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河流域商时期印纹硬陶和原始瓷器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黎海超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8-65,共8页
本文以黄河流域商时期印纹硬陶和原始瓷器的各自性质和相互关系为研究中心。我们在系统收集材料的基础上,将印纹硬陶和原始瓷器分开进行类型学分析,并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进行研究。我们认为黄河流域商时期印纹硬陶和原始瓷器是性质不... 本文以黄河流域商时期印纹硬陶和原始瓷器的各自性质和相互关系为研究中心。我们在系统收集材料的基础上,将印纹硬陶和原始瓷器分开进行类型学分析,并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进行研究。我们认为黄河流域商时期印纹硬陶和原始瓷器是性质不同的两类器物,早、中商时期商文化的高等级墓葬注重原始瓷器,晚商时期更为注重印纹硬陶。印纹硬陶和原始瓷器的器形及性质在中、晚商之际都发生重大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纹硬陶 原始瓷器 性质 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镇江孙家村遗址印纹硬陶制作工艺及相关问题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曾令园 何汉生 +1 位作者 杨玉璋 段炼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64-72,共9页
为探索镇江地区印纹硬陶制作工艺及同一遗址出土印纹硬陶和原始瓷的关系问题,本文选取了孙家村遗址出土的8件印纹硬陶样品进行相关科技分析。结果表明,孙家村遗址印纹硬陶胎体具有“高硅低铝”的特征,熔剂Fe2O3的含量较高,应在氧化气氛... 为探索镇江地区印纹硬陶制作工艺及同一遗址出土印纹硬陶和原始瓷的关系问题,本文选取了孙家村遗址出土的8件印纹硬陶样品进行相关科技分析。结果表明,孙家村遗址印纹硬陶胎体具有“高硅低铝”的特征,熔剂Fe2O3的含量较高,应在氧化气氛中烧成从而形成红褐色胎体;烧成温度在1000~1200℃,吸水率在1.87%~14.3%之间波动,物相成分较为一致。从春秋时期开始该地区出土印纹硬陶的制作工艺开始逐渐衰落。对比该遗址的原始瓷,发现二者胎体之间化学组成特征差异明显,从西周时期开始镇江地区原始瓷与印纹硬陶已经完全分化,二者应使用了含铁量不同的原料,这种分化有助于原始瓷不断发展并完善,并可能最终导致印纹硬陶的衰落。从原料和窑址的角度来看,二者可能由邻近的宜兴地区以及浙江萧山,德清等地的主窑址区输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家村遗址 印纹硬陶 原始瓷 制作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几何印纹陶遗存看闽越族的社会形态 被引量:1
3
作者 吴绵吉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0年第2期112-118,共7页
解放后,闽越族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特别是六十年代以来,对它的社会形态的探讨也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不少文章从不同角度直接或间接加以论述,但到目前为止,看法还很不一致,有原始社会说的,有奴隶社会说的,更有封建社会说的。各说都... 解放后,闽越族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特别是六十年代以来,对它的社会形态的探讨也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不少文章从不同角度直接或间接加以论述,但到目前为止,看法还很不一致,有原始社会说的,有奴隶社会说的,更有封建社会说的。各说都有自己的理由,究竟应该怎样认识,需要进一步讨论。不同观点的存在,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主要原因之一是资料的不足。有关的文献记载不仅很少,而且很不具体,单纯根据文献资料进行研究,是有局限性的,甚至是很难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几何印纹 闽越族 原始社会 青铜器 印纹硬陶 东南地区 青铜时代 文化遗存 阶级社会 遗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江南地区印纹陶的衰落 被引量:2
4
作者 王子岗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0年第4期87-92,113,共7页
以几何形印纹和各种拍印纹饰为特征的印纹陶,是我国古代南方先民们在物质文化生活中的一个重要创造。研究它的发生、发展和衰落,是研究我国南方地区古文化的重要手段之一。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外学者们对此问题已作了不少探讨,目前这一问... 以几何形印纹和各种拍印纹饰为特征的印纹陶,是我国古代南方先民们在物质文化生活中的一个重要创造。研究它的发生、发展和衰落,是研究我国南方地区古文化的重要手段之一。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外学者们对此问题已作了不少探讨,目前这一问题的讨论,还正在向纵深发展。但在讨论的诸问题中,对江南地区印纹陶的发生、发展和传布情况,论述比较充分,对于这种以印纹陶为特征的远古文化,到了战国秦汉时期,却逐步走向衰落的情况,学术界还很少论及。本文拟对此作初步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纹 江南 战国秦汉 远古文化 物质文化 印纹硬陶 几何形 文化特征 中外学者 几何印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博罗梅花墩窑古陶瓷的研究
5
作者 陈楷 胡晓力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41-45,共5页
本文采用现代测试技术对博罗县梅花墩春秋时期古窑址出土的陶瓷器残片进行了测试分析和工艺技术研究。结果表明,梅花墩古窑址陶瓷主要为泥釉黑陶、印纹硬陶和原始瓷器三种,它们曾在同一时期共存且珠江流域可能是与黄河,特别是与长江流... 本文采用现代测试技术对博罗县梅花墩春秋时期古窑址出土的陶瓷器残片进行了测试分析和工艺技术研究。结果表明,梅花墩古窑址陶瓷主要为泥釉黑陶、印纹硬陶和原始瓷器三种,它们曾在同一时期共存且珠江流域可能是与黄河,特别是与长江流域同步的陶瓷发源和发展重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釉黑 印纹硬陶 原始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广东古代陶瓷工艺的制作和发展 被引量:3
6
作者 莫稚 《学术研究》 1984年第5期78-83,共6页
广东是古代陶瓷生产的重要地区,在我国古代陶瓷史中占有重要地位。建国以来,在广东东自饶平、潮安,西至廉江、遂溪,北起仁化、南雄,南及海南岛澄迈、陵水广大地区中的四十四个县市,发现了历代陶瓷窑址一百四十多处,发掘了新石器时代晚... 广东是古代陶瓷生产的重要地区,在我国古代陶瓷史中占有重要地位。建国以来,在广东东自饶平、潮安,西至廉江、遂溪,北起仁化、南雄,南及海南岛澄迈、陵水广大地区中的四十四个县市,发现了历代陶瓷窑址一百四十多处,发掘了新石器时代晚期、西周至春秋、战国、唐、宋、明代的陶瓷窑址二十多处,采集和发掘了大批古陶瓷器及其碎片。这些陶瓷窑址的发现和发掘,展示了广东历代陶瓷窑址及其烧造的陶瓷器,在窑炉的构筑、制作技术与工艺水平的不断提高的发展过程,对了解和认识广东古代陶瓷工艺的制作和发展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 瓷器 新石器时代晚期 馒头窑 瓷工艺 窑址 瓷生产 印纹硬陶 新出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文化的时代特征和文化交叉现象 被引量:1
7
作者 赵世超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5年第3期45-47,共3页
研究周文化,既要注意它的地区特征,又要注意它的时代特征。在新石器时代,若干文化平行发展,学术界将它们划分为不同的区系。周人夺得了“天下”,并试图凭借政治势力,抟铸一个文化共同体,从此,中国开始有了可以笼盖全局的主文化。但周文... 研究周文化,既要注意它的地区特征,又要注意它的时代特征。在新石器时代,若干文化平行发展,学术界将它们划分为不同的区系。周人夺得了“天下”,并试图凭借政治势力,抟铸一个文化共同体,从此,中国开始有了可以笼盖全局的主文化。但周文化同北方草原文化、江南几何形印纹硬陶文化、西南的巴蜀文化以及江汉地区的楚文化等,相互间仍有明显的差异。这一点已为不少学者论及,我不打算多说。下边只想就周文化的时代特征谈谈自己的粗浅看法。西周以前已有夏、商两朝,周文化高于夏、商文化,是没有问题的,然而,这又是仅就周文化的最后发展结果而言的。事实上,夏、商、周三代是在不同的地区、各自独立地迈进了文明的大门,所以,和周文化直接相衔接的仍是原始文化。只是在克商以后,通过吸收殷商文化的积极成果,周文化才开始有了较大的起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文化 时代特征 文化交叉 北方草原文化 血缘关系 印纹硬陶 原始文化 江汉地区 巴蜀文化 楚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省乐安县黄泥坪遗址考古调查简报
8
作者 王上海 冉万里 +16 位作者 豆海锋 习通源 黄和平 余志忠 史智伟 张弥 吴磊 唐军 刘君幸 郑朝阳 杜博瑞 史忞 詹晓雅 王磊 魏兴顺 严振洪 余琦 《文博》 2015年第4期3-8,共6页
黄泥坪遗址是"江西抚河流域先秦遗址考古调查"的新发现,该遗址文化内涵单纯,从大量印纹硬陶片可初步判断遗址的主体年代集中在春秋时期。该遗址的发现为抚河上游及邻近地区先秦时期文化序列的建立,区域聚落形态演变等问题的... 黄泥坪遗址是"江西抚河流域先秦遗址考古调查"的新发现,该遗址文化内涵单纯,从大量印纹硬陶片可初步判断遗址的主体年代集中在春秋时期。该遗址的发现为抚河上游及邻近地区先秦时期文化序列的建立,区域聚落形态演变等问题的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抚河流域 黄泥坪遗址 印纹硬陶 先秦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舟山地区出土的青铜农具和破土器 被引量:6
9
作者 王和平 《农业考古》 1984年第1期40-42,共3页
(一) 一九八二年春,舟山岛西部的定海县石礁公社东方大队窑厂附近发现东周青铜鎒和青铜锸二件农具,在该处地点中还发现许多夹沙陶及印纹硬陶片。我们继而对这一出土现场进行了调查,该处原是一处周代文化遗址,但这处文化遗址已大部份被控... (一) 一九八二年春,舟山岛西部的定海县石礁公社东方大队窑厂附近发现东周青铜鎒和青铜锸二件农具,在该处地点中还发现许多夹沙陶及印纹硬陶片。我们继而对这一出土现场进行了调查,该处原是一处周代文化遗址,但这处文化遗址已大部份被控掉,幸存的完整器仅二件青铜农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器 青铜 出土 农具 印纹硬陶 岱山县 舟山群岛 舟山岛 农业生产 三角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定海县蓬莱新村出土战国稻谷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和平 《农业考古》 1984年第2期294-295,2,共3页
舟山群岛,是我国最大群岛。它由舟山、岱山、嵊山、普陀山等大小六百七十个岛屿组成。蓬莱新村就位于舟山群岛最大岛——舟山本岛的定海县城关镇。一九八二年五月中旬,舟山地区建筑工程公司一工地工程建筑队在该地建造地区机关宿舍时,... 舟山群岛,是我国最大群岛。它由舟山、岱山、嵊山、普陀山等大小六百七十个岛屿组成。蓬莱新村就位于舟山群岛最大岛——舟山本岛的定海县城关镇。一九八二年五月中旬,舟山地区建筑工程公司一工地工程建筑队在该地建造地区机关宿舍时,在离地表60—70厘米左右发现另碎炭化稻谷、印纹陶片以及红烧土块。五月二十六日至六月九日,浙江省文物考古所,舟山地区文物管理委员会对该处战国文化遗存进行了抢救性的发掘清理工作(图一)。除发现炭化稻谷遗存外,还出土了夹沙陶片、印纹硬陶、纺轮以及毛蚶、砺蝗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定海 舟山群岛 稻谷 印纹硬陶 战国 出土 蓬莱 文化遗存 地区建筑 新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福建南部先秦考古及其有关问题 被引量:1
11
作者 吴诗池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4期44-48,共5页
福建南部考古调查、发掘与研究工作,从林惠祥先生于1937年到武平调查与发掘开始、迄今已经历半个世纪。半个世纪以来,大量工作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做的。其中以省文管会和博物馆于1958年和省文物处与省博物馆于1986年组织到福建南部地区进... 福建南部考古调查、发掘与研究工作,从林惠祥先生于1937年到武平调查与发掘开始、迄今已经历半个世纪。半个世纪以来,大量工作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做的。其中以省文管会和博物馆于1958年和省文物处与省博物馆于1986年组织到福建南部地区进行两次文物普查的收获最大、现试据建国以来,尤其是近几年我省和邻省先秦考古发现与研究的新成果,对福建南部地区以前调查、发掘所获资料作一分析和研究,并提出几点肤浅认识。一、福建南部的地理环境和文化遗址分布福建南部(这里泛指现政区莆田市、泉州市、漳州市、厦门市及龙岩市中的漳平、永定、上杭、武平、龙岩等县区)多丘陵、山地,主要山脉有属戴云山脉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部地区 古文化遗址 印纹硬陶 先秦考古 新石器时代遗址 考古调查 文化遗存 省博物馆 原始瓷 地理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省宜黄县汪家遗址考古调查简报
12
作者 王上海 豆海锋 +15 位作者 习通源 邵剑飞 余志忠 史智伟 张弥 吴磊 唐军 冉万里 刘君幸 杜博瑞 史忞 詹晓雅 王磊 魏兴顺 严振洪 张杰 《文博》 2015年第5期3-6,共4页
汪家遗址位于抚河支流黄水沿岸,为区域内新发现的先秦时期遗址。该遗址文化内涵单纯,从采集大量印纹硬陶片可初步判断遗址的主体年代集中在周代。该遗址的发现对抚河流域文化序列的建立、聚落演进等问题的深入研究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 抚河流域 汪家遗址 先秦时期 印纹硬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