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平煤四矿丁_(5,6)煤层冲击动力灾害危险区域划分的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李化敏 李刚锋 +1 位作者 韦纯福 郝育喜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1年第4期391-395,共5页
为了进一步研究和评价矿井冲击地压特征,结合平煤四矿丁5,6煤层阐述了煤岩冲击倾向性测试方法、测试过程及测试结果,根据测试结果在丁5,6煤层中选取了一些特征点,结合开采条件对这些特征点进行赋值,最后运用科学绘图软件绘制了丁5,6冲... 为了进一步研究和评价矿井冲击地压特征,结合平煤四矿丁5,6煤层阐述了煤岩冲击倾向性测试方法、测试过程及测试结果,根据测试结果在丁5,6煤层中选取了一些特征点,结合开采条件对这些特征点进行赋值,最后运用科学绘图软件绘制了丁5,6冲击动力灾害危险区域划分图,从图中可看出大部分区域为弱冲击倾向,在西翼19160和19180间的窄煤柱区域由于受到两侧采空影响,应力集中很高,具有强冲击倾向,在煤层合并线及煤柱拐角处以及上山煤柱边缘具有中等冲击倾向,为矿井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5 6煤层 冲击倾向性 冲击动力灾害 危险区域划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浸出厂预处理车间应列入爆炸危险环境及进行危险区域划分
2
作者 朱爱军 付曙平 王乃义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29-32,共4页
通过对大豆浸出厂预处理车间的分析,并结合实验数据,认为大豆粉尘属于爆炸性粉尘,预处理车间应列入爆炸危险环境。同时,对照国内外有关粉尘防爆标准,对预处理车间进行了危险区域划分。
关键词 粉尘 粉尘爆炸 爆炸危险环境 危险区域划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孤岛工作面冲击地压多指标监测及危险性区域划分 被引量:9
3
作者 姜希印 陶维国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4-49,共6页
孤岛工作面回采过程中受煤柱应力集中和工作面动压的叠加影响,容易发生冲击地压灾害。现有方法采用单一指标对冲击危险性进行预警,存在较大的预警误差,无法全面反映采掘过程中的冲击危险性。针对上述问题,为了研究孤岛工作面回采过程中... 孤岛工作面回采过程中受煤柱应力集中和工作面动压的叠加影响,容易发生冲击地压灾害。现有方法采用单一指标对冲击危险性进行预警,存在较大的预警误差,无法全面反映采掘过程中的冲击危险性。针对上述问题,为了研究孤岛工作面回采过程中的冲击地压危险程度,以济宁二号煤矿93下05孤岛工作面为工程背景,提出了孤岛工作面冲击地压多指标监测方法,利用工作面回采过程中钻屑量、微震、钻孔应力等多指标综合分析了该工作面的冲击危险性,并根据工作面不同区域的冲击地压危险性进行了区域划分。分析结果表明:在联络巷附近及未保护区,微震日最大震动能量及震动总能量、钻屑量及钻孔应力值均明显提高,得出在孤岛工作面回采过程中,联络巷附近及未保护区是冲击地压的危险性区域。根据危险性区域划分结果,考虑到在不同区域应力集中程度的差异性,提出并提前实施了参数差异化的大直径卸压防冲措施,降低了应力集中程度,防止了冲击地压灾害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开采 孤岛工作面 冲击地压 危险区域划分 钻孔应力 微震 钻屑量 大直径钻孔卸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L型通风条件下采空区煤自燃危险区域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翟小伟 蒋上荣 王博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00-105,共6页
U+L型工作面采空区漏风治理一直以来是矿井火灾防治的重要课题之一,为研究这一问题,采用绝热氧化升温试验、现场监测以及数值模拟的方法,在测定煤自燃极限特征参数的基础上,以陕西杭来湾煤矿实际为例对采空区"三带"区域分布... U+L型工作面采空区漏风治理一直以来是矿井火灾防治的重要课题之一,为研究这一问题,采用绝热氧化升温试验、现场监测以及数值模拟的方法,在测定煤自燃极限特征参数的基础上,以陕西杭来湾煤矿实际为例对采空区"三带"区域分布规律进行研究,进而揭示采空区煤自燃特征及危险区域分布规律。研究发现:该采空区煤体自燃的下限氧浓度为12.9%;U+L型通风方式对于采空区"三带"区域划分有着较为严重的影响,进风侧采空区由于辅运巷漏风影响,会出现煤自燃"三带"范围的波动;数值模拟能够更加直观的体现煤自燃危险区域的分布特征。研究结果对于同类工作面的矿井火灾防治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L工作面 煤自燃危险区域划分 下限氧浓度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点源LNG泄漏扩散过程模拟及危险区域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李雪 周一卉 毕明树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64-169,共6页
为了研究LNG泄漏扩散过程及危害,建立了引入时间参数的高斯烟羽混合模型,利用MATLAB工具对LNG泄漏扩散过程进行动态模拟,解决了高斯烟羽模型不能模拟连续泄漏源泄漏初期浓度分布的问题。提出了非点源高斯烟羽混合模型,可预测液池、大孔... 为了研究LNG泄漏扩散过程及危害,建立了引入时间参数的高斯烟羽混合模型,利用MATLAB工具对LNG泄漏扩散过程进行动态模拟,解决了高斯烟羽模型不能模拟连续泄漏源泄漏初期浓度分布的问题。提出了非点源高斯烟羽混合模型,可预测液池、大孔等非点源的泄漏扩散过程,并利用Burro 9号LNG泄漏扩散试验进行模型验证。研究了风速、大气稳定度等对LNG泄漏扩散所形成的危险区域的影响,结果表明:风速对LNG泄漏扩散的影响显著,风速越大,扩散越快,扩散达稳定后所形成的危险区域面积越小;大气越稳定,扩散越慢,危险区域面积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高斯烟羽混合模型 非点源 液化天然气 泄漏扩散 动态模拟 危险区域划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图像识别技术的冲击地压危险区域智能化评价方法 被引量:5
6
作者 韩刚 解嘉豪 +2 位作者 秦喜文 王星 郝晓琦 《工矿自动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77-86,93,共11页
针对传统冲击地压危险评价方法计算量大、危险区域划分精度低等问题,为适应冲击地压防治智能化、可视化的发展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图像识别技术的冲击地压危险区域智能化评价方法。采用半定量化估算方法,对11项冲击地压危险的动静载主... 针对传统冲击地压危险评价方法计算量大、危险区域划分精度低等问题,为适应冲击地压防治智能化、可视化的发展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图像识别技术的冲击地压危险区域智能化评价方法。采用半定量化估算方法,对11项冲击地压危险的动静载主控因素进行量化表征;基于OpenCV机器视觉库和深度学习模型,实现对单一主控因素的图像识别;通过构建图像灰阶与应力集中系数的映射矩阵,实现对单一影响因素的线性与非线性叠加,得到评价区域的应力集中系数矩阵;采用min-max标准化法构建冲击地压危险区域的“无、弱、中等、强”4级判别标准,实现分级分区评价。基于Python语言开发了冲击地压危险智能化评价软件,并对软件实际应用效果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软件将传统仅针对巷道的一维线性危险区域划分方法改进为针对整个采掘空间的二维平面划分方法,显著提高了评价效率和危险区域划分精度,降低了人工成本;评价结果与微震能量密度云图、现场实测矿压规律一致性较高,可为现场冲击地压防治工作提供有效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开采 冲击地压 危险性评价 危险区域划分 图像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雨过程中的有害气体泄漏扩散研究
7
作者 徐凯宏 杨悦 +1 位作者 徐梓敬 谷志新 《安全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56-664,共9页
在实际生活中,气体泄漏扩散情况会受到风向、风速及建筑物等影响,常见的气体扩散研究主要是在无降雨情况下对其他环境因素进行分析。以氨气为例,利用氨气极易溶于水的性质,以原有的高斯烟羽模型为基础,通过数值模拟进行分析,研究在雨季... 在实际生活中,气体泄漏扩散情况会受到风向、风速及建筑物等影响,常见的气体扩散研究主要是在无降雨情况下对其他环境因素进行分析。以氨气为例,利用氨气极易溶于水的性质,以原有的高斯烟羽模型为基础,通过数值模拟进行分析,研究在雨季情况下,有害气体泄漏受降雨影响时的扩散情况。首先根据实际情况对高斯烟羽模型的有效源强进行改进,然后引入沉降系数表征降雨量对扩散的影响,在相同条件下进行模拟,将前两者的模拟结果与传统的高斯烟羽模型进行对比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降雨量和有效源强对气体泄漏扩散有明显影响,与传统高斯烟羽模型相比,改进后的高斯烟羽模型更符合实际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安全 气体泄漏 高斯烟羽模型 危险区域划分 降雨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因素分析的孤岛工作面冲击地压危险性预测 被引量:14
8
作者 左凌云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96-100,共5页
为了有效防治兖州矿区南屯煤矿73上29孤岛工作面发生冲击地压事故,分别利用综合指数法和可能性指数法对工作面冲击地压危险性进行了宏观评价,采用考虑覆岩运动以及采空区煤柱等多因素的耦合分析方法划分了工作面的冲击地压危险区域,并... 为了有效防治兖州矿区南屯煤矿73上29孤岛工作面发生冲击地压事故,分别利用综合指数法和可能性指数法对工作面冲击地压危险性进行了宏观评价,采用考虑覆岩运动以及采空区煤柱等多因素的耦合分析方法划分了工作面的冲击地压危险区域,并针对不同危险区域提出了大直径钻孔卸压和煤体爆破卸压的防治方案,取得了良好的防治效果。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地质条件的孤岛工作面冲击地压防治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因素分析 孤岛工作面 冲击地压 危险区域划分 覆岩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高压条件下含瓦斯煤解吸-自燃演化特性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田富超 李振榕 +3 位作者 李帅魁 苏嘉豪 刘香兰 姜文忠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1-113,共13页
随着矿井开拓水平的延深,煤岩赋存环境呈现出高瓦斯压力、高地温特征,而温度、压力是影响含瓦斯煤吸附-解吸-氧化特性的重要因素。为了探究高温高压下遗煤中瓦斯解吸特征及自燃特性的变化,选用高瓦斯易自燃矿井不同埋深的煤样作为试验对... 随着矿井开拓水平的延深,煤岩赋存环境呈现出高瓦斯压力、高地温特征,而温度、压力是影响含瓦斯煤吸附-解吸-氧化特性的重要因素。为了探究高温高压下遗煤中瓦斯解吸特征及自燃特性的变化,选用高瓦斯易自燃矿井不同埋深的煤样作为试验对象,设计不同温度和压力下煤中甲烷解吸的正交试验,并对原煤样和解吸煤样进行孔隙及表面积测试、TG-FTIR联用、程序升温试验。结果表明:在整个解吸试验过程中,温度的抑制都显著大于压力的促进作用;高温高压环境主要改变了煤中的微孔结构,致使煤体的比表面积和总孔容都出现增加;解吸后,标高320 m和标高343 m煤样的温度突变点提前了8.7%和4.9%,同时虽然煤中的官能团种类相同,但含量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降低;标高320 m和标高343 m解吸煤样和原煤样CO生成的交叉温度点分别为78℃和74℃,C_(2)H_(4)、C_(2)H_(6)的浓度始终低于原煤样;同时解吸煤样的耗氧量在相同煤温下出现了下降,在170℃时差距最大,标高320 m和标高343 m解吸前后煤样的氧气含量为9.3%、13.1%和10.3%、14.3%,两者的耗氧量最大相差42.3%、41.2%。综合分析表明,煤体经过高温、高压解吸后煤样在氧化初期更易自燃,产生更多的CO,可以选择CO作为指标气体,而在高温阶段反应剧烈程度有所降低。此外推导出了煤中甲烷解吸对采空区气体环境的实时变化公式,并以1304综采工作面为模型,对“高瓦斯压力、高地温”特征下采空区遗煤中瓦斯解吸影响下的“氧化带”区域进行了更细致的划分,将范围缩小了63.5%。研究成果可为高瓦斯易自燃煤层瓦斯与火耦合灾害防控提供基础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高压 煤自燃 瓦斯解吸 微观结构 氧化特征 危险区域划分 复合灾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鞍山市化学事故辅助决策系统的开发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存位 张铭铭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5期172-176,共5页
以科学实用为出发点,对鞍山市化学事故辅助决策系统的建立和开发进行了研究。分析讨论了建立该辅助决策系统软件的背景及意义;根据GB6944—2005《危险货物品名表》,应用Access2003数据库和VB6.0语言进行编程,构建危险化学品资料查询数据... 以科学实用为出发点,对鞍山市化学事故辅助决策系统的建立和开发进行了研究。分析讨论了建立该辅助决策系统软件的背景及意义;根据GB6944—2005《危险货物品名表》,应用Access2003数据库和VB6.0语言进行编程,构建危险化学品资料查询数据库,实现模糊查询和精确查询功能;通过分析、比较扩散模型中应用较广泛的高斯模型、SLAB模型、ADMS模型,结合鞍山市当地的实际气象数据,确定ADMS模型为该软件所用扩散模型,并根据ADMS模型和毒负荷法建立危险区域划分标准;根据鞍山市的实际情况,在灵图2006和消防水源电子地图的共同支持下,实现救援车辆电子地图导航和现场实时水源显示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事故 危险化学品查询 电子地图导航 危险区域划分 辅助决策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放开采滞后型动力灾害演化机理及控制技术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继刚 高保彬 王祖洸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16-121,195,共7页
为了研究综放开采"滞后型"动力灾害的演化机理及其防治措施,采用理论分析的方法从煤柱侧向应力、采场支承应力和复合顶板应力三方面对滞后型动力灾害演化机制进行分析,并采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对理论分析结果进行模拟验证。... 为了研究综放开采"滞后型"动力灾害的演化机理及其防治措施,采用理论分析的方法从煤柱侧向应力、采场支承应力和复合顶板应力三方面对滞后型动力灾害演化机制进行分析,并采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对理论分析结果进行模拟验证。结果表明:采空区后方应力增高区的高应力是主要力源因素;煤柱留设不当,造成侧向支撑压力叠加是主要原因;复合顶板失稳断裂产生的冲击压力,通过保护煤柱的传递作用于煤层底板。结合数值模拟结果和现场实践,按研究工作面动力危险程度将其划分为:冲击显现区、一般冲击危险区和强冲击危险区;采用煤层注水、超前端头预裂爆破和煤柱大孔径卸压3种动力灾害防治措施,有效地降低了该工作面动力灾害事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放开采 滞后型动力灾害 动力危险区域划分 煤层注水 预裂爆破 大孔径卸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凯达煤矿采空区煤自燃极限参数分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张辛亥 朱辉 +3 位作者 安启启 李勋广 程望收 窦凯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6-92,共7页
为更加精准地判定采空区自燃危险区域,对煤自燃极限参数的计算方法进行改进,采用能量守恒微分方程的分析解计算煤自燃所需必要条件的极限值;以内蒙古凯达煤矿为例对该方法进行验证,根据浮煤的物性参数以及采空区环境条件,计算分析46205... 为更加精准地判定采空区自燃危险区域,对煤自燃极限参数的计算方法进行改进,采用能量守恒微分方程的分析解计算煤自燃所需必要条件的极限值;以内蒙古凯达煤矿为例对该方法进行验证,根据浮煤的物性参数以及采空区环境条件,计算分析46205工作面回风侧采空区煤的自燃危险性;根据采空区漏风条件以及煤自燃所需要的氧浓度值,分析在遗煤较厚的条件下采空区可能发生的煤自燃危险性,划分不同遗煤条件下采空区自燃危险区域。结果表明:采空区实际遗煤厚度无法满足浮煤持续升温的要求,通过分析煤自燃极限参数可知,自然条件下浮煤在升温达到约30℃时其温度不再增加,因此不具有自燃危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险区域划分 采空区 浮煤厚度 采空区温度 极限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液化天然气接收站防爆设计 被引量:4
13
作者 殷虹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2013年第6期658-662,共5页
在天然气行业防爆安全是企业的头等大事,在液化天然气(LNG)接收站工程设计中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探讨了LNG接收站爆炸危险环境特点及危害以及释放源的确定,总结了危险区域划分方法,阐述了LNG接收站常用防爆措施,如建筑物的防爆设计、... 在天然气行业防爆安全是企业的头等大事,在液化天然气(LNG)接收站工程设计中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探讨了LNG接收站爆炸危险环境特点及危害以及释放源的确定,总结了危险区域划分方法,阐述了LNG接收站常用防爆措施,如建筑物的防爆设计、通风防爆设计、防爆电气设备的选用等,总结了国内LNG接收站工程防爆设计的特点,提出的建议对后续工程建设有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NG 液化天然气接收站 液化天然气泄漏 危险区域划分 防爆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高斯烟团模型的多气体源泄露扩散模型 被引量:4
14
作者 冯崧 曾祥进 黄瑜豪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1期13619-13625,共7页
针对高斯烟团模型在多稳定气体源泄露扩散模型建立上的欠缺问题,提出多稳定气体源泄露扩散模型。根据气体源位置和环境风速信息,对坐标轴进行平移和旋转变换,构建变换后坐标和变换前坐标的数学转换公式,将多气体源的泄露扩散过程建模为... 针对高斯烟团模型在多稳定气体源泄露扩散模型建立上的欠缺问题,提出多稳定气体源泄露扩散模型。根据气体源位置和环境风速信息,对坐标轴进行平移和旋转变换,构建变换后坐标和变换前坐标的数学转换公式,将多气体源的泄露扩散过程建模为多个高斯烟团的叠加过程,建立适用于预测多稳定气体源泄露扩散趋势的改进高斯烟团模型。最后,以研究多个氯气气体源泄漏扩散问题为例,基于改进高斯烟团模型,根据毒物浓度时间伤害准则对其泄漏后的危险区域进行划分。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进高斯烟团模型 多气体源 危险区域划分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精细化预测的弱突出煤层动态防突技术 被引量:2
15
作者 程广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95-98,共4页
针对煤与瓦斯弱突出煤层的高效防突问题,提出了基于精细化突出预测的动态防突技术。该技术首先对即将开拓的工作面进行块段划分,在煤巷掘进过程中对每一块段开展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预测工作,基于突出危险性的预测结果采取相对应的措施,... 针对煤与瓦斯弱突出煤层的高效防突问题,提出了基于精细化突出预测的动态防突技术。该技术首先对即将开拓的工作面进行块段划分,在煤巷掘进过程中对每一块段开展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预测工作,基于突出危险性的预测结果采取相对应的措施,避免了防突措施的盲目性,提高了防突措施的效率。以大河边煤矿7号煤层作为研究对象,开展了煤与瓦斯弱突出煤层的动态防突技术的研究,建立了包含预测区域划分、测试钻孔设计、测试结果综合分析的成套动态防突技术,在保证矿井安全生产的条件下,实现了煤巷安全掘进1400 m,工作面比原计划提前6个月回采完毕,缓解了矿井采掘接替紧张的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突出煤层 煤与瓦斯突出 危险区域划分 精细化预测 动态防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