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2篇文章
< 1 2 3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卵巢交界性黏液性肿瘤合并CA724特异性升高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1
作者 李华洋 张颐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58-861,共4页
回顾性分析1例卵巢交界性黏液性肿瘤合并糖类抗原724(CA724)特异性升高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探讨肿瘤标志物CA724升高在卵巢交界性黏液性肿瘤的早期诊断、鉴别诊断、复发监测中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 糖类抗原724 卵巢交界性黏液性肿瘤 诊断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巢透明细胞交界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肿瘤学转归
2
作者 李俊 顾伟勇 +3 位作者 王杰玉 武贝贝 鹿欣 陈瑞芳 《复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5-62,共8页
目的探究卵巢透明细胞交界性肿瘤(clear cell borderline ovarian tumor,CCBOT)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肿瘤学转归,为诊治提供依据和指导。方法选取2011年5月至2022年8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CCBOT患者共23例,同时整合R... 目的探究卵巢透明细胞交界性肿瘤(clear cell borderline ovarian tumor,CCBOT)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肿瘤学转归,为诊治提供依据和指导。方法选取2011年5月至2022年8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CCBOT患者共23例,同时整合Ricotta研究队列中的19例患者的临床信息,回顾性分析42例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肿瘤学转归。结果本研究入组了42例CCBOT患者:其中我院队列23例,Ricotta队列19例。与Ricotta队列相比,我院队列CCBOT患者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比例(34.8%)明显高于Ricotta队列CCBOT患者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比例(5.3%)(P<0.05)。在我院队列中,22例患者具有术中冰冻病理信息,术中冰冻诊断的准确性为50%(11/22),另外50%(11/22)患者术中冰冻低估了病情。合并后的队列整合分析发现:患者中位年龄60岁,好发于绝经后女性(66.7%);多数因盆腔包块(59.5%)和腹痛腹胀(19.0%)就诊;肿瘤多为单侧卵巢受累(90.5%);术前肿瘤标记物信息缺失较多,无法准确评估;10人(23.8%)行保留生育功能手术,32人(76.2%)行根治性手术,手术病理提示所有患者均为I期患者;部分患者(21.4%)同时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32例患者接受了全子宫切除,其中10人(31.3%)合并子宫内膜病变。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68个月,最短随访时间为1个月,最长随访时间为231个月,未见复发和死亡病例。结论CCBOT患者总体预后好,复发率低;保留生育功能安全可行,但要注意排查是否同时合并子宫内膜病变。鉴于CCBOT罕见,未来要开展多中心的前瞻性研究来更好地阐明CCBOT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透明细胞交界肿瘤(CCBOT) 手术治疗 复发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巢浆-黏液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历史脉络、现状剖析与未来展望
3
作者 王陈 刘从容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21-426,431,共7页
卵巢浆-黏液性肿瘤是一组主要累及年轻育龄期女性的卵巢上皮性肿瘤,其命名和分类经历了复杂的历史演变。其形态学表现复杂多样,病理医师在诊断标准把握上存在困难,在当今临床诊疗实践中常出现低诊断和误诊现象,甚至影响患者治疗方式的... 卵巢浆-黏液性肿瘤是一组主要累及年轻育龄期女性的卵巢上皮性肿瘤,其命名和分类经历了复杂的历史演变。其形态学表现复杂多样,病理医师在诊断标准把握上存在困难,在当今临床诊疗实践中常出现低诊断和误诊现象,甚至影响患者治疗方式的选择。本文旨在阐述卵巢浆-黏液性肿瘤的命名变迁、当前临床实践中常见的诊断难点及应对策略、并对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以期提高病理医师和妇产科医师对该类疾病的认识,为正确诊疗策略的制定和相关科研探索提供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浆-黏液肿瘤 内膜异位症相关卵巢 肿瘤微环境 肿瘤相关粒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巢交界性肿瘤患者行辅助生殖技术的助孕结局及肿瘤转归
4
作者 王荣敏 余敏 朱晓勇 《复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25-531,共7页
目的探讨保留生育功能手术(fertility-sparing surgery,FSS)后的卵巢交界性肿瘤(borderline ovarian tumor,BOT)合并不孕的患者行辅助生殖助孕的结局及肿瘤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就诊于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上海集爱遗传与不育诊... 目的探讨保留生育功能手术(fertility-sparing surgery,FSS)后的卵巢交界性肿瘤(borderline ovarian tumor,BOT)合并不孕的患者行辅助生殖助孕的结局及肿瘤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就诊于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上海集爱遗传与不育诊疗中心的FSS后的BOT合并不孕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妊娠及肿瘤结局。结果纳入的患者中,浆液性交界性肿瘤占62.9%;按照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标准,25例Ⅰ期,2例Ⅱ期,8例Ⅲ期。12例(7例Ⅰ期,5例Ⅲ期)患者辅助生殖前发生交界性肿瘤复发。35例患者FSS后平均间隔(47.3±32.6)个月首次行控制性卵巢刺激(controlled ovarian stimulation,COS),共79个促排卵周期,以微刺激方案为主(41.8%),其次是自然周期(25.3%)。27例患者进行胚胎移植,移植周期数37,19例患者临床妊娠21次,临床妊娠率56.8%,累积妊娠率54.3%,活产率43.2%,累积活产率42.9%;抗米勒管激素<1.0 ng/mL的13例患者妊娠率42.9%,累积临床妊娠率23.1%。30例患者首次COS后中位随访61个月,4例(13.3%)Ⅲ期患者发生复发,无癌变发生。结论辅助生殖技术可改善BOT合并不孕患者的妊娠结局,对肿瘤预后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交界肿瘤(BOT) 控制卵巢刺激(COS) 保留生育功能手术(FSS)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恶变继发自身免疫性胰腺炎样改变1例报告
5
作者 商伟芳 朱玲玲 +5 位作者 李瑶 侯小艳 刘海静 叶菊香 俎明 丁士刚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42-445,共4页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neoplasms,IPMN)是起源于胰腺导管上皮的胰腺囊性肿瘤,呈乳头状生长,分泌大量黏液,引起胰管扩张或囊变[1],属于胰腺肿瘤中良性上皮性肿瘤及癌前病变[2],临床表现多样和无特...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neoplasms,IPMN)是起源于胰腺导管上皮的胰腺囊性肿瘤,呈乳头状生长,分泌大量黏液,引起胰管扩张或囊变[1],属于胰腺肿瘤中良性上皮性肿瘤及癌前病变[2],临床表现多样和无特异性,需长期监测随访。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utoimmune pancreatitis,AIP)以梗阻性黄疸、腹部不适等为主要表现,基于组织病理学特征可分为1、2型,1型较为常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PMN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巢交界性肿瘤保留生育功能治疗的现状及挑战
6
作者 刘昀昀 朱幼梅 林仲秋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599-602,共4页
卵巢交界性肿瘤是指一类在生长方式和细胞学特征方面介于良性和恶性肿瘤之间,无毁损性间质浸润的卵巢肿瘤。卵巢交界性肿瘤约占所有卵巢肿瘤的10%~15%,多发于育龄期女性,约1/3患者确诊时小于40岁[1]。大部分患者因意外而发现盆腹腔肿瘤... 卵巢交界性肿瘤是指一类在生长方式和细胞学特征方面介于良性和恶性肿瘤之间,无毁损性间质浸润的卵巢肿瘤。卵巢交界性肿瘤约占所有卵巢肿瘤的10%~15%,多发于育龄期女性,约1/3患者确诊时小于40岁[1]。大部分患者因意外而发现盆腹腔肿瘤,小部分患者因出现月经紊乱而就诊。约75%诊断时为Ⅰ期,进展缓慢,预后较好[2],不同病理类型的卵巢交界性肿瘤在复发模式和死亡率上具有一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交界肿瘤 月经紊乱 间质浸润 育龄期女 卵巢肿瘤 毁损 细胞学特征 不同病理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巢微乳头亚型浆液性交界性肿瘤临床病理与分子特征分析
7
作者 宋芳 陈汝蕾 +1 位作者 马晓婷 吕京澴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55-260,共6页
目的探讨卵巢微乳头亚型浆液性交界性肿瘤(micropapillary serous borderline tumor,MSB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分子改变、鉴别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收集14例卵巢MSBT的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染色分析IMP3的表达,运... 目的探讨卵巢微乳头亚型浆液性交界性肿瘤(micropapillary serous borderline tumor,MSB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分子改变、鉴别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收集14例卵巢MSBT的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染色分析IMP3的表达,运用qRT-PCR法和Sanger测序法检测BRAF和KRAS的基因突变,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年龄27~56岁,平均41.7岁;9例为双侧卵巢肿物;11例术前血清CA125值升高。肿瘤切面呈囊实性,伴囊内乳头状物。14例卵巢MSBT均呈乳头状结构,特征性的细长微乳头直接从囊壁或大的无分支乳头上发散出来,乳头长宽比>5,乳头被覆细胞呈立方至多角形,轻-中度异型性,微乳头区范围均>5 mm。5例伴微浸润;6例伴腹膜非浸润性种植;5例伴腹水均可见异型肿瘤细胞;3例伴淋巴结受累;9例伴砂粒体。免疫表型:ER、PR、CA125、CK7和WT-1均呈阳性,p53野生型,HER2、IMP3均阴性,Ki67增殖指数为5%~30%。分子病理学特征:14例中KRAS基因突变3例(3/14,21.4%),突变位点分别为G12C、G12D和Q70(无义突变);BRAF V600E均未突变;BRAF T559I突变1例(1/14,7.1%)。7例患者行根治性手术,另7例患者行保守性手术,术后均未经特殊治疗。随访时间1~12年,14例患者中5例有复发。结论MSBT形态学特殊,多双侧发病,易伴腹膜种植,易复发,诊断时应与经典型卵巢浆液性交界性肿瘤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浆液交界肿瘤 微乳头亚型 KRAS突变 BRAF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扫MRI对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良恶性壁结节的诊断价值
8
作者 方旭 边云 陆建平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13,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MRI平扫图像对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neoplasm,IPMN)良恶性壁结节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至2024年2月期间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根治性手术切除后病理确... 目的探讨基于MRI平扫图像对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neoplasm,IPMN)良恶性壁结节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至2024年2月期间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根治性手术切除后病理确诊胰腺IPMN,通过MRI平扫图像筛选出含有壁结节的238例IPMN患者病历资料。根据IPMN病理学分级标准,将患者分为壁结节良性组(轻度异型增生)和壁结节恶性组(重度异型增生、浸润性癌),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秩和检验、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MRI平扫影像学特征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胰腺IPMN壁结节恶性组的独立预测因素,并构建诊断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结果壁结节恶性组的壁结节直径[15.00(10.00,23.00)mm]大于壁结节良性组[7.00(6.00,9.75)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壁结节恶性组的特征包括主胰管或混合胰管型IPMN、囊液T1WI高信号、主胰管扩张≥10 mm、囊肿≥40 mm、囊壁增厚、胰管突然截断伴远端胰腺萎缩,与壁结节良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壁结节直径阈值9.5 mm、囊壁增厚、胰管突然截断伴远端胰腺萎缩是恶性壁结节的独立预测因素(均P<0.05)。联合三个独立预测因素建立模型诊断壁结节恶性组的AUC为0.851[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0.802~0.900],敏感度为70.7%,特异度为90.5%。结论基于MRI平扫图像,壁结节直径阈值9.5 mm、囊壁增厚、胰管突然截断伴远端胰腺萎缩是胰腺IPMN恶性壁结节的独立预测因素,三者联合的诊断模型具有良好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 导管内乳头状黏液肿瘤 壁结节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巢交界性浆黏液性肿瘤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7
9
作者 平静 周东华 +2 位作者 田杰 范菊花 陈莹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80-582,共3页
目的探讨卵巢交界性浆黏液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卵巢交界性浆黏液性肿瘤的临床病理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年龄27~59岁,平均45岁。5例肿瘤位于左侧卵巢,5例位于右侧卵巢。肿瘤... 目的探讨卵巢交界性浆黏液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卵巢交界性浆黏液性肿瘤的临床病理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年龄27~59岁,平均45岁。5例肿瘤位于左侧卵巢,5例位于右侧卵巢。肿瘤最大直径5~13 cm,切面以囊性为主,囊壁内侧见大小不等的乳头状赘生物,囊内含黏液或黏稠胶冻样物。肿瘤组织主要由子宫颈管型黏液上皮及浆液性上皮组成,肿瘤细胞呈腺样、粗大球茎状或乳头状排列,轻~中度异型,核分裂象不易见,肿瘤间质内见特征性中性粒细胞浸润。6例肿瘤伴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1例合并良性附壁结节,2例合并子宫内膜样癌。免疫表型:肿瘤细胞PAX-8、CK7、ER均呈阳性(10/10),PR阳性(7/10),CK20、CDX2均呈阴性(10/10),WT-1阴性(9/10),Ki-67增殖指数1%~10%。10例患者FIGO分期ⅠA期2例,ⅠB期1例,ⅠC1期4例,ⅠC2期1例,ⅠC3期2例。术后随访12~55个月,除1例在29个月盆腔包块复发以外,其余9例均未出现复发或转移。结论卵巢交界性浆黏液性肿瘤相对少见,具有独特的临床病理特征和免疫表型,手术切除治疗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交界肿瘤 黏液肿瘤 临床病理特征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增强对卵巢交界性浆液性及黏液性肿瘤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7
10
作者 李亚敏 金钰铌 +2 位作者 芮芳 雷静 陆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476-1480,共5页
目的以病理诊断为依据,评估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增强扫描诊断卵巢交界性浆液性肿瘤(serous borderline ovarian tumor,S⁃BOT)和交界性黏液性肿瘤(mucinous borderline ovari⁃an tumor,M⁃BOT)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 目的以病理诊断为依据,评估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增强扫描诊断卵巢交界性浆液性肿瘤(serous borderline ovarian tumor,S⁃BOT)和交界性黏液性肿瘤(mucinous borderline ovari⁃an tumor,M⁃BOT)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9例S⁃BOT和46例M⁃BOT患者的术前影像、临床及病理资料,分析并比较肿瘤的MSCT表现。结果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MSCT增强扫描诊断卵巢S⁃BOT和M⁃BOT的灵敏度为87.2%、特异度为89.1%、准确度为88.2%,Kappa值为0.763。S⁃BOT与M⁃BOT在分房、囊液均质、囊壁/间隔增厚、肿块最大经、肿块实性成分平扫CT值及强化率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BOT单/双房多见,M⁃BOT多房多见;S⁃BOT较M⁃BOT囊液密度更均质;M⁃BOT较S⁃BOT的囊壁/间隔增厚多见;S⁃BOT最大径小于M⁃BOT;S⁃BOT实性成分平扫CT值低于M⁃BOT;二者增强扫描均表现为渐进性延迟强化,S⁃BOT各期强化率均高于M⁃BOT。出血及钙化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分房、囊壁/间隔增厚及肿块实性成分平扫CT值在鉴别S⁃BOT及M⁃BOT中具有独立预测价值。结论MSCT增强扫描对卵巢S⁃BOT和M⁃BOT的诊断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较好,其或可作为卵巢S⁃BOT与M⁃BOT的鉴别诊断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 交界浆液肿瘤 交界黏液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巢黏液性交界性肿瘤中K-ras基因突变及p21^(ras)蛋白的表达 被引量:1
11
作者 叶璐 揭由坤 +1 位作者 揭由琴 于晓红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048-1050,共3页
目的观察卵巢黏液性交界性肿瘤中K-ras基因突变及p21ras蛋白的表达,探讨卵巢黏液性交界性肿瘤的发病机制及靶基因治疗的可能。方法采用PCR-RFLP法和免疫组化EliVision法分别检测40例卵巢黏液性交界性囊腺瘤、40例卵巢黏液性囊腺癌和20... 目的观察卵巢黏液性交界性肿瘤中K-ras基因突变及p21ras蛋白的表达,探讨卵巢黏液性交界性肿瘤的发病机制及靶基因治疗的可能。方法采用PCR-RFLP法和免疫组化EliVision法分别检测40例卵巢黏液性交界性囊腺瘤、40例卵巢黏液性囊腺癌和20例卵巢黏液性囊腺瘤中K-ras基因突变和p21ras蛋白的表达。结果 K-ras基因在卵巢黏液性囊腺瘤、黏液性交界性囊腺瘤和黏液性囊腺癌中的突变率分别为0、37.5%、7.5%,交界组突变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K-ras基因突变在卵巢黏液性交界性肿瘤年龄分组中突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21ras蛋白在卵巢黏液性囊腺瘤、黏液性交界性囊腺瘤和黏液性囊腺癌中阳性率分别为5%、45%、10%,交界组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K-ras基因突变及p21ras蛋白表达可能是卵巢黏液性交界性肿瘤形成的原因之一,有利于卵巢黏液性交界性肿瘤的判断,还可为临床作为靶向治疗药物分析提供病理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黏液 交界 K-RAS P21^RA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留生育功能手术方式对卵巢交界性肿瘤患者的预后及生育力的影响
12
作者 林啸笑 汤琳 +1 位作者 杨名洁 张百蕾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90-898,共9页
目的比较不同保留生育功能手术方式对卵巢交界性肿瘤(BOT)患者的肿瘤预后及生育力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2年10月121例行保留生育功能手术的BOT患者,采用单因素、多因素分析及生存曲线评估临床病理、手术方式... 目的比较不同保留生育功能手术方式对卵巢交界性肿瘤(BOT)患者的肿瘤预后及生育力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2年10月121例行保留生育功能手术的BOT患者,采用单因素、多因素分析及生存曲线评估临床病理、手术方式及生育情况。结果121例BOT患者5年无复发生存期(RFS)率为65.8%,复发率为30.5%,53例患者尝试妊娠,40例(33.06%)成功妊娠。保留生育功能手术的不同手术方式对患者的肿瘤复发、RFS和妊娠率无影响。多因素分析中,国际妇产科联盟分期≥Ⅱ期是同时影响BOT患者术后复发及RF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1,OR=6.504,95%CI=1.534~27.580;P=0.033,HR=2.589,95%CI=1.082~6.194),组织类型(黏液性)与保留生育功能手术术后的复发风险呈负相关性(P=0.011,OR=0.270,95%CI=0.099~0.739)。单侧BOT的两种手术方式手术出血量(P=0.010)、术后住院时间(P=0.001)、抗生素使用时间(P=0.002)、瘤体破裂(P=0.0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双侧BOT两组手术方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对于年轻且有生育要求的BOT患者,保留生育功能手术的术式都是安全有效的,综合评估临床病理因素后,可推荐单侧囊肿剥除术和双侧囊肿剥除术作为首选的治疗方案。对于强烈意愿保留生育功能国际妇产科联盟分期晚的BOT患者,可在充分知情同意的情况下谨慎进行保留生育功能手术,术后尽快尝试妊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交界肿瘤 保留生育功能手术 复发 再生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皮性卵巢癌YAP核表达及肿瘤大小与预后的关联性研究
13
作者 李泽莲 肖兰 +4 位作者 江玉 季维雪 陈颍 杨媛媛 曹云霞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98-304,共7页
目的 探讨上皮性卵巢癌(EOC)中YES相关蛋白(YAP)核表达与肿瘤大小及预后关系及YAP作用。方法 120例EOC患者组织标本为实验组,其中早期(Ⅰ+Ⅱ)和晚期(Ⅲ+Ⅳ)EOC分别为38和82例,30例选自子宫肌瘤患者的正常卵巢组织为对照组。免疫组织化... 目的 探讨上皮性卵巢癌(EOC)中YES相关蛋白(YAP)核表达与肿瘤大小及预后关系及YAP作用。方法 120例EOC患者组织标本为实验组,其中早期(Ⅰ+Ⅱ)和晚期(Ⅲ+Ⅳ)EOC分别为38和82例,30例选自子宫肌瘤患者的正常卵巢组织为对照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YAP蛋白定位及表达,回顾性分析120例EOC患者临床资料,YAP核表达与EOC病理参数及患者预后相关性;不同初始细胞量培养EOC细胞系C13K及OV2008,使用免疫荧光及克隆形成实验分别检测Ki67表达及增殖情况;EOC细胞分别培养至汇合度为60%(低密度组)和90%(高密度组),q-PCR及Western blot分别检测YAP mRNA及蛋白在EOC细胞中表达。结果 YAP蛋白在EOC组织中胞核阳性表达率高于正常卵巢组织(P<0.05);Ⅰ+Ⅱ期EOC肿瘤平均直径大于Ⅲ+Ⅳ期EOC (P<0.01);YAP核高表达与病理学分级、临床分期、糖类抗原125(Ca125>1 000 IU/ml)呈正相关,而与肿瘤大小呈负相关(P均<0.05);生存分析提示肿瘤直径较小(<10 cm)及YAP核高表达与EOC术后3年生存率呈负相关(P<0.01)。低密度组培养C13K及OV2008细胞克隆形成数目多,Ki67及YAP表达高(P<0.01);敲低YAP表达可降低两种培养密度细胞的增殖能力(P<0.05)。结论 YAP核高表达及肿瘤直径小与EOC患者预后负相关,降低YAP核表达可使EOC细胞增殖能力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AP 上皮卵巢 细胞增殖 肿瘤大小 细胞密度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交界性叶状肿瘤内小管癌与小叶癌1例并文献复习
14
作者 梁月勉 王维娜 +2 位作者 张培 秦颖 王娅南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14-316,共3页
目的探讨乳腺叶状肿瘤内浸润性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鉴别诊断和预后。方法收集1例乳腺交界性叶状肿瘤内小管癌与浸润性小叶癌临床资料,采用HE、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染色,分析其临床病理学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肿瘤由... 目的探讨乳腺叶状肿瘤内浸润性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鉴别诊断和预后。方法收集1例乳腺交界性叶状肿瘤内小管癌与浸润性小叶癌临床资料,采用HE、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染色,分析其临床病理学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肿瘤由密集的短梭形间质细胞和单层小管状上皮构成,小管均匀分布于间质,见顶浆分泌,周围肌上皮缺失;间质细胞中度异型,核分裂象多见,另见小叶上皮内瘤变和少量浸润性小叶癌。免疫表型:小管癌ER和PR均强阳性,HER2(0),Ki67增殖指数10%,周围肌上皮标记p63、CK5/6、Calponin均阴性;浸润性小叶癌E-cadherin阴性,p120胞质阳性,ER和PR均强阳性,HER2(0),Ki67增殖指数5%;梭形间质细胞CD34阳性,CD10和SMA均阴性,Ki67增殖指数约30%;无错配修复功能缺陷。结论交界性叶状肿瘤内小管癌并浸润性小叶癌临床罕见,易漏诊,病理医师需充分取材仔细观察,辅以免疫组化进行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交界叶状肿瘤 小管癌 浸润小叶癌 临床病理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STK11或KRAS突变的女性生殖道同期发生的黏液性上皮化生和肿瘤2例
15
作者 夏岩 邵世宏 +2 位作者 孙玲玲 蒋艳霞 付伟伟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231-1232,共2页
例1女性,67岁,阴道排液并子宫腔积液3年,排液量多稀薄,色清无异味。因阴道排液变稠伴异味2个月就诊,超声检查:宫腔内见多个高回声结节,大者位于子宫颈内口上方,最大径约1.0 cm,双侧附件未见明显异常。HPV阴性,TCT检查病理诊断“非典型... 例1女性,67岁,阴道排液并子宫腔积液3年,排液量多稀薄,色清无异味。因阴道排液变稠伴异味2个月就诊,超声检查:宫腔内见多个高回声结节,大者位于子宫颈内口上方,最大径约1.0 cm,双侧附件未见明显异常。HPV阴性,TCT检查病理诊断“非典型腺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殖道肿瘤 黏液上皮化生 胃型化生 同期发生 病例报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皮性卵巢癌患者淋巴结转移预测模型的构建:基于^(18)F-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CT影像组学技术
16
作者 袁晓瑞 谭延林 符淳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1465-1472,共8页
背景术前准确评估上皮性卵巢癌患者淋巴结转移情况对于制订治疗方案、评估预后等具有重要意义,影像组学技术已被作为多种癌症术前预测淋巴结转移情况的无创手段,但关于其在妇科癌症领域应用效果的研究报道较少。目的采用基于^(18)F-氟... 背景术前准确评估上皮性卵巢癌患者淋巴结转移情况对于制订治疗方案、评估预后等具有重要意义,影像组学技术已被作为多种癌症术前预测淋巴结转移情况的无创手段,但关于其在妇科癌症领域应用效果的研究报道较少。目的采用基于^(18)F-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CT(^(18)F-FDG PET/CT)的影像组学技术构建上皮性卵巢癌患者淋巴结转移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20年9月—2022年12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妇科住院的上皮性卵巢癌患者98例,根据其淋巴结转移情况分为淋巴结转移组65例与非淋巴结转移组33例,同时按照7∶3比例进行随机抽样后分为训练集68例与验证集30例。分析所有患者临床特征,以淋巴结转移情况作为结果标签进行模型构建。结果本研究上皮性卵巢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率为66.3%(65/98)。淋巴结转移组与非淋巴结转移组患者人附睾蛋白4(HE4)水平、原发灶位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E4水平、原发灶位置、影像组学评分(Radscore)是上皮性卵巢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预测因素(P<0.05)。以HE4水平、原发灶位置构建临床预测模型,以HE4水平、原发灶位置、Radscore构建联合预测模型。Delong's检验结果显示,联合预测模型预测训练集中上皮性卵巢癌患者淋巴结转移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为0.80(95%CI=0.70~0.90),高于临床预测模型的0.73(95%CI=0.61~0.85,P=0.042);校准曲线显示,联合预测模型通过校准度检验(P=0.990),具有良好的区分能力;决策曲线(DCA)分析结果显示,临床预测模型、联合预测模型的预测效能良好,但联合预测模型的净效益较高。结论采用基于^(18)F-FDG PET/CT的影像组学技术成功构建了上皮性卵巢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联合预测模型,且模型稳健性较高、区分能力良好、净效益较高,可为临床医生制订患者个体化治疗方案、评估患者预后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卵巢上皮癌 上皮卵巢 淋巴结 氟脱氧葡萄糖F18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影像基因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肺涎腺型恶性肿瘤8例临床病理分析
17
作者 杨瑞婷 郭益辰 +2 位作者 刘斌 杨艳丽 马迎春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2-245,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涎腺型恶性肿瘤(primary salivary gland-type lung malignant tumor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诊断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原发性肺涎腺型恶性肿瘤的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相关蛋白表达,AB-PAS染色检测...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涎腺型恶性肿瘤(primary salivary gland-type lung malignant tumor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诊断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原发性肺涎腺型恶性肿瘤的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相关蛋白表达,AB-PAS染色检测细胞内及腔内黏液,总结其临床病理学及免疫表型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8例原发性肺涎腺型恶性肿瘤中4例为腺样囊性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a,Adcc),4例为黏液表皮样癌(mucoepidermoid carcinoma,MEC)。Adcc由肌上皮细胞和上皮细胞排列成腺管状和筛孔状,腔内可见黏液;MEC由黏液细胞、上皮样细胞和中间型细胞构成,腔内含有黏液。免疫表型:4例Adcc中CKpan、p40和p63均阳性,例4 Ki67增殖指数约70%,其余Ki67增殖指数为15%~25%。4例MEC中CKpan、CK8/18、CK5/6和p63均阳性,p40部分阳性,AB-PAS染色显示细胞内及腔内黏液蓝染,Ki67增殖指数均约15%。结论原发性肺涎腺型恶性肿瘤罕见,早期诊断尤为重要,不同亚型的肿瘤生物学行为和治疗有差异,因此掌握各型特点尤为重要,其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病史和病理检查,免疫组化染色等辅助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腺样囊 黏液表皮样癌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巢支持-间质细胞瘤伴异源性分化2例
18
作者 王蒙蒙 李桂梅 张新华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33-835,共3页
卵巢支持-间质细胞瘤(Sertoli-Leydig cell tumors,SLCTs)为卵巢非上皮源性肿瘤,好发于年轻女性,镜下可见由不同比例、不同分化程度的Sertoli(支持细胞)和Leydig(间质细胞)构成,高分化者为良性,11%中分化、59%分化差和19%伴有异源性分... 卵巢支持-间质细胞瘤(Sertoli-Leydig cell tumors,SLCTs)为卵巢非上皮源性肿瘤,好发于年轻女性,镜下可见由不同比例、不同分化程度的Sertoli(支持细胞)和Leydig(间质细胞)构成,高分化者为良性,11%中分化、59%分化差和19%伴有异源性分化者为恶性。异源性成分常为来源于内胚层的胃肠道上皮和间充质来源的软骨。本文报道2例卵巢SLCTs伴有恶性异源性成分,且异源性成分发生了转移,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支持-间质细胞瘤 异源分化 病例报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肿瘤细胞及糖类抗原125新型联用诊断模式在卵巢上皮性癌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同霞 高妍 +3 位作者 李圆 王翕 谭焕然 郭红燕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86-290,共5页
目的:探讨循环肿瘤细胞(CTCs)联合糖类抗原125(CA 125)对卵巢上皮性癌(EOC)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9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收治经病理确诊的160例EOC患者和非癌对照(50例卵巢良性病变患者及40例健康成年女性)为... 目的:探讨循环肿瘤细胞(CTCs)联合糖类抗原125(CA 125)对卵巢上皮性癌(EOC)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9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收治经病理确诊的160例EOC患者和非癌对照(50例卵巢良性病变患者及40例健康成年女性)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磁珠分离法检测CTCs的表达,通过酶联免疫法检测CA 125的表达,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探讨两者诊断EOC的最佳组合方式。结果:①EOC患者与非癌对照时,CA 125>35 U/ml和CTCs阳性诊断EOC的敏感度分别为75.6%、79.4%,特异度分别为82.2%、91.1%。EOC患者与卵巢良性病变患者时,CA 125>35 U/ml及CTCs阳性诊断EOC的敏感度不变(仍分别为75.6%、79.4%),特异度均有所下降(分别为68.0%、86.0%)。②传统的并联试验诊断EOC的敏感度提高至95.0%,但特异度降低至58.0%;传统的串联试验诊断EOC的特异度提高至96.0%,但敏感度降低至60.0%。③定义CTCs及CA 125的新型联用诊断模式检出阳性为:CA 125≥90 U/ml或25 U/ml<CA 125<90 U/ml且CTCs阳性。采用新型联用诊断模式诊断EOC的敏感度为88.8%,特异度为86.0%。结论:CTCs或CA 125单独区分卵巢良恶性肿物时的敏感度均不高,且特异度偏低,特别是CA 125。传统的并联或串联试验不能提高EOC诊断效能;CTCs及CA 125新型联用诊断模式提高了EOC诊断的敏感度,同时保证了特异度没有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肿瘤细胞 糖类抗原125 卵巢上皮 卵巢肿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侵袭性血管黏液瘤超声表现
20
作者 邵禹铭 吕珂 +4 位作者 颜晓一 谭莉 陈天娇 姜玉新 张璟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28-331,共4页
目的观察侵袭性血管黏液瘤(AAM)超声表现。方法回顾性纳入经病理证实的4例新发及3例复发AAM,观察病变超声表现。结果7例AAM中,3例病变位于外阴皮下、2例位于外阴皮下及盆腔、1例位于盆腔、1例位于宫颈,中位最大径7.6 cm;主要表现为不均... 目的观察侵袭性血管黏液瘤(AAM)超声表现。方法回顾性纳入经病理证实的4例新发及3例复发AAM,观察病变超声表现。结果7例AAM中,3例病变位于外阴皮下、2例位于外阴皮下及盆腔、1例位于盆腔、1例位于宫颈,中位最大径7.6 cm;主要表现为不均匀低回声、内部散在条索状中/中-高回声,形态规则或呈分叶状伴指状突起,边界清晰或与邻近阴道/直肠分界不清,灰阶超声及CDFI可见分层结构。结论AAM好发于外阴及腹盆腔,病灶多较大,易向周围浸润形成指状突起,边界多清晰,内部以不均匀低回声为主,可见特征性分层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袭血管黏液 软组织肿瘤 超声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