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卵巢交界性肿瘤患者行辅助生殖技术的助孕结局及肿瘤转归
1
作者 王荣敏 余敏 朱晓勇 《复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25-531,共7页
目的探讨保留生育功能手术(fertility-sparing surgery,FSS)后的卵巢交界性肿瘤(borderline ovarian tumor,BOT)合并不孕的患者行辅助生殖助孕的结局及肿瘤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就诊于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上海集爱遗传与不育诊... 目的探讨保留生育功能手术(fertility-sparing surgery,FSS)后的卵巢交界性肿瘤(borderline ovarian tumor,BOT)合并不孕的患者行辅助生殖助孕的结局及肿瘤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就诊于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上海集爱遗传与不育诊疗中心的FSS后的BOT合并不孕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妊娠及肿瘤结局。结果纳入的患者中,浆液性交界性肿瘤占62.9%;按照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标准,25例Ⅰ期,2例Ⅱ期,8例Ⅲ期。12例(7例Ⅰ期,5例Ⅲ期)患者辅助生殖前发生交界性肿瘤复发。35例患者FSS后平均间隔(47.3±32.6)个月首次行控制性卵巢刺激(controlled ovarian stimulation,COS),共79个促排卵周期,以微刺激方案为主(41.8%),其次是自然周期(25.3%)。27例患者进行胚胎移植,移植周期数37,19例患者临床妊娠21次,临床妊娠率56.8%,累积妊娠率54.3%,活产率43.2%,累积活产率42.9%;抗米勒管激素<1.0 ng/mL的13例患者妊娠率42.9%,累积临床妊娠率23.1%。30例患者首次COS后中位随访61个月,4例(13.3%)Ⅲ期患者发生复发,无癌变发生。结论辅助生殖技术可改善BOT合并不孕患者的妊娠结局,对肿瘤预后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交界肿瘤(bot) 控制卵巢刺激(COS) 保留生育功能手术(FSS)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巢透明细胞交界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肿瘤学转归
2
作者 李俊 顾伟勇 +3 位作者 王杰玉 武贝贝 鹿欣 陈瑞芳 《复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5-62,共8页
目的探究卵巢透明细胞交界性肿瘤(clear cell borderline ovarian tumor,CCBOT)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肿瘤学转归,为诊治提供依据和指导。方法选取2011年5月至2022年8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CCBOT患者共23例,同时整合R... 目的探究卵巢透明细胞交界性肿瘤(clear cell borderline ovarian tumor,CCBOT)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肿瘤学转归,为诊治提供依据和指导。方法选取2011年5月至2022年8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CCBOT患者共23例,同时整合Ricotta研究队列中的19例患者的临床信息,回顾性分析42例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肿瘤学转归。结果本研究入组了42例CCBOT患者:其中我院队列23例,Ricotta队列19例。与Ricotta队列相比,我院队列CCBOT患者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比例(34.8%)明显高于Ricotta队列CCBOT患者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比例(5.3%)(P<0.05)。在我院队列中,22例患者具有术中冰冻病理信息,术中冰冻诊断的准确性为50%(11/22),另外50%(11/22)患者术中冰冻低估了病情。合并后的队列整合分析发现:患者中位年龄60岁,好发于绝经后女性(66.7%);多数因盆腔包块(59.5%)和腹痛腹胀(19.0%)就诊;肿瘤多为单侧卵巢受累(90.5%);术前肿瘤标记物信息缺失较多,无法准确评估;10人(23.8%)行保留生育功能手术,32人(76.2%)行根治性手术,手术病理提示所有患者均为I期患者;部分患者(21.4%)同时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32例患者接受了全子宫切除,其中10人(31.3%)合并子宫内膜病变。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68个月,最短随访时间为1个月,最长随访时间为231个月,未见复发和死亡病例。结论CCBOT患者总体预后好,复发率低;保留生育功能安全可行,但要注意排查是否同时合并子宫内膜病变。鉴于CCBOT罕见,未来要开展多中心的前瞻性研究来更好地阐明CCBOT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透明细胞交界肿瘤(CCbot) 手术治疗 复发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巢交界性肿瘤保留生育功能治疗的现状及挑战
3
作者 刘昀昀 朱幼梅 林仲秋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599-602,共4页
卵巢交界性肿瘤是指一类在生长方式和细胞学特征方面介于良性和恶性肿瘤之间,无毁损性间质浸润的卵巢肿瘤。卵巢交界性肿瘤约占所有卵巢肿瘤的10%~15%,多发于育龄期女性,约1/3患者确诊时小于40岁[1]。大部分患者因意外而发现盆腹腔肿瘤... 卵巢交界性肿瘤是指一类在生长方式和细胞学特征方面介于良性和恶性肿瘤之间,无毁损性间质浸润的卵巢肿瘤。卵巢交界性肿瘤约占所有卵巢肿瘤的10%~15%,多发于育龄期女性,约1/3患者确诊时小于40岁[1]。大部分患者因意外而发现盆腹腔肿瘤,小部分患者因出现月经紊乱而就诊。约75%诊断时为Ⅰ期,进展缓慢,预后较好[2],不同病理类型的卵巢交界性肿瘤在复发模式和死亡率上具有一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交界肿瘤 月经紊乱 间质浸润 育龄期女 卵巢肿瘤 毁损 细胞学特征 不同病理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巢微乳头亚型浆液性交界性肿瘤临床病理与分子特征分析
4
作者 宋芳 陈汝蕾 +1 位作者 马晓婷 吕京澴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55-260,共6页
目的探讨卵巢微乳头亚型浆液性交界性肿瘤(micropapillary serous borderline tumor,MSB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分子改变、鉴别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收集14例卵巢MSBT的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染色分析IMP3的表达,运... 目的探讨卵巢微乳头亚型浆液性交界性肿瘤(micropapillary serous borderline tumor,MSB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分子改变、鉴别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收集14例卵巢MSBT的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染色分析IMP3的表达,运用qRT-PCR法和Sanger测序法检测BRAF和KRAS的基因突变,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年龄27~56岁,平均41.7岁;9例为双侧卵巢肿物;11例术前血清CA125值升高。肿瘤切面呈囊实性,伴囊内乳头状物。14例卵巢MSBT均呈乳头状结构,特征性的细长微乳头直接从囊壁或大的无分支乳头上发散出来,乳头长宽比>5,乳头被覆细胞呈立方至多角形,轻-中度异型性,微乳头区范围均>5 mm。5例伴微浸润;6例伴腹膜非浸润性种植;5例伴腹水均可见异型肿瘤细胞;3例伴淋巴结受累;9例伴砂粒体。免疫表型:ER、PR、CA125、CK7和WT-1均呈阳性,p53野生型,HER2、IMP3均阴性,Ki67增殖指数为5%~30%。分子病理学特征:14例中KRAS基因突变3例(3/14,21.4%),突变位点分别为G12C、G12D和Q70(无义突变);BRAF V600E均未突变;BRAF T559I突变1例(1/14,7.1%)。7例患者行根治性手术,另7例患者行保守性手术,术后均未经特殊治疗。随访时间1~12年,14例患者中5例有复发。结论MSBT形态学特殊,多双侧发病,易伴腹膜种植,易复发,诊断时应与经典型卵巢浆液性交界性肿瘤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浆液交界肿瘤 微乳头亚型 KRAS突变 BRAF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巢交界性黏液性肿瘤合并CA724特异性升高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5
作者 李华洋 张颐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58-861,共4页
回顾性分析1例卵巢交界性黏液性肿瘤合并糖类抗原724(CA724)特异性升高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探讨肿瘤标志物CA724升高在卵巢交界性黏液性肿瘤的早期诊断、鉴别诊断、复发监测中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 糖类抗原724 卵巢交界黏液肿瘤 诊断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留生育功能手术方式对卵巢交界性肿瘤患者的预后及生育力的影响
6
作者 林啸笑 汤琳 +1 位作者 杨名洁 张百蕾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90-898,共9页
目的比较不同保留生育功能手术方式对卵巢交界性肿瘤(BOT)患者的肿瘤预后及生育力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2年10月121例行保留生育功能手术的BOT患者,采用单因素、多因素分析及生存曲线评估临床病理、手术方式... 目的比较不同保留生育功能手术方式对卵巢交界性肿瘤(BOT)患者的肿瘤预后及生育力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2年10月121例行保留生育功能手术的BOT患者,采用单因素、多因素分析及生存曲线评估临床病理、手术方式及生育情况。结果121例BOT患者5年无复发生存期(RFS)率为65.8%,复发率为30.5%,53例患者尝试妊娠,40例(33.06%)成功妊娠。保留生育功能手术的不同手术方式对患者的肿瘤复发、RFS和妊娠率无影响。多因素分析中,国际妇产科联盟分期≥Ⅱ期是同时影响BOT患者术后复发及RF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1,OR=6.504,95%CI=1.534~27.580;P=0.033,HR=2.589,95%CI=1.082~6.194),组织类型(黏液性)与保留生育功能手术术后的复发风险呈负相关性(P=0.011,OR=0.270,95%CI=0.099~0.739)。单侧BOT的两种手术方式手术出血量(P=0.010)、术后住院时间(P=0.001)、抗生素使用时间(P=0.002)、瘤体破裂(P=0.0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双侧BOT两组手术方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对于年轻且有生育要求的BOT患者,保留生育功能手术的术式都是安全有效的,综合评估临床病理因素后,可推荐单侧囊肿剥除术和双侧囊肿剥除术作为首选的治疗方案。对于强烈意愿保留生育功能国际妇产科联盟分期晚的BOT患者,可在充分知情同意的情况下谨慎进行保留生育功能手术,术后尽快尝试妊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交界肿瘤 保留生育功能手术 复发 再生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界性卵巢上皮性肿瘤保守性手术的预后与生育状况 被引量:6
7
作者 陶陶 曹冬焱 +3 位作者 杨佳欣 沈铿 郎景和 郭丽娜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88-492,共5页
目的评估采用保守性手术方式治疗交界性卵巢上皮性肿瘤(BOT)的预后及生育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1990年1月至2007年12月行保守性手术治疗的109例BOT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Ⅰa及Ⅰb期34例(31.2%),Ⅰc期66例(60.6%),Ⅱ、Ⅲ、Ⅳ期... 目的评估采用保守性手术方式治疗交界性卵巢上皮性肿瘤(BOT)的预后及生育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1990年1月至2007年12月行保守性手术治疗的109例BOT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Ⅰa及Ⅰb期34例(31.2%),Ⅰc期66例(60.6%),Ⅱ、Ⅲ、Ⅳ期分别为2(1.8%)、7(6.4%)、0例。结果 40例(36.7%)患者行全面分期手术,27例(24.8%)行肿瘤剔除术,42例(38.5%)行单侧附件切除术;开腹和腹腔镜手术分别为81例(74.3%)和28例(25.7%)。术后平均随访(60.3±42.5)个月,25例(22.9%)患者复发,复发间期平均为(36.1±31.9)个月;1例死亡。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分期及是否行分期手术是肿瘤复发的相关因素。66例有生育要求者中有24例(36.4%)妊娠。结论 BOT的预后相对较好,对于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应行保守性手术治疗以保留其生育功能。手术的彻底性与肿瘤复发相关,但范围较大的分期手术是否会造成术后不孕,仍需大样本研究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界卵巢上皮肿瘤 保守手术 肿瘤复发 妊娠 不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巢交界性浆黏液性肿瘤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平静 周东华 +2 位作者 田杰 范菊花 陈莹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80-582,共3页
目的探讨卵巢交界性浆黏液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卵巢交界性浆黏液性肿瘤的临床病理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年龄27~59岁,平均45岁。5例肿瘤位于左侧卵巢,5例位于右侧卵巢。肿瘤... 目的探讨卵巢交界性浆黏液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卵巢交界性浆黏液性肿瘤的临床病理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年龄27~59岁,平均45岁。5例肿瘤位于左侧卵巢,5例位于右侧卵巢。肿瘤最大直径5~13 cm,切面以囊性为主,囊壁内侧见大小不等的乳头状赘生物,囊内含黏液或黏稠胶冻样物。肿瘤组织主要由子宫颈管型黏液上皮及浆液性上皮组成,肿瘤细胞呈腺样、粗大球茎状或乳头状排列,轻~中度异型,核分裂象不易见,肿瘤间质内见特征性中性粒细胞浸润。6例肿瘤伴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1例合并良性附壁结节,2例合并子宫内膜样癌。免疫表型:肿瘤细胞PAX-8、CK7、ER均呈阳性(10/10),PR阳性(7/10),CK20、CDX2均呈阴性(10/10),WT-1阴性(9/10),Ki-67增殖指数1%~10%。10例患者FIGO分期ⅠA期2例,ⅠB期1例,ⅠC1期4例,ⅠC2期1例,ⅠC3期2例。术后随访12~55个月,除1例在29个月盆腔包块复发以外,其余9例均未出现复发或转移。结论卵巢交界性浆黏液性肿瘤相对少见,具有独特的临床病理特征和免疫表型,手术切除治疗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交界肿瘤 浆黏液肿瘤 临床病理特征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增强对卵巢交界性浆液性及黏液性肿瘤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7
9
作者 李亚敏 金钰铌 +2 位作者 芮芳 雷静 陆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476-1480,共5页
目的以病理诊断为依据,评估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增强扫描诊断卵巢交界性浆液性肿瘤(serous borderline ovarian tumor,S⁃BOT)和交界性黏液性肿瘤(mucinous borderline ovari⁃an tumor,M⁃BOT)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 目的以病理诊断为依据,评估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增强扫描诊断卵巢交界性浆液性肿瘤(serous borderline ovarian tumor,S⁃BOT)和交界性黏液性肿瘤(mucinous borderline ovari⁃an tumor,M⁃BOT)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9例S⁃BOT和46例M⁃BOT患者的术前影像、临床及病理资料,分析并比较肿瘤的MSCT表现。结果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MSCT增强扫描诊断卵巢S⁃BOT和M⁃BOT的灵敏度为87.2%、特异度为89.1%、准确度为88.2%,Kappa值为0.763。S⁃BOT与M⁃BOT在分房、囊液均质、囊壁/间隔增厚、肿块最大经、肿块实性成分平扫CT值及强化率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BOT单/双房多见,M⁃BOT多房多见;S⁃BOT较M⁃BOT囊液密度更均质;M⁃BOT较S⁃BOT的囊壁/间隔增厚多见;S⁃BOT最大径小于M⁃BOT;S⁃BOT实性成分平扫CT值低于M⁃BOT;二者增强扫描均表现为渐进性延迟强化,S⁃BOT各期强化率均高于M⁃BOT。出血及钙化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分房、囊壁/间隔增厚及肿块实性成分平扫CT值在鉴别S⁃BOT及M⁃BOT中具有独立预测价值。结论MSCT增强扫描对卵巢S⁃BOT和M⁃BOT的诊断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较好,其或可作为卵巢S⁃BOT与M⁃BOT的鉴别诊断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 交界浆液肿瘤 交界黏液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扩散加权成像鉴别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肿瘤与卵巢癌的b值优化 被引量:14
10
作者 李新 强金伟 +1 位作者 赵书会 蒋春梅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56-560,共5页
目的:探讨MR扩散加权成像(DWI)鉴别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肿瘤(BEOT)与卵巢癌的最佳b值。方法:DWI扫描采用平面回波成像(EPI)技术,扩散敏感因子(b)值分别取0s/mm2,150s/mm2,500s/mm2,800s/mm2,1000s/mm2。对5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BEOT与卵巢... 目的:探讨MR扩散加权成像(DWI)鉴别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肿瘤(BEOT)与卵巢癌的最佳b值。方法:DWI扫描采用平面回波成像(EPI)技术,扩散敏感因子(b)值分别取0s/mm2,150s/mm2,500s/mm2,800s/mm2,1000s/mm2。对5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BEOT与卵巢癌患者行MR DWI检查。其中,BEOT 27例32个肿瘤,卵巢癌25例33个肿瘤。测量DWI图像信噪比(SNR)及对比噪声比(CNR)、实性成分与囊性成分信号强度比值(R),ADC图上测量实性成分ADC值,两位观察者DWI图像上评价肿瘤实性成分信号。结果:随b值增大DWI图像SNR值及CNR值均下降。b值≥500s/mm2时,随b值增大实性成分与囊性成分DWI信号强度对比(R)增加。不同b值测得的肿瘤实性成分的ADC值在BEOT与卵巢癌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四组b值(150s/mm2、500s/mm2、800s/mm2及1000s/mm2)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34、0.976、0.979和0.979。b值=1000s/mm2时,两位观察者对肿瘤DWI信号评价仍具有一致性,绝大多数卵巢癌DWI呈强信号。结论:DWI鉴别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肿瘤与卵巢癌的最佳b值为1000s/m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交界 扩散加权成像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4例卵巢交界性肿瘤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青 赵卫东 +3 位作者 程敏 王晓丽 金夏 沈红雁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361-1364,共4页
目的探讨卵巢交界性肿瘤(BOTs)手术方式的选择及危险因素的术后化疗价值。方法收集124例BOTs患者,整理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保守性手术在肿瘤的分期、微浸润、辅助化疗、腹膜种植方面复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目的探讨卵巢交界性肿瘤(BOTs)手术方式的选择及危险因素的术后化疗价值。方法收集124例BOTs患者,整理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保守性手术在肿瘤的分期、微浸润、辅助化疗、腹膜种植方面复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保守性手术与根治性手术总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腹腔镜组复发率高于开腹手术组,对腹腔镜治疗BOTs的预后因素进行分析,显示肿瘤直径与FIGO分期对预后有影响;③全面分期手术组的无瘤生存期长于未全面分期手术组,两组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对具有FIGOⅢ/Ⅳ期、腹膜种植、微浸润、单纯囊肿剥除术2个或2个以上高危因素化疗较单纯手术复发率低。结论对于年轻BOTs患者采用保守性的全面分期手术,年龄较大、不需要保留生育功能的患者行全面分期的根治性手术。分期在Ⅰc期以下、肿瘤<5 cm者可以考虑行腹腔镜手术。对于有腹膜种植、FI-GOⅢ/Ⅳ期、微浸润单纯囊肿剥除术者应密切随访,必要时行辅助化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交界肿瘤 复发 预后 分期 手术 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留生育功能手术的卵巢交界性肿瘤61例临床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李宁蔚 廖治 +1 位作者 周飞 梅劼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545-550,共6页
目的:探讨卵巢交界性肿瘤(BOT)的临床特征、保留生育功能的手术方案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省人民医院2005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61例行保留生育功能手术的BO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平均年龄27.66岁,67.21%的患者(41例)无明... 目的:探讨卵巢交界性肿瘤(BOT)的临床特征、保留生育功能的手术方案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省人民医院2005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61例行保留生育功能手术的BO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平均年龄27.66岁,67.21%的患者(41例)无明显临床症状;术前癌抗原125(CA_(125))升高者占74.14%(43/58),糖链抗原19-9(CA_(19-9))升高者占38.18%(21/56),人附睾蛋白4(HE4)升高者占8.70%(2/23)。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ⅠA期27例,ⅠB期8例,ⅠC期18例,ⅡB期2例,Ⅲ期6例。病理类型交界性浆液性卵巢肿瘤(S-BOT)32例,交界性黏液性卵巢肿瘤(M-BOT)27例,交界性浆黏液性卵巢肿瘤2例。M-BOT患者CA_(19-9)阳性率高于S-BOT者(60%vs 17.86%,P<0.05)。随访58例,9例复发,复发率15.52%。单因素分析显示复发与FIGO分期、肿瘤累及卵巢范围、卵巢手术方式有关(P<0.05),但多因素分析显示以上因素均不是肿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25例患者术后尝试妊娠,17例成功妊娠并足月分娩,1例正在妊娠;卵巢囊肿剥除组患者妊娠率高于单侧附件切除组(87.50%vs 64.7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OT患者缺乏特异性临床症状及肿瘤标志物,诊断时多为早期,年轻有生育要求患者可行保留生育功能手术。手术方式首选附件切除术,早期BOT患者不推荐同时行分期手术。保留生育功能手术者术后复发风险可接受,复发后可再次行保留生育功能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交界肿瘤 临床特征 保留生育功能手术 预后 妊娠结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肿瘤58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何剑辉 张斌 +2 位作者 徐嘉文 林伍梅 胡洁媚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765-768,共4页
目的:探讨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肿瘤(BOT)的临床情况及影响复发的有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诊治的58例BOT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结局。结果:58例患者的平均发病年龄为37.6岁;临床表现以无症状的盆腔肿块为主,共29例占50.00%;血清肿瘤标... 目的:探讨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肿瘤(BOT)的临床情况及影响复发的有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诊治的58例BOT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结局。结果:58例患者的平均发病年龄为37.6岁;临床表现以无症状的盆腔肿块为主,共29例占50.00%;血清肿瘤标志物:CA125升高33例(56.90%),CA199升高20例(34.48%),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进行手术治疗,其中37例患者行保留生育功能手术。分期以Ⅰ期最多,占87.93%;浆液性和黏液性分别为25例和33例。术后随访8~68月,患者均存活;4例(6.90%)复发,肿瘤有微乳头或浸润性种植的患者复发率较高(P<0.05)。5例保留生育功能手术的患者在手术后正常妊娠并分娩。结论:BOT患者较年轻,以Ⅰ期为主,血CA125检测对诊断有帮助。手术是主要治疗手段,患者预后较好。其复发与肿瘤存在微乳头或浸润性种植可能有关。对其进行保留生育功能手术是安全有效的,术后需长期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交界肿瘤 癌抗原125 手术病理分期 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卵巢交界性肿瘤再分期手术病例分析及文献回顾 被引量:6
14
作者 梁华茂 侯征 +5 位作者 李萌 朱馥丽 吴郁 张坤 郭红燕 熊光武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4年第10期884-887,共4页
目的:分析卵巢交界性肿瘤行腹腔镜再分期手术的病例特点,探讨再分期手术的价值。方法我科1994年1月~2013年7月手术的卵巢交界性肿瘤129例中,行腹腔镜再分期手术6例。初次手术后诊断为Ⅰa期3例,Ⅰc期3例。6例均行腹腔镜全面分期手... 目的:分析卵巢交界性肿瘤行腹腔镜再分期手术的病例特点,探讨再分期手术的价值。方法我科1994年1月~2013年7月手术的卵巢交界性肿瘤129例中,行腹腔镜再分期手术6例。初次手术后诊断为Ⅰa期3例,Ⅰc期3例。6例均行腹腔镜全面分期手术。再分期手术包括全子宫切除(2例已生育者),一侧或双侧附件切除、大网膜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3例同时行阑尾切除术。3例未生育者均行保留生育功能手术。结果腹腔镜再分期手术后病理阴性4例,阳性2例(1例为双侧卵巢肿瘤剔除术后双侧卵巢病灶残留,1例为初次手术后保留侧卵巢存在交界性病变)。6例淋巴结、大网膜或阑尾均为阴性。经腹腔镜再分期手术后分期及诊断未变5例,1例手术分期由Ⅰa期上升到Ⅰb期。无严重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发生。随访10~32个月,(23.2±9.2)月,均无复发。结论腹腔镜卵巢交界性肿瘤再分期手术相对安全,也具有一定的意义。但对于初次手术肿瘤外观局限于卵巢的患者,再分期手术时盆腔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以及大网膜切除甚至阑尾切除的意义有待商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交界肿瘤 再分期手术 腹腔镜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卵巢交界性透明细胞肿瘤1例 被引量:4
15
作者 高光 孙萍丽 +1 位作者 张小辉 金仁顺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48-450,共3页
关键词 卵巢肿瘤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 交界透明细胞肿瘤 透明细胞癌 病例报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巢浆液性交界性肿瘤41例临床病理学观察 被引量:3
16
作者 韦玮 郭庆 +4 位作者 涂频 陆珍凤 何燕 李凤山 石群立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15-620,共6页
目的探讨卵巢浆液性交界性肿瘤(serous borderline tumor,SB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卵巢SBT(经典型28例,微乳头型13例),比较其临床病理学特征。结果经典型和微乳头型两组患者在平均年龄、绝经状况、肿瘤最大... 目的探讨卵巢浆液性交界性肿瘤(serous borderline tumor,SB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卵巢SBT(经典型28例,微乳头型13例),比较其临床病理学特征。结果经典型和微乳头型两组患者在平均年龄、绝经状况、肿瘤最大径及复发率差异均无显著性。微乳头型SBT在高临床分期(FIGOⅡ/Ⅲ)、双侧卵巢发生、腹水中见肿瘤细胞、卵巢表面累及、微浸润、腹膜种植及淋巴结转移的发生率方面明显高于经典型SBT(P<0.05)。治疗上微乳头型SBT患者多同时行子宫切除术、部分大网膜切除术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且术后常辅以化疗,并采用PT方案。经典型SBT患者常保留卵巢和生育功能。微乳头型SBT常伴乳头状输卵管上皮增生(papillary tubal hyperplasia,PTH)。结论微乳头型SBT与腹膜种植(尤其浸润性种植)及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主张进行包括盆腔淋巴结清扫的完整手术分期。两型SBT预后相似,说明微乳头型SBT只是与预后不良因子紧密相关的经典型SBT的形态学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浆液交界肿瘤 微乳头型 乳头状输卵管上皮增生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NA及bcl-2与caspase-3在卵巢上皮性交界性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
17
作者 申彦 刘素香 孙保存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274-277,280,共5页
目的: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bcl-2与caspase-3在卵巢上皮性交界性肿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存档的卵巢上皮性交界性肿瘤40例,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PCNA、bcl-2与caspase-3在肿瘤组织中的表... 目的: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bcl-2与caspase-3在卵巢上皮性交界性肿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存档的卵巢上皮性交界性肿瘤40例,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PCNA、bcl-2与caspase-3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并与良性、恶性肿瘤进行比较。结果:在卵巢交界性肿瘤中1)PCNA阳性率为72.5%,明显高于良性肿瘤(47.6%),低于恶性肿瘤(89.6%,P<0.05);bcl-2与caspase-3的阳性率为60.0%和72.5%,而良性与恶性肿瘤分别为61.9%和76.2%、86.2%和44.8%,二者在恶性肿瘤中的表达与良性、交界性有显著差异(P<0.05)。2)PCNA与bcl-2的表达存在相关性,其协同表达率为52.5%,与良性(28.6%)、恶性肿瘤(75.9%),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PCNA、bcl-2与caspase-3的协同表达率为72.7%,良性与交界性肿瘤明显高于恶性肿瘤(P<0.05)。3)仅bcl-2与组织学类型有关,浆液性肿瘤的阳性率明显高于粘液性(P<0.01);PCNA、caspase-3与临床病理参数无关。结论:PCNA与bcl-2任一高表达尤其协同表达,并伴caspase-3低表达是卵巢交界性肿瘤恶性潜能增加的标志,应密切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上皮 交界 增殖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守手术对交界性卵巢肿瘤预后及生育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于兴江 苏光华 江森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83-186,共4页
目的:研究首次行保守手术后交界性卵巢肿瘤(BOT)患者的生育功能和预后。方法:对自1990年1月至2000年5月,在我院住院43例符合研究条件的BOT患者,行问卷调查及回顾性病例分析,采用SAS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43例患者中,41例患者完成... 目的:研究首次行保守手术后交界性卵巢肿瘤(BOT)患者的生育功能和预后。方法:对自1990年1月至2000年5月,在我院住院43例符合研究条件的BOT患者,行问卷调查及回顾性病例分析,采用SAS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43例患者中,41例患者完成问卷调查。26例为浆液性交界性卵巢肿瘤(SBOT);17例为粘液性交界性卵巢肿瘤(MBOT);平均随访时间63个月。术后无肿瘤复发29例,肿瘤复发14例(包括1例死于肿瘤复发,1例死于其它疾病)。平均复发时间为术后39.3个月。卵巢肿瘤剥除术后肿瘤复发率58.3%(7/12),而卵巢切除术后肿瘤复发率22.6%(7/31),两者差异有显著性(Fisher精确概率P=0.0351);但保守手术后肿瘤复发死亡率并不高于根治性手术(P=0.64)。术后24例有生育愿望的妇女,12例获得妊娠。结论:保守手术可作为BOT患者的一种治疗选择;尽管术后肿瘤复发率较高(33%,14/43),尤其是行卵巢肿瘤剥除术的患者,但肿瘤复发死亡率并未增加;术后有妊娠愿望者能够再次妊娠并分娩正常后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界卵巢肿瘤 外科手术 预后 生育功能 影响 保守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巢交界性肿瘤保留生育功能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4
19
作者 郭瑞霞 乔玉环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803-805,共3页
卵巢交界性肿瘤(borderline ovarian tumor,BOT)约占卵巢上皮性肿瘤的10%~20%,是一种低度恶性潜能肿瘤(low malignant potential tumor,LMPT)或低度恶性卵巢癌(low malignant ovarian cancer,LMOC),
关键词 卵巢交界肿瘤 保留生育功能 手术治疗 低度恶潜能 卵巢上皮肿瘤 卵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合并伴有自体种植的卵巢浆液性交界性肿瘤1例 被引量:2
20
作者 金琳芳 杨文涛 吴玉玉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82-583,共2页
患者,26岁,因停经4个月、发现双侧卵巢囊性肿物2个月入院。无锡市人民医院B超示宫内妊娠囊19cm×18cm大小,内见卵黄囊,见胚芽,胎心,双侧附件区囊实性混合性包块,
关键词 卵巢肿瘤 浆液交界肿瘤 自体种植 病例报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