选工艺流程为:“摊放减重率20%。25%→微波杀青→揉捻→炒二青→搓团提毫→烘干”(即Q4),制出的卷曲形绿茶外形色泽绿润、梗鲜绿,与传统工艺的品质风格迥然不同,香气清纯、滋味鲜爽、汤色绿艳、叶底绿亮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叶品种 卷曲形绿茶 微波杀青 二青 正交优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卷曲形绿茶自动化加工生产线设计与参数优化 被引量:1
2
作者 叶飞 龚自明 +7 位作者 桂安辉 郑鹏程 苏方俊 滕靖 周建勇 苏家振 罗军武 高士伟 《茶叶通讯》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31-236,共6页
以国产茶叶加工设备为主体,设计、选配和组建了卷曲形绿茶自动化标准化加工生产线,采用一芽二叶茶鲜叶原料,优化提出了关键加工工序参数;以传统炒青绿茶及工艺为对照,比较新生产线所制卷曲形绿茶的感官、色泽和理化品质、工艺特点和加... 以国产茶叶加工设备为主体,设计、选配和组建了卷曲形绿茶自动化标准化加工生产线,采用一芽二叶茶鲜叶原料,优化提出了关键加工工序参数;以传统炒青绿茶及工艺为对照,比较新生产线所制卷曲形绿茶的感官、色泽和理化品质、工艺特点和加工成本。结果发现:自动化生产线以生物质颗粒为燃烧热源,集成了自动摊放与称量、热风滚筒解块和循环滚炒等技术,实现了全程自动化加工,提高了茶叶的滋味和色泽品质,所制卷曲形绿茶的感官品质得分比传统炒青绿茶高3分,酚氨比相对较低(P<0.05),干茶的色相值、茶汤、叶底的亮度和色相值相对更好(P<0.01);该生产线日均可加工1200 kg绿茶,能耗成本为1.3~1.4元/kg干茶,相比传统单机加工设备,用工成本减少80%。该生产线提高了茶叶品质,降低了生产成本,为卷曲形绿茶标准化加工和品质提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曲形绿茶 加工 色泽 理化品质 成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照球形绿茶与日照卷曲形绿茶香气成分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刘冉霞 丁立孝 +2 位作者 梁青 丁新 陈总发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1期323-326,331,共5页
选用日照球形绿茶和日照卷曲形绿茶为研究对象,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 Extraction,HS-SPME)富集其香气物质,利用气质联用(Gas Chromatography and Mass Spectrometry,GC-MS)方法进行香气成分分析。结果表... 选用日照球形绿茶和日照卷曲形绿茶为研究对象,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 Extraction,HS-SPME)富集其香气物质,利用气质联用(Gas Chromatography and Mass Spectrometry,GC-MS)方法进行香气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两种绿茶香气组分类似差异不显著,两者均为栗香型绿茶,有7种共同的主要香气成分:顺-己酸-3-己烯酯、脱氢芳樟醇、β-芳樟醇、2-正戊基呋喃、2-乙烯基-1,1-二甲基-3-亚甲基-环己烷、反-β-罗勒烯、D-柠檬烯,其他香气组分几乎相同,无明显差异。因此,两种绿茶在香气组分方面差异不显著,但在外形方面日照球形绿茶优于日照卷曲形绿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照球绿茶 日照卷曲形绿茶 香气成分 顶空-固相微萃取法 GC-MS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卷曲形绿茶机械化加工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6
4
作者 桂安辉 叶飞 +3 位作者 高士伟 龚自明 王雪萍 汤星 《茶叶通讯》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5,共5页
卷曲形绿茶是我国绿茶的重要品类。在"机采机制"的行业发展大趋势下,以松阳香茶为代表的质优价廉的卷曲形绿茶得到了大力发展和广泛推广。本文对卷曲形绿茶机械化加工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作了梳理介绍,并对发展趋势进行... 卷曲形绿茶是我国绿茶的重要品类。在"机采机制"的行业发展大趋势下,以松阳香茶为代表的质优价廉的卷曲形绿茶得到了大力发展和广泛推广。本文对卷曲形绿茶机械化加工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作了梳理介绍,并对发展趋势进行分析预测,旨在为卷曲形绿茶机械化加工技术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曲形绿茶 加工技术 机械化 现状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水干燥处理对机采卷曲形绿茶副茶外形的影响
5
作者 桂安辉 叶飞 +5 位作者 高士伟 龚自明 郑琳 王雪萍 汤星 陈绪敏 《茶叶学报》 2019年第4期156-162,共7页
机采茶原料老嫰混杂,长短不一,经初制、精制后,副茶较多,如何充分利用副茶,提高其经济效益,成为研究者们关注的热点。本文以机采鲜叶制成的卷曲形绿茶精制后所得的副茶为原料,研究了不同复水比、不同干燥时间等对机采卷曲形绿茶副茶容... 机采茶原料老嫰混杂,长短不一,经初制、精制后,副茶较多,如何充分利用副茶,提高其经济效益,成为研究者们关注的热点。本文以机采鲜叶制成的卷曲形绿茶精制后所得的副茶为原料,研究了不同复水比、不同干燥时间等对机采卷曲形绿茶副茶容重、碎茶率、干茶和茶汤色泽等外形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复水比样品容重均随着干燥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大,达到一定阈值后不再显著变化,干燥时间越长,碎茶率越高。不同复水比干燥不同时间,干茶和茶汤的色差值则呈现较大差异。以容重增加同时控制碎茶率,干茶亮度提升,色泽偏绿为筛选标准,综合比较表明当复水比5:1、干燥7 h时,可以较好地提升副茶外形,从而提高综合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曲形绿茶 复水干燥 副茶 容重 碎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卷曲形绿茶加工过程中主要生化成分的变化 被引量:3
6
作者 田洪敏 王太航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1年第8期166-168,共3页
为了探讨贵州卷曲形绿茶加工过程中主要生化成分和色泽的变化情况。以春季细嫩采的一芽一叶和一芽二三叶为原料,对采摘的茶叶在制作卷曲形绿茶的各项加工环节(杀青、揉捻、初烘、干燥)进行取样研究,测定主要内含成分含量:含水率、茶多... 为了探讨贵州卷曲形绿茶加工过程中主要生化成分和色泽的变化情况。以春季细嫩采的一芽一叶和一芽二三叶为原料,对采摘的茶叶在制作卷曲形绿茶的各项加工环节(杀青、揉捻、初烘、干燥)进行取样研究,测定主要内含成分含量:含水率、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等指标的变化,进行色差仪分析,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主要内含物质随加工进程而出现,含水率逐渐降低、茶多酚总含量变化不大、氨基酸含量变化较复杂、咖啡碱含量比较稳定,这些变化对绿茶品质风味的形成产生直接的影响。不同嫩度的茶叶所含成分有着相同的变化规律,鲜叶嫩度为一芽一叶中的内含成分要明显高于一芽二三叶,手工制作的卷曲形绿茶与机械制作的卷曲形绿茶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说明用机械制作卷曲形绿茶也能得到较好的品质。通过色差仪测定,茶叶在加工过程中色泽逐渐变为黄绿色。通过对贵州卷曲形绿茶加工过程中主要内含成分的综合分析,为确定贵州卷曲形绿茶合理的品质指标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曲形绿茶 生化成分 茶叶色泽 色差仪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动化加工生产线改善机采绿茶理化品质研究 被引量:15
7
作者 叶飞 龚自明 +2 位作者 桂安辉 滕靖 高士伟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81-286,共6页
以茶树机采鲜叶为原料,选配、改装和组建了茶叶加工自动化生产线,并跟踪加工工序中茶坯理化成分的动态变化,以同一原料所制的传统炒青工艺为对照,比较新设备和新工艺对机采卷曲形绿茶色泽和品质成分的影响。结果发现:新的生产线在杀青... 以茶树机采鲜叶为原料,选配、改装和组建了茶叶加工自动化生产线,并跟踪加工工序中茶坯理化成分的动态变化,以同一原料所制的传统炒青工艺为对照,比较新设备和新工艺对机采卷曲形绿茶色泽和品质成分的影响。结果发现:新的生产线在杀青、二青、做形和提香等关键工序中,集成应用了电磁加热耦合热风、热管余热回收和流化床干燥技术,提高了茶叶的滋味和色泽品质,所制卷曲形绿茶的感官得分比传统炒青绿茶高2分,酚氨比相对较低(P<0.05),干茶的色相值、茶汤、叶底的亮度和色相值相对更好(P<0.01);相比传统单机加工设备,该生产线可日均生产绿茶1 750 kg,产能提高了37.5%,能耗成本为4.6~4.8元/kg干茶;热效率提高100%,用工成本减少50%。机采卷曲形绿茶自动化生产线扩大了茶叶加工产能,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卷曲形绿茶品质,为实际生产提供了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工 色泽 电磁技术 卷曲形绿茶 理化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都匀毛尖清洁化生产线加工工艺 被引量:4
8
作者 申东 何萍 +3 位作者 莫从信 沈强 潘科 郑文佳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66-168,共3页
为探索清洁化生产工艺在都匀毛尖茶加工中的应用,提高生产效率和成品茶品质,满足市场对都匀毛尖茶的需求,以现行的手工工艺作对照,采用对比试验方法对清洁化生产加工工艺及其工效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清洁化生产工艺人均可生产干茶0.526k... 为探索清洁化生产工艺在都匀毛尖茶加工中的应用,提高生产效率和成品茶品质,满足市场对都匀毛尖茶的需求,以现行的手工工艺作对照,采用对比试验方法对清洁化生产加工工艺及其工效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清洁化生产工艺人均可生产干茶0.526kg/h,而手工工艺人均生产干茶为0.257kg/h,清洁化生产工艺生产效能是手工工艺的2.05倍;清洁化生产工艺的断碎率为4.4%,手工工艺平均断碎率为15.5%,是清洁化生产工艺的3.52倍;清洁化生产工艺的产品品质得分为90.31分,手工工艺最高的为89.05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匀毛尖 清洁化生产线 手工工艺 卷曲形绿茶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