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机制卷曲形名茶做形工艺研究
被引量:
4
1
作者
陈玉琼
倪德江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88-390,共3页
探讨了机制卷曲形名茶加工过程中做形温度、时间和叶量对其品质的影响。品质成份分析结果表明,随做形温度的升高,氨基酸、可溶性糖含量下降,叶绿素则相反,茶多酚呈先减后增趋势。做形时间仅对可溶形糖影响较大,随做形时间的延长,...
探讨了机制卷曲形名茶加工过程中做形温度、时间和叶量对其品质的影响。品质成份分析结果表明,随做形温度的升高,氨基酸、可溶性糖含量下降,叶绿素则相反,茶多酚呈先减后增趋势。做形时间仅对可溶形糖影响较大,随做形时间的延长,其含量增加。随叶量的增加,氨基酸、可溶性糖含量上升,叶绿素呈先增后减趋势。感官审品结果表明,适当的高温做形或延长做形时间有利于香气品质和外形品质的提高。投叶量过低过高都不利于茶叶品质。据卷曲形名茶品质要求,做形投叶量1 .0~1.5 kg、温度65 ℃左右、时间20 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曲形名茶
机械加工
做
形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二青含水量对机制卷曲形名茶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
1
2
作者
陈玉琼
倪德江
+1 位作者
徐安书
杨晓萍
《湖北农业科学》
1999年第3期33-34,共2页
机制卷曲形名优茶二青过程品质化学成分的变化及感官品质分析结果表明,随二青含水量的降低,茶多酚含量减少,可溶性糖含量增加,叶绿素呈先增后减的趋势,氨基酸的变化不明显。卷曲形名茶外形条索紧细度、卷曲度、色泽品质随二青含水...
机制卷曲形名优茶二青过程品质化学成分的变化及感官品质分析结果表明,随二青含水量的降低,茶多酚含量减少,可溶性糖含量增加,叶绿素呈先增后减的趋势,氨基酸的变化不明显。卷曲形名茶外形条索紧细度、卷曲度、色泽品质随二青含水量的降低而下降,但内质品质提高。结合理化分析和感官审评结果,机制卷曲形名茶二青含水量以控制在30%~40%较为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曲形名茶
二青含水量
化学成分
品质
机制
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微型茶机与手工相结合制卷曲形名优绿茶的工艺技术
被引量:
3
3
作者
彭光前
《茶叶通讯》
1997年第4期34-36,共3页
在湖南现有绿茶类名优茶中.外形为卷曲形的占80%以上,是我省茶叶的拳头产品,畅销国内市场,但制作基本上是手工作业,产品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本文作者根据多点试验和生产实践经验.特提出适制卷曲形名优绿茶机具选配,微型茶机与...
在湖南现有绿茶类名优茶中.外形为卷曲形的占80%以上,是我省茶叶的拳头产品,畅销国内市场,但制作基本上是手工作业,产品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本文作者根据多点试验和生产实践经验.特提出适制卷曲形名优绿茶机具选配,微型茶机与手工相结合的工艺技术。该项工艺具有生产效率高,产品质量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茶
微型茶机
卷曲形名茶
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萱花银毫”名茶制作工艺研究
4
作者
陆锦时
钟秉全
+3 位作者
狄化炤
王云
李忠林
胡增旬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1994年第S1期62-67,共6页
以不同茶树品种鲜叶为原料,研究制定“萱花银毫”名茶的制作工艺流程.结果表明,采用鲜叶摊放→杀青→初揉→烘二青→复抒→ 做形一烘干为其最佳工艺流程;工艺的关键技术特点是增加摊放工序,离锅揉抢,以烘代炒.卷曲形名茶鲜叶原料要求...
以不同茶树品种鲜叶为原料,研究制定“萱花银毫”名茶的制作工艺流程.结果表明,采用鲜叶摊放→杀青→初揉→烘二青→复抒→ 做形一烘干为其最佳工艺流程;工艺的关键技术特点是增加摊放工序,离锅揉抢,以烘代炒.卷曲形名茶鲜叶原料要求芽叶嫩绿、柔软,多茸毛,茶多酚含量较低,氨基酸含量较高;适制品种为福丁大白茶和早白尖等中、小叶类型茶树良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卷曲形名茶
“萱花银毫”
制作工艺
化学成份
适制茶树品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名优绿茶良种——名山白毫(131)和名山早(311)
5
作者
邓健
《农村百事通》
2002年第19期31-31,共1页
名山白毫(131)和名山早(311)的适制性好,特别适制名优高档绿茶。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名山白毫(131),具有早生、高产、优质、茸毛特多(六七月的芽叶仍披毫)的特点,最适制披毫的碧螺春、甘露、云雾、峨蕊等卷曲形名茶。
关键词
名山白毫
名山早
名优绿茶
卷曲形名茶
品质风格
适制性
雅安市
扁
形
名茶
高光效品种
四川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机制卷曲形名茶做形工艺研究
被引量:
4
1
作者
陈玉琼
倪德江
机构
华中农业大学林学系
出处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88-390,共3页
基金
湖北省科委"九五"重点攻关项目
文摘
探讨了机制卷曲形名茶加工过程中做形温度、时间和叶量对其品质的影响。品质成份分析结果表明,随做形温度的升高,氨基酸、可溶性糖含量下降,叶绿素则相反,茶多酚呈先减后增趋势。做形时间仅对可溶形糖影响较大,随做形时间的延长,其含量增加。随叶量的增加,氨基酸、可溶性糖含量上升,叶绿素呈先增后减趋势。感官审品结果表明,适当的高温做形或延长做形时间有利于香气品质和外形品质的提高。投叶量过低过高都不利于茶叶品质。据卷曲形名茶品质要求,做形投叶量1 .0~1.5 kg、温度65 ℃左右、时间20 min
关键词
卷曲形名茶
机械加工
做
形
品质
Keywords
curl shaped famous green tea, machine processing technique,shaping, quality
分类号
TS272.59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二青含水量对机制卷曲形名茶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
1
2
作者
陈玉琼
倪德江
徐安书
杨晓萍
机构
华中农业大学茶学专业
重庆市涪陵农校
出处
《湖北农业科学》
1999年第3期33-34,共2页
基金
湖北省"九五"攻关课题
文摘
机制卷曲形名优茶二青过程品质化学成分的变化及感官品质分析结果表明,随二青含水量的降低,茶多酚含量减少,可溶性糖含量增加,叶绿素呈先增后减的趋势,氨基酸的变化不明显。卷曲形名茶外形条索紧细度、卷曲度、色泽品质随二青含水量的降低而下降,但内质品质提高。结合理化分析和感官审评结果,机制卷曲形名茶二青含水量以控制在30%~40%较为适宜。
关键词
卷曲形名茶
二青含水量
化学成分
品质
机制
茶
Keywords
curlshaped famous tea,water content of baking leaf,quality,chemical compound
分类号
TS272.7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微型茶机与手工相结合制卷曲形名优绿茶的工艺技术
被引量:
3
3
作者
彭光前
机构
湖南省茶叶研究所
出处
《茶叶通讯》
1997年第4期34-36,共3页
文摘
在湖南现有绿茶类名优茶中.外形为卷曲形的占80%以上,是我省茶叶的拳头产品,畅销国内市场,但制作基本上是手工作业,产品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本文作者根据多点试验和生产实践经验.特提出适制卷曲形名优绿茶机具选配,微型茶机与手工相结合的工艺技术。该项工艺具有生产效率高,产品质量稳定。
关键词
绿茶
微型茶机
卷曲形名茶
工艺
分类号
TS272.51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萱花银毫”名茶制作工艺研究
4
作者
陆锦时
钟秉全
狄化炤
王云
李忠林
胡增旬
机构
四川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
出处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1994年第S1期62-67,共6页
基金
四川省重点科技项目"茶叶贮藏保鲜及名茶开发"的一部分
文摘
以不同茶树品种鲜叶为原料,研究制定“萱花银毫”名茶的制作工艺流程.结果表明,采用鲜叶摊放→杀青→初揉→烘二青→复抒→ 做形一烘干为其最佳工艺流程;工艺的关键技术特点是增加摊放工序,离锅揉抢,以烘代炒.卷曲形名茶鲜叶原料要求芽叶嫩绿、柔软,多茸毛,茶多酚含量较低,氨基酸含量较高;适制品种为福丁大白茶和早白尖等中、小叶类型茶树良种.
关键词
茶叶
卷曲形名茶
“萱花银毫”
制作工艺
化学成份
适制茶树品种
Keywords
Tea,The famous crimpy tea,'Xuanhua Yinhao'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Chemical components related quality of made tea.
分类号
TS272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名优绿茶良种——名山白毫(131)和名山早(311)
5
作者
邓健
机构
四川省雅安市农业局经作站
出处
《农村百事通》
2002年第19期31-31,共1页
文摘
名山白毫(131)和名山早(311)的适制性好,特别适制名优高档绿茶。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名山白毫(131),具有早生、高产、优质、茸毛特多(六七月的芽叶仍披毫)的特点,最适制披毫的碧螺春、甘露、云雾、峨蕊等卷曲形名茶。
关键词
名山白毫
名山早
名优绿茶
卷曲形名茶
品质风格
适制性
雅安市
扁
形
名茶
高光效品种
四川省
分类号
S571.1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机制卷曲形名茶做形工艺研究
陈玉琼
倪德江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二青含水量对机制卷曲形名茶品质的影响
陈玉琼
倪德江
徐安书
杨晓萍
《湖北农业科学》
1999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微型茶机与手工相结合制卷曲形名优绿茶的工艺技术
彭光前
《茶叶通讯》
1997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萱花银毫”名茶制作工艺研究
陆锦时
钟秉全
狄化炤
王云
李忠林
胡增旬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199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名优绿茶良种——名山白毫(131)和名山早(311)
邓健
《农村百事通》
200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