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分子印迹传感器在兽药残留分析领域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玄艺 张宇 +5 位作者 黄晓宁 姜昕妤 魏可欣 王晓通 谢晓程 李臣贵 《中国畜牧兽医》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27-433,共7页
动物源食品中兽药、微生物毒素、防腐剂以及食品加工过程中的药物残留可引起明显的毒性作用和过敏反应,给人类健康带来威胁。分子印迹技术主要通过诱导模板在聚合物中形成特定识别位点,具有预定性、识别性以及实用性等优点,在兽药残留... 动物源食品中兽药、微生物毒素、防腐剂以及食品加工过程中的药物残留可引起明显的毒性作用和过敏反应,给人类健康带来威胁。分子印迹技术主要通过诱导模板在聚合物中形成特定识别位点,具有预定性、识别性以及实用性等优点,在兽药残留检测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使用分子印迹技术制备的聚合物受体所具有的坚固性、高亲和力、特异性和生产成本低等特性,使它们成为天然受体以及有毒化合物可选择的替代品。将分子印迹技术与传感器技术相结合,使两者的优势特点充分发挥,聚合物科学和纳米技术的进步有助于提高分子印迹聚合物传感器的性能,分子印迹传感器所适用的领域也进一步扩大。近年来许多高质量文献报道了分子印迹聚合物传感器在生物分子、滥用药物和爆炸物等领域的研究,推动了该技术在生命科学和危化品领域的应用。作者重点简述了分子印迹技术与分子印迹传感器的原理,介绍了基于分子印迹聚合物的传感器技术的最新成就以及面向兽药残留检测应用领域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印迹 分子印迹聚合物 分子印迹传感器 兽药残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还原氧化石墨烯-纳米金修饰的分子印迹传感器选择性检测水与牛奶中盐酸洛美沙星 被引量:8
2
作者 利健文 韦寿莲 +1 位作者 姚夙 刘永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90-197,共8页
开发了一种基于金电极表面修饰还原氧化石墨烯(rGO)-纳米金(AuNPs)的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用于选择性测定盐酸洛美沙星。AuNPs-rGO纳米复合材料通过电化学还原氧化石墨烯(GO)和HAuCl_4修饰到金电极表面,印迹的聚邻苯二胺和间苯二酚膜嵌... 开发了一种基于金电极表面修饰还原氧化石墨烯(rGO)-纳米金(AuNPs)的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用于选择性测定盐酸洛美沙星。AuNPs-rGO纳米复合材料通过电化学还原氧化石墨烯(GO)和HAuCl_4修饰到金电极表面,印迹的聚邻苯二胺和间苯二酚膜嵌在AuNPs-rGO表面作为功能单体选择性识别盐酸洛美沙星。以K_3[Fe(CN)_6]为氧化还原探针,运用循环伏安法(CV)和差分脉冲法(DPV)表征了印迹传感器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印迹传感器对洛美沙星的选择性高,而引入的还原氧化石墨烯-纳米金(Au NPsrGO)复合材料显著提高了传感器的电子传输速率和灵敏度。最佳条件下,氧化还原探针的DPV峰电流对0.01~1.0μmol/L浓度范围内洛美沙星呈良好的线性,检出限(S/N=3)为3.0 nmol/L。方法用于西江水和牛奶中盐酸洛美沙星的检测,精密度(RSD≤6.2%)和回收率(88.0%~102%)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印迹传感器 盐酸洛美沙星 纳米金 还原氧化石墨烯 电聚合 牛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门控制”效应分子印迹传感器测定绿麦隆 被引量:7
3
作者 李雪 张连明 +2 位作者 吴昌儒 魏小平 李建平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344-1348,共5页
在氧化铂电极表面采用化学聚合法制得绿麦隆分子印迹膜传感器。利用"门控制"中"门"的数量变化控制催化性能的强弱,结合氧化铂对过氧化氢的催化放大效应,有效的提高了传感器的灵敏度并建立了对环境中绿麦隆残留的检... 在氧化铂电极表面采用化学聚合法制得绿麦隆分子印迹膜传感器。利用"门控制"中"门"的数量变化控制催化性能的强弱,结合氧化铂对过氧化氢的催化放大效应,有效的提高了传感器的灵敏度并建立了对环境中绿麦隆残留的检测方法。研究了氧化铂电极对过氧化氢的催化效果,并对分子印迹膜聚合配比、过氧化氢浓度、洗脱时间、重吸附时间进行优化。在优化条件下,绿麦隆浓度在1.0×10^(-8)~8.0×10^(-6)mol/L范围内与氧化铂电极对过氧化氢的催化电流呈负相关性,检出限为5.4×10^(-9)moL/L。该传感器成功应用于农田水样的检测,其回收率为98.5%~10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印迹传感器 门控制 绿麦隆 催化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纳米金膜的双酚A分子印迹传感器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赵广超 石勇 +3 位作者 肇启东 李新勇 李春艳 薛方红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99-103,共5页
通过电化学和分子印迹技术,在金基底表面成功制备出基于三维纳米金膜修饰的双酚A(BPA)分子印迹传感器电极。扫描电镜、透射电镜表征和电化学分析结果表明,电化学沉积法可以使纳米金规则成粒,并均匀成膜;纳米金膜使电极表面具备三维结构... 通过电化学和分子印迹技术,在金基底表面成功制备出基于三维纳米金膜修饰的双酚A(BPA)分子印迹传感器电极。扫描电镜、透射电镜表征和电化学分析结果表明,电化学沉积法可以使纳米金规则成粒,并均匀成膜;纳米金膜使电极表面具备三维结构;纳米金颗粒(AuNPs)可以在分子印迹聚合物(MIPs)中形成内镶嵌结构,使电极表面电导率显著增高。在对BPA的检测中,MIPs-AuNPs-Au电极的响应信号强度约是MIPs-Au电极的2.6倍,检测限为1.47×10-8mol/L。而且,MIPs-AuNPs-Au电极具有良好的选择性与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印迹传感器 电化学沉积 纳米金 自组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仿生印迹传感器在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5
5
作者 于江晗 李兆周 +10 位作者 陈秀金 王耀 李芳 李佩艳 高红丽 牛华伟 于慧春 袁云霞 殷勇 李道敏 吕璞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4期327-336,共10页
食品安全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战略问题,建立高效检测危害物的分析方法是确保食品安全的重要途径。分子印迹是一种模拟生物大分子特异性识别的仿生技术,结合高灵敏传感检测方法所构建的仿生印迹传感器具有响应速度快、耐受性强、专一性... 食品安全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战略问题,建立高效检测危害物的分析方法是确保食品安全的重要途径。分子印迹是一种模拟生物大分子特异性识别的仿生技术,结合高灵敏传感检测方法所构建的仿生印迹传感器具有响应速度快、耐受性强、专一性好以及成本低等优势,已成为食品安全快检领域的研究热点。仿生印迹传感器已广泛用于肉品、蛋品、乳品、果蔬及饮水中危害物的定性定量监测。该文介绍了仿生印迹传感器的构建方法,包括涂覆法、原位聚合法、溶胶-凝胶法、电聚合法和表面印迹法等,总结了电化学、光学、质量和纳米酶仿生印迹传感器在农兽药残留、违禁添加物、重金属、微生物及其毒素监测中的应用,分析了不同样品对仿生印迹传感器检测性能的影响,提出了仿生印迹传感器的发展方向。仿生印迹传感器作为一种亲和仿生识别技术,融合多学科和多领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这方面的研究和进展将进一步充实食品安全快检的基础理论,拓展其实践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生印迹传感器 食品安全 危害物 快速检测 应用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纳米材料修饰的碱性嫩黄O印迹传感器的制备及其应用 被引量:3
6
作者 秦丽 尤晓亭 +4 位作者 唐录华 李建文 张寅 高文惠 韩俊华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880-1890,共11页
碱性嫩黄O因廉价、易增色而可能被违法用于食品着色剂,对人体健康产生极大危害。因此,建立灵敏、快速的方法检测食品中碱性嫩黄O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还原氧化石墨烯和纳米金溶胶修饰电极,以碱性嫩黄O为模板分子,邻氨基苯酚和邻苯二... 碱性嫩黄O因廉价、易增色而可能被违法用于食品着色剂,对人体健康产生极大危害。因此,建立灵敏、快速的方法检测食品中碱性嫩黄O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还原氧化石墨烯和纳米金溶胶修饰电极,以碱性嫩黄O为模板分子,邻氨基苯酚和邻苯二胺作为复合功能单体,采用循环伏安法在修饰电极表面形成聚合物膜。于-0.1 V恒电位下,在甲醇-0.5 mol/L NaOH水溶液(体积比为1∶1)中诱导洗脱模板分子,成功制备了用于检测碱性嫩黄O的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MIECS)。采用电化学分析法优化了模板分子与功能单体的比例、聚合液pH值及聚合圈数,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仪对其进行形貌和化学结构进行了表征,并探究了传感器的印迹效果和分析性能。结果表明,该传感器对碱性嫩黄O有特异吸附作用,在最佳条件下,碱性嫩黄O在1.0×10-9~3.0×10-5mol/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检出限为3.3×10-10mol/L,碱性嫩黄O样品加标平均回收率在91.16%~101.61%之间,RSD≤2.79%,该传感器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重现性,适用于食品样品中碱性嫩黄O的灵敏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嫩黄O 复合功能单体 分子印迹传感器 电化学分析法 快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多种技术的隐色孔雀石绿印迹传感器的制备及其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秦丽 李东东 +4 位作者 田景升 韩俊华 张寅 李建文 高文惠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6018-6028,共11页
鉴于隐色孔雀石绿(LMG)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性,建立灵敏快速检测水产品中LMG残留的方法有着重要意义。本研究将计算机模拟技术、紫外光谱技术、自组装技术及电化学分析等多种技术相融合,成功制备了用于检测LMG的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MIECS... 鉴于隐色孔雀石绿(LMG)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性,建立灵敏快速检测水产品中LMG残留的方法有着重要意义。本研究将计算机模拟技术、紫外光谱技术、自组装技术及电化学分析等多种技术相融合,成功制备了用于检测LMG的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MIECS)。基于纳米材料修饰电极,以LMG为模板分子,运用紫外光谱法结合计算机模拟筛选4-氨基苯硫酚(4-ATP)为最佳功能单体,通过Gaussian 09软件模拟计算LMG和4-ATP预组装体系的构型、作用形式及结合能。利用扫描电镜、红外光谱仪对其进行形貌和化学结构表征,采用循环伏安法和方波伏安法研究其印迹效果和选择性,并将其应用于食品安全快速检测。结果表明,模板分子和功能单体主要形成LMG-2(4-ATP)型复合物,该传感器具有良好的性能,可特异性识别LMG及其结构类似物;该方法在3.3×10^(−11)~1.0×10^(−6)mol/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检出限为1.0×10^(-11)mol/L,样品加标回收率为85.5%~101.2%,相对标准偏差为1.28%~2.48%,适用于水产品中LMG残留量的灵敏快速检测。未来MIECS将向更灵敏、准确、快速及小型化和微型化方向发展,并应用于更多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色孔雀石绿 计算机分子模拟技术 紫外光谱技术 电化学分析技术 分子印迹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乙酰氨基酚分子印迹传感器的制备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谢立成 陈蕾 姜艳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915-2922,共8页
将石墨烯(GR)与三氯化铁和铁氰化钾混合反应,合成了一种具有良好分散性的石墨烯-普鲁士蓝(GR-PB)复合纳米材料,将GR-PB滴涂在玻璃碳电极(GCE)上,以邻甲苯胺为功能单体,对乙酰氨基酚为模板分子进行电化学聚合,制备了一种基于分子印迹的... 将石墨烯(GR)与三氯化铁和铁氰化钾混合反应,合成了一种具有良好分散性的石墨烯-普鲁士蓝(GR-PB)复合纳米材料,将GR-PB滴涂在玻璃碳电极(GCE)上,以邻甲苯胺为功能单体,对乙酰氨基酚为模板分子进行电化学聚合,制备了一种基于分子印迹的电化学传感器,用于定量测量对乙酰氨基酚的含量。通过扫描电镜、循环伏安和交流阻抗对该传感器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石墨烯-普鲁士蓝可以有效提高传感器的电化学灵敏度;在对乙酰氨基酚浓度范围为1.0×10^(-5)mol·L^(-1)至2.0×10^(-7)mol·L^(-1)之间,传感器表现出良好的线性响应,检测限为7.37×10^(-8)mol·L^(-1)。以药物中的对乙酰氨基酚作为实际样品,制备的传感器具有良好的准确性和精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印迹传感器 对乙酰氨基酚 石墨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邻氨基苯硫酚/纳米金复合膜分子印迹传感器测定2,4-二氯苯酚 被引量:5
9
作者 张进 王超英 +1 位作者 李小平 牛延慧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296-2302,共7页
在2,4-二氯苯酚(2,4-DCP)存在下,在金电极表面自组装邻氨基苯硫酚(oATP)并电聚合oATP/金纳米粒子,制得2,4-DCP印迹复合膜电化学传感器.采用循环伏安法和交流阻抗技术对传感器制备过程进行了表征,以K3Fe(CN)6为探针,间接对2,4-DCP进行定... 在2,4-二氯苯酚(2,4-DCP)存在下,在金电极表面自组装邻氨基苯硫酚(oATP)并电聚合oATP/金纳米粒子,制得2,4-DCP印迹复合膜电化学传感器.采用循环伏安法和交流阻抗技术对传感器制备过程进行了表征,以K3Fe(CN)6为探针,间接对2,4-DCP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2,4-DCP在5.0×10-8~1.2×10-4mol/L浓度范围内与K3Fe(CN)6示差脉冲伏安曲线的峰电流呈线性关系(R2=0.9964),检出限为1.5×10-8mol/L(S/N=3).该印迹传感器可在几种氯代酚干扰下选择性测定2,4-DCP.利用该传感器对环境水样进行加标回收检测,回收率为95.2%~109.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 4-二氯苯酚 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 金纳米粒子复合物 聚邻氨基苯硫酚 自组装 电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葡聚糖自组装胶体粒子的分子印迹传感器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一帆 张翠歌 +1 位作者 朱叶 刘晓亚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7-45,共9页
首先,以光敏小分子肉桂酸(CINN)为疏水基元,通过酯化反应对葡聚糖(Dex)进行疏水改性,制备双亲性大分子Dex-CINN;然后,利用选择性溶剂法诱导Dex-CINN与模板分子葡萄糖(Glu)共组装,制备分子印迹胶体粒子(MINPs)。通过红外光谱(FT-IR)和核... 首先,以光敏小分子肉桂酸(CINN)为疏水基元,通过酯化反应对葡聚糖(Dex)进行疏水改性,制备双亲性大分子Dex-CINN;然后,利用选择性溶剂法诱导Dex-CINN与模板分子葡萄糖(Glu)共组装,制备分子印迹胶体粒子(MINPs)。通过红外光谱(FT-IR)和核磁共振氢谱(1 HNMR)确定Dex-CINN的化学结构及改性率。利用Zeta电位及纳米粒度仪和透射电子电镜(TEM)对MINPs的粒径、电位及形貌进行表征。利用滴涂或电泳沉积的方法使MINPs在电极表面二次组装构建MINPs涂层,通过光交联固定涂层结构,再洗脱除去模板分子后得到分子印迹传感涂层。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两种分子印迹传感涂层的形貌进行表征,并进一步利用循环伏安法(CV)、差分脉冲溶出伏安法(DPSV)对比研究两种分子印迹传感涂层的分析检测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滴涂或电泳沉积的方法均能在电极表面制备分子印迹传感涂层;相比于滴涂法,电泳沉积法所制备的分子印迹传感涂层连续均匀,所形成的传感器对Glu具有更好的响应性以及识别能力,检测下限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聚糖 自组装胶体粒子 滴涂 电泳沉积 分子印迹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无金属可见光诱导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方法制备人血清白蛋白超微印迹传感器及其性能
11
作者 姜士鹏 周禹希 +4 位作者 孟沛然 谢炎轩 宋祉怡 赵洹影 孙越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99-308,共10页
将荧光标记的人血清白蛋白(HSA)既作模板分子又作催化剂,利用无金属可见光诱导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方法,在纳米金(nAu)修饰的铂超微电极(Pt UME)表面制备分子印迹聚合物(MIPs),构建超微印迹传感器(MIPs/nAu/Pt UME),利用电化学循环伏... 将荧光标记的人血清白蛋白(HSA)既作模板分子又作催化剂,利用无金属可见光诱导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方法,在纳米金(nAu)修饰的铂超微电极(Pt UME)表面制备分子印迹聚合物(MIPs),构建超微印迹传感器(MIPs/nAu/Pt UME),利用电化学循环伏安法、交流阻抗法、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方法对所得传感器进行表征。进一步,以MIPs/nAu/Pt UME为工作电极,自制铂微电极为参比电极,铂丝为对电极,构建只需5μL待测液的微体积检测体系,通过差分脉冲伏安法方法对HSA进行检测。在最优条件下,超微印迹传感器检测HSA的线性范围为1.0×10^(-9)~1.0×10^(-2)mg/L,检出限为3.4×10^(-10)mg/L,相关系数为R2=0.9980。考察了血红蛋白、肌红蛋白、小鼠IgG和牛血清白蛋白对检测HSA的干扰,并探究了传感器的一致性和重现性。最后,利用MIPs/nAu/Pt UME对实际样品进行检测,得到加标回收率为96.0%~104.5%,表明制备的传感器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金属可见光诱导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 超微印迹传感器 人血清白蛋白 微体积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门控制效应的氯霉素分子印迹传感器研制 被引量:4
12
作者 邵义娟 莫方楼 +1 位作者 魏小平 李建平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37-742,共6页
研究了分子印迹技术与电化学检测手段相结合的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并用于定量分析蜂蜜中的氯霉素含量。以亚甲基蓝为功能单体、氯霉素为模板分子,在pH=7.0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采用循环伏安法在玻碳电极表面电聚合形成分子印迹敏感... 研究了分子印迹技术与电化学检测手段相结合的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并用于定量分析蜂蜜中的氯霉素含量。以亚甲基蓝为功能单体、氯霉素为模板分子,在pH=7.0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采用循环伏安法在玻碳电极表面电聚合形成分子印迹敏感膜,并以此作为识别元件制备了电流型氯霉素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采用铁氰化钾作为探针分子,利用门控制效应对氯霉素进行定量检测。氯霉素浓度在0.323~54.9μg/L范围内与峰电流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3δ)为0.14μg/L。该传感器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成本低且容易制备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霉素 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 门控制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氮掺杂石墨烯分子印迹传感器在联苯菊酯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白静 朱冰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58-662,共5页
以联苯菊酯为模板分子,邻氨基苯酚为功能单体,采用循环伏安法,在三维氮掺杂石墨烯修饰玻璃电极表面电聚合一层联苯菊酯分子印迹膜,构建快速检测联苯菊酯的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在最佳实验条件下,联苯菊酯在5×10^(-5)-5×10^(... 以联苯菊酯为模板分子,邻氨基苯酚为功能单体,采用循环伏安法,在三维氮掺杂石墨烯修饰玻璃电极表面电聚合一层联苯菊酯分子印迹膜,构建快速检测联苯菊酯的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在最佳实验条件下,联苯菊酯在5×10^(-5)-5×10^(-11)mol/L浓度范围内与其差分脉冲伏安电流差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51,检出限(S/N=3)为3.83×10^(-11)mol/L,加标回收率在86.44%-104.68%之间。该传感器检测联苯菊酯操作简单、灵敏度高、选择性好、检测成本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苯菊酯 三维氮掺杂石墨烯 电聚合 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检测污水中新冠病毒N蛋白
14
作者 马俊鲁 王艺 +2 位作者 李瑞卿 徐仪思 袁青彬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6-114,共9页
采用SARS-CoV-2(新冠病毒)的核衣壳蛋白(N蛋白)为模板,利用控制变量法开发了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结果表明:通过电子显微镜(SEM)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测试确认传感器成功制备,印迹传感器对0.01~0.3 ng/mL范围内的新冠病毒N... 采用SARS-CoV-2(新冠病毒)的核衣壳蛋白(N蛋白)为模板,利用控制变量法开发了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结果表明:通过电子显微镜(SEM)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测试确认传感器成功制备,印迹传感器对0.01~0.3 ng/mL范围内的新冠病毒N蛋白溶液的检测有良好的线性,检出限为8.06 pg/mL,与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处于相同量级,灵敏度为8.057×10^(-5)(A·mL)/ng,对新冠病毒N蛋白具有良好的特异性,选择性系数是非印迹传感器的5.19倍;印迹传感器在葡萄糖、腐殖酸、NaCl、脱氧核糖核酸和牛血清白蛋白等环境中显示出较好的抗干扰性。印迹传感器在真实水样中对新冠病毒N蛋白的信号响应为89.53%~101.08%,相对标准偏差(RSD)为3.91%~5.86%,表明了此印迹传感器在污水中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原微生物 新型冠状病毒 分子印迹 电化学传感器 印迹传感器 N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gNPs@PDA@Gr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的制备及对多菌灵的测定
15
作者 常惟丹 杨源 +2 位作者 李超凡 鲍长俊 陈威风 《化学研究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19-1025,共7页
本文制备了一种基于AgNPs@PDA@Gr复合纳米材料修饰的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用于多菌灵的痕量检测,其中多菌灵为模板分子,邻苯二胺为功能单体,氢氧化钠为洗脱液。采用循环伏安法、交流阻抗法和差分脉冲伏安法对传感器进行表征。在1.0... 本文制备了一种基于AgNPs@PDA@Gr复合纳米材料修饰的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用于多菌灵的痕量检测,其中多菌灵为模板分子,邻苯二胺为功能单体,氢氧化钠为洗脱液。采用循环伏安法、交流阻抗法和差分脉冲伏安法对传感器进行表征。在1.0×10^(-12)~1.0×10^(-6)mol/L范围内,多菌灵浓度与电流变化值呈正相关,线性方程为:ΔI(μA)=5.86 lgC+71.56(mol/L),相关系数R为0.9949,检出限为2.37×10^(-13)mol/L。在实际样品西红柿和苹果的检测中,样品加标回收率在96.0%~105.9%之间。结果表明,该传感器对多菌灵具有良好的识别检测能力,在食品检测、食品安全等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NPs@PDA@Gr 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 多菌灵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检测牛奶中头孢噻呋钠
16
作者 刘亚慧 高红丽 +3 位作者 李兆周 陈秀金 王耀 牛华伟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3-50,共8页
[目的]构建一种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用于牛奶中头孢噻呋钠的检测。[方法]以头孢噻呋钠为模板分子,丙烯酰胺为功能单体,在磷酸盐缓冲溶液中采用电聚合法在金电极表面制备分子印迹膜。利用差分脉冲法、循环伏安法对传感器的电化学性能... [目的]构建一种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用于牛奶中头孢噻呋钠的检测。[方法]以头孢噻呋钠为模板分子,丙烯酰胺为功能单体,在磷酸盐缓冲溶液中采用电聚合法在金电极表面制备分子印迹膜。利用差分脉冲法、循环伏安法对传感器的电化学性能进行表征,对构建该传感器的试验参数和检测条件进行优化,并对牛奶中的头孢噻呋钠进行检测。[结果]最优试验条件下构建的传感器对头孢噻呋钠呈良好的线性检测范围(1×10^(-6)~1×10^(-4)mol/L),检出限为5×10^(-7)mol/L,且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和稳定性。采用该传感器对牛奶样品进行检测,加标回收率为78.0%~98.9%。[结论]试验构建的传感器制备简单快捷,成本低廉,灵敏度高,可以用于实际样品中头孢噻呋钠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 头孢噻呋钠 丙烯酰胺 牛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Fs改性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及其食品检测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7
作者 任书芳 曹莉 +4 位作者 吕蕊 王仲来 郭童 刘晓航 吴鹏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21-930,共10页
食品安全关系到人类的生命健康安全和人类的生存发展。食品污染物分析检测技术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近年来,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Molecularly imprinted electrochemical sensors,MIECS)在食品检测领域的应用获得了快速发展... 食品安全关系到人类的生命健康安全和人类的生存发展。食品污染物分析检测技术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近年来,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Molecularly imprinted electrochemical sensors,MIECS)在食品检测领域的应用获得了快速发展。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etal-organic framework materials,MOFs)作为传感修饰增敏材料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对MOFs基MIECS在食品检测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简要介绍了MOFs、MOFs基复合材料、MIPs及MOF-MIPs复合材料的定义、特性、结构及分类,讨论了MOFs、MOF/碳纳米材料、MOF/金属及金属氧化物纳米材料以及MOF-MIPs修饰电极改进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性能,探讨了MOFs改性MIECS在农药残留、抗生素、食品添加剂等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分析了MOF-MIPs材料在传感领域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希望本文在MOF传感器的开发及应用方面能为研究者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FS MOF基复合材料 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 食品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纳米金增敏的双酚A二氧化钛凝胶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的制备及应用 被引量:8
18
作者 李玲玲 杨绍明 +4 位作者 丁绍卿 尚培玲 杨杰 曹嫱 查文玲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84-490,共7页
以纳米金(Au NPs)为增敏材料,双酚A(BPA)为模板分子,结合表面溶胶凝胶法和自组装法,制备了BPA纳米金-Ti O_2凝胶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谱对Au NPs进行了表征,利用红外光谱仪对Ti O_2凝胶、BPA以及BPA印迹Ti O_2... 以纳米金(Au NPs)为增敏材料,双酚A(BPA)为模板分子,结合表面溶胶凝胶法和自组装法,制备了BPA纳米金-Ti O_2凝胶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谱对Au NPs进行了表征,利用红外光谱仪对Ti O_2凝胶、BPA以及BPA印迹Ti O_2凝胶进行表征。在最优条件下,该传感器对BPA在1.0×10^(-8)~1.0×10^(-5)mol/L浓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为0.995,检测限为0.6×10^(-8)mol/L,并将该分子印迹传感器应用于实际样品中BPA的分析检测,其回收率为97.4%~1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2 溶胶凝胶法 自组装法 分子印迹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石墨烯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测定芦丁 被引量:8
19
作者 谢丹 龙立平 +3 位作者 刘蓉 钟桐生 李媛 唐桥亭 《分析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45-548,共4页
将石墨烯(GR)滴涂至裸Au电极表面,并以邻氨基酚为功能单体,芦丁为模板分子,制备了芦丁分子印迹膜电化学传感器,利用循环伏安法(CV)和差分脉冲伏安法(DPV)对制得的传感器进行了电化学性能研究,并且对制备条件和测定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 将石墨烯(GR)滴涂至裸Au电极表面,并以邻氨基酚为功能单体,芦丁为模板分子,制备了芦丁分子印迹膜电化学传感器,利用循环伏安法(CV)和差分脉冲伏安法(DPV)对制得的传感器进行了电化学性能研究,并且对制备条件和测定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与裸Au电极相比,该GR修饰的Au电极在[Fe(CN)_6]^(3-/4-)溶液中峰电流明显增大,显著提高了芦丁分子印迹传感器的灵敏度。在最优实验条件下,基于GR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在4.40×10^(-6)~2.80×10^(-4) 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为1.46×10^(-6) mol/L。用该传感器测定了黑茶中芦丁的含量,获得较好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印迹传感器 循环伏安法 石墨烯 芦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诺氟沙星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的制备及应用
20
作者 郭航雨 李利军 +1 位作者 冯旭 覃丹凤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97-604,共8页
本文以聚丙烯腈(PAN)作为碳源,通过静电纺丝和碳化法制备碳纳米纤维(CNFs),使用壳聚糖(CS)溶液分散,利用滴涂法得到修饰电极CNFs-CS/GCE。以诺氟沙星(NFX)为模板分子、邻苯二胺(o-PD)为单体,利用电化学聚合在CNFs-CS/GCE上制备了NFX分... 本文以聚丙烯腈(PAN)作为碳源,通过静电纺丝和碳化法制备碳纳米纤维(CNFs),使用壳聚糖(CS)溶液分散,利用滴涂法得到修饰电极CNFs-CS/GCE。以诺氟沙星(NFX)为模板分子、邻苯二胺(o-PD)为单体,利用电化学聚合在CNFs-CS/GCE上制备了NFX分子印迹聚合物,洗脱模板分子后得到NFX的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MIP/CNFs-CS/GCE)。分别采用循环伏安法(CV)、电化学阻抗法(EIS)和差示脉冲伏安法(DPV)对MIP/CNFs-CS/GCE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备传感器对NFX浓度响应的线性范围为0.05~30μmol/L,检测限(S/N=3)为16 nmol/L。该传感器可用于牛奶中NFX的检测,加标回收率为92.03%~99.33%,相对标准偏差为1.89%~3.6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氟沙星 碳纳米纤维 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