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4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江流域现代蓝印花布图像学研究
1
作者 王珏 《美术教育研究》 2025年第2期63-67,共5页
长江流域蓝印花布图像传播具有独特的文化意义,现代蓝印花布是长江文化建设体系中的重要文化标识。南通、邵阳、重庆三地的蓝印花布在图像母题上各具特色。在图像类型上,艺人因地制宜,均结合各地的地域条件发展出不同类型的装饰系统。... 长江流域蓝印花布图像传播具有独特的文化意义,现代蓝印花布是长江文化建设体系中的重要文化标识。南通、邵阳、重庆三地的蓝印花布在图像母题上各具特色。在图像类型上,艺人因地制宜,均结合各地的地域条件发展出不同类型的装饰系统。在图像文化的活态传承上,三地艺人创造性地结合现代印染工艺,开发出具有区域特色的民俗文化符号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通蓝印花布 邵阳蓝印花布 重庆蓝印花布 图像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旅融合视域下凤凰蓝印花布技艺的活态传承——以“老年游学”为例
2
作者 杨雨婷 《纺织报告》 2025年第1期146-148,共3页
在文旅融合视域下,围绕湘西凤凰蓝印花布技艺的老年游学是实现非遗活态传承与复兴旅游业的新途径。文章分析了凤凰蓝印花布技艺的历史文脉与传承现状,从创新非遗传承模式、开发本土游学资源、设置“以人为本”的游学内容、打造旅游新IP... 在文旅融合视域下,围绕湘西凤凰蓝印花布技艺的老年游学是实现非遗活态传承与复兴旅游业的新途径。文章分析了凤凰蓝印花布技艺的历史文脉与传承现状,从创新非遗传承模式、开发本土游学资源、设置“以人为本”的游学内容、打造旅游新IP这4个方面出发,将非遗技艺与当地旅游资源充分结合,开发出符合凤凰本地特色的高质量老年游学项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旅融合 凤凰蓝印花布技艺 活态传承 老年游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遗传承与创新下的蓝印花布项目化研究
3
作者 许娟 《鞋类工艺与设计》 2025年第2期6-8,共3页
非遗文化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保护、传承、创新优秀非遗文化是一项有挑战并且非常意义的事情。蓝印花布作为一项国家级非遗项目,历史悠久,具有独特的防染技艺、色彩明快、题材广泛。随着科技的发展进步,人们追求快时尚产品,各式... 非遗文化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保护、传承、创新优秀非遗文化是一项有挑战并且非常意义的事情。蓝印花布作为一项国家级非遗项目,历史悠久,具有独特的防染技艺、色彩明快、题材广泛。随着科技的发展进步,人们追求快时尚产品,各式各样的新型面料逐步取代了传统印染面料,蓝印花布面临着严峻的保护和传承挑战。为了培养兼具非遗技艺与创新意识的高素质学生,近年来,山东特殊教育职业学院服装艺术系引入非遗项目,提高听障学生就业能力、就业质量,扩大就业的选择面。目前蓝印花布项目化研究在教材建设、产品设计开发、创业项目等方面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遗传承与创新 印花布项目化研究 产品设计开发 创业项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绘画与面料的结合:朱伊印花布的工艺特征及其跨文化属性
4
作者 夏侠 《艺术设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8-54,共7页
通过引入铜版印制技术,法国朱伊工场得以在面料上呈现出绘画般的印花效果,而18世纪盛行的艺术潮流也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当时的图样创作。向前追溯,朱伊印花布的产生还与兴盛于17世纪的海外贸易有关,印度印花棉布和中国装饰元素在欧洲的风... 通过引入铜版印制技术,法国朱伊工场得以在面料上呈现出绘画般的印花效果,而18世纪盛行的艺术潮流也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当时的图样创作。向前追溯,朱伊印花布的产生还与兴盛于17世纪的海外贸易有关,印度印花棉布和中国装饰元素在欧洲的风靡,均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朱伊印花布的问世。随着时代的发展,更加多元化的图像内容和表现手法出现在朱伊印花之中。深入解析朱伊印花布的工艺特征及其演变过程,不仅有助于丰富当代创作者的设计素材,对于开展近代东西方跨文化交流史研究也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伊印花布 铜版画 构成形式 东方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遗南通蓝印花布创新设计与市场拓展研究
5
作者 范赟 肖婷婷 +1 位作者 于洪率 刘俊 《服装设计师》 2024年第12期29-33,共5页
南通蓝印花布作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凝聚着江南水乡独特的文化魅力与艺术智慧。然而,在现代化浪潮的冲击下,这一古老技艺面临着传承与创新的双重挑战。文章通过调研揭示了南通蓝印花布“认知广泛而浅薄、文化认同高而参与度低... 南通蓝印花布作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凝聚着江南水乡独特的文化魅力与艺术智慧。然而,在现代化浪潮的冲击下,这一古老技艺面临着传承与创新的双重挑战。文章通过调研揭示了南通蓝印花布“认知广泛而浅薄、文化认同高而参与度低、市场潜力大而实际消费有限”的复杂现状。针对这一困境,从三个维度提出创新策略,并探索了多元化产品开发、品牌文化IP构建、全渠道整合营销等市场拓展路径,为非遗活化与可持续发展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通蓝印花布 非遗技艺 创新设计 市场化拓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E注意力CycleGAN的蓝印花布单纹样自动生成 被引量:5
6
作者 冉二飞 贾小军 +2 位作者 喻擎苍 谢昊 陈卫彪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1-37,共7页
根据蓝印花布纹样的风格特征,文章提出一种端到端的蓝印花布纹样自动生成方法,实现简笔画图像向蓝印花布单纹样的自动迁移。针对蓝印花布的抽象风格和小数据集问题,重新构造CycleGAN生成网络中的编码器和解码器,使用SE(squeeze and exci... 根据蓝印花布纹样的风格特征,文章提出一种端到端的蓝印花布纹样自动生成方法,实现简笔画图像向蓝印花布单纹样的自动迁移。针对蓝印花布的抽象风格和小数据集问题,重新构造CycleGAN生成网络中的编码器和解码器,使用SE(squeeze and excitation)注意力模块和残差模块与原始的卷积模块串联,提高特征提取能力和网络学习能力。同时减少生成网络中转换器的残差块层数,降低过拟合。实验结果表明,基于SE注意力CycleGAN网络方法自动生成的蓝印花布新纹样主观性上更贴合原始风格,与原图更加接近,有助于蓝印花布的数字化传承和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花布 SE注意力 风格迁移 CycleGAN 单纹样 半监督学习 图像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iteSpace的蓝印花布文献可视化计量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丁黎玲 李强 夏克尔·赛塔尔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8-107,共10页
为把握蓝印花布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现状,文章采用CiteSpace可视化软件,综述了中国蓝印花布在过去二十三年间的研究进展及热点趋势。选择CNKI数据库中的论文,从发文量、来源期刊与机构、作者及合作、关键词聚类图谱、突现词这些方面... 为把握蓝印花布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现状,文章采用CiteSpace可视化软件,综述了中国蓝印花布在过去二十三年间的研究进展及热点趋势。选择CNKI数据库中的论文,从发文量、来源期刊与机构、作者及合作、关键词聚类图谱、突现词这些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关于蓝印花布的综合性论述文献数量处于极少数状态,研究具有地域性特征;文献研究机构来源以院校为主,多为同校同门之间的合作;关键词集中在纹样或图案设计、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文献研究经历了探索期、发展期与创新传承期三个阶段;未来热点趋势在于加强产品设计、文创产品与印染方向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花布 CITESPACE 知识图谱 文献可视化计量分析 传承与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南文化视域下蓝印花布技艺在女士皮包中的创新应用 被引量:8
8
作者 蔡雨轩 周怡 杜心怡 《皮革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1-108,共8页
蓝印花布的记忆根植于江南流域。蓝印花布印染技艺不仅是江南城市的文化符号,也是江南文化的具象载体。文章从江南文化的视域出发,进一步探索江南诗性文化的特征与源流,通过分析南通蓝印花布印染技艺的历史渊源与艺术特质,将富有江南艺... 蓝印花布的记忆根植于江南流域。蓝印花布印染技艺不仅是江南城市的文化符号,也是江南文化的具象载体。文章从江南文化的视域出发,进一步探索江南诗性文化的特征与源流,通过分析南通蓝印花布印染技艺的历史渊源与艺术特质,将富有江南艺术审美风格的蓝印花布技艺运用于皮革制品的创新设计中。通过工艺实验与设计创新,结合现代化时尚女包设计特点与当代女性的审美特点,创造出具有江南非遗文化语境与情感温度的人文服饰品,为皮革制品设计的文化交融路径提供新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花布印染技艺 江南文化 女士皮包 创新设计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蓝印花布中印染图案在现代女装中的设计应用 被引量:3
9
作者 刘健翔 王淑慧 《鞋类工艺与设计》 2024年第13期3-5,共3页
蓝印花布以中国传统的手工艺品著称,它所特有的印染图案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审美价值。在现代女装设计中,蓝印花布的印染图案被赋予新的生命力和表现形式,成为设计师们创新设计的灵感来源之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将探讨蓝印花... 蓝印花布以中国传统的手工艺品著称,它所特有的印染图案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审美价值。在现代女装设计中,蓝印花布的印染图案被赋予新的生命力和表现形式,成为设计师们创新设计的灵感来源之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将探讨蓝印花布中印染图案在现代女装中的设计应用。首先通过梳理蓝印花布的历史渊源和技艺特征,揭示其重要地位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艺术价值;接着,分析了现代女装设计的潮流和特点,指出当前女装设计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结合传统元素和现代设计;最后,将其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通过对蓝色印花布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的深入挖掘,满足消费者多元化需求,打造出更具个性魅力的现代女性服饰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花布 印染 现代女装设计 图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南通蓝印花布表现形式的艺术创新实践
10
作者 罗力伟 俞爱芳 《天工》 2024年第13期63-65,共3页
通过对南通蓝印花布的表现形式的深入研究,结合人工智能等现代新型设计手段进行创新性艺术实践,将南通蓝印花布这一传统的手工艺进行表现领域的扩展,由原有的二维静态的花布型转化为文创产品、三维空间表现以及人工智能多样化呈现等具... 通过对南通蓝印花布的表现形式的深入研究,结合人工智能等现代新型设计手段进行创新性艺术实践,将南通蓝印花布这一传统的手工艺进行表现领域的扩展,由原有的二维静态的花布型转化为文创产品、三维空间表现以及人工智能多样化呈现等具有现代性的表现形式,为南通蓝印花布的发展探索出新的途径,使得南通蓝印花布得以更好的传承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通蓝印花布 表现形式 人工智能 现代设计理念 传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通蓝印花布纹样的生成与转化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袁啸 杨陈 吕猛 《辽宁丝绸》 2024年第2期127-129,共3页
蓝染工艺是南通地区传统手工艺活态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南通为代表的江南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审美意识的显化。纹样图案的设计构成与传承模式使得南通蓝印花布具有品牌化、产业化特点。旨在考究南通蓝印花布的生成溯源与转化特点。
关键词 印花布 纹样 图案变迁 纹样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字化与现代加工技术的仙游蓝印花布复原工艺研究
12
作者 苏金勇 袁华斌 唐刚 《轻纺工业与技术》 2024年第2期46-48,共3页
目前,福建省仙游县书峰乡的仙游蓝印花布制作工艺保护面临着较大挑战。文章通过前期对仙游县书峰乡四黄村、东田村、锦峰村等实地走访,搜集当地村民种蓝、打蓝和蓝印花布遗存实物。利用数字化技术对现存蓝印花布图案进行采集复原,结合... 目前,福建省仙游县书峰乡的仙游蓝印花布制作工艺保护面临着较大挑战。文章通过前期对仙游县书峰乡四黄村、东田村、锦峰村等实地走访,搜集当地村民种蓝、打蓝和蓝印花布遗存实物。利用数字化技术对现存蓝印花布图案进行采集复原,结合计算机图像处理软件对蓝印花布进行图案处理,重新绘制。通过数字化与现有加工技术对蓝印花图案实现逆向刻板,达到蓝印花布遗存复原的目的,解决了蓝印花布复原过程中图案采集难度大、人工绘制精确度差、人工刻板劳动强度大等问题,为现存的蓝印花布复原和二次创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仙游青黛 印花布 数字化 现代加工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桐乡蓝印花布视觉元素在国潮服装设计中的运用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子雨 吴咏蔚 邓智丹 《轻纺工业与技术》 2024年第5期65-68,共4页
蓝印花布是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在现代,传统的蓝印花布已逐渐从人们的生活中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各种各样的现代织物。如何将桐乡蓝印花布视觉元素运用到国潮服装设计中,使其更好地为现代服饰服务,成为亟待解决的... 蓝印花布是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在现代,传统的蓝印花布已逐渐从人们的生活中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各种各样的现代织物。如何将桐乡蓝印花布视觉元素运用到国潮服装设计中,使其更好地为现代服饰服务,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以中国国潮服装为研究对象,以桐乡蓝印花布为研究重点,通过深入分析和研究桐乡蓝印花布的图案纹样、色彩搭配、布局构图、材质记录等,挖掘其背后所蕴含的传统文化价值,并针对蓝印花布发展困境和国潮服装设计的难点进行创新设计,提出设计展望,从而为桐乡蓝印花布视觉元素在现代国潮服装设计中的运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桐乡蓝印花布 国潮服装 非遗 传承与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用户体验的蓝印花布博物馆APP交互界面设计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雅楠 《丝网印刷》 2024年第7期97-99,共3页
用户体验是指用户在使用产品或服务过程中建立起来的纯主观感受,用户体验设计的价值在于提高用户满意度、增强用户粘性、提升产品价值。文章基于用户体验为核心导向,对蓝印花布博物馆APP交互界面进行设计研究,旨在通过增强用户与APP之... 用户体验是指用户在使用产品或服务过程中建立起来的纯主观感受,用户体验设计的价值在于提高用户满意度、增强用户粘性、提升产品价值。文章基于用户体验为核心导向,对蓝印花布博物馆APP交互界面进行设计研究,旨在通过增强用户与APP之间的互动性,为用户带来更加丰富且愉悦的使用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户体验 印花布 博物馆APP 交互界面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稳定扩散模型的蓝印花布单纹样自动生成
15
作者 冉二飞 贾小军 +2 位作者 王子祥 谢昊 许聪源 《现代纺织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8-57,共10页
蓝印花布是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传承创新意义。为了自动生成蓝印花布新纹样,提出一种端到端的蓝印花布单纹样自动生成方法。针对蓝印花布的抽象风格和小数据集问题,改进动态低秩自适应算法(DyLoRA),提出了新的参数分解法来... 蓝印花布是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传承创新意义。为了自动生成蓝印花布新纹样,提出一种端到端的蓝印花布单纹样自动生成方法。针对蓝印花布的抽象风格和小数据集问题,改进动态低秩自适应算法(DyLoRA),提出了新的参数分解法来提高参数矩阵的秩,从而实现对稳定扩散模型的微调,最后将稳定扩散模型的语义信息与承载蓝印花布风格的DyLoRA模块结合,并利用控制网络(Controlnet)控制图形结构,自动生成蓝印花布新的单纹样。使用上述方法进行蓝印花布纹样生成实验,并与原始的DyLoRA方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基于改进的DyLoRA微调和Controlnet控制的模型能通过文本信息自动生成新的单纹样,且主观性上与原始风格最接近,有助于蓝印花布的数字化传承和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花布 深度学习 动态低秩自适应 稳定扩散模型 单纹样 纹样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吾尔族印花布艺术在服饰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16
作者 孙瑜 《染整技术》 CAS 2024年第3期108-110,共3页
新疆维吾尔族的织造、印染技艺历史悠久,其中花毡和印染花布最著名。维吾尔族印花布艺术在现代服饰设计中的运用,不仅可以丰富当代服装的艺术表达方式,也可以为国际的文化交流开辟一条崭新的道路。因此,针对维吾尔族印花布艺术在服饰设... 新疆维吾尔族的织造、印染技艺历史悠久,其中花毡和印染花布最著名。维吾尔族印花布艺术在现代服饰设计中的运用,不仅可以丰富当代服装的艺术表达方式,也可以为国际的文化交流开辟一条崭新的道路。因此,针对维吾尔族印花布艺术在服饰设计中的应用展开研究,以期为服装设计领域提供理论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花布艺术 服饰设计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砀山蓝印花布印染技艺的传承与创新研究
17
作者 唐蛟 《染整技术》 CAS 2024年第2期120-122,共3页
砀山蓝印花布因独特的工艺、色彩、纹样而备受关注,并且近几年也在各类服装或配饰中大放异彩。笔者从传承与创新的角度针对砀山蓝印花布印染技术的继承创新发展问题进行讨论,力求能够基于新形势下民众全新的审美需求完成针对该传统艺术... 砀山蓝印花布因独特的工艺、色彩、纹样而备受关注,并且近几年也在各类服装或配饰中大放异彩。笔者从传承与创新的角度针对砀山蓝印花布印染技术的继承创新发展问题进行讨论,力求能够基于新形势下民众全新的审美需求完成针对该传统艺术的发展革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砀山蓝印花布 印染技艺 传承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荆楚地区蓝印花布传统凤纹造型特征与文化内涵探析
18
作者 黄婉琼 王妮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38-46,共9页
荆楚地区蓝印花布以“凤纹”为主,沿袭从楚国时期到明清民俗化的“凤纹”崇拜,演变成符合社会需要的蓝印花布凤纹,满足荆楚地区人民对凤文化的推崇。文章基于荆楚地区蓝印花布文献资料图案收藏,运用图像学和类型学研究方法对传统凤纹进... 荆楚地区蓝印花布以“凤纹”为主,沿袭从楚国时期到明清民俗化的“凤纹”崇拜,演变成符合社会需要的蓝印花布凤纹,满足荆楚地区人民对凤文化的推崇。文章基于荆楚地区蓝印花布文献资料图案收藏,运用图像学和类型学研究方法对传统凤纹进行分类、对比研究。通过对其图案构图形式与造型特征分析发现:凤纹构图有S身形、C身形以及十字展翅形,造型有孔雀形凤纹、鸡形凤纹、鸟形凤纹;凤纹造型延续浪漫奇异、羽化升天的内心观照,天人合一、方圆融合的和合意境。荆楚地区蓝印花布凤纹文化内涵以溯源楚凤原始图腾与近代民间凤纹之间的文化耦合,进一步解析其吉祥福寿的生命观和自给自足的经济观,提出荆楚地区蓝印花布传统凤纹亟待传承与保护的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荆楚地区 传统凤纹 造型特征 印花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琉球红型与中国印花布的关系探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杨建军 崔笑梅 《丝绸》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40-49,共10页
通过对中国彩印花布、蓝印花布与琉球红型在文化特征、纹样色彩和制作工艺等方面的对比研究,分析各自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形成艺术独特性的同时,探究深层次的琉球红型与中国印花布之间的渊源关系。虽然琉球红型是在融汇中国、印度、日本本... 通过对中国彩印花布、蓝印花布与琉球红型在文化特征、纹样色彩和制作工艺等方面的对比研究,分析各自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形成艺术独特性的同时,探究深层次的琉球红型与中国印花布之间的渊源关系。虽然琉球红型是在融汇中国、印度、日本本土和东南亚诸国等多种文化元素基础上发展而成,但福建省是古代中国与琉球王国(现大部分为日本冲绳县,少部分归属日本鹿儿岛县)交流往来的窗口。研究认为,琉球红型最早的工艺技术更多来自于中国福建,其与中国印花布在工艺技术上的交流、整合趋向与脉络,进一步证实琉球红型与中国印花布传承相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花布 印花布 琉球红型 蓝型 印染工艺 文化特征 纹样色彩 中国 日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南通:感受非遗蓝印花布的魅力
20
作者 《中华手工》 2024年第23期8-8,共1页
2024年12月12日,江苏省南通市理治小学的同学们前往二甲镇蓝印花布艺术中心,参加了名为“走进蓝白世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实践课程。在蓝印花布技艺传承人的指导之下,学文化生们深入了解并亲自体验了蓝印花布制作过程中的制版、刮... 2024年12月12日,江苏省南通市理治小学的同学们前往二甲镇蓝印花布艺术中心,参加了名为“走进蓝白世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实践课程。在蓝印花布技艺传承人的指导之下,学文化生们深入了解并亲自体验了蓝印花布制作过程中的制版、刮浆、染色及刮灰等关键步骤,亲身感受到了这一传统工艺的独特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花布 实践课程 非物质文化遗产 江苏省南通市 江苏南通 传统工艺 独特魅力 深入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