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OMA指数在卵巢癌诊断中临床价值的Meta分析 被引量:13
1
作者 刘静 曲芃芃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09-213,共5页
目的:通过Meta分析系统评价卵巢癌风险预测模型(ROMA)指数(癌抗原125、人附睾蛋白4)在卵巢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系统检索维普、CNKI知网、NCBI PubMed数据库中2009年1月至2014年1月符合纳入标准的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有关ROMA指... 目的:通过Meta分析系统评价卵巢癌风险预测模型(ROMA)指数(癌抗原125、人附睾蛋白4)在卵巢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系统检索维普、CNKI知网、NCBI PubMed数据库中2009年1月至2014年1月符合纳入标准的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有关ROMA指数在卵巢癌诊断中临床价值的文献12篇,通过随机效应模型综合分析效应量,采用RevMan 4.2统计软件分析.结果:ROMA指数在卵巢癌的诊断中的敏感性为89% (95%CI 84 ~94),特异性为79% (95% CI 76 ~83),阳性预测值为67% (95% CI 54 ~80),阴性预测值为91%(95%CI为87 ~ 95).结论:ROMA指数对于卵巢癌的诊断有较高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风险预测模型指数 癌抗原125 人附睾蛋白4 卵巢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海三疣梭子蟹第一次卵巢发育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40
2
作者 吴旭干 姚桂桂 +2 位作者 杨筱珍 成永旭 王春琳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20-127,共8页
2004年7月至2005年4月在舟山海区定点连续采样,系统研究了东海三疣梭子蟹卵巢发育期间的卵巢指数(GSJ)、肝胰腺指数(HSJ)、卵巢外部特征、卵巢发育分期及其组织学的变化.结果表明:东海三疣梭子蟹生殖蜕壳和交配主要发生在9~10... 2004年7月至2005年4月在舟山海区定点连续采样,系统研究了东海三疣梭子蟹卵巢发育期间的卵巢指数(GSJ)、肝胰腺指数(HSJ)、卵巢外部特征、卵巢发育分期及其组织学的变化.结果表明:东海三疣梭子蟹生殖蜕壳和交配主要发生在9~10月,产卵主要在3~4月,卵巢发育早期不同个体间的GSI差异较大,后期则趋于同步;三疣梭子蟹卵巢发育期间,GSJ显著增加,HSI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GSI和HSI呈负相关性;根据GSI、卵巢形态特征和组织学变化等,三疣梭子蟹卵巢发育可以分为6期,Ⅰ期卵巢呈透明细带状,雌体尚未生殖蜕壳,卵巢中主要为卵原细胞(OG)和卵黄合成前的卵母细胞(PR);Ⅱ期卵巢呈乳白色,主要为卵黄合成前的卵母细胞(PR)和内源性卵黄合成期的卵母细胞(EN);Ⅲ期卵巢为淡黄色或橘黄色,主要为外源性卵黄合成期的卵母细胞(EX);Ⅳ期卵巢呈橘红色,主要为近成熟的卵母细胞(NO),卵径为200-300μm;Ⅴ期卵巢发育成熟,主要为成熟期的卵母细胞(MO);Ⅵ期卵巢呈淡橘红色,已排卵,卵巢中主要为排卵后剩余的基膜和滤泡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疣梭子蟹 卵巢发育 卵巢指数 卵母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绒螯蟹第二次卵巢发育期间卵巢和肝胰腺中主要生化成分的变化 被引量:21
3
作者 于智勇 吴旭干 +3 位作者 常国亮 成永旭 刘智俊 杨筱珍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99-806,共8页
2005年3—5月,在室内养殖条件下对第一次产卵后的中华绒螯蟹进行连续采样,系统研究了其第二次卵巢发育期间的卵巢指数(GSI)、肝胰腺指数(HSI)、卵巢外部特征的变化,并测定了卵巢和肝胰腺中的主要生化成分(水分、蛋白、脂肪和碳水化合物... 2005年3—5月,在室内养殖条件下对第一次产卵后的中华绒螯蟹进行连续采样,系统研究了其第二次卵巢发育期间的卵巢指数(GSI)、肝胰腺指数(HSI)、卵巢外部特征的变化,并测定了卵巢和肝胰腺中的主要生化成分(水分、蛋白、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变化。结果表明:1.中华绒螯蟹第二次卵巢发育过程中,卵巢指数(GSI)显著增加(p<0.05),肝胰腺指数(HSI)先增加后减少,GSI与发育天数呈显著正相关性(p<0.01),HSI和GSI的变化呈显著负相关性(p<0.05)。2.第二次卵巢发育过程中,卵巢中的水分含量显著下降,脂肪、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含量显著上升(p<0.05);肝胰腺中的水分含量显著增加(p<0.05),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含量显著下降(p<0.01),蛋白质含量基本不变。3.第二次发育过程中,卵巢中的脂肪、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含量与GSI呈正相关(p<0.01),卵巢中的水分含量与GSI呈显著负相关(p<0.01);肝胰腺中的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含量随着HSI的下降而显著下降,肝胰腺中的水分含量与HSI呈显著负相关(p<0.01);肝胰腺中的脂肪含量与GSI及卵巢中脂肪含量均呈显著负相关(p<0.01),这说明中华绒螯蟹第二次卵巢发育过程中肝胰腺中的部分脂肪转运到二次卵巢中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二次卵巢发育 卵巢指数 肝胰腺指数 生化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绒螯蟹生殖蜕壳后卵巢发育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葛永春 吴旭干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66-770,共5页
在水温19.2~28.5℃下,将生殖蜕壳前体质量为50~70 g的中华绒螯蟹雌蟹养殖在室内2.5 m×3.75 m×1.0 m聚乙烯水桶中,桶中放聚氯乙烯板和水草等遮蔽物。当试验蟹生殖蜕壳硬化后,取出30只雌体继续养殖60 d,每5~10 d随机解剖3只,称... 在水温19.2~28.5℃下,将生殖蜕壳前体质量为50~70 g的中华绒螯蟹雌蟹养殖在室内2.5 m×3.75 m×1.0 m聚乙烯水桶中,桶中放聚氯乙烯板和水草等遮蔽物。当试验蟹生殖蜕壳硬化后,取出30只雌体继续养殖60 d,每5~10 d随机解剖3只,称量卵巢质量和体质量,同时取少量卵巢组织固定于波恩氏液中,做组织学观察。共解剖6次,以研究养殖条件下群体的生殖蜕壳后的成活率、质量增加率和卵巢发育规律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中华绒螯蟹雌体生殖蜕壳后的平均成活率和质量增加率分别为(71.11±3.85)%和(54.60±4.93)%;生殖蜕壳后20 d内雌体卵巢发育较为缓慢,随后卵巢进入快速发育阶段,生殖蜕壳后60 d时,雌体的平均卵巢指数为(7.43±0.23)%;生殖蜕壳后雌体的卵母细胞长径随着卵巢的发育持续增加,待生殖蜕壳后60 d时,雌体卵母细胞的长径可高达280μm;雌体卵巢组织学变化主要发生在生殖蜕壳后20~50 d,主要变化为由内源性卵黄发生期卵母细胞发育为近成熟期卵母细胞,平均卵巢指数由(1.48±0.09)%增加至(6.83±0.5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生殖蜕壳 卵巢发育 卵巢指数 组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蝇蛹俑小蜂卵巢发育的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刘霞 吴伟坚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51-656,共6页
对寄生蜂卵巢发育的研究是生理学和生物防治的重要基础。本文研究了从瓜实蝇蛹刚羽化至死亡的蝇蛹俑小蜂雌蜂的卵巢发育。结果表明蝇蛹俑小蜂内生殖系统由1对卵巢、1对侧输卵管、中输卵管、受精囊、受精囊腺等组成,羽化后卵巢迅速发育,... 对寄生蜂卵巢发育的研究是生理学和生物防治的重要基础。本文研究了从瓜实蝇蛹刚羽化至死亡的蝇蛹俑小蜂雌蜂的卵巢发育。结果表明蝇蛹俑小蜂内生殖系统由1对卵巢、1对侧输卵管、中输卵管、受精囊、受精囊腺等组成,羽化后卵巢迅速发育,卵巢指数从0.34 mm^2增大到0.48 mm^2,卵粒数从37.67增加到42.67。雌蜂发育4 d后,卵巢逐渐萎缩,卵巢指数、卵粒数减少。本研究得出2日龄雌蜂繁殖力最强,对评估蝇蛹俑小蜂品质和放蜂时间有潜在应用价值,使其能在生物防治过程中发挥更大的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蝇蛹俑小蜂 卵巢发育 卵巢结构 卵巢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料中DHA/EPA对三疣梭子蟹肝胰腺组织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0
6
作者 汪倩 丰浪 +1 位作者 刘智俊 成永旭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5期147-149,I0002,共4页
通过在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卵巢发育期间投喂添加半纯化鱼油配制的含不同比例DHA/EPA(0.39、1.24、2.19、2.89)的饲料,并以投喂新鲜缢蛏作为对照,研究了不同饲料组喂养的三疣梭子蟹的肝胰腺组织学差异。结果表明,饲料... 通过在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卵巢发育期间投喂添加半纯化鱼油配制的含不同比例DHA/EPA(0.39、1.24、2.19、2.89)的饲料,并以投喂新鲜缢蛏作为对照,研究了不同饲料组喂养的三疣梭子蟹的肝胰腺组织学差异。结果表明,饲料中DHA/EPA能显著影响三疣梭子蟹的肝胰腺指数(HIS)和肝胰腺细胞的组成,随着DHA/EPA的升高,HSI先升高后下降,同时肝胰腺中R细胞所占比例也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而B细胞所占比例随DHA/EPA升高而升高,在Diet4组达到最大值。当DHA/EPA比例为2左右(Diet3组)时,卵巢发育最好,肝胰腺指数最大,最有利于营养物质储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疣梭子蟹 DHA/EPA 肝胰腺指数 卵巢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疣梭子蟹性腺发育控制技术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庭古 徐国成 +1 位作者 罗刚 阎斌伦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413-416,共4页
通过调控放养密度、掌握饵料投喂、采用不同水质管理措施、镊烫法切除单侧眼柄等技术措施抑制或促进三疣梭子蟹卵巢发育,使卵巢推迟或提前了2个月成熟,进行反季节销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 三疣梭子蟹 促进卵巢发育 抑制卵巢发育 卵巢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蟳雌性越冬期各组织蛋白质和脂肪含量的变化研究
8
作者 黄继 王春琳 +2 位作者 母昌考 宋微微 李荣华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90-94,共5页
对日本蟳雌性越冬期肝胰腺、肌肉和卵巢中的蛋白质和脂肪含量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越冬期肝胰腺指数(HIS)明显下降,卵巢指数(GSI)显著性增加(P<0.05),HIS和GSI的变化呈显著负相关性。(2)卵巢中蛋白质和脂肪占干重的百分比在... 对日本蟳雌性越冬期肝胰腺、肌肉和卵巢中的蛋白质和脂肪含量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越冬期肝胰腺指数(HIS)明显下降,卵巢指数(GSI)显著性增加(P<0.05),HIS和GSI的变化呈显著负相关性。(2)卵巢中蛋白质和脂肪占干重的百分比在越冬期均有极显著性增加(P<0.01),与GSI均呈显著负相关性,而与肝胰腺中蛋白质和脂肪占干重的百分比分别呈显著负相关,这说明肝胰腺中的部分脂肪和蛋白可能转移到卵巢中参与其发育。(3)肝胰腺中蛋白质和脂肪占干重的百,脂肪占干重百分比在越冬后期下降幅度显著,且脂肪占干重百分比与HIS呈极显著性正相关,蛋白质占干重百分比与HIS无显著相关。(4)肌肉中蛋白占干重百分比在越冬期间略有上升(P>0.05);而其脂肪占干重百分比较低,与肝胰腺中的脂肪占干重百分比相差较大,越冬期间略有下降(P>0.05)。(5)日本蟳在越冬前期消耗的能量主要来源于蛋白质,随着越冬时间延长,脂肪作为稳定的能源物质逐渐取代了蛋白质,成为主要的代谢能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冬 生化成分 肝胰腺指数 卵巢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血祛瘀法治疗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8
9
作者 方如丹 韩悦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906-907,共2页
目的:探讨活血祛瘀法对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LUFS)的治疗作用。方法:选取2009年3月—2010年5月就诊于广州市中医医院不孕症专科门诊的诊断为LUFS的病人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试验组和对照组均于月经第5天开始给... 目的:探讨活血祛瘀法对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LUFS)的治疗作用。方法:选取2009年3月—2010年5月就诊于广州市中医医院不孕症专科门诊的诊断为LUFS的病人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试验组和对照组均于月经第5天开始给予补肾中药汤剂,同时在B超监测显示卵泡平均直径达16mm,尿LH测试阳性时试验组开始加用血府逐瘀胶囊,对照组续前治疗,于B超下监测卵泡排卵情况,并获得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卵巢动脉血流阻力指数(RI)等数据,以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试验组治疗后卵巢动脉血流阻力指数(RI)降低,与治疗前相比有统计学差异;试验组和对照组相比,治疗前两组RI均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试验组RI低于对照组,并且试验组排卵率及妊娠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活血祛瘀法能够有效的提高LUFS患者排卵率及妊娠率,降低卵巢动脉血流阻力指数,该研究为中医药治疗LUFS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血祛瘀法 血府逐瘀胶囊 LUFS 卵巢动脉血流阻力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