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9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即食海参4℃贮藏过程中品质变化规律
被引量:
3
1
作者
于笛
傅志宇
+5 位作者
姜鹏飞
李龙
刘煜珺
方梓蓥
李双双
郑杰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213-220,共8页
即食海参冷藏过程中极易产生品质劣变,该研究以即食海参为对象,测定4℃贮藏过程中质量损失率、水分含量、pH、菌落总数、组织蛋白酶L活力、胶原蛋白含量、氨基酸含量、质构和挥发性成分以及微观结构变化等指标。结果表明,贮藏6 d后,即...
即食海参冷藏过程中极易产生品质劣变,该研究以即食海参为对象,测定4℃贮藏过程中质量损失率、水分含量、pH、菌落总数、组织蛋白酶L活力、胶原蛋白含量、氨基酸含量、质构和挥发性成分以及微观结构变化等指标。结果表明,贮藏6 d后,即食海参体积缩小明显,质量损失率达21.85%;贮藏期间水分含量不断下降但始终在93%以上;菌落总数前2 d约为6×105 CFU/g,14 d时增加到3.7×10^(6) CFU/g;pH值从初始的8.73降到6.88;组织蛋白酶L活力缓慢降低且始终低于150 U/mg;硬度、胶黏性和咀嚼性与贮藏时间总体呈负相关,弹性和内聚性则呈正相关;即食海参在贮藏前6 d的主要挥发性物质为无机硫化物,而后含甲基类化合物、无机硫化物和醇类、酮类物质逐渐增多,氮氧化合物则相应减少;胶原蛋白含量在27.27%~31.15%,贮藏时间对胶原蛋白含量的影响不显著;氨基酸总量变化不大;游离氨基酸种类前6 d有7~9种,12 d后达到16种;扫描电镜结果显示,即食海参的纤维主要以凝胶状和片状结构为主,变化不显著。即食海参在4℃贮藏6 d后理化性质发生改变,品质下降明显。即食海参体壁品质劣变的主要因素是微生物作用,其次是水分流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即食海参
4℃贮藏
菌落总数
变化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金银花、三七和蛹虫草提取物对即食海参品质变化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
2
2
作者
于笛
方梓蓥
+6 位作者
傅志宇
刘雨曦
米锐
王书晨
李龙
刘煜珺
郑杰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4期7899-7908,共10页
目的比较金银花、三七和蛹虫草3种不同来源提取物对即食海参贮藏稳定性的影响。方法以新鲜海参为原料,以金银花、三七和蛹虫草提取物对海参体壁进行预处理后制成即食海参并在37℃条件下贮藏28 d,监测海参体壁的质构特性、挥发性盐基氮...
目的比较金银花、三七和蛹虫草3种不同来源提取物对即食海参贮藏稳定性的影响。方法以新鲜海参为原料,以金银花、三七和蛹虫草提取物对海参体壁进行预处理后制成即食海参并在37℃条件下贮藏28 d,监测海参体壁的质构特性、挥发性盐基氮、挥发性成分、胶原蛋白热变性温度及游离氨基酸等指标的变化。结果三七提取物处理后的即食海参硬度最大,为(487.75±52.05)g,样品中无机硫化物和有机硫化物的含量随贮藏时间延长而逐渐下降。各组即食海参在贮藏期内,游离氨基酸总量虽略有增加,但总体稳定在较低水平。除了三七组在贮藏28 d时挥发性盐基氮含量达到34.74 mg/100 g外,其他样品均在15~25 mg/100 g范围内。3个处理组即食海参的热变性温度随贮藏时间的延长普遍呈下降的趋势,但均高于对照组。结论三七提取物处理能够显著提高即食海参样品的硬度;蛹虫草提取物能够使海参在贮藏期间保持较好的弹性;金银花提取物对即食海参蛋白质的降解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即食海参
金银花
三七
蛹虫草
品质
贮藏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即食海参体壁失稳的影响因素及其稳定化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
2
3
作者
刘征东
张永勤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4年第9期2935-2939,共5页
即食海参是一种比干海参营养流失少且食用方便的海参加工产品,但是该类产品在常温贮藏、甚至低温冷藏条件下往往会出现变软、变粘、甚至融化等失稳现象。本文综述了其导致因素,如内源自溶酶、附着微生物、温度、含水量、紫外线照射等:...
即食海参是一种比干海参营养流失少且食用方便的海参加工产品,但是该类产品在常温贮藏、甚至低温冷藏条件下往往会出现变软、变粘、甚至融化等失稳现象。本文综述了其导致因素,如内源自溶酶、附着微生物、温度、含水量、紫外线照射等:归纳了低温贮藏技术、真空包装技术、超高压技术、分段式高温杀菌技术、生物交联技术等解决方法;提出了海参体壁存在的内源、外源热抗逆性酶类是海参体壁失稳的关键因素,而在保证海参体壁外形缩小不严重的前提下,采取适当措施灭活该类热抗逆酶则是解决海参体壁稳定化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即食海参
稳定化
酶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响应面法设计即食鲜海参加工工艺
被引量:
4
4
作者
张硕
马满园
+1 位作者
代晓琳
张崇禧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06-108,121,共4页
为了探讨即食鲜海参加工工艺,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应用响应面方法设计正交试验,对鲜海参漂烫、调味、蒸煮等工艺进行优化。依据回归分析确定影响感官评价的影响因素,分析数据得出最佳加工工艺为:腌制温度21℃、腌制时间70 min、调料浓...
为了探讨即食鲜海参加工工艺,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应用响应面方法设计正交试验,对鲜海参漂烫、调味、蒸煮等工艺进行优化。依据回归分析确定影响感官评价的影响因素,分析数据得出最佳加工工艺为:腌制温度21℃、腌制时间70 min、调料浓度64%,在此条件下实际测得感官评价为9.3分,符合商业无菌标准。所建立的回归方程能真实地反映腌制温度、腌制时间、腌制调料浓度对加工工艺的影响,通过优化能有效地提高生产工艺,并建立了一种生产软包装即食海参的新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响应面
即食海参
腌制
灭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小包装即食鲜海参保健食品开发成功
5
《渔业现代化》
2004年第2期49-49,共1页
关键词
小包装
即食
鲜
海参
保健食品
上海小野食品机械有限公司
含气调理保鲜系统
工艺流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即食仿刺参的制备与常温贮藏期间品质变化研究
被引量:
8
6
作者
赵园园
薛勇
+2 位作者
李兆杰
薛长湖
黄万成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305-308,共4页
本文通过对即食海参的杀菌条件及贮藏过程中体壁胶原蛋白的降解规律进行研究(其中还进行了TPA、TVB-N与菌落总数的测定),为延长常温条件下即食海参产品的贮藏时间提供理论依据。贮藏过程中,对即食海参的质构特性、游离氨基酸含量、挥发...
本文通过对即食海参的杀菌条件及贮藏过程中体壁胶原蛋白的降解规律进行研究(其中还进行了TPA、TVB-N与菌落总数的测定),为延长常温条件下即食海参产品的贮藏时间提供理论依据。贮藏过程中,对即食海参的质构特性、游离氨基酸含量、挥发性盐基氮含量、海参体壁降解过程中热收缩温度与微观结构的变化进行测定。结果得出,经蒸煮,调味与121℃15min杀菌等处理,即食海参在37℃下的贮藏时间达2周。贮藏过程中,即食海参体壁的感官品质与质构特征明显下降,游离氨基酸与挥发性盐基氮含量迅速上升,体壁胶原蛋白在15d后快速降解,胶原纤维的微观结构凝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即食海参
贮藏
胶原蛋白
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不同状态下海参中的铝含量测定及安全分析
被引量:
5
7
作者
泮秋立
毕会芳
+3 位作者
孙潇慧
车明秀
胡明燕
王骏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805-809,共5页
目的建立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测定海参中铝含量的方法,并比较评价不同状态下海参中的铝含量。方法选取不同地市的30个干海参样品和15个即食海参样品,经微波消解后,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进行测定。结果铝在0~2.0mg/L质量...
目的建立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测定海参中铝含量的方法,并比较评价不同状态下海参中的铝含量。方法选取不同地市的30个干海参样品和15个即食海参样品,经微波消解后,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进行测定。结果铝在0~2.0mg/L质量浓度内的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8,该方法检出限为0.5 mg/kg,加标回收率为96%~102%,相对标准偏差为1.18%~1.77%。测定的30个干海参直接粉碎后的样本中铝含量在100 mg/kg以上的占73.3%,测定干海参复水后的样本中铝含量均在100 mg/kg以下, 15个即食海参样本中铝含量也均在100mg/kg以下。结论本方法准确度高、精密度好,适用于不同状态下海参中铝含量的测定。从海参不同样品处理铝含量检测结果来看,干海参泡水后达到可食用状态时,铝的含量会远远低于干海参泡水前的铝含量,随机选取的即食海参中铝的含量均很低,检测消费者食用状态下海参的铝含量情况,更能对干海参的食用安全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消解
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
干
海参
即食海参
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海参贮藏保鲜机理及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
3
8
作者
吴可
李萌
+3 位作者
李莹
马永生
范馨茹
赵前程
《肉类研究》
2023年第2期46-53,共8页
海参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食疗养生功能。在市场流通和贮藏过程中,海参自溶和微生物生长易导致品质劣化,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明确海参贮藏保鲜过程中内源酶和微生物的作用机理,是阐释海参品质变化的核心,对设计开发新型海参贮藏保鲜技...
海参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食疗养生功能。在市场流通和贮藏过程中,海参自溶和微生物生长易导致品质劣化,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明确海参贮藏保鲜过程中内源酶和微生物的作用机理,是阐释海参品质变化的核心,对设计开发新型海参贮藏保鲜技术具有理论指导意义,是关乎海参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问题。本文概述海参贮藏保鲜机理,归纳海参相关保鲜技术,提出深入研究的建议,并对未来发展趋势予以展望,以期为海参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强有力的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鲜
海参
即食海参
内源酶
微生物
保鲜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水产品品质调控及改良关键技术
9
《中国农村科技》
2020年第4期56-56,共1页
"水产品品质调控及改良关键技术"以水产品在"保活保鲜-加工-贮运-流通"过程中的品质表征评价和品质变化机制为研究主线,综合运用多学科融合的技术手段,阐明了水产品质构、风味、营养、安全等品质形成及变化机制,可...
"水产品品质调控及改良关键技术"以水产品在"保活保鲜-加工-贮运-流通"过程中的品质表征评价和品质变化机制为研究主线,综合运用多学科融合的技术手段,阐明了水产品质构、风味、营养、安全等品质形成及变化机制,可用于水产品流通与加工领域,为国人提供营养安全与高品质的水产食品解决方案。该技术包括冷冻淡水鱼糜、腌腊鱼、鲜活海参、即食海参、干虾、干贝、鱼肉松、蟹肉松、南极磷虾、海鲜风味酱等水产品的品质调控及改良技术12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食品
鱼肉松
品质形成
水产品
即食海参
改良技术
南极磷虾
多学科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即食海参4℃贮藏过程中品质变化规律
被引量:
3
1
作者
于笛
傅志宇
姜鹏飞
李龙
刘煜珺
方梓蓥
李双双
郑杰
机构
辽宁省海洋水产科学研究院
农业农村部水产种质资源保护与发掘利用重点实验室
大连工业大学食品学院
大连海洋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大连鑫玉龙海洋生物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出处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213-220,共8页
基金
辽宁省农科院院长基金项目(2022QN2322)
辽宁省农科院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项目(2021HQ1917)
+1 种基金
辽宁省农科院揭榜挂帅子课题项目(2022XTCX0504004)
辽宁省农业重大专项子课题项目(2020JH1/10200001)。
文摘
即食海参冷藏过程中极易产生品质劣变,该研究以即食海参为对象,测定4℃贮藏过程中质量损失率、水分含量、pH、菌落总数、组织蛋白酶L活力、胶原蛋白含量、氨基酸含量、质构和挥发性成分以及微观结构变化等指标。结果表明,贮藏6 d后,即食海参体积缩小明显,质量损失率达21.85%;贮藏期间水分含量不断下降但始终在93%以上;菌落总数前2 d约为6×105 CFU/g,14 d时增加到3.7×10^(6) CFU/g;pH值从初始的8.73降到6.88;组织蛋白酶L活力缓慢降低且始终低于150 U/mg;硬度、胶黏性和咀嚼性与贮藏时间总体呈负相关,弹性和内聚性则呈正相关;即食海参在贮藏前6 d的主要挥发性物质为无机硫化物,而后含甲基类化合物、无机硫化物和醇类、酮类物质逐渐增多,氮氧化合物则相应减少;胶原蛋白含量在27.27%~31.15%,贮藏时间对胶原蛋白含量的影响不显著;氨基酸总量变化不大;游离氨基酸种类前6 d有7~9种,12 d后达到16种;扫描电镜结果显示,即食海参的纤维主要以凝胶状和片状结构为主,变化不显著。即食海参在4℃贮藏6 d后理化性质发生改变,品质下降明显。即食海参体壁品质劣变的主要因素是微生物作用,其次是水分流失。
关键词
即食海参
4℃贮藏
菌落总数
变化规律
Keywords
instant sea cucumber
4℃storage
bacterial colony
change rule
分类号
TS254.4 [轻工技术与工程—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金银花、三七和蛹虫草提取物对即食海参品质变化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
2
2
作者
于笛
方梓蓥
傅志宇
刘雨曦
米锐
王书晨
李龙
刘煜珺
郑杰
机构
辽宁省海洋水产科学研究院
大连海洋大学
大连乾日海洋食品有限公司
出处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4期7899-7908,共10页
基金
辽宁省农业科技重大专项(2020JH1/10200001)
辽宁省农科院院长基金项目(2022QN2322)、辽宁省农科院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项目(2021HQ1917)、辽宁省农科院揭榜挂帅子课题项目(2022XTCX0504004)。
文摘
目的比较金银花、三七和蛹虫草3种不同来源提取物对即食海参贮藏稳定性的影响。方法以新鲜海参为原料,以金银花、三七和蛹虫草提取物对海参体壁进行预处理后制成即食海参并在37℃条件下贮藏28 d,监测海参体壁的质构特性、挥发性盐基氮、挥发性成分、胶原蛋白热变性温度及游离氨基酸等指标的变化。结果三七提取物处理后的即食海参硬度最大,为(487.75±52.05)g,样品中无机硫化物和有机硫化物的含量随贮藏时间延长而逐渐下降。各组即食海参在贮藏期内,游离氨基酸总量虽略有增加,但总体稳定在较低水平。除了三七组在贮藏28 d时挥发性盐基氮含量达到34.74 mg/100 g外,其他样品均在15~25 mg/100 g范围内。3个处理组即食海参的热变性温度随贮藏时间的延长普遍呈下降的趋势,但均高于对照组。结论三七提取物处理能够显著提高即食海参样品的硬度;蛹虫草提取物能够使海参在贮藏期间保持较好的弹性;金银花提取物对即食海参蛋白质的降解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关键词
即食海参
金银花
三七
蛹虫草
品质
贮藏稳定性
Keywords
instant Stichopus japonicus
Lonicera japonica
Panax notoginseng
Cordyceps militaris
quality
storage stability
分类号
TS254.4 [轻工技术与工程—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即食海参体壁失稳的影响因素及其稳定化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
2
3
作者
刘征东
张永勤
机构
青岛科技大学化工学院
出处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4年第9期2935-2939,共5页
基金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ZR2013CM027)~~
文摘
即食海参是一种比干海参营养流失少且食用方便的海参加工产品,但是该类产品在常温贮藏、甚至低温冷藏条件下往往会出现变软、变粘、甚至融化等失稳现象。本文综述了其导致因素,如内源自溶酶、附着微生物、温度、含水量、紫外线照射等:归纳了低温贮藏技术、真空包装技术、超高压技术、分段式高温杀菌技术、生物交联技术等解决方法;提出了海参体壁存在的内源、外源热抗逆性酶类是海参体壁失稳的关键因素,而在保证海参体壁外形缩小不严重的前提下,采取适当措施灭活该类热抗逆酶则是解决海参体壁稳定化的关键。
关键词
即食海参
稳定化
酶
进展
Keywords
instant sea cucumber
stabilization
enzyme
research progress
分类号
TS254.5 [轻工技术与工程—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响应面法设计即食鲜海参加工工艺
被引量:
4
4
作者
张硕
马满园
代晓琳
张崇禧
机构
山东大学威海分校海洋学院
出处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06-108,121,共4页
基金
山东大学威海分校第六届学生科研立项(SRTP)学年研究项目(A11051)
文摘
为了探讨即食鲜海参加工工艺,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应用响应面方法设计正交试验,对鲜海参漂烫、调味、蒸煮等工艺进行优化。依据回归分析确定影响感官评价的影响因素,分析数据得出最佳加工工艺为:腌制温度21℃、腌制时间70 min、调料浓度64%,在此条件下实际测得感官评价为9.3分,符合商业无菌标准。所建立的回归方程能真实地反映腌制温度、腌制时间、腌制调料浓度对加工工艺的影响,通过优化能有效地提高生产工艺,并建立了一种生产软包装即食海参的新工艺。
关键词
响应面
即食海参
腌制
灭菌
Keywords
response surface
instant fresh sea cucumber
pickled
sterilization
分类号
S986.1 [农业科学—捕捞与储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小包装即食鲜海参保健食品开发成功
5
出处
《渔业现代化》
2004年第2期49-49,共1页
关键词
小包装
即食
鲜
海参
保健食品
上海小野食品机械有限公司
含气调理保鲜系统
工艺流程
分类号
TS254.5 [轻工技术与工程—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
TS218 [轻工技术与工程—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即食仿刺参的制备与常温贮藏期间品质变化研究
被引量:
8
6
作者
赵园园
薛勇
李兆杰
薛长湖
黄万成
机构
中国海洋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獐子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出处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305-308,共4页
基金
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105029)
国际科技合作项目(2010DFA31330)
文摘
本文通过对即食海参的杀菌条件及贮藏过程中体壁胶原蛋白的降解规律进行研究(其中还进行了TPA、TVB-N与菌落总数的测定),为延长常温条件下即食海参产品的贮藏时间提供理论依据。贮藏过程中,对即食海参的质构特性、游离氨基酸含量、挥发性盐基氮含量、海参体壁降解过程中热收缩温度与微观结构的变化进行测定。结果得出,经蒸煮,调味与121℃15min杀菌等处理,即食海参在37℃下的贮藏时间达2周。贮藏过程中,即食海参体壁的感官品质与质构特征明显下降,游离氨基酸与挥发性盐基氮含量迅速上升,体壁胶原蛋白在15d后快速降解,胶原纤维的微观结构凝胶化。
关键词
即食海参
贮藏
胶原蛋白
降解
Keywords
fresh-eaten sea cucumber
storage
collagen
degradation
分类号
TS254.4 [轻工技术与工程—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同状态下海参中的铝含量测定及安全分析
被引量:
5
7
作者
泮秋立
毕会芳
孙潇慧
车明秀
胡明燕
王骏
机构
山东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
出处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805-809,共5页
文摘
目的建立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测定海参中铝含量的方法,并比较评价不同状态下海参中的铝含量。方法选取不同地市的30个干海参样品和15个即食海参样品,经微波消解后,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进行测定。结果铝在0~2.0mg/L质量浓度内的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8,该方法检出限为0.5 mg/kg,加标回收率为96%~102%,相对标准偏差为1.18%~1.77%。测定的30个干海参直接粉碎后的样本中铝含量在100 mg/kg以上的占73.3%,测定干海参复水后的样本中铝含量均在100 mg/kg以下, 15个即食海参样本中铝含量也均在100mg/kg以下。结论本方法准确度高、精密度好,适用于不同状态下海参中铝含量的测定。从海参不同样品处理铝含量检测结果来看,干海参泡水后达到可食用状态时,铝的含量会远远低于干海参泡水前的铝含量,随机选取的即食海参中铝的含量均很低,检测消费者食用状态下海参的铝含量情况,更能对干海参的食用安全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
关键词
微波消解
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
干
海参
即食海参
铝
Keywords
microwave digestion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
dried sea cucumber
instant sea cucumber
aluminium
分类号
TS254.7 [轻工技术与工程—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海参贮藏保鲜机理及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
3
8
作者
吴可
李萌
李莹
马永生
范馨茹
赵前程
机构
大连海洋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大连市特色海洋功效成分开发与高值化利用重点实验室
辽宁省海洋健康食品工程研究中心
出处
《肉类研究》
2023年第2期46-53,共8页
基金
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计划项目(2022-BS-270)
辽宁省教育厅重点攻关项目(LJKZZ20220090)。
文摘
海参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食疗养生功能。在市场流通和贮藏过程中,海参自溶和微生物生长易导致品质劣化,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明确海参贮藏保鲜过程中内源酶和微生物的作用机理,是阐释海参品质变化的核心,对设计开发新型海参贮藏保鲜技术具有理论指导意义,是关乎海参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问题。本文概述海参贮藏保鲜机理,归纳海参相关保鲜技术,提出深入研究的建议,并对未来发展趋势予以展望,以期为海参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强有力的理论支撑。
关键词
新鲜
海参
即食海参
内源酶
微生物
保鲜技术
Keywords
fresh sea cucumber
ready-to-eat sea cucumber
endogenous enzymes
microorganism
preservation technology
分类号
TS254.4 [轻工技术与工程—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水产品品质调控及改良关键技术
9
出处
《中国农村科技》
2020年第4期56-56,共1页
文摘
"水产品品质调控及改良关键技术"以水产品在"保活保鲜-加工-贮运-流通"过程中的品质表征评价和品质变化机制为研究主线,综合运用多学科融合的技术手段,阐明了水产品质构、风味、营养、安全等品质形成及变化机制,可用于水产品流通与加工领域,为国人提供营养安全与高品质的水产食品解决方案。该技术包括冷冻淡水鱼糜、腌腊鱼、鲜活海参、即食海参、干虾、干贝、鱼肉松、蟹肉松、南极磷虾、海鲜风味酱等水产品的品质调控及改良技术12项。
关键词
水产食品
鱼肉松
品质形成
水产品
即食海参
改良技术
南极磷虾
多学科融合
分类号
TS254.4 [轻工技术与工程—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即食海参4℃贮藏过程中品质变化规律
于笛
傅志宇
姜鹏飞
李龙
刘煜珺
方梓蓥
李双双
郑杰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金银花、三七和蛹虫草提取物对即食海参品质变化影响的研究
于笛
方梓蓥
傅志宇
刘雨曦
米锐
王书晨
李龙
刘煜珺
郑杰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即食海参体壁失稳的影响因素及其稳定化方法研究进展
刘征东
张永勤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4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响应面法设计即食鲜海参加工工艺
张硕
马满园
代晓琳
张崇禧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小包装即食鲜海参保健食品开发成功
《渔业现代化》
200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即食仿刺参的制备与常温贮藏期间品质变化研究
赵园园
薛勇
李兆杰
薛长湖
黄万成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不同状态下海参中的铝含量测定及安全分析
泮秋立
毕会芳
孙潇慧
车明秀
胡明燕
王骏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海参贮藏保鲜机理及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吴可
李萌
李莹
马永生
范馨茹
赵前程
《肉类研究》
2023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水产品品质调控及改良关键技术
《中国农村科技》
2020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