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PA危险分析方法及其在ATSA-ITP设计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
作者 甘旭升 崔浩林 +2 位作者 刘卫东 戴哲 李玉彬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0-86,共7页
传统危险分析方法无法胜任对复杂的非线性社会技术系统的分析。系统理论过程分析(STPA)方法是建立在系统理论事故建模和过程(STAMP)基础上的一种新型的危险分析方法,它将安全视为系统的一种涌现特性,认为除了组件失效,组件间的非功能交... 传统危险分析方法无法胜任对复杂的非线性社会技术系统的分析。系统理论过程分析(STPA)方法是建立在系统理论事故建模和过程(STAMP)基础上的一种新型的危险分析方法,它将安全视为系统的一种涌现特性,认为除了组件失效,组件间的非功能交互也是导致危险的主要原因,并通过定义系统危险、绘制安全控制结构、识别不安全控制行为、确定不安全控制行为起因等4个步骤完成危险分析过程。美国的空中交通态势感知尾随程序(ATSA-ITP)设计案例分析表明,STPA方法的组织形式有序,逻辑结构严谨,分析过程透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理论过程分析(STPA) 危险分析方法 涌现特性 安全约束 安全控制结构 不安全控制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系统理论事故模型与过程的危险性分析方法 被引量:4
2
作者 刘杰 甘旭升 +1 位作者 曲虹 戴喆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37-143,共7页
传统危险性分析方法将事故视为开始事件诱发的一连串事件所造成的不幸后果,适于处理相对简单或由物理组件构成的系统,但无法胜任较为复杂的社会技术系统,有必要研究和探索推广性更好、更为有效的系统安全分析手段。系统理论事故模型与过... 传统危险性分析方法将事故视为开始事件诱发的一连串事件所造成的不幸后果,适于处理相对简单或由物理组件构成的系统,但无法胜任较为复杂的社会技术系统,有必要研究和探索推广性更好、更为有效的系统安全分析手段。系统理论事故模型与过程(STAMP)将安全视为系统组件间交互的一种涌现特性,并认为事故起因除了组件失效,组件间交互失常而违背安全约束也是重要诱因。主张在系统开发、设计和运行中通过加强控制和强化有关安全约束来预防事故。基于此,先引入了STAMP的基本概念,并介绍了其分析步骤,然后,以贴近真实的导弹拦截系统危险性分析案例,阐述了基于STAMP的分析过程。该分析方法可为开发较高安全性水平的社会技术系统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险分析方法 涌现 系统理论 过程模型 控制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历史地震史料记载的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 被引量:4
3
作者 齐玉妍 金学申 《震灾防御技术》 2009年第3期289-301,共13页
现行的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是经过潜在震源区划分、地震活动性参数和衰减关系的确定,以及基岩地震动参数的计算而作为基础资料的历史强震目录,同时也是通过历史地震记载的分析得到的。然而,在其每一个环节都存在不确定性,而现有的不确定... 现行的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是经过潜在震源区划分、地震活动性参数和衰减关系的确定,以及基岩地震动参数的计算而作为基础资料的历史强震目录,同时也是通过历史地震记载的分析得到的。然而,在其每一个环节都存在不确定性,而现有的不确定校正很难达到满意的程度。本文设想仅仅利用历史地震的史料记载,依据最大似然法,计算场地的各不同年份不同超越概率的地震危险性。以怀来、河间、唐山、承德、宁晋、石家庄为例,并仅仅以这些场地的历史记载为依据,不考虑推测的影响烈度,计算这些场地的危险性分析结果,并与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的结果进行比较,由此来说明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可利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地震 史料记载 地震危险分析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过氧化物在生产、储运过程中的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宋军 邓秀琼 纪红兵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56-160,共5页
有机过氧化物的易燃、受热分解等特殊性质和生产、储运过程要求严格的低温条件与操作程序,使得有机过氧化物潜在的危险性很高。通过基于有机过氧化物危险特性及其在生产、储运过程中物质、能量与信息的分析,依据物-能量-信息的安全要素... 有机过氧化物的易燃、受热分解等特殊性质和生产、储运过程要求严格的低温条件与操作程序,使得有机过氧化物潜在的危险性很高。通过基于有机过氧化物危险特性及其在生产、储运过程中物质、能量与信息的分析,依据物-能量-信息的安全要素体系,应用危险与可操作分析方法,研究了有机过氧化物的安全理论,在某种程度上是延伸了HAZOP分析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过氧化物 物质 能量 信息 危险与可操作分析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卫星安全性设计的分析评价策略 被引量:2
5
作者 王志勇 郭秉毅 刘洋 《航天器工程》 2014年第6期85-92,共8页
卫星安全性设计往往采用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方法,与可靠性设计同时开展。文章分析了卫星可靠性和安全性设计的对立统一关系,以及FMEA方法在安全性设计应用时偏重功能故障分析的局限性,提出采用FMEA方法结合初步危险分析(PHA)和安... 卫星安全性设计往往采用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方法,与可靠性设计同时开展。文章分析了卫星可靠性和安全性设计的对立统一关系,以及FMEA方法在安全性设计应用时偏重功能故障分析的局限性,提出采用FMEA方法结合初步危险分析(PHA)和安全检查表分析(SCA)方法,开展卫星安全性设计综合分析评价的策略和安全性设计流程。以卫星在轨加注为例,采用安全性设计综合分析评价流程进行安全性设计研究,结果表明,文章提出的策略和流程可以帮助卫星设计师有效开展系统安全性设计,全面考虑故障模式和其他危险源引发的安全性风险,制定最优的卫星安全性设计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安全性设计 分析评价 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方法 初步危险分析方法 安全检查表分析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AZOP知识图谱构建方法 被引量:9
6
作者 李芳国 张贝克 高东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4666-4677,共12页
危险与可操作分析方法(hazard and operability analysis,HAZOP)主要采用头脑风暴的形式,将讨论结果记录在纸质文档中,该方法过于依赖专家经验且大量现有的HAZOP信息并没有得到共享与复用。针对此问题,本文提出了结合自顶向下和自底向上... 危险与可操作分析方法(hazard and operability analysis,HAZOP)主要采用头脑风暴的形式,将讨论结果记录在纸质文档中,该方法过于依赖专家经验且大量现有的HAZOP信息并没有得到共享与复用。针对此问题,本文提出了结合自顶向下和自底向上的HAZOP知识图谱半自动构建方法。在解析HAZOP信息基础上,结合HAZOP分析国际标准IEC 61882,以危险事件角度设计了HAZOP本体规则,完成了模式层的构建;以现有HAZOP数据为基础,在BiLSTM-CRF命名实体识别模型基础上引入了Attention机制,实现了关键HAZOP信息的自动提取并利用图数据库进行数据存储,完成了数据层的构建。以某油品装置HAZOP分析报告为例构建HAZOP知识图谱,验证了构建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HAZOP知识图谱能够清晰地展示HAZOP知识之间的联系,快速提供现有HAZOP分析信息,辅助人工HAZOP的开展,降低人工成本与时间成本,也为后期项目的生产与维护提供知识支撑,实现了HAZOP信息的共享与复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 危险与可操作分析方法 知识图谱 模型 命名实体识别 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全屏障绩效评估在装置风险控制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张新梅 韩丹丹 陈晨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96-101,共6页
为预防化工生产装置因安全措施失效或不足造成事故,有必要建立新的风险控制方法。基于工业事故风险评估方法(ARAMIS)中对安全屏障绩效的定义,区分安全屏障的类别并系统分析其安全功能。在定义有效性、响应时间及置信水平(LC)3个指标的... 为预防化工生产装置因安全措施失效或不足造成事故,有必要建立新的风险控制方法。基于工业事故风险评估方法(ARAMIS)中对安全屏障绩效的定义,区分安全屏障的类别并系统分析其安全功能。在定义有效性、响应时间及置信水平(LC)3个指标的基础上,建立综合表征装置风险控制水平的方法。借鉴国际通行的LC的定性和定量评估标准,以安全功能的实际LC为依据,判断装置风险控制是否达到容许状态。用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方法(HAZOP)与安全屏障绩效评估法,评估某混合石脑油储罐的风险控制水平。结果表明,该装置的实际风险及剩余风险均处于可控范围,安全屏障的风险控制水平基本可以满足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工装置 安全屏障 绩效 置信水平(LC) 风险控制 工业事故风险评估方法(ARAMIS) 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方法(HAZO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ndslide hazards mapping using uncertain Na?ve Bayesian classification method 被引量:5
8
作者 毛伊敏 张茂省 +1 位作者 王根龙 孙萍萍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9期3512-3520,共9页
Landslide hazard mapping is a fundamental tool for disaster management activities in Loess terrains. Aiming at major issues with these landslide hazard assessment methods based on Naive Bayesian classification techniq... Landslide hazard mapping is a fundamental tool for disaster management activities in Loess terrains. Aiming at major issues with these landslide hazard assessment methods based on Naive Bayesian classification technique, which is difficult in quantifying those uncertain triggering factors,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work is to evaluate the predictive power of landslide spatial models based on uncertain Naive Bayesian classification method in Baota district of Yan'an city in Shaanxi province, China. Firstly, thematic maps representing various factors that are related to landslide activity were generated. Secondly, by using field data and GIS techniques, a landslide hazard map was performed. To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the resulting landslide hazard map, the strategies were designed, which quantified the uncertain triggering factor to design landslide spatial models based on uncertain Naive Bayesian classification method named NBU algorithm. The accuracies of the area under relative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 curves(AUC) in NBU and Naive Bayesian algorithm are 87.29% and 82.47% respectively. Thus, NBU algorithm can be used efficiently for landslide hazard analysis and might be widely used for the prediction of various spatial events based on uncertain classification techniqu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ncertain Bayesian model LANDSLIDE hazard assessme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